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导则与标准精讲讲义下.docx

    • 资源ID:15146431       资源大小:119.6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导则与标准精讲讲义下.docx

    1、导则与标准精讲讲义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5讲讲义声环境*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2.掌握点声源及线状生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3.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4.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6. 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7.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8.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9.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10.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11.熟悉噪声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12.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一.

    2、概念1. 声环境: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包括有用的声音和无用的声响,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声环境。2.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无用的、厌烦的声音。他的判断不仅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而且和人们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应有关。 3.环境噪声:包括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和自然界噪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噪声只包括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4. 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二.环境噪声特征和噪声源类别1.环境噪声特征:噪声属于物理因素,属于能量污染。 环

    3、境噪声是局限性和分散性的公害 。具有随机性、局限性、分散性的特点。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评价量A声级是一模拟人耳特征的主观量。环境噪声标准要根据不同环境区域、不同时间和人处于不同行为状态来决定。2. 噪声源类别 2.1三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收器为声音三要素。2.2噪声源分类:按产生的机理分,有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和火焰噪声等。控制和治理噪声源强,须从产生机理上研究。按产生来源分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及自然界噪声。环境噪声管理重点考虑前四类。噪声按其随时间的变化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又可分为周期性起伏的、脉冲的和无规则的噪声。按噪声的空间分布形式

    4、把各种声源简化为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声环境的预测评价须从点、线、面声源分类上考虑判断。三. 声环境1.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提出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的允许水平;为建设项目所在城镇规划服务。2.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声环境影响评价从声源特征分为两类:固定声源影响评价和流动声源影响评价。3.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量。随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和阶段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评价量。有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和噪声源评价量两类共八种。4.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4.1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建设项目规模。按投资

    5、额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大、中、小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时期大、中、小型分类的标准不同。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噪声源种类和数量是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对噪声源强度的分析常采用“每公顷的A声功率级/声源数量”的方式来表达。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受影响人口户数和人数等情况。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用建设项目运行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值与该环境声背景值来比较分析,确定声环境变化量大小。4.2评价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一级评价。A.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B.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外附近有特殊住宅区、居民文教区、温泉、疗养院医院、风景游览名胜古

    6、迹等敏感目标或有声环境限制的自然保护区等。C.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显著增高(增量达510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二级评价。A.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项目。B.评价范围内或边界处附近为一、二类环境功能区。C.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明显著多(增量达35dBA以上)或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三级评价。A.处于三类标准以上地区的中型建设项目。B.处于一、二类标准适用区的小型建设项目。C. 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声级增加很小(增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调整等级。A.如固定声源布置较集中,且相邻环境敏感目标,评价等级可提高一级。B.噪声源数量较多,每公顷的A声功率级,敏感点数量较多时,可提高一

    7、个等级。C.对于新出现的噪声源,如高速铁路、大城市周边的国际机场等项目可提高一个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6讲讲义声环境(续)5.各评价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5.1一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声环境现状监测全部要求实测。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工程运行期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对工程项目噪声级变化应分阶段分析评价(如建设期、投产运行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对于项目建设而引起周边地域或时域声环境变化给予分析(如机场建设引起相关道路车流量增多噪声升高)。对建设项目设计中或环评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选

    8、线方案和建设方案等进行同等级定量评价分析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降噪声效果。5.2二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声环境现状监测仪实测为主,可有针对性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监测资料。声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制项目建设对城镇规划区影响的等声值线图。分析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范围和程度。按工程不同阶段分析评价声环境影响情况。针对建设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分析其降噪效果。5.3三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声环境现状调查可利用当地已有环境监测资料,并给予说明。针对重点敏感点进行预测评价,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进行

    9、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降噪效果分析。6.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建设项目评价类别确定。6.1固定声源建设项目的范围一般项目边界向外200m的评价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噪声源强或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域,评价范围可延长到敏感区。6.2流动声源建设项目的范围。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两侧200m评价范围一般可满足一级评价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边较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目标,可适当将评价范围延长至敏感目标处。6.3机场评价项目,可根据

    10、飞行量计算到70dB的区域。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15,侧向各2范围可满足一级评价范围要求,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适当缩小。7.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与测量7.1声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的内容: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背景噪声值准确与否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声环境预测结果。交通噪声源应给出相应的种类、流量、速度、路况等;工业企业应给出厂界噪声达标与超标情况。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现有敏感目标应调查其名称、行政区域、数量及户数人数等;环境噪声功能区应调查当地政府关于功能区划文件,以确认环境噪声功能区类别。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情况。要调查各环境噪声功能区

    11、声环境现状,达标及超标情况以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情况。7.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测量法、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7.3声环境现状测量布点原则: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楼房建筑要增加垂直声场分布测点,视情况可间隔一或二层布点或逐层布点。绘制监测点示意图,明确敏感目标与工程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位、距离、高差)及环境特征。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要考虑建设项目声源性质:对于点声源性质建设项目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对于线声源性质建设项目,可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

    12、,贯彻“以点代线,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确定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噪声测量断面。声环境现状测量点布置要考虑现状声源源强特性: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较低时,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对于改、扩建工程可按室内和室外声源分别给出主要噪声源的源强;若要绘制环境现状声等级线图,也可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7.4声环境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测量量:A.环境噪声测量量为等效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B.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或声功率级等;C.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

    13、测量时段: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B每一测量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测量时间与时段应有代表性,要符合各类声源环境的监测技术规范;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或进行昼夜24小时连续监测以取得较为客观、准确的现状值;机场噪声必要时进行一个飞行周期(一般为一周)的噪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7讲讲义声环境(续)7.5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与建设项目之间的方位、距离及高差关系,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划分情况等。以表格、示意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说明。声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

    14、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测量点位、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时空分布特性,主要噪声源分析等。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现状。包括:A各环境噪声功能区噪声级、达标与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B评价范围边界或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级、达标与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C典型测点昼夜24小时连续监测声级分布图表及楼房垂直声场分布图表;D机场改、扩建工程应给出各监测点主要机型的最大A声级、有效感觉噪声级和该点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值,给出现状该点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值70dB、75dB、80dB、85dB声等值曲线。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8.声环境影响预测8.1

    15、预测范围:一般同评价范围,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8.2预测点布设原则: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为了便于绘制等声及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小些(如2060m);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mX20m100mX100m范围。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8.3声源声级衰减计算方法的选用原则: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升级。在预测前需根

    16、据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空间分布形式对声源简化成三类声源:点声源、线声源和面声源。点声源确定原则: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预测点离开生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做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线声源确定原则: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面声源状况的考虑:当声源体积较大(有长度有高度)声源声级较强时,在声源附近的一定距离内会出现距离变化而声级基本不变或变化微小时,可认为该环境处于面声源影响范围;当城市市区主干道周边高楼楼房建筑某一层附近出现垂直声场最大值时,可认为该层声环境受到主干道多条车道线声源叠加的影响。8.4室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

    17、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声屏障(遮挡物)引起的衰减和大气引起的衰减。9.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项目建设前声环境现状;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重点要评价敏感区域或敏感点声环境的变化;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措施,进行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提出建议:A.噪声污染管理B.噪声监测C.城市规划。10噪声防治对策的环节和原则:噪

    18、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10.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10.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采用“合理布局”和“闹静分开”的设计原则;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控制措施降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采用隔声屏障降低噪声,结构形式可采用规范的声屏障或利用自然地形地物或建生态型声屏障。10.3从受声敏感目标自身降低噪声敏感目标安装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通过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敏感目标搬迁,远离建设项目。11.环境振动评价:环境振动评价的基本任务、类别、

    19、评价等级、现状监测、影响预测与评价可参照声环境评价内容。11.1环境振动评价的评价量与现状测量。评价量为铅垂向Z振级。现状测量要点:A冲击振动: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对于重复出现的冲击振动,以1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B无规振动:每个测量点等间隔的读取瞬时示数,采样间隔不大于5s,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1000s,以测量数据的10次瞬时示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C铁路振动和城市轨道交通:读取每次列车通过过程中的最大示数,每个测量点连续测量20次列车,以20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11.2环境振动评价范围:工业企业项目、建筑施工项目,可视振动源强大小在50100m确定。铁路、

    20、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评价范围5060m。11.3振动防治对策:工业企业固定振动源可采用减震垫、减震弹簧、减震沟、减震基础等措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可采用重钢轨、无缝线路(长钢轨)减震扣件、减震道床、轨道减震器、浮置板整体道床等措施。课堂练习: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是(A B C)。A.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B.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等级的变化程度。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8讲讲义有关声环境的标准*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2.掌握乡间生活区参照执行的标准类别;3.掌握各类厂界噪声

    21、的标准值;4.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标准限值;5.熟悉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6.熟悉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7.熟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适用范围;8.熟悉噪声监测点的选择方法;9.熟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适用范围; 一.声环境质量标准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1标准值: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见教材表。1.2适用区域: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5dB执行。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

    22、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标准中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1.4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15dB。2.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2.1评价量:本标准采用一昼夜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作为评价量。2.2标准值见教材表5.2,适用区域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3.1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A振级标准值见教材表5.3。3.2要点:本标准适用于连续发生的稳态振动、冲击振动

    23、、无规振动。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本标准适用的地带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可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的结果确定。昼间与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二.噪声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及有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测量点应选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1.2标准值见教材表5.41.3标准适用范围: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各类标

    24、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2.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铁路边界处铁路噪声的限值及测量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铁路边界噪声的评价。铁路边界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30m处。2.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2.3其他:标准中昼间、夜间的时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变化划定。测量时间:昼间、夜间各选在接近其机车车辆运行平均密度的某一个小时,用其分别代表昼间、夜间。必要时昼间或夜间分别进行全时段测量。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筑施工期间场地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场地的边界由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建筑施工场地最外面的边界线。噪声值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

    25、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线值。3.2标准值课堂练习:1.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了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及其适用地带范围。其中,铁路干线两侧的昼间和夜间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是(D)。A.65和62dB B. 70和67dB C. 75和72dB D. 80和80dB2.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0类区的昼间标准为50dB,不同类别噪声标准昼间标准级差为(B)dB。A.3 B.5 C.10 D.不等3.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其中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应采用的标准是(E)。A.0类标准 B.1类标准 C.2类标准 D.3类标准 E

    26、.4类标准小结: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作业:1. 我国现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其中0类标准适用于()。A.文教机关 B.疗养区 C.高级别墅区 D.高级宾馆区 E.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将厂界噪声分为四类,其中第类厂界噪声的昼夜间标准值分别是(D)dB。A.55和45 B.60和50 C.65和55 D.70和55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将厂界噪声分为四类,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分别适用于不同功能区,其中类标准适用于(D)。A工业区 B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C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D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4.列举

    27、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的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如何划定的?并试列举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19讲讲义非污染生态影响(一)*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1.掌握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及依据;2.掌握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原则; 一.基本术语1.生物量: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又称现存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2.生态因子:生物或生态系统的周围环境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如光照、温度、盐分、水份、土壤和大气等)和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环境中各

    28、个生物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元。任何一个群落都由一定的生物种和伴生种组成,每个生物种均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并在群落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4.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是相对同质的系统,而景观是异质性的。景观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有明显的边界,范围可大可小,它具有可辨别性和空间上的可重复性,其边界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地貌和干扰状况所决定。5.景观生态学着重研究景观的三个特征:结构:具有生态系统或存在元素的空间关系。主要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

    29、构形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功能:指空间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物质、能量、物种在生态系统间的流动。变化:生态镶嵌体的结构与功能随时间的变化。6.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7.区域环境: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8.自然环境:环绕着人群空间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称。9.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10.异质性:指

    30、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形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11.相对同质:指自然等级体系中低于景观的等级系统(主要指生态系统)具有不同于景观的基本特征,即它是由具有相似特征的组分或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组分和元素即表现相对同质。12.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应包括对区域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敏感生态区域或敏感生态问题的评价两大部分内容。13.土壤侵蚀:土壤在外营力(风、水流、冻融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1、14.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15.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16.连通程度:指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的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在火灾多发区设置防火障,是为了降低连通性防止火灾蔓延;在森林繁育时注意多物种团块式混交,可防止虫害扩散,同时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17.敏感区:指下列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如饮用水源保护区、世界遗产地、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严重缺水地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社会关注区,如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医院、及具有历史文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18.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19.频率: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出现的样方数与总样方数的百分比。20.密度:指景观体系中某一类型拼块在某一地域中的数目与拼块总数的百分比。二评价工


    注意事项

    本文(导则与标准精讲讲义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