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一上册语文课后古诗整理.docx

    • 资源ID:15210207       资源大小:19.6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一上册语文课后古诗整理.docx

    1、初一上册语文课后古诗整理七上期中前课后古诗整理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秋月(高悬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又随江水流去。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见你了,多么思念啊。(二)诗歌解析: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过三峡抵达渝州,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

    2、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名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2.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名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四)古诗鉴赏: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

    3、样写的作用。5.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6.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二、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看到(你的演出),在崔久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眼下正是江南风景极好之时,没有想到能在落花之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二)诗歌解析: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

    4、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三)理解性默写: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 。2.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3.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四)

    5、古诗鉴赏: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

    6、)诗歌大意: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园长安,那菊花大概在靠近战场的地方零星地开着。(二)诗歌解析: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一一它们在沧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

    7、平的渴望。(三)理解性默写:1.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点明写作时间,暗喻行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表现内心惆怅、无奈的句子是 , 。2.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抒发诗人思念故乡,寄托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句子 , 。(四)古诗鉴赏:1.这首诗写了_ 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 _、 _ 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分)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分析。4.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

    8、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四、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诗歌大意: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好像秋霜。不知何处传来吹芦管的声音,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二)诗歌解析:前两句写登城所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休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

    9、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免。读时发挥想象,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三)理解性默写:1.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 。2.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诗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3.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一句“ , ”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四)古诗鉴赏: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4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

    10、“雪”、而把“月”(光)比喻成“霜”?5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附】七上期中前课后古诗整理答案版七上期中前课后古诗整理一、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秋月(高悬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又随江水流去。夜里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见你了,多么思念啊。(二)诗歌解析: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过三峡抵达渝州,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

    11、、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名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2.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名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理解性默写答案: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四)古诗鉴赏: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12、羌江水流的画面。(2分)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江行意气风发的独特体验,也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思念之情。3.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半轮4.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5.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

    13、画面?有何表达效果?(3分)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该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晴朗优美的江中月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6.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二、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看到(你的演出),在崔久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眼下正是江南风景极好之时,没有想到能在落花之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二)诗歌解析: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

    14、乱的深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交往,是很“寻常”的。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一句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三)理解性默写: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 。2.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景况,表

    15、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3.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理解性默写答案: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四)古诗鉴赏: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3分)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

    16、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3分)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诗歌大意:九月九日重

    17、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园长安,那菊花大概在靠近战场的地方零星地开着。(二)诗歌解析: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可是处于军旅之中,又遭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一一它们在沧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三)理解性

    18、默写:1.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点明写作时间,暗喻行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表现内心惆怅、无奈的句子是 , 。2.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抒发诗人思念故乡,寄托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渴望的句子 , 。答案: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四)古诗鉴赏:1.这首诗写了_ 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 _、 _ 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分)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分析。4. 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附过故人

    19、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乱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和平的渴望。3.作者运用想象,描写了战场旁开放的的故园菊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怜”是“可怜”的意思,作者表面上可怜的是故乡的菊花,实际上是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4.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多,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

    20、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四、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诗歌大意: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好像秋霜。不知何处传来吹芦管的声音,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二)诗歌解析:前两句写登城所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休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可是,就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顿时,一切崇高和悲壮都化作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在这样一个凄清的夜晚,集体的失眠也不可避

    21、免。读时发挥想象,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三)理解性默写:1.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 。2.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诗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3.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一句“ , ”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答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四)古诗鉴赏: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

    22、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吹芦管”是理解本诗思想的关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吹芦管”是在“沙似雪、月如霜”的受降城上听到的,由末句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这芦管所吹的曲子正是思乡之曲,本诗的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4前两句为什么把“沙”比喻成“雪”、而把“月”(光)比喻成“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情景交融,生发出思乡情愫。5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同其他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一上册语文课后古诗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