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秦文学鉴赏指导.docx

    • 资源ID:15137011       资源大小:48.72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文学鉴赏指导.docx

    1、先秦文学鉴赏指导先秦文学鉴赏指导供稿 郝佩国 王玲 审定 贾庆梅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时代汉族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为构成内容。一.概说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文学的起源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那时候的文学以口头文学形式为主。先秦文学是中国

    2、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大部分也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的先秦文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二.分类1

    3、.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

    4、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

    5、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三)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3.楚辞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

    6、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三.文学特点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中国文学史上的历次诗文革新运动,无不以先秦诗文作为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缘于先秦文学自身的特点第一是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

    7、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第二是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先秦文献中,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传经布道,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议论说理多具象化,采用寓言、比喻、白描、夸张、铺排等多种文学手法;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第三是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

    8、、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第四是随意性随意性指作家不受局限,放言无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自然是尽人脑所能想,尽人口所能言。创始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作品欣赏】月出选自诗经陈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

    9、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注释】:皎:皎洁光明。文选注引作“皦”,字通。佼(jio):假作“姣”,美好的意思。僚(lio):美丽。舒:舒缓轻盈的样子。忧受:宽缓从容的样子。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纠,同“窕”。劳心:思念。懰(li):音柳,妩媚。慅(co):音草,心神不安。燎(lio):明,言彼人为月光所照。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惨:通“懆(co)”,忧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作品译文月亮出来多明

    10、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赏析】: 月出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诗歌在形式上,是具有特殊风格的双声叠韵诗。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

    11、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

    12、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论语选读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

    13、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

    14、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毁,诽谤。 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卫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 无以为,犹言“无用为此”,指这样做没有。还可以超越。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

    15、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岁。喟然,叹气的样子。 循循然,一步步有次序地。诱,引导。博我以文,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约我以礼,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 (我愿)使老年人能安乐,使朋友能信任我,使年轻人能得到关怀。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就受拘束,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乎,于。毋,不要。以。通“已”,停止。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战争到来。 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穿上礼服,戴上礼礼帽,愿做小相。相,诸侯祭祀、会盟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鼓,弹奏。希,通“稀”。 跟三位说的不同。撰,陈述。 莫春,即暮春,夏

    16、历三月。莫,同“暮”。治理国家要用礼,子路的话不谦让。 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者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国家呢? 公西华做小相,那谁还能做大相呢? 相关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赢得了弟子的敬爱。子贡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企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爬上去一样。颜渊赞誉他,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尽管弟子们极其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当中,在人格方面从未凌驾于弟子之上。孔子跟弟子相处,最难能可贵的一

    17、点是平等。他弟子三千,从不偏爱贵族子弟,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最得他的赏识。他关爱弟子,尊重弟子,从来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有了互相尊重,就有了互相平等;有了互相平等,孔子跟弟子之间就充满了轻松、和谐的氛围。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8、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而,通“如”,如果。可求,指求而不违背道义。虽,即使。执鞭之士,指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 顺从

    18、我喜欢的(道义)。 饭,动词,吃饭。疏食,粗糙的饭。水,指冷水。古代一般将热水和开水称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里仁)11、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9、论语宪问)1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注释】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处,安居,可理解为接受。 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去,离开、摆脱。 君子离开人,哪能成就君子之名呢?恶(w)乎,于何处,哪里。恶,疑问代词,哪,何。 终食之间,吃一顿饭的工夫。违,离开、背离。造次,慌忙、仓促。颠沛,受磨难、挫折。 意思是说,看,考虑看得清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

    20、怒会导致后患;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义。 成人,完美无缺的人。 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就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要,通“约”,贫困。平生,向来,素来。相关链接人有谋取富贵财利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社会就会陷入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可怕境地。以上所选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义利观。义主要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合乎规范,比如合乎道、合乎仁、合乎礼等。孔子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

    21、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会把奉行仁义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孔子强调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孔子对于富贵的理念来源于强大的人格力量。他倡导君子哪怕是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会违背仁,即便处于非常急迫的关头或者颠沛流离中,也一定会坚守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见得思义”、“见义勇为”等说法,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圆满。把孔子的观念发扬光大,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4、孔子曰:“

    2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15、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16、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1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19

    2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2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注释】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的。 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

    24、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轻女色。第一个“贤”是尊重、崇尚的意思,第二个“贤”指有才德的人。易,动词,轻视。 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就,动词,接近、靠近。 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贰过,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亡,通“无”。若非弟子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启,开导、启发。悱,想说而说不出

    25、来。 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努力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比喻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就不再教他。2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25、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26、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注释】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就要

    26、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白天睡觉。 腐烂了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可能粉刷了。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 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相关链接孔子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四等,即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以及困而不学者。生而知之者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后天的学习尤为重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喜欢学习也最善于学习的人之一。他常常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比绝大多数人好学。他常常感慨系之的是人世间好学的人太少了,自己那么多弟子,只有颜回一人好学,不幸英年早逝

    27、。不过,孔子所说的“学”有特殊含义,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指人格修养。孔子说,那些不追求吃喝、不追求安适、做事勤勉而言语谨慎、能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君子,才能算得上是好学之士;说自己只知道一个好学的弟子,就是颜回,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几处“好学”,都是就品行修养而言的。总之,完善品德修养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和现代教育观念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有不足,但也有不可抹杀的长处。的确,培养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这种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仍值得我们好好借鉴!2

    28、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29、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3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3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3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3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29、;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3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3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3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3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3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4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30、)相关链接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他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历久弥新。礼记中庸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民为贵章孟子尽心下【原文】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注释】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丘:众。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zi):稷,粟米。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文学鉴赏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