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讲案.docx

    • 资源ID:15149201       资源大小:482.59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讲案.docx

    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讲案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历史知识经常时空混乱,怎么办?建时 空 坐 标回顾历史,想一想历史知识经常支离破碎,怎么办?构思 维 导 图结合教材,试一试示例如下:历史线索经常脉络阻滞,怎么办?通阶 段 特 征依据史实,理一理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

    2、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_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汉代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

    3、就表现在汉赋方面。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对接一轮固本培元温馨提示:先根据本讲涉及的时空范围自主回忆相应的必记知识点,然后依据下面的“知识梳理”检验一下,效果更好。一、政治制度的演变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2)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2秦汉(1)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

    4、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

    5、氏族公有、商周时期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2手工业(1)西周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技术高超;春秋战国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2)汉代开始用煤炭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1)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时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4经济政策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盐铁专卖、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等经济政策,从经济上

    6、巩固了政治统治。三、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展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创儒家学派,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蔚然大宗。(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科技文化(1)科技: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2)汉字:商代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3)文学:春秋时期出现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体盛行;汉代综合文体汉赋集

    7、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同一概念。()提示:早期政治制度特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指1840年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2“封邦建国”就是封建制度。()提示:“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制度相联系,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的一种政治制度。3宗法制下,长子一定有资格继承王位。()提示:宗法制之下,只有正妻所生的大儿子即“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长子”有可能是嫡出,也有可能是庶出。4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

    8、绝对的。()提示: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5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提示: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6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提示: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家国一体”是宗法制的影响之一,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7郡县制开始于秦朝。()提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秦统一六

    9、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8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被大规模使用。()提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农业上很少使用,主要是用来制作礼器、乐器。9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提示: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10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提示: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劳动产品基本满足小农生活和交纳赋税的需要,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11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提示: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等,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其最本质的属性是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

    10、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不断加深。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相对立,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12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与发展。()提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而存在,孟子的“仁政”则发展为施政纲领。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以外的思想销声匿迹。()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最终形成新的儒学体系。14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专制。()15

    11、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造纸术。()提示:造纸术是在汉代发明的,而指南针起源于战国的司南,早于造纸术的发明。热点考向活化思维主题微课模拟演练主题一从商周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典例1(2016新课标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题流程选项判断理由正误错因归类A.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基础知识不牢B.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

    12、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在西周时并未受到严重挑战历史概念不清D.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知识理解不透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那么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何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依据是什么?宗法制度受到严重破坏后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影响?提示宗法制度受到严重挑战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听从周王的命令,“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为后世封建王朝采用;“尊宗敬祖”的观念保留了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

    13、的“家国一体”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弊端,如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等。练习11(2016江苏卷)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解析“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练习12(2016上海卷)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

    14、国并行 D行省制度解析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符合材料中“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虽然分封在秦汉以后王朝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郡国并行制仅存在于西汉,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练习13(2016新课标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

    15、国家档案文献,并为汉所用,即“汉承秦制”,因此汉初统治全国,靠的是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B项。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排除A项;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典章制度的继承,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除D项。答案B1对宗法制理解的两个核心点(1)宗法制是商周时期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有严格的规定和很强的约束力。宗法观念是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和制度约束力。宗法制度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消失,但宗法观念至今仍存在于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2)在解题过程中,如果看到以下字眼,那么一般都与宗法制有关:嫡长子继承制宗法核心。“立嫡

    16、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原则。宗谱、宗祠、族规宗法形式。“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宗法观念。2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续表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点1

    17、在我国要讲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制。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铁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问题设置铁穆为何说秦汉是一个大变动?提示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点2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

    18、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问题设置据材料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提示西周制度:大封建。(或:诸侯制。再或:分封制。再再或:封建诸侯)秦朝制度:郡县制。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朝廷)任命,不得世袭;由皇帝调动,有利于防止割据互斗;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其他言之有理的也视为正确)1(2016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

    19、拟卷)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对待历史的态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可知当时已经注重对历史经验的借鉴,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意中没有实际行动,D项中的“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B2(2016福建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

    20、)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这反映了()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解析据材料“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和“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可知忠孝两难,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故B项错误;“移孝作忠”不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甘肃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

    21、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周王朝时期的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即该王朝具有分散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集权性”表述错误,C项中的“制衡性”表述错误,D项中的“落后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答案B4(2016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

    22、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分析得知,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度和监察制度,突出体现了秦朝制度的开明性,故A项正确。答案A5(2016河南信阳市、三门峡市高三第一次大联考)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

    23、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从秦汉到清代,中央政府对县级地方的分等标准越来越细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从秦汉开始中国古代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化,故C、D两项不正确。因此选A。答案A主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典例2(2016新课标卷) 图

    2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题流程历史追问|上题中提到的“精耕细作农业”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哪些类型?提示特点:重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重视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重视改进耕作技术;重视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重视推广农业生产经验;投入人力多;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等等。类型: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质也是私有制);社会土地私有制(包括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练习21(20

    25、16江苏卷)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水车”是灌溉工具。由材料中“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农民可利用灌溉工具引水灌溉农田,这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水车自动灌溉,故A项错误;利用水车抗旱不能说明灌溉技术的成熟,故C项错误;这种水车是自然经济形态下的农业工具,不可能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答案B练习22(2016江苏卷)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

    26、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27、”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归纳概括材料要点的能力,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加以简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教材知识归纳总结即可。(2)实际要求考生划分材料二的层次并归纳层次大意,注意一定要使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3)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其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惠商

    28、”只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阶段性政策。据此回答二者的关系。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1)政治: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保护小农经

    29、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2)政策: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统治阶级能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3)科技: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这使古代中国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以发展为近代科技。(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摆脱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渴望

    30、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5)民族心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6)家庭伦理:小农经济的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同时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和睦等。点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问题设置据材料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提示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讲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