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5138145       资源大小:25.0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docx

    1、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6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3篇)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以下是关于2016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2016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根据xx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xx区扶贫办于xx月xx日-xx月xx日,利用两天的时间,陪同市扶贫办的领导赴xx、xx、xx等乡镇就xx年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调研。两天来,我们陪同调研组先后来到安阳乡郎家城村、高寺儿村、苗家堡村;花寨乡滚家城村等整村推进项目村;大满镇柏家沟村、新新村;党寨镇上寨村、陈家墩村等移民点,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领导都和乡、村

    2、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交谈,去年的项目的扶贫效益如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今年村上打算再做些什么,乡、村领导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调研组还深入农户家和农户促膝交谈,详细询问农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通过算账对比,了解农户的收入等情况。几天以来感受很深,每到一个扶贫项目工作点,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扶贫开发工作是新阶段一项重大“工程”,我觉得要想做好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思想上必须要统一,认识上必须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领导重视了,村上的领导才能够重视起来

    3、,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安排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其次,要及时做好和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衔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于相关部门衔接有很大原因。从而导致工作滞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衔接工作。最后,要深入村社、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两天的调研,我想我们领导除了平时工作之余,抽时间要更多地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村社干部的所思所想、农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干部在想什么,农户在盼什么。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够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资料,从而使领导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这里我联想到了前几天,在新闻联播当中看到的湖南省衡阳市委、市政府新制定的一项

    4、措施,市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10天,县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20天。我当时看到这,心里就想这一做法很好,值得我们广大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要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这样,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发挥更大地效益。2016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今年x月20日至25日,我很有幸参加xx省扶贫办在xx兰州举办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领导干部示范培训班。在此之前,我没有到过这块大西北的土地,脑海中浮现出我想象中甘肃的景象:黄土高原、光照强

    5、烈、干旱少水、尘土飞扬、土地贫瘠、民风纯朴、放牧牛羊.。荒漠中的绿洲带着这些浮想,x月20日我如期出发了。在飞机即将降落兰州中川机场时,从舷窗俯眺,延绵起伏而光秃秃的大山,几乎看不到绿色的植被,更不说湖泊河流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印证了我的假想,这与“渔米之乡”的湖北省相比,简直是另一番景象。这么恶劣的环境,甘肃省的整体贫困程度不言而喻,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的难度又可想而知。带着这些感想,我踏上了开往兰州市区的机场大巴。当大巴车驶入连霍高速时,道路两旁依然是延绵的大山,但有所不同的是从山脚到山顶,或插花的、或成片的、或成排成列的人工栽种了一些树木和绿色植物,有山松、有白杨、柳树、槐树和骆驼刺等,不规则

    6、分布的喷灌设施向四周喷射着水雾,在这荒凉、贫脊而干旱的大山上,用如此大的代价实施绿化植树工程,用当地人的话说“种棵树比养个孩子都难!”。大巴车继续行驶,路边不时闪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类宣传口号的大型立柱广告牌;山腰上矗立着“*单位生态绿化示范基地”的大型标识牌,这既是省、市、县直机关分片植绿保绿的责任牌,更是“敢叫荒坡变青山”的军令状。一路的所见,一路的感慨,让我的思绪如同这里的大山一样延绵起伏。从光秃的大山到开荒植树的变化,让我看到了甘肃省扶贫开发的希望;从沿路浓厚的宣传氛围和植绿保活的成本代价,更让我看到了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如上种种,让我顿然有一种从荒漠到

    7、绿洲的感觉,神秘而魅力的甘肃,我向你取经来了!自然环境与贫困原因当天下午4点,顺利抵达目的地(位于兰州市皋兰路省扶贫办隔壁虹云宾馆)办理报到手续后,我便上网查询甘肃省省情简介,便于更深入地了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黄河中上游,系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版图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总人口2590.78万人。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日照充足,早晚温差较大。省内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关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8、78.2%,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山、六盘山。全省各地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300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内陆河3大流域,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乔麦、玉米、高粱等,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棉花、油菜、向日葵、芝麻等,主要果品有苹果、桃子、梨子、枣、杏和柑桔等。20XX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835.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59.6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234.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20xx年初,习总

    9、书记视察甘肃时明确指出“甘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全国都是典型的”。甘肃人民同样是勤劳、朴实的人民,但为什么勤劳却不能很快地脱贫致富?我认为,这与甘肃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等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举措早在1982年,甘肃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持续扶贫开发工作。30多年来,解决了2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结束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全省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比较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

    10、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扶贫开发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实施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以超常规的举措和办法推进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精准贫困对象。通过“农户报、小组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级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五个关键环节,精准锁定贫困户对象,并将每个贫困户的家庭人口、住房情况、经济状况、致贫原因以及脱贫目标、脱贫方式、脱贫计划等各类信息,进行建档立卡纳入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把扶贫工作精准到村、到户,解决了“精准谁?”的问题。二是精准脱贫目标。明确了20XX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即:

    11、到20XX年召开全省党代会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穿,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削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三是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甘肃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深入调研和收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未来几年全省扶贫开发的系统决策,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开发攻坚行动的意见,即“一个核心”: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不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个保障”:保障扶贫对

    12、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六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6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可以说,“1236”行动的具体内容,解决了“精准什么”的问题。四是推进“1+17”精准扶贫行动。为了使“1236”扶贫攻坚的系统决策更具操作性、精确性,甘肃省研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即明确一个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了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饮水安全、人才支撑、劳动力培训、金融支撑、社会救助、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电子商务、富民产业、生态环境、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交通扶贫、农电保障及党政

    13、班子实绩考核、驻村帮扶工作队等17个方面的配套内容,解决了“怎么精准”的问题。五是开展“双联”行动。20XX年,甘肃省委下定“全面小康绝不拖全国后腿”的坚定决心,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织省市县乡4级、1.5万个机关单位,以选派干部驻村或到村挂职的形式,联系1.56万个行政村,40.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7.1万个贫困户。这种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双联行动,激活了贫困村的发展思路,拓宽了贫困户的致富路子。“双联”行动实施3年来,全省相继有10个县实现了整体脱贫,3874个行政村摘掉了贫困帽子,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0万人

    14、,贫困发生率由3年前的33.2%下降到19.8%。六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脱贫。这次培训班还组织了学员先后到平凉市静宁县、白银市会宁县、兰州市榆中县等地参观和现场教学。在平凉市静宁县城川乡,当地山高坡陡、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8亩,由于年均降雨量仅有380mm,而且日照强、蒸发快,县乡政府因地制宜,引导和指导贫困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建成了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东山梁果园标准化示范点。其苗木繁育基地300亩,通过引进国内外的优质苹果品种进行嫁接和技术改良,采用滴灌或微喷的方式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繁育的苗木第二年可实现挂果,第三年可进入盛产期,苗木每亩栽植166株30元/株,年出圃优质苹果苗木创产值15

    15、0万元;东山梁标准果园示范点,种植优质苹果园2万亩,涉及周边连片3个村、17社(即村民小组)、1500户、6750人,其中挂果园1.2万亩,苹果年产量1.5万吨,政府通过建冻库的储存方式和果品市场批发、互联网+苹果的销售方式,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农民户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乡,当地属于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200米,常年平均气温较低,结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政府引导农户群众发展冷凉型蔬菜产业,种植高原夏菜品种30多个,销往国内62个城市、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多个国家。20XX年全县种植蔬菜34万亩,产量达到84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仅蔬菜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占人均年

    16、纯收入的1/3以上,成为了该县贫困山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甘肃省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制定了相关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同时也取得了诸多成效,获得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创造了甘肃模式和甘肃速度。但从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在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气候和自然环境恶劣。甘肃是“十年九旱”、多灾多难的省份,70%以上是山地、沙漠和高原,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国倒数第一,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贫困人口规模排列全国第七,有80%的贫困村和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区及自然条件严酷

    17、、灾害频发的特困灾区,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二是资金的瓶颈制约问题突出。有的贫困村、贫困乡镇主要依靠中央下拔的“扶贫专项资金”,除此外财政收入基本没有来源,被动地依赖于“等、靠、要”,有的甚至是“旧账未还、又欠新账”,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有的贫困户出现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仍然突出,全省返贫率在15-20%左右。三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标难度大。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5大类、39项指标中,甘肃省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在人均GDP、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单位GDP水耗、

    18、环境质量指数等8项指标差距较大,受多方面困难制约,这8项指标预计实现的难度也较大。几点体会和建议湖北省相对于甘肃省在扶贫开发方面,不论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上,还是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贫困程度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但要实现到2018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任务目标,还必须学习甘肃、贵州的经验和作法,在“精”和“准”上做好结合文章。一是学习甘肃省扶贫攻坚的精神。这次到甘肃参加扶贫开发培训班,所见所闻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是“真扶贫、扶真贫”。主要表现在:宣传氛围浓厚,所到之处的公路两旁、政府大院、村部门前、小组湾落均看到各类扶贫工作宣传标语,营造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浓厚氛围;机构设置健全

    19、,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了扶贫开发指挥部、指挥站和指挥所,将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来抓;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县乡干部到贫困村驻点,并且对贫困村状况和基本信息能够“一口清”,充分体现出领导的重视度和干部的参与度;目标措施精准,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制定扶贫目标措施时,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现实的目标不说、不切实的任务不讲、不实际的办法不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信息资料齐全,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均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资料,包括贫困原因、扶贫措施、脱贫目标和计划,同时开发了一套精准扶贫工作网

    20、络平台,通过点击某个村某个贫困户,就能直观地看到该户的人口、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计划和进展等详细信息。虽然甘肃与湖北在贫困程度、贫困面和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方面截然不同,有些方面不能照搬照套,但甘肃省在推进扶贫开发上的信心、决心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是精准产业项目支撑群众脱贫。贵州省海雀村之所以能把风沙四起的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关键是找到了科学发展、生态富民的精准路子;甘肃省平凉市之所以能在干旱贫脊的土地上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就是因为因地制宜找准了扶贫项目。因此,我们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而化之地大水漫灌,在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资金安排和

    21、规划措施等方面,要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之策。三是从解放思想上实施精准扶贫。一位曾经在甘肃部队工作过15年的朋友讲过这样两个事例,其一:某村支部书记到县里开会回来,自豪地对大伙说,我们今年又把贫困村的资格给争回来了!其二:部队到当地结对村去扶贫,给某户贫困户送去两头优质种羊,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再去时发现羊没了,已经被农户宰掉吃了,问及原因,农户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们送来就是给我们吃的嘛!”。在我们当前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认为戴上贫困村的帽子,肯定会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和项目扶持,宁愿守着这顶帽子不愿摘去;有的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

    22、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脱贫计划的实现,必须要在实施精准扶贫措施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贫困村和贫困对象转变思想,树立干中求助、积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档立卡对象要算好收入账,达到脱贫标准的要予以标识,及时退出贫困之列,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四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不能盲目冒进,不能单一地追求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还应兼顾环境和土地资源保护,做好科学规划,决不能以脱贫致富为目的而私开乱挖、毁坏地形地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了当前脱贫摘帽的目

    23、标而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确保扶贫攻坚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既要顺利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又要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2016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句朴实的话语,传递出扶贫开发方式的新理念。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扶贫对象,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庆阳为例,这里的贫困人口有60.15万人,贫困面26.2%。这么大的贫困面,以撒胡椒面的方式扶贫,效果肯定不好,还是要有鉴别,有针对性,真扶贫、扶真贫。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怎么用、用在谁身上、用得怎么样等问题。

    24、在政策操作层面,应把握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这三个环节。首先是摸清农村贫困人口底数,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劳动力逐个建档立卡,建立信息共享的精准扶贫网络管理系统;其次是深入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帮扶计划;最终要做到对扶贫对象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扶贫措施及实施效果及时跟踪监测,使之到村到户到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也是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具有风向标作用。而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摸清扶贫基数,挤干扶贫水分,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基础。庆阳的实践是,除确保中央和甘肃省里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涉及资金外,将其他项目、资金、任务、责任下放到县,以县一级为实施核

    25、心。此外,结合全省开展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惠农贷款”,盘活用好各类扶贫资金,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扶贫扶到点上,服务做到实处,才能抓住人心。20xx年,庆阳开始探索“参与式扶贫”,由群众自主选择扶贫和发展项目,希望唤醒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心渴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我们着力避免“大呼隆”式的扶贫,对一般性政策效果不明显的贫困群体,进行排队分析,尤其是对无劳动能力、主观脱贫意识不强和原帮扶政策未覆盖的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政策再聚焦、服务“吃小灶”。应当看到,扶贫是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必须是阳光扶贫,还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监督机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的“精准性”,不仅体现在扶贫对象的识别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更要通过机制调整,使得权责统一、监督到位,从而帮到点子上、扶到人心里。只有准确辨别扶贫对象、合理运用各种措施,才能实现扶贫的目标价值,让“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温度。


    注意事项

    本文(精准扶贫参观学习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