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站仪使用方法课稿.docx

    • 资源ID:15206404       资源大小:22.2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站仪使用方法课稿.docx

    1、全站仪使用方法课稿距离是不限制的,只要在全站仪的目镜的有效范围内就行了。一般在转控制点的时候是点越少越好,在转最后的两个点的时候一定要选好的地方,以后方便以后放样!由于设站后视肯定存在角度误差,不可避免,这个角度误差伴随这次设站放样始终,误差值=平距*TAN(误差角度) 由此可知误差随距离增大而增大。放样的时候记住一句话:对长线,放短线。全站仪开展测量的三要素:测站点坐标。后视点(或者一个方位角角度)目标点坐标。在数据采集里,测站点有高程就行,后视点只要有坐标就行,不要高程的,但这种情况就不能检查你的后视点高程是否准确. 后视点是用来定方位角的,对细部点的高程没任何影响;后视的高程不是必须的,

    2、首先要搞明白后视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定向,只需要后视点的水平坐标,跟高程没关系,所以测量时后视点的高程可以不用输入。全站仪测量点的根据,通俗的说就是,根据你测站点的水平坐标与高程,以及后视定向所确定的水平方位角确定未知点的坐标和高程,其结算公式是在仪器内部自行结算的进入菜单,选择放样选项,放样过程:1.设置测站点,把仪器架在已知点,并且输入坐标数据,完成设置;2.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坐标,按照提示菜单照准后视点,完成后视定向;3.输入放样点坐标,按提示开始进行放样,建议先看角度,角度差调到零,然后仪器不动,让棱镜在此线上前后进行距离放样,距离差为零则敲桩完成放样。只要不涉及高程放样,仪器高和棱镜

    3、高均不用管。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1.要知道基本的测量方法和步骤。2.了解拿取,存放。以及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等。3.数据采集。了解导线,碎部和地物测量。4.具体测角和测距。绘制草图。5.数据传输。6.编辑图纸,打印数据和图纸。7.注意全站仪的搬运和存放。要保持仪器尽可能干净以及干燥。 这里系统说一下正确整平仪器的方法、和如何判断是否气泡管问题,以及简单的气泡偏差时的正确校正方法和步骤。 正确调平仪器的方法: (1)架设:将仪器架设到稳固的三脚架上,旋紧中心螺旋。 (2)粗平:看圆气泡(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分),分别旋转仪器的3个脚螺旋将仪器大致整平。 (3)精平:使仪器照准部上的管状水准器(

    4、或者称长气泡管)平行于住意一对脚螺旋,旋转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最好采用左拇指法,即左右手同时转动两个脚螺旋,并且两拇指移动方向相向,左手大拇指方向与气泡管气泡移动方向相同。);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旋转另外一个脚螺旋使长气泡管气泡居中。 (4)检验:讲仪器照准部再转90,若长气泡管气泡仍居中,表示已经整平;若有偏差,请重复步骤(3)。正常情况下重复12次就会好了。 气泡是否有问题的检验: (1)架设:将仪器架设到稳固的三脚架上,旋紧中心螺旋。 (2)粗平:看圆气泡(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分),分别旋转仪器的3个脚螺旋将仪器大致整平。 (3)精平同时进行检验:使仪器照准部上的管状水准器(或者称

    5、长气泡管)平行于住意一对脚螺旋,旋转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旋转180,此时若气泡仍然居中,则管状水准器轴垂直于竖轴(长气泡管没有问题)。如气泡不居中,就需要校正。 校正方法: (A)按照检验的步骤进行到第(3)步,确定偏差量即气泡偏离中间的差量。 (B)用改针调整长气泡管的校正螺钉,使气泡返回偏差量的1/4。若前面的差量无法精确知道,这里可大概改正;然后重复检验步骤的第(3)步骤。(C)重复前面步骤,一般重复12次即可调好。调好后,再按照整平步骤进行仪器整平。这里提及一下,在长气泡管调整后最好再确认一下圆气泡,若有偏差也调一下。补充:气泡管气泡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原因:(1)圆气泡管

    6、一般由3个螺钉固定,内部有一个波形弹簧。若3个螺钉受力不均匀时,当仪器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受颠簸就会引起受力小的螺钉松动,最好引起偏差。(2)长气泡管一般是一端固定,另外一端可调(校正螺钉)。可调端下面有弹簧,固定端里面应该有凸形内垫圈。无论是生产装配还是维修校正,若在长气泡管调整时没有注意校正螺钉的螺纹间距,使螺钉受力不均衡,在仪器受大的颠簸后螺钉会稍微旋转、引起气泡偏差。 全站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全站仪的测量功能全站仪是一个由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电子补偿器、微处理机组成的一个整体。测量功能可分为基本测量功能和程序功能。基本测量功能包括电子测距、电子测角(水平角、垂直角),程序测量功能包括水

    7、平距离和高差的切换显示、三维坐标测量、对边测量、放样测量、偏心测量、后方交会测量、面积计算等。特别注意的是只要开机,电子测角系统即开始工作并实时显示观测数据;其它测量功能只是测距及数据处理。(1) 电子测距为仪器中心至棱镜中心的倾斜距离,因此仪器站和棱镜站均需要精确对中、整平。精确测距时需加仪器加常数及气象改正;仪器鉴定得到的加常数可同棱镜加常数一起设置输入到仪器中;气象改正需设置输入观测条件下的大气压及大气温度,仪器自动改正并显示改正后的距离。(2) 电子测角(水平角、垂直角)的实质是电子经纬仪,只要望远镜瞄准观测目标,仪器便显示水平方向值及天顶距。水平角度是水平方向值与0方向值之差;垂直角

    8、是90与天顶距之差。所以观测水平角时起始方向需设置为零(置零);垂直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度盘格式,显示天顶距或垂直角。(3) 电子补偿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仪器的三轴误差对观测数据的影响。补偿器的作用就是通过检测仪器垂直轴倾斜在X轴(视准轴)和Y轴(水平轴方向)上的分量信息,通过电子转换及数据处理自动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从而提高采集数据的精度。(4)微处理机的实质是一台微型计算机,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可通过机内预置程序进行处理、计算后显示程序测量功能所需要的测量内容;同时可实现数据的存储及双向通讯。2、全站仪的观测数据全站仪尽管厂家、型号繁多,其功能大同小异,但原始观测数据只有倾斜距离(斜距);水

    9、平方向值、天顶距;电子补偿器检测的是仪器垂直倾斜在X轴(视准轴方向)和Y轴(水平轴方向)上的分量,并通过程序计算自动改正由于垂直轴倾斜对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的影响。所以全站仪的观测数据为:水平角度、竖直角度、倾斜距离。其它测量方式实际上都是由这三个原始观测数据通过内置程序计算并显示出来的。特别注意的是所有观测数据和计算数据都只是半个测回的数据,因此在等级测量中不能用内存功能,记录水平角、天顶距、倾斜距离这三个原始数据是十分必要的。3、全站仪的度盘配置 光学经纬仪在进行等级测量时,为了消除度盘的分划误差,各测回之间需要进行度盘配置。因为光学仪器度盘上的分划是固定的,每一角度值在度盘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10、。而电子仪器由于采用的是电子度盘,每一度盘的位置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角度值。如仪器照准某一后视方向设置为0,顺时针转动30,显示角度为30;再次照准同一个后视方向设置为30,再顺时针转动30,则显示角度为60,而电子度盘的位置实际上并未改变。所以使用时应注意,只要仪器在不同的测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应电子度盘的位置已经固定;即使后视角度设置不同,角度值并不固定在对应度盘上某个位置,测量时无需进行度盘配置。4、全站仪的正、倒镜观测光学经纬仪采用正、倒镜的观测方法可以削除仪器的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度盘指标差。全站仪虽然具有自动补偿改正功能,视准轴误差和度盘指标差也可通过仪器检验后的参数预置自动改

    11、正。但在不同的观测条件下,预置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改正数出现错误,另外仪器自动改正后的残余误差也会给观测结果带来影响。所以在等级测量中仍需要正、倒镜观测,同样需要作记录、检核。5、全站仪的左、右角观测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刻度是顺时针编号,无论望远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观测的角度均为右角。全站仪的右角观测(水平度盘刻度顺时针编号)是指仪器的水平度盘在望远镜顺时针转动时水平角度增加,逆时针转动时水平角度减少;左角观测则正好相反(水平度盘刻度顺时针编号)。电子度盘的刻度可根据需要设置左、右角观测(一般为右角)。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水平电子度盘设置时应特别注意,否则观测的水平角度会出现错误。如水平角实

    12、际为30则显示为330。特别是在平面坐标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中设置后视方位时,如果设置为左角就会出现测定点和测设点后视方位左右对称错位,如设置后视方位为0,顺时针转角90时,方位应为90,而仪器显示的坐标是按方位270计算的。6、全站仪的放样功能全站仪显示的度盘读数中已经对仪器的三轴误差影响进行了自动改正,因此在放样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放样一条直线时,不能采取与传统光学经纬仪相同的方法(只纵向转动望远镜),而应采取旋转照准部180的方法测设;放样一条竖线时,应使用水平微动螺旋使水平角度显示的读数完全一致,而不能只简单地转动望远镜;因为望远镜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不同补偿改正数的大小也不同。使用距

    13、离和角度放样测量、坐标放样测量时,注意输入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后再对测站点坐标进行一次确认,并测量后视点坐标与已知后视点坐标进行检核。7、全站仪的补偿功能仪器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仪器三轴之间关系的不正确造成的。光学经纬仪主要是通过对三轴之间关系的检验校正来减少仪器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而全站仪则主要是通过补偿改正实现的。最新的全站仪已实现了“三轴”补偿功能,在使用全站仪补偿器的补偿功能时应注意如下:(1)在使用全站仪时,当照准部水平方向制动螺旋制动,垂直方向转动望远镜时,水平度盘的显示读数会不断变化,这正是全站仪自动补偿改正的结果。(2)单轴补偿只能对垂直度盘读数进行改正,没有改正

    14、水平度盘读数的功能。当照准部水平方向固定,上下转动望远镜时水平角度读数不变化。(3) 双轴补偿只能改正由于垂直轴倾斜误差对垂直度盘和水平度盘读数的影响。当照准部水平方向固定,上下转动望远镜时水平角度读数也不会变化。(4) 三轴补偿的全站仪是在双轴补偿的基础上,用机内计算软件来改正因横轴误差和视准轴误差对水平度盘读数的影响。即使当照准部水平方向固定,只要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度的显示读数仍会有较大的变化,而且与垂直角的大小、正负有关。8、全站仪的电子整平全站仪的电子整平,当X、Y方向的倾斜均为零时,从理论上讲,当照准部水平方向固定,上下转动望远镜时,水平度盘读数就不会发生变化;但有些仪器在进行上述操

    15、作后水平度盘读数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全站仪补偿器有零点误差的检验和校正;电子气泡的居中必须以长水准气泡的检验校正为准,检验时先水准气泡然后电子气泡。9、全站仪的坐标显示全站仪的坐标显示有两种设置方式,N、E、Z和E、N、Z。测量常用的坐标表示为X、Y、H与N、E、Z相同。如果设置错误就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错误。如在一次测量带状地形图时,同时四个组作业,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后,发现一个组的数据与前后都对接不上,结果就是这个组的仪器坐标设置方式错误。10、全站仪的存储器全站仪的存储器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存贮器是全站仪整体的一个部分;而电子记录簿、存贮卡、便携机则是配套的外围设备。目前全站仪大多采用

    16、内部存储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如SET500全站仪的内存可存储多达4000个测点的观测数据,对于一天的外业测量数据已经足够。外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传输数据;在数据的初始化前应认真检查所有的数据是否已经导出,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使用数据存贮虽然省去了记录的麻烦,避免了记录错误,但存储器不能进行各项限差的检核,因此等级测量中不应使用存储器记录,仍需人工记录、检核。11、全站仪的误操作全站仪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无论在何种情况发生误操作错误均可回过头来到基本测量模式,再进入相应的测量模式进行正确操作。角度测量模式除外的其他测量模式均为测距,如果没有信号可回到基本模式,再准确瞄准棱镜进行相应的测

    17、量工作,否则检查棱镜是否正对仪器。当视线接近正对太阳光时应加望远镜遮光罩,否则将无法测距。12、全站仪的电池目前全站仪的电池大多是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池一定要在仪器对中整平前装好,以免因振动影响仪器的对中整平;关机后再取出,以免丢失数据;(2)电源应在对中整平后打开、搬动仪器前关闭。因为全站仪的自动补偿在倾斜状态耗电量特别大;(3) 距离测量的耗电量远远大于角度测量,测量过程中尽量减少测距次数。特别在程序测量功能下,显示测量数据后应立即停止,否则测距一直在进行;(4)电池容量不足应及时停止测量工作;长期不用应每月充电一次;(5)仪器长期不用应至少三个月通电检查一次

    18、,防止电子元器件受潮。以上问题,在测量过程中只要观测者认真,仔细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数据显示内容,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和避免错误发生的。所以只有掌握全站仪的工作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明确测量功能、合理设置仪器参数、正确选择测量模式,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优势。 在测量之前需要架设仪器,架三脚架大致趋平,安置仪器,对中,粗平,精平,再对中,精平。然后开始后视,后视是个技术性非常高的技术活,对好后视以后,接着要打出后视点坐标,看看跟实际的(也就是平差以后的永久坐标)差多少,如果相差一两毫米以内(放精确点的时候)就可以输入数据放前视点了。放前视点可根据坐标放,也可以根据角度距离来放,按坐标放

    19、是比较方便的。数据输入仪器以后,它会自动算出归零角度与距离,角度是待放点,测站和后视点三点连线形成的角度,将仪器拧到000方向的时候,说明待放点或者是前视点就在瞄准镜里的竖向十字丝上,然后就可以让跑前视的人走到这个方向,然后开始测距,距离也是待测点到仪器的距离,是仪器自己算的。它是以实际距离与计算距离的差值来衡量的,有的是实际距离减去计算距离为仪器方向前进,有的是实际距离减去计算距离为仪器方向后退,不同品牌的仪器是不一样的。测距工作的时候不能动仪器,过一会就要看看之前那个角度还归不归零。距离也归零以后,这个点就放出来了。3、除了放样,还可以进行对边测量。所谓对边测量,就是对两个点之间进行平距,

    20、斜距和高差的测量。这个方法用途非常广泛,尤其在测量路线断面的时候尤为方便。例如在一条直线上地势起伏不平,但需要在电脑上表示出来,那就非得这个不行了。这个情况下,仪器可以随便架,只要精平就可以了。首先需要找直线上一点作为参照点,仪器对好这个点上的棱镜以后点测量,这就是对边测量内的后视。然后让棱镜跑到第二个点上再点测量,然后两点间的平距,斜距和高差就计算出来了。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对边测量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从第二个点以后,包括第二个点,都是相对于第一个点的平距等数据,第二种模式是传递的方式,即第二点相对于第一点的数据,第三点相对于第二点的数据,以此类推,这个比较麻烦,第一种比较方便。不同的仪

    21、器功能不同,有的时候需要在有的点上改变棱镜高度,有的仪器可以在里面输入棱镜高就可以自动算出来,有的就不行,需要自己来加减才能得出真是高差还有一种就是在放样的时候,架设仪器架在已知点自己估计都看不到待测点,这就需要后方交会了,后方交会是后视的一种。哥们工地有一涵洞在山沟里,两边都是高山,而恰恰已知控制点都在两边山上,仪器很重,懒得上去,于是就叫俩小兄弟一边带一棱镜上去,哥们就在山沟里随便架平仪器,分别输入两个点坐标对着棱镜测一下就可以交汇处架仪器这个点的坐标,然后就再对任意一已知点后视,就可以放前视点了。在一个小区域内测量放点的话就需要自建坐标系,随便找两个点用来当测站点和后视点,弄清楚待测点在

    22、坐标系里的坐标就可以放了,这个据实际情况而定,就不能清楚的说出来了。全站仪还可以用来算土地面积,填挖方放量,这些都需要你自己操作仪器的过程中自己掌握,孰能生巧。其实很容易的。一、全站仪定向1、其中一点设站,架全站仪,另一点放棱镜;2、点击数据采集,输入测站点(就是放仪器点)的坐标和仪器高,点击下一步;3、输入定向点(就是不架仪器的一点)坐标,棱镜高输不输都行。4、仪器瞄准棱镜,点击测量,看一下显示的坐标和输入点的坐标差别大不大,不大的话定向完成。差别太大重复2、3步骤。二、测图1、确定棱镜高,根据地形调节。2、将棱镜高输入仪器,将棱镜树在待求点,点击测量,保存坐标。3、继续测量,点击同前。4、测图完成后,导出数据,用cass作图,就好了。三:注意事项1、注意棱镜高和一起输入的棱镜高一致;2、仪器断电需要重新定向;3、对于看不到的点设置转站最多两站。放样方法:根据已知的两个坐标点给全站仪定向,然后输入要放的点的坐标,全站仪会显示角度和距离,你转动全站仪,使显示角度接近零,然后拿着棱镜沿镜头指向走显示的距离,用全站仪瞄镜子,点测量,看显示的角度和距离误差,不断调整。距离误差1-2mm,角度差+-(1-2)秒。


    注意事项

    本文(全站仪使用方法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