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 新人教.docx

    • 资源ID:15162230       资源大小:103.77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 新人教.docx

    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 新人教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一、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水利工程(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a.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b.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c.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a.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b.消极方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演进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井田

    3、制内容a.土地属于国家,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b.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c.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3)封建土地私有制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确立a.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轻巧识记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二、手工业1.经营形态及特点(1)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

    4、力,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2.主要成就(1)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西周晚期出现铁器。(2)陶瓷业原始社会的彩陶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商朝时烧出原始瓷器。(3)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易错提醒官营手工业制度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为满足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室成员、贵族以及封建政府的特殊

    5、需要而设立的,如铸钱、织造、陶瓷、营缮、造船、军器、火药等;另一部分是重要的国计民生物资,由于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官府为取得这部分利益而实行官营,这既包括盐、酒、茶等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铁、金、银、铜、铅、锡等生产原料。三、商业1.商业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3.商业政策(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概念阐释工商食官“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

    6、薄的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他们的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考点一精耕细作与小农经济先秦时期的经济现象时空定位1.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

    7、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显著特点”这一结论。史料一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史料二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一一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李群农

    8、业科技史论证:_答案(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4)总结农业生产经验,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考点二先秦时期的手工业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

    9、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2.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不投放市场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私(民)营手工业

    10、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业的一种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1.论从史出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区域性特点史料鲁人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结论私营手工业由民间人士经营;产品投放市场 ;从业者可自由流动;可跨区域经营;关注市场的区域消费差别。2.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材料,从中归纳先秦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材料一

    11、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材料二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礼记王制主要信息:_答案分类较细;官府严格控制;从业者专业生产;工艺精细。1.从井田制到小农经济的变化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换五口,治田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中华文化史发现问题井田制不是小农经济。命题角度井田制与小农经济在生产方式上的主要差异。2.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稳固性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

    12、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发现问题辩证认识“小农经济”的优劣。命题角度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对社会进步的作用。3.孟子理想中的小农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发现问题不夺农时(勿夺其时)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命题角度先秦时期的小农生活是否如孟子所说;“勿夺其时”反映了孟子的何种思想。4.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缺陷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

    13、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王家范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缺陷,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命题角度古代官营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评价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5.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的世代传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中“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发现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这与小农经济有必然的联系。命题角度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工艺世代传习的历史原因。全国

    14、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42015全国,241.命题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五口甚至九口人”,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选A项。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能促进农业收益的增加,

    15、C项因果倒置,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地主兼并土地,促进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D项错误。2.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

    16、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3.命题点: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2014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答案(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孟子与商鞅的态

    17、度。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可知其态度是农商平等和重农抑商。联系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分析认识和背景。1.命题点: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遗存位于石家庄滹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滹沱河流域()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答案A解析材料中“迄今六千年左右”,说明处于原始时期,“粟”“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说明原始农业、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2.命题点:土地价格与计量单位反映的经济现象

    18、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井田制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西周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本题易错选A项,注意材料时期为“西周”,是井田制鼎盛时期。3.命题点: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工艺隐含的中国“工匠精神”考工记关于制作合金成分的叙述如下图,考工记的这一记载能够说明春秋时

    19、期()A.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 B.铁器产品多样化C.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冶铁技术水平高超答案A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春秋时期的官方手工技术专著考工记,二是关于铜锡合金制作的工艺,不同比例配料制造不同的手工业产品,这是青铜铸造技术先进的表现,故答案为A项。材料不涉及铁器的内容,排除B、D两项;材料与手工业生产规模没有关系,排除C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C.反映了“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

    20、器时代答案B解析材料中“神农氏作”,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原始农业中已经出现耒耜,而小农经济时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农业实行“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用木头制作耒耜,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

    21、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3.(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2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答案B解析仅材料图片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其小农经济状态,故A项错误;通过在有限的土

    22、地上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的牛播图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机器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故D项错误。4.(2017临汾三模,24)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答案D解析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

    23、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5.(2017韶关二模,24)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答案C解析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冶炼技术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故B项错误;春秋中后期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说明此时农业生

    24、产技术有较大提高(农业工具的改进),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D项错误。6.“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答案C解析“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和“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说明手工业传承的特点是家族内传承,家族内传承会导致技术的失传,不能保护手工业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故A项错误;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25、;古代手工业家族内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原因,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故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是由于官府特权,故D项错误。7.(2017赣州高三摸底,25)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8.(2018绵阳模拟,节选)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

    26、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答案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 新人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