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5135597       资源大小:163.56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1、广东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2017-2018学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广东清远一模18)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材料的关键词是“效仿苏联”,即照搬苏联模式的表现。对资本主义工

    2、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特色的独创,苏联并没有出现过此类改造,不可以证明材料的观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以重工业为重点”学习了斯大林模式中的“重视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学习了苏联1928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照搬了苏联模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5广东珠海一模17)“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是一首充满乐观精神的政治抒情诗,是1955年10月毛泽东重游长沙岳麓山而作。该诗创作背景可能是()A初步建立

    3、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农村合作化运动发展迅速C域外之事指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苏联撤走导弹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式提出【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解析】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的新政协召开,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以及“1955年”的时间,可以判断是一五计划时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苏联撤走导弹是19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正式提出是1956年,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广东深圳二模16)1953年毛泽东点

    4、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为了()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解析】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年建国初年的任务,到1952年,全国经济基本恢复,故A项错误;1953年的总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三大改造,目的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B项正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谈不上“完善”,故D项

    5、错误。【答案】B4(2015广东湛江一模17)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A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 B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C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 D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B、C项分别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和农业上浮夸风的表现,时间不符,故B、C项错误;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体现维护私有财产,与题干“遭遇了向资

    6、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广东肇庆三模17)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共产风”刮向山东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D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

    7、、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光明日报的报道是当时“浮夸风”的表现,故A项错误;“共产风”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绝对的平均主义,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从光明日报的报道体现了当时农业生产中“浮夸风”现象,故C项正确;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惠州二模17)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

    8、”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7(2015广东梅州二模18)经济发展与时代变迁密切相关。分析下图,在A年代出现投资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中国投资事变化图(单位:%)A一五计划的实行 B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解析】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与A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也开始于1953年,与A年代投资率增加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题中投资率的变化不符,故C项错误;大跃进在工业上实行大炼钢铁运动,会出现经济投资增加的现

    9、象,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广东江门一模18)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题中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农民缺乏积极性而出现的现象,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丧失劳动积极性,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指工业农业制定高指标,出现浮夸风,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土

    10、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广东惠州四模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高举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

    11、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这种体制导致的弊端是: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广东中山高考模拟20)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 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考点】巴黎公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

    12、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A项错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说法只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说法只符合巴黎公社,故C项错误;两个公社都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5广东惠州三模18)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决定“通过法国转口,从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商美国进口粮食。”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B国家经济困难粮食短缺C社会主义工业取得初步成果 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年经济困难 【

    13、解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A项错误;“1961”、“进口粮食”反映了受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没有涉及工业,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失误,不适合“成效显著”,而且它的危害主要是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5广东肇庆二模38)(24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

    14、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些有益探索?(8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调整方针【解析】(3)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包括,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以及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答案】(3)探索: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确定

    15、正确路线;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分,答对4点即可)13(2015广东揭阳一模38)(26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新中国”一词来自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是近代中国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请回答:(2)中共七大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为实现“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的?(8分)【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

    16、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2)中共七大是抗战时期的会议,故从抗战时期开始,结合中国在实现民族独立、确立民主政体、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等方面的史实进行说明。【答案】(2)实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颁布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8分)14(2015广

    17、东汕头一模39)(26分)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表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

    18、05397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10分)【考点】(1)“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第一小问共同问题,据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和材料二“人民公社时

    19、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可知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据材料一“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产量”可知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第二小问背景,回答需要考虑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据材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外因方面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内因方面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第三小问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纠正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而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国为解决农业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存在的弊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1

    20、)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2分,任意一点得2分)背景: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措施: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2分)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分)15(2015广东汕头一模38)(26分)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1、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请回答:(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0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解析】(3)本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回答该问要注意“分别指出”和抓住时代背景,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

    22、镇”的原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方面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内因方面主要涉及经济发展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即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即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答案】(3)50年代: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每点2分,

    23、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16(2015广东佛山一模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选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歌(3)材料四的歌谣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民众心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心态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考点】(3)20世纪50年

    24、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解析】(3)第一小问据材料四“奔忙跑”、“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和“快马加鞭”可知民众心态急于求成。第二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据材料四出处“选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歌”可知为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要表现为大跃进和人们公社化,究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考虑到领导人和民众,以及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即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人的决策和普通民众情绪,它与当时的左倾错误都是推动50年代大跃进出现的因素。【答案】(3)心态:急于求成(2分。同等意思,言之成理,同等给分)。影响: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人的决策和普通民众情绪,它与当时的左倾

    25、错误都是推动50年代大跃进出现的因素。(4分。分析表述完整的给4分,只写推动大跃进出现的给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7(2015广东肇庆一模39)(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考点】(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解析】(3)第一小问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小问从国际方面看,苏联解体

    26、表明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经济全球化下市场经济成为潮流,从国内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决策,计划经济模式弊端严重,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内:“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答对3点即可)18(2015广东惠州

    27、一模39)(27分)中产阶级是一个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什么是个体户呢?个体户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的细胞。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3)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经济模式是什么?1978年后,促使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9分)【考点】(3)“斯大林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28、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解析】(3)第一小问从建国初到1978年前,中国“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模式;第二小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之后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方面分析,中国普通民众收入的增加促使中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答案】(3)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原因:改革开放;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允许个体户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的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教兴国战略实施(6分

    29、,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19(2015广东湛江二模38)(2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6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考点】(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

    30、产承包责任制【解析】(3)第一小问“新篇章”,根据材料三及设问中所给的时间确定,列举1949年至1960年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举措;第二小问作用,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三个角度考虑。【答案】(3)新篇章: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高度集中的农业经营模式。(任答2点,得6分)作用:解放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6分)20(2015广东佛山二模38)(26分)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在

    31、海内外有巨大影响,以下材料均来自此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部分目录摘编 材料二 “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6年“近代中国”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8分)【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解析】(2)此题问原因,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要求从三个方面归纳:“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结合时间19491956,可以归纳新中国初期三大制度的确立、民族独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苏联的援助等归纳。【答案】(2)原因:1949年,新中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