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5181241       资源大小:105.2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单元综合提升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3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业最为普遍。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6经济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2、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冲击。7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8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针对训练1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13种57种50种22种30种4种(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解析:选C。从表格中经济史

    3、著作分类情况来看,田赋、漕运、水利、荒政、盐政、钱法都是政府主导的,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税的比重,排除A项;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给中央政府支配,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白银外流,排除D项。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

    4、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

    5、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针对训练2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选A。据题干“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时期,由

    6、此可见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A项。三、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拓展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

    7、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嘉庆对英国国王的敕谕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思路点拨】本题目答案应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提取信息,其二是指出历史现象,其三是评价。据材料可得嘉庆拒绝英国继续遣使东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信息反映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历史现象,对于“闭关锁国”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从积极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来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尝试作答】答案:示例 信息:拒绝英

    8、国继续遣使东来。历史现象:体现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评论: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于外来侵略也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闭关锁国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限制对外贸易,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总之,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客观公正看待历史事物基本原则)1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具有

    9、辩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2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唯物史观的运用(1)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梳理中外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进程。(2)熟悉掌握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3)注意防止

    10、看待历史问题的偏差: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全面论或以偏概全的错误等。史学界对明朝后期社会转型的研究【史界观点】观点一明朝后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尚未达到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引用法国一位学者的话说,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但是,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

    11、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赵津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看技术革命发生的可能性:李约瑟之谜再探观点二明朝后期尚未产生促进社会转型的近代性的因素“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古代社会究竟是向前发展变化的,还是停滞无发展的,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能不能产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国古代社会能不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史学界长期以来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和分歧。观点三中国古代社会能否滋生向近代社会转型因素的争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实现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只有两大学派:一派是不变论、无发展论、停

    12、滞论;另一派是变迁论、发展论、转型论。两派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即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争鸣感悟】1赵津认为中国明清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并不具备向近代“经济社会”过渡的条件,因为从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始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将近两千年的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新生的先进的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未来,显示了社会走向,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单元质量检测(六)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

    13、题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不普遍商用,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解析:选C。据题干“商人是领主的家臣”“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人们受自然经济的影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商业的需求很少,故选C项。2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到战

    14、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休耕与连种和耕作技术有关,材料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下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3下表反映的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人物主张孔子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老子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墨子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商鞅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这些主张反映了()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四个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这说明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A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15、B项;材料未涉及四人对工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年收入年支出粮食副业纺织生活生产租税其他120石无统计10匹布口粮80石食盐1.8石衣着5匹留种6石饲料10石农具7石田租4石赋敛11石祭祀、交往等6石7 200钱4 000钱7 700钱1 380钱946钱360钱总收入:11 200钱 总支出:10 386钱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解析:选B。由材料中汉代中等自耕农家庭年总收入与年总支出的比较可知,汉代

    16、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仅略有剩余,这说明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故选B项。5汉赋蓝赋记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据此可推断汉代()A农业地位的下降 B民间纺织业渐成规模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农业专业化现象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说明汉代民间纺织业有了一定规模,故选B项;从材料看不出农业地位下降,排除A项;“发达”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D项“开始”说法错误,由材料中的个例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6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

    17、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解析:选B。据材料“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故选B项。7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解析:选B。

    18、“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表明官营产品可以买卖,故B项正确。8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由此可知,北宋庙会()A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 B成为新的商业中心C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D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北宋东京相国寺庙会规模大,庙会上商品丰富种类齐全,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故选D项;根据材料“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可知北宋庙会有时间限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可知,庙会本身具有商品交易的功能,但不是新的商业中心

    19、,排除B项;北宋庙会仍属于传统商业模式,不属于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模式,排除C项。9(2020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布局和过去单一的政治中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D项;皇权至上是古代都城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排

    20、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市”的时间限制,排除B项;题干中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并不是普遍现象,排除C项。10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生产地域性分工的加强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解析:选D。据材料“河北等地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可知,北方减少对南方购买的数量导致了南方棉纺织中心的衰落,这说明

    21、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故选D项。11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解析:选A。材料中呈现的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迹象,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南方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只是江南的一些地区,无法得出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且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改变,而且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南北方的对比,故D项错误。12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

    22、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也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13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

    23、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 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解析:选B。据题干“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可见明朝后期对外贸易有所发展,白银流入中国,故选B项。14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

    24、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四大专业产品产区体现了明清时期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带有区域特色,故选D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商品流通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5明初实行朝贡贸易政策,后日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于明朝中后期瓦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推行朝贡贸易政策,外国使节前来“朝贡”,中国则给予优厚“回赐”。入贡时还可以“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在这种朝贡贸易体制下,贡使来华的贸易活动必须在

    25、政府的控制下进行,民间的商船往来则是不合法的。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发展,此后朝贡贸易名存实亡。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二隆庆元年开放“海禁”,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濒海地区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到了万历年间,“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则钱之所行无几耳”。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人足迹遍及全国,这在徽商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以贾而儒”,时人评价:“今为学者,其好则贾而已矣。”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贸易体

    26、制的含义,分析朝贡贸易瓦解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开放“海禁”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贡贸易和“海禁”的关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立足政府政策回答;第二小问,从朝贡贸易本身缺陷、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外来因素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贸易发展、商品生产、货币流通、商业观念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两者内涵角度分析。答案:(1)含义:官府主持对外贸易;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原因:厚往薄来,不讲经济法则;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2)积极影响:促进海外贸易兴盛;刺激商品生产的发展;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国内商业资本趋于活跃;传统的贱商观

    27、念改变。关系: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相辅而行;朝贡贸易实质是“海禁”政策的一部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西汉末东汉初东汉早中期东汉后期合计统计墓葬数量(座)121141151128280出土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座)37271821175所占比例25%63.3%61.7%72.7%75%62.5%随葬陶明器的墓葬数量及随葬的明器件数灶3座4件64座65件57座59件8座10件17座18件146座156件仓033座58件43座64件1座1件072座123件井040座41件29座29件5座5件14座15件88座90件摘编自丁利娜

    28、河套地区汉代陶明器与关中、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关于汉代陶明器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河套地区(今宁夏、内蒙古、陕西)汉代陶明器分布表中主要记录了出土的汉代陶明器的数据,可以从中提取手工业生产等信息。首先可以从陶明器的分布规律本身进行研究,其次可以从汉代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研究,然后以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说明即可。如从陶明器的分布规律来看,陶明器的分布体现出汉代河套地区的开发经历了拓展、收缩、恢复的过程,通过材料中的数据和汉代政治、经济政策来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陶明器的分布体现出汉代河套地区的开

    29、发经历了拓展、收缩、恢复的过程。阐述:表格显示西汉中期河套地区出现极少数陶明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东汉早中期数量开始急速衰减,东汉后期陶明器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河套地区在中国西北部,西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使西北地区得以稳定和发展,此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促使陶明器数量增加;东汉时期,随着都城迁移到中原地区的洛阳后,中原瓷器生产相对突出,河套地区的陶明器有所下降或缓慢发展。示例二论题:西汉中后期河套地区陶明器的变化与汉武帝时期的发展策略密切相关。阐述:从政治角度来看,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举措解决王国问题,促使西北地区稳定、经济发展,这对陶瓷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经济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开辟海陆丝绸之路(而陆上的丝绸之路经过西北地区),刺激了西北地区手工业品的生产;从思想文化角度来看,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家独尊,思想“大一统”巩固了政治“大一统”,也为西北包括河套地区的陶瓷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