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docx

    • 资源ID:15150967       资源大小:60.82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docx

    1、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意义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研究内容: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三、教师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 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元:神经细胞,

    2、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组成。三种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2.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2)周围神经: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实现发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第

    3、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二、心理学流派流派观点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人的心理结构,把心理的基本元素分解出来。强调内省方法。冯特机能主义心理学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结构詹姆斯、杜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1913年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诞生。心理学只能研究科观察的行为。用“刺激-反应”(S-R)来表示华生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韦特海默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思现象。用精神

    4、分析的方法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需要,强调人的社会性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产生标志心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皮亚杰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第一节 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第二节 注意一、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二、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二)随意注意:有目的

    5、,需要意志努力。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三)随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三、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无变化的对象注意时间短2.有无坚定的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三)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符合人的需要兴趣注意转移就越容易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的灵活性4.各种活动的目的性或者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四)注意的分配能够分配的条件是从事活动中一些是非常熟练,甚至

    6、达到自动化。几种活动中有内在联系。第三章 认知过程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二、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三、感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1)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p155(2)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并利用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观察动因,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

    7、养观察品质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第二节 记忆一、记忆的种类(一)根据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形象、逻辑、情绪、动作记忆(二)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三)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二、记忆的过程(一)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识记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好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有意义、有规律的材料容易记5.识记的方法,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对信息的识记更准确(二)保持和遗忘(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

    8、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与动机(2)遗忘的原因1.痕迹消退说2.干扰说:先前的知识和后面的知识对中间的干扰3.同化说4.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记忆不是消失是被压抑到意识之外(三)回忆与再认三、记忆系统(一)瞬时记忆:编码方式有图像和声像记忆两种1.时间极短2.容量较大3.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消退(二)短时记忆:编码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主要是听觉编码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三)长时记忆第三节 思维一、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认识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

    9、系二、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形象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分)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二)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促进问题解决和推理,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三)想象的基本特点:形象性与新颖性(四)想象得种类: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五)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五、思维的基本形式(一)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提出假

    10、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如何促进学生掌握概念1.以感性材料作为感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地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二)判断和推理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第四节 言语一、言语与语言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社会想象。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言语的功能:交流、符号、概括功能。言语活动的形式: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第四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第一节 情绪情感一、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

    11、基础情绪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二、情绪情感区别1.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高度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由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有冲动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比较内隐,较为深沉。三、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四、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内容来分)2.心境、激情和应激(状态来分)五、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六、情绪情感

    12、的功能:适应、动机、组织、信号功能七、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等第二节 意志一、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为计划等环节(二)执行阶段:既要坚定执行计划,又要克服妨碍到达目标的动机和行为克服困难依赖的心理条件:1.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2.行动的目的3.对胜利的美好憧憬4.执行计划的坚定性二、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治性第五章 人格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一、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

    13、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稳定、统合、复杂、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动力、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三、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1.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2.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四、人格成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自然物理因素第二节 需要与动机一、需要:对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二、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三、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第三节 能力一、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

    14、必要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地可能性心理特征。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第六章 社会心理一、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三、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包容、控制、感情需要四、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的发出者;2.命令的执行者;3.情境因素五、中小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从依赖走向自主。2.师生关系上,低年级对教师崇拜服从,高年级独立性与评价能力增强,

    15、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中学阶段教师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盲目接受,逐步提出一些理性要求。3.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中小学生发展情况培养注意1.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小学中高年级的无意注意从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发展起来3.高年级小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目的独立组织自己的注意4.中学时出现偏科现象,是无意注意发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4.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小学阶段速度较快,中学相对较慢5.随年龄增长注意广度扩大,13岁接近成人水平6.注意分配能力发生较早,但缓慢。三年级和五年级基本不存在差异7.注意转移趋势:二

    16、年级到初二迅速增长,初二到高二发展停滞期,高二到大二缓慢增长期(一)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1.唤起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3.引导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4.引导掌握和保持注意的方法(二)良好注意品质和注意力培养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2.加强意志力锻炼,培养“闹中取静”本领3.养成严肃认真地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5.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记忆1.教育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3.正确组织学生的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

    17、,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4.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注意正确地再认和回忆5.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和身心健康,合理使用大脑想象1.想象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想象力。2.引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4.引导进行积极的幻想思维1.小学低年级思维离不开事物具体形象,具有表面性。2.小学高年级思维概括性和抽象性逐渐增强,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3.中学阶段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思维具有独创性和批判性4.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基本形成,深刻性也提高良好

    18、思维具有广阔和深刻性,独立和批判性,逻辑性;灵活和敏捷性;创造性。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强调启发式、探究式与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对学生加强言语训练4.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同存异”5.加强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言语1.小学生口头言语水平迅速发展,一年级对话言语主导,2、3年级独白言语发展,4、5年级口头言语能力初步完善,初高中后口头言语能力更强2.阅读能力3年级会默读5年级到高峰3.内部言语三个时期:出声思维;过渡;无声思维时期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的目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阶段性2.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

    19、能力的培养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情绪情感1.小学低年级情绪情感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强,小学高年级调节能力增强,冲动型减弱。中学以后调节能力提高,逐渐趋向稳定2.随年龄增长,情感社会性成分增加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意志1.意志的自觉性,小学生按照一定原则自己完成任务能力比较低,中学自我调节和规划能力与小学生有所不同2.意志果断性,小学低年级不能当机立断处理事情,到中年级处理事情中逐渐出现意志的果断性品质3.意志的自制性,三年级时会显著发展,但整个小学阶段自制力还是低4.3年级坚韧性才

    20、逐渐成为意志品质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意志品质上差异,采取不同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性格1.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2.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性格3.个别指导4.性格的自我培养:树立远大志向;结合实际确立远大而崇高的目标;在实践中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 2011-12-19 16:10:35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心理是教

    21、育心理学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第二节 发展一、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二、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

    22、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 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四、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节 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 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

    23、期的概念)4. 差异性。(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1.童年期。2.少年期。 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3.青年初期。二、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

    24、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答题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该阶

    25、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填空4.形式运算阶段(11-承认) 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一来,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

    26、学具有重要作用:a.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b.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简答题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地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27、-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个体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其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同一性的基础。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儿童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独立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主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3. 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

    28、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十分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产生内疚感。4.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岁) 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讲理,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去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本阶段

    29、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敏感、耐心、富于指导经验的教师有可能使自卑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本阶段的任务时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的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混乱。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填空题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

    30、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十分突出。它指明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三)最近发展区20世纪30年代,速联系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提出“良好的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的著名论断。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名词解释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为促进交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取教学支架,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教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要合适。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一、 学生的智力差异简答题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的差异、发展水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