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docx

    • 资源ID:15145304       资源大小:24.4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docx

    1、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1. 哲学概论: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世界的本职问题是哲学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根本观点、看法。因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皆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2. 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或者称为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 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源、第一性的问题;2) 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被认识的问题。物质与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最重要的方面,

    2、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意识不过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唯心主义恰恰相反。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序 对 立 关 系对立关系的 争论焦点1物质/存

    3、在意识/思维双方谁是本源、第一性的;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双反谁决定谁的问题;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4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与孤立、发展与静止对立5一元论二元论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6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论 子 论 特 征 共同点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即物质决定意识又被反映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有唯物主义成分的唯心主义二元论肯定了物质原本存在,又一定唯物主义的成分,但是把精神

    4、说成是不依赖于物质,独立存在的本原,认为精神是唯一能动的本源,最终倒向唯心!都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即物质与精神平行又独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1)承认世界的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认为世界史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无限多样的统一,突破了世界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的局限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

    5、客观的。5. 物质的相关理论总结: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2) 物质定义的意义:(1) 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2) 它指出了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区别于不可知论;(3) 它指出客观存在是一切物质的共性,说明物质世界多样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于性和存在方式。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 运动观从来都是把物质与运动相割裂;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所谓相对静止,标志着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

    6、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有两种状态:(1)事物相对于另一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相对移动; (2)事物的质没有发生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有着重要的意义:(1) 只有承认事物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多样性,区分不同的事物;(2) 只有承认事物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相对分化和生命的产生;(3)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总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6. 时间和空间的相关理论知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

    7、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与有限的统一;我们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决定性、有限性,去认识和把握其绝对性、无限性。7. 时间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类主体三种形式。 实践的客体是主题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客体具有客观性,坚持这点就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实践的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课题、精神客体。2)实践的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特点是紧密联系在一

    8、起的,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受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支配,还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反过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与实现,以来于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除此之外,实践还有其他非基本的形式,比如教育/医疗/艺术实践等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是离开了实践去理解世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夸大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8.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1) 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2)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

    9、践活动创造的;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式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全部的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从事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结成了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9.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0、?1) 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1.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而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同时,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的;整个世界是无数普遍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体。 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本

    11、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2. 发展,是事物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否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

    12、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决定的: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我们也应该看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必然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可能很漫长、很曲折。序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比较观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1 联系观点 孤立观点2 发展变化观点 静止不变观点3 承认事物内部矛盾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4二者根本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与实质: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1)对立统一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

    13、匙;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争斗焦点和根本分歧。3. 矛盾,即事物对立又统一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变化的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具有无限多

    14、样的表现形式。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连接、不可分给。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2) 矛盾的双方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者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

    15、性推动者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着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5. 内因、外因及其关系: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2)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1)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是第一位的原因;(2)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3)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树立矛盾观点,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

    16、展;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法,从矛盾的两方面看问题,坚持“两点论”。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

    17、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的;(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坚持马列主义真理同中国世界相结合,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7.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体现。它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性;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诸多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诸多矛盾中,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8.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

    18、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的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2)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可以转化为次要矛盾,而次要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 3) 方法论:基于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9.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19、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方面。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有去的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着主要方面;(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3) 方法论: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主义主流

    20、和支流的相互转化。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反对错误的“一点论”;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的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对错误的“均衡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内在统一的。两点论中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10. 量变与

    21、质变规律:1)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者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比较准备。任何质变都是以量变为基础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并不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两边中,总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总之,量变和质变规律揭示了事务运动发

    22、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都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承认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要反对“激进论”和“庸俗进化论”,因为激进论否认量变,只承认质变的存在,因为庸俗进化论否认质变,只承认事物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把远大理性和阶段性目标区分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远大理想,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11.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

    23、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皆是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上升。12.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1)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者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先行后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2)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对立统一的:(1) 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2) 原

    24、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反之,则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表现为复杂多样的,其中集中主要的内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因多果,同果异因;多果多因,复合因果。因此,在分析复杂的因果联系时,一定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3) 把握因果联系辩证关系的原理,有着重要意义:(1) 只有找出一事物或者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职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2) 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够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4) 必然性和偶然

    25、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1)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2) 偶然性和必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如果哦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26、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13.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意义:1) 偶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2) 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3) 因此,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绝不能忽视偶然性;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性去推动事物的发展,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性,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4.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

    27、综合。1)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2) 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15. 内容和形式: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自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综合,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功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1) 内容和形式是彼此对立的。内容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与结构方式的两个不同方面;2)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形式对内容存在着巨大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16. 现象和本质: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

    28、本职的统一体,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复杂多样的,根据与本质是否一致,可以把现象分为真相和假相。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1) 现象与本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1)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现象可以被人直接感知;而本质是内在特性和内部联系,只能通过抽象思维去把握;(2)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样的;本质是同类事物中一般的、共同的、内在的东西;(3) 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2)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1) 本质不同脱离现象,任何本质都

    29、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掌握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1)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我们对事物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2)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对大量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第三节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质的,表现在规律市一中内在的、非表面现象的联系;必然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有两个特点:1)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普遍性。

    30、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在个别的、特殊的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内起作用。规律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分。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实现的。2.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总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

    31、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作用; (4)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4)意识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总用。3.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