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15138449       资源大小:141.11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

    1、最新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总第 1-2 课第一课 科技与教育 2课时 课 题时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文翁在古蜀创立蜀郡郡学的基本原因和经过,了解西蜀郡郡学创办、开创官学先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并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作为古蜀文明继承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 教学手段 录音机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教 学 过 程 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四川的都江堰举世闻名,“李冰治水”家喻户晓。但是,“文翁化蜀”就不 一定为人所知,其实“文翁化蜀”对四川的贡献以及对全国的影响

    2、是可以与“李 冰治水”相提并论的,不过一个是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一个是在文化教育方面 的贡献。 2.教学过程 西汉时候有位文翁,是庐江舒县人(在今安徽省庐江市)。他从小喜欢 念书,长大后进官府做事,景帝末年官拜蜀郡郡守,到四川去上任。 当时,蜀地的文化教育还十分落后,人们不读书不看报,仿佛蛮夷一般。文 翁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好,他决心在任内把蜀郡变成有文化、有涵养的文 明乐土,培养蜀人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风气氛围。 文翁做的第一件事,是从蜀郡及下辖各县的小吏中选拔了十几个天资聪颖、 乐意读书的,把他们送到长安,跟着京城的学者们学习。他们有的向五经博 士们学习儒家经典,有的跟着行政官员学习律令。文

    3、翁则在蜀地做好这批学 生的后勤保障工作,还为此削减了蜀郡的行政开销,把省下来的钱跟蜀地特 产一起送到京师,交给导师们,作为蜀郡学生的培养费用。几年以后,这第 一批学生定向委培结束,回到四川的工作岗位上,一个个都得到文翁的重用。 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政绩突出,后来当到郡守、刺史等重要官职。 可是去京城的名额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量培养人才的需要,所以文翁又 有了第二项创举,就是在蜀郡首府成都开办官学。这在全国各郡还是头一家。 文翁规定,凡进官学求学的蜀郡子弟,可以免除徭役;学成毕业后,根据考 核成绩确定留用去向,成绩好的可以在郡县机关当官吏,成绩差些的可以做 乡官。 规定一出,不少蜀郡子弟跃跃欲试

    4、,可也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读书真的就那 么管用么,他们决定看看再说。这样,第一年招到的学生不是很多。 文翁对这些到官学读书的后生们寄予厚望。他平常办公的时候,经常找一些 官学学子在一旁观摩实习;到郡县视察的时候,也总是挑一些官学子弟随同 前往。这些学生们到了基层,就帮助文翁宣谕政令、走访百姓,看起来很是 体面风光。蜀郡的官民们渐渐地都感到在官学里读书是件特别光荣的事,报 名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不几年的功夫,进官学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有些富 人还想办法花钱让孩子去念书。 经过文翁的一番举措,蜀地的风气果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乐意读 书,仰慕文雅,在京师求学的蜀人数量跟齐鲁不相上下。 后来,汉

    5、武帝把文翁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郡国都设立了自己的官学。 文翁最后死在了四川任上。四川官民为了纪念他对蜀地发展做出的贡献,凑 钱为他修造 了祠堂,每年都来祭祀这位父母官。 3.官学文翁石室的影响。 文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他首创公立学校,给我们留 下了一个“硬件”实体:成都石室中学。从古代的“文学精舍讲堂”(公元 前141年)、“文翁石室”(历代大多这样称谓),到近代的“锦江书院”(1701 年),到现代的“成都府师范学堂”(1902年)及“成都府中学堂”(1904 年),直至现在的“石室中学”,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人才。在同一地址 连续办学已达2145年,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6、实现了教育的“可持 续发展”。 第二课时 1、 领先的科技。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 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 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 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 110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 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另外,按当时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 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历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马迁等人

    7、 上书建议改历。汉武帝同意,并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同乡 谯隆的推荐下,从四川来到京城长安参加改历工作。 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 20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 了18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仔细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 于其他17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 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 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 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

    8、果表明,太初历 更为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 前10484年)。为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辞 而不受,隐居于落亭。 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 为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颛顼历,归纳起来主 要有: (1)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 (2)太初历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奇数者,即冬 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 雪,又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

    9、。这种方法 显然要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3)为制历需要,落下闳亲自制造了一架符合他浑天观点的观测仪器,即浑 仪。据推测,落下闳的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成,直径8 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 (4)通过实际天文观测,并参阅历代积累的天文数据,太初历第一次记载了 交食周期,为135个朔望月有11.5个食季,即在135个朔望月中太阳通过黄 白交点23次,可知1食年=346.66日,比现代测量值大不到0.04日,循此 规律可预报日月食。太初历所测五星会合周期与现代测定值比较,误差最大 的火星为0.59日;误差最小的水星,相差仅仅0.03日,已属不易。另外

    10、,作 为基本数据,落下闳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沿用到唐开元十 三年(公元725年),才被一行重新测定的值所取代。可以说太初历具备了后世 历法的主要要素,如二十四节气、朔晦、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是我国 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出于政治原因,太初历的朔望月数值特意附会81这 个数字,使得精度反而低于颛顼历。 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门类成果突出,即农学、医学、天文、数学,简称”农、 医、天、算“。落下闳在这些方面均打下好的基础。他不仅是继承了中国古代 在上述学科领域的成就,而且大大加以了发展。落下闳参与制订太初历, 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的“样板”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二千年,一直到现在,经久

    11、 不衰,并已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同。他的创新与发展最突出的是: 其一,将24节气纳入中国历法的体系之中。将农学、天文、数学融合为一 体。24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学的一大独特的创造,完整的记载于淮南子 天文训(公元前140年左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落下闳的贡献是将24节气,这个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 道上24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首次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节 气(即立春、惊蛰、24节气中是奇数项的气)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 上半月出现;而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等,24节气中是偶数项的气)一 定要在本月出现,如果遇到没有中气的月份,可以定为上月的闰月。这

    12、种置 闰原则一直沿用一千多年。北齐(公元 550-557年)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 不均匀现象。现在知道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所以节气间隔的字排也应 是不均匀的,这称为定气。直到清朝才开始在历法中使用定气,从而对“落下 闳置闰法”作了改进:即在农历中除11月(冬月)、12月(腊月)和1月(正 月)这三个月之外,其外,其余9个月仍采用落下闳制订的“以无中气月置闰” 的方法。 落下闳制定11月,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以135个月 为交食周期。这些特点都是开创性的。有些已成为传统,至今仍在发挥功能, 例如,中国人的春节、过大年。落下闳的贡献在农业中、生活中发挥直接的 指导作用。 其二

    13、,研制浑仪的浑像,提出浑天说。将天文观测与宇宙理论融为一体。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以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 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象是一个演示性 和仪器,在一大球上刻画或镶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浑 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即是“物化”和“浑天说”。“浑仪”和“浑象”是“浑 天说”这一宇宙理论的物理模型。因而浑仪和浑象常统称为浑天仪。或称浑天 仪、浑天象。西汉末杨雄(公元前58-18年)在法言重黎篇里写道:“或 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即浑天 仪,包括了浑仪和浑象。科学史界已普遍认同:西

    14、汉的落下闳是提出“浑天说” 的最早的代表人物。东汉的张衡(公元78139年),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 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来和著作灵宪、浑天仪(见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可以看出,张衡大大改进了落下闳研 制的浑天仪,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浑天说”。张衡在灵宪序文中一开始就写道:“昔在先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之于浑体,是为正仪立度”就明确承认了他的前辈的贡献。 2、 医学家唐慎微。 唐慎微北宋医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他把前人研究过的一千多种药物和二百多 家单方综合起来,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了详细的考订,写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这部书受到后世医药学家的重视

    15、。 中文名: 唐慎微 出生日期:1056 年 别名: 审元 逝世日期:1093 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北宋名医 中国四经史证类备急本出生地: 代表作品: 川 草 4.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

    16、占有突出的地位。秦九韶的数学成就及对世界数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的地位。1、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秦九韶潜心研究数学多年,在湖州守孝三年,所写成的世界数学名著数学九章,癸辛杂识续集称作数学大略,永乐大典称作数学九章。全书九章十八卷,九章九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每类9题(9问)共计81题(81问),该书内容丰富至极,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直到现在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被

    17、誉为“算中宝典”。该书著述方式,大数书九章多由“问曰”、“答曰”、“术曰”、“草曰”四部分组成:“问曰”,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答曰”,给出答案;“术曰”,阐述解题原理与步骤;“草曰”,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此书已为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此书不仅代表着当时中国数学的先进水平,也标志着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我国数学史家梁宗巨评价道:“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年)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内容丰富,精湛绝伦。特别是大衍求一术(不定方程的中国独特解法)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犹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2

    18、、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领先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554年,被康托尔称为“最幸运的天才” 秦九韶所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比西方1801年著名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54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不仅为中国赢得无尚荣誉,也为世界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3、秦九韶的任意次方程的数值解领先霍纳572年。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除“大衍求一术”外,还创拟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也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秦九韶所发明的此项成果比1819年英国人霍纳(W?G?Horner,1786183

    19、7年)的同样解法早572年。秦九韶的正负方术,列算式时,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纯用代数加法,给出统一的运算规律,并且扩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Buteo,约14901570年,法国)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 秦九韶还创用了“三斜求积术”等,给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海伦(Heron,公元50年前后)公

    20、式完全一致。秦九韶还给出一些经验常数,如筑土问题中的“坚三穿四壤五,粟率五十,墙法半之”等,即使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秦九韶还在十八卷77问“推计互易”中给出了配分比例和连锁比例的混合命题的巧妙且一般的运算方法,至今仍有意义。 4、高校内迁。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查阅资料了解所学部分。 教学反思 总第 3-4 课课 题 第二课 灿烂的文学 2课时 时 ?教学目标 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 赏析唐宋大家的代表作品,比较他们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21、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读 ?教学手段 讨论,赏析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教 学 过 程 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如今,邛崃县城里,“文 君井”、“琴台”古迹犹存。 2.教学过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因为仰 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 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 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不当)、 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几篇。就这几篇作

    22、品,为他在中 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 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 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

    23、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3.汉赋三大家。 扬雄(公元前53 - 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 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 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 夫不为”,

    24、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 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 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 云集。 班固(3292)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不 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其父班彪 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 (54)父逝,返里居丧,着手整理史记后传,叹其“所续前史未详”,欲竟 其业。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永平五年,被 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因明

    25、 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 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 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 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 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 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 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 (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 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

    26、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 善作赋,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 人。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 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 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 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 刻

    27、切直。如告戒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 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 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 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 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 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 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赋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4.汉赋在我国文

    28、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1、 唐宋八大家。 自西汉文翁兴学始,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固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 焉”之说。后“唐皇幸蜀”,更有“天下才人皆入蜀”之兴盛。然近代以降, 外侮不断,民生多艰,泱泱帝国残败,对川人政治、文化心理形成巨大冲击, 其忧虑愤然尤以文人志士为最。在近现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 护国护法、抗击外侮和国共之争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之士以“我 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有的抱儒治世冲出夔门而成蛟龙,有的守道 言佛潜心治学敢为大师,他们济苍生于政治权力中心,或治问学游弋于政治 主流之外,默默地为保存华夏文化根脉做出自己的贡献。巴蜀大地,历来是 中国政治、

    29、经济、文化的晴雨表,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之说 。 2.“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 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 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 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 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 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 年病卒,享年61岁。 3.初唐诗文革新人物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

    30、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4.“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31、。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 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5、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 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 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 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 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

    32、、渭南 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6、“三苏父子”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了解唐宋八大家。 教学反思 总第 5-6 课课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