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四解析版.docx

    • 资源ID:15190282       资源大小:241.2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四解析版.docx

    1、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四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好教育云平台7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四)(解析版)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C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D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称王,这反映了当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宗法等级秩序加强,应该是逐渐瓦解,故A错误;诸侯国的

    2、实力不断增强,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故C错误。故选D。【答案】D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解析】三段材料内容都提到了“郡、县”,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故B正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未涉及诸侯争霸与兼并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大宗、小宗的关系变化,不能说明宗法制的瓦解,故C错误;当时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指大国改革变法,分封制瓦解,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材料并未反映这一信息,故D错误

    3、。故选B。【答案】B3唐玄宗时,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其政事堂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并且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A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B政事堂的权力高于皇权C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D中书门下统领六部百官【解析】唐代政事堂并不掌握最高决策权,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故A错误;皇权至高无上,政事堂的权力不可能高于皇权,故B错误;材料“皇帝的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议决通过方可颁行生效”反映了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政事堂的限制,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书门下统领六部百官,应该是尚书省统领六部,故D错误。故选C。【答案】C4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

    4、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C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商业繁荣发达,并不能说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大酒楼与茶坊、瓦子”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故D错误。故选B。【答案】B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

    5、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7211820年清代农村雇工案件数量日益增加,但不能说明刑部职能得以强化,故A错误;清代前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农民无地可耕,故农村雇工案件数量增加,故B正确;农村雇工案件不一定属于雇工维权性质,故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这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错误。故选B。【答案】B6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A否定“存天理,

    6、去人欲”B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解析】材料“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使是知”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心学主张心是万物本原,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故B正确;心学并不是对理学的否定,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否定“存天理,去人欲”的内容,故A错误;人文精神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材料并没有体现,故C错误;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并不能科学指明心与物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答案】B7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衰退严重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财政问题得到解决D民族资本主义得

    7、到发展【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晚清财政收入结构中农业税比重下降,但农业税数额基本稳定,降幅不大,故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严重,故A错误;农业税比重下降也不能说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错误;材料数据只反映了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并不能反映清政府财政问题得到解决,故C错误;188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故工商税大幅增加,故D正确。故选D。【答案】D8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A主导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B解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C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D履行

    8、了基层政经一体化组织的职能【解析】商会是民族工商业组织,1908年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商业不可能主导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故A错误;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故B错误;材料“解商纷,纾商困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反映出商会举办实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举措,体现了“实业救国”的特点,故C正确;商会也不是基层政经一体化组织,故D错误。故选C。【答案】C9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

    9、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D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海运问题,不是发展近代海军的问题,故A错误;“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并不能反映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故B错误;魏源时期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并未开始向近代转变,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转变,故C错误;“利国、利民、利官、利商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反映了领海观念和海权意识,故D正确。故选D。【答案】D10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

    10、,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解析】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故A错误;历史真相客观存在,并不因为年代久远而丧失,故B错误;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事件记录和研究的价值,故C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媒体因为立场不同导致对五四运动的解释不同,故D正确。故选D。【答案】D11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11、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长征的胜利结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解析】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反映了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中共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独立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故D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属于1927年后的井冈山时期,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这并不是毛泽东掌握领导权的“分水岭”,故B错误;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答案】D12

    12、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解析】“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力量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故B错误;国民党主要在正面战场,不是敌后战场,故C错误;材料“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反映了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故D正确。故选D。【答案】D13在“国民经济建

    13、设运动”中,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抵御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解析】国民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建设的计划和议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加强,故A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错误;1928年日本尚未大规模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故C错误;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趋向完善,故D错误。故选

    14、A。【答案】A14“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这体现了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C“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D“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指新中国站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楚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故B正确;“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指亚非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的共

    15、同目标和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的不同并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答案】B15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A“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解析】“双百方针”指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反映了1958年我国教育领域的

    16、盲目冒进,说明“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领域,故B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高等教育与其它领域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故D错误。故选B。【答案】B16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变化剧烈,不是较稳定,故A

    17、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将城市居民收入进行比较,不能说明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故B错误;19851991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物价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剧烈,故C正确;物价变动并不是体制改革深入的原因,而是影响,故D错误。故选C。【答案】C17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A提倡理论联系实际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解析】根据题干“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

    18、,苏格拉底强调人必须具有知识,认为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C项正确。题干强调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排除A。苏格拉底没有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而是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排除B。题干强调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而不是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18“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

    19、的改变C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D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解析】罗马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只不过“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故A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故B错误;“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使罗马法受到重视,故C正确;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律,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并不一致,故D错误。故选C。【答案】C19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A交通设施B水利设施C教育制

    20、度D议会制度【解析】交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进行商品输出、原料掠夺,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这符合材料“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故A正确;水利设施并不是直接有利于商品输出、原料掠夺,故B错误;教育制度建设也不能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带来经济利益,故C错误;议会制度属于政治方面,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答案】A20“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B较大幅度削减关税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解析】材料“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

    21、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反映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A选项并未体现自由主义,故A错误;较大幅度削减关税体现了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的特点,符合题意,故B正确;“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符合自由主义的主张,故C错误;经济立法活动也体现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错误。故选B。【答案】B21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该事件说明A总统权力高于联邦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动摇C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D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解析】在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下,总统权力并不高于联邦法院,

    22、故A错误;仅仅凭材料中的罗斯福的措施,并不能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动摇,故B错误;“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说明经济危机时期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故C正确;“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不符合三权分立原则,故D错误。故选C。【答案】C22下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苏联斯大林时期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问题,体现了当时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调,故A正确;漫画并不能体现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只能反映

    23、经济结构的失衡,故B错误;漫画也无法体现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故C错误;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漫画信息并不能完全体现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故D错误。故选A。【答案】A23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A美国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B分权制衡的原则得到一以贯之C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决策D美国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解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

    24、是反映分权制衡的原则,而是说明国会支持太空开发的方案的问题,故B错误;20世纪60年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国会支持太空开发的方案体现了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美国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故D错误。故选C。【答案】C24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但27年以后,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政府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其政策调整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D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解析】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建立,故A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日本和西欧挑

    25、战,美国政府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是出于应对危机的政策,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美国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而是说明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而改变通货政策,故C错误;无论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还是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都体现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D。【答案】D第II卷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

    26、其产复,其产复划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经济的统治时期,封建农业在法国的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除了少数地区有了一些资本主义式的经营外,绝大多数的农业处于封建农奴的状态下,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18世纪前中期的法国由于连年战争和统治者的大肆挥霍,债台高筑,人民生活疾苦。柯尔贝尔企图靠牺牲农业利益发展工商业失败,使法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内矛盾激化,进一步深化了

    27、封建统治的危机。法国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代表资产阶级的重农学派也就应运而生了。摘编自王辉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材料三 陈勇勤先生评价说“毕竟重农学派是以重商主义的对比面出现的,他们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先秦新改良的封建主义农业形式与18世纪中叶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形式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企图以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来充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根基上的经济思想,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演化及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法重农思想兴起的原因。(12分)(2

    28、)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法重农思想的异同。(13分)【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材料二“法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国内矛盾激化,进一步深化了封建统治的危机。法国资产阶级代表,纷纷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和振兴农业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业生产、遵从国法、安土重迁、政治稳定、君主统治、财政税收等方面指出中国重农思想兴起的原因。再从农业地位、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指出法国重农思想兴起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三“中国先秦新改良的封

    29、建主义农业形式与18世纪中叶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农业形式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肯定农业地位和作用的角度比较中、法重农思想的相同。再从社会转型的阶段、经济基础、阶级利益、作用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法重农思想的不同。【答案】(1)中国:农业能够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地利);务农有利于端正民心民智;务农能够培养易于驱使、遵从国法的民众;务农易于形成安土重迁的思想,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务农有利于保证国家税收。法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要地位;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

    30、益重视农业;受中国重农思想的影响。(2)相同点:都肯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农业生产。都认为农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部门。不同点:中国重农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法国重农思想形成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重农思想服务于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法国重农思想服务于资本主义大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国的重农思想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的重农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传统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而法国的重农思想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编者按:

    31、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从文明论立场出发为日本设计的近代化蓝图,曾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代化的走向,在此书中他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效仿西洋建筑洋房容易,而改革政治法律却难。至于更进一步想要改变人民的风气,更是谈何容易。既不能靠政府命令来强制,也不能依赖宗教教义来说服。唯一方法是顺应人民的天性,消除弊害,排除障碍,使全体人民的智德自然发展。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衣食住行等有形物质,必将不招而至。所以,吸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摘编自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结合材料与所学的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的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好教育云平台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四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