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饮食养生要略精.docx

    • 资源ID:15134593       资源大小:40.4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饮食养生要略精.docx

    1、中医饮食养生要略精p养生研究p中医饮食养生要略*n 蒋力生*(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6摘要:本文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饮食养生的一般意义,二是饮食养生的一些原则,三是饮食养生的主要方法,最后介绍几种养生保健食谱。关键词:饮食养生;养生原则;养生方法;保健食谱中图分类号:R 212 文献标识码:AThe Study O vervie w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D ietetic H ealth P reservationJIANG L -i shengJ iangx i Universit 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2、 M e d ici ne ,N anc hang 330006Ab stract :T he paper d i scusses on t h ree aspec ts of diet hea lt h as f o ll ow s :the first is abou t t he si gn ifi cance of dietetic healt h preserv i ng,t he second about som e pri nc i ple of dietetic health preserva ti on ,the third m a i n m ethods o f d i

    3、e teti c hea lt h prese rvation and the last is seve ra l d i e taries o f hea lthe preservati onK ey word s :D ietetic hea lt h prese rvation ;T he pri nc i p l e of hea lt h prese rvation ;T he me t hods o f health preservati on ;T he dietary of hea lt h preserva ti on1 饮食养生大义我这里说的/大义0,不是微言大义的/大义0

    4、,不是谈什么伟大、深刻的道理,而只是就一般的意义上,讲讲与饮食养生有关的中国人传统饮食观念、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情况。1.1 饮食观念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两句古话,都是讲饮食的。一句是/民以食为天0。吃饭是第一等的大事,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首先要解决好的就是吃饭的问题,因为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放在国家首要大事上来抓,但到现在,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成问题。不仅中国这样,外国也一样。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就说过:一切好东西的开始和根基,都是肚子的舒服。是啊,任何道德和文章,都取决于身体需要的满足程度。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是无力进行思想的。还有一句

    5、是孟子的辩友告子说的/食色,性也0。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5礼记#礼运6篇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0什么是性?还是告子说:/生之谓性。05吕氏春秋6说:/性,生也。05左传#昭公八年6杜预注:/性,生也。05孝经6说:/性者,生之质。0汉代董仲舒5春秋繁露6也说过:/性者,生之质也。0宋代的理学家以理解性,朱熹说:/生之理谓性0。吕大防谓:/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0综合起来,性就是本质,就是人的生命。人之所以成为人,而且继续存在的特质就是生命的表现,就是/日生日成0的那个道理。那么,这两句古话对我们养生有什么意义,或有什么启发呢?饮食作为生命的本然,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解决吃饭

    6、问题当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了。对各位来讲,肯定不存在温饱的问题了,除非你还要当国家总理。但,解决温饱问题后,怎样来吃好饭,吃出水平来,吃出健康来,吃出长寿来?这可是值得大为研究的问题了。因此,对于这两句古话的理解,我认为绝对不仅仅是把解决填饱肚子的事作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2卷第6期JOU RNAL OF JI ANGX I U N IVERSITY OF TCM 2010V o l 122N o 16*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7BAI10B03作者简介:蒋力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理论范畴研究;2.中华传统养生研究;3.中

    7、医药文化与文献研究。p 养生研究p 为人生第一要务,而是另有深意。这就是,从生的意义上来说,人的本然(本来这样可以活到一百岁或一百二十岁,怎么样来通过男女饮食等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饮食,这是第一大事。5周易6讲/生生之谓易0,/天地之大德曰生0。要使生命不息,生而又生(活着,活得更长久,饮食的问题可是一门大学问。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赋予这两句古话以养生学的观念。1.2饮食结构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由于生产条件、地理气候环境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存在着饮食上的不同欲求。因此,有人按照膳食结构的不同,把世界上的种族分为三大类:即以肉类为主食的肉食民族,以乳酪为主食的奶食民族和以五谷杂粮为主食

    8、的谷食民族。5黄帝内经6针对汉民族的特点,指出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0。(5素问#脏气法时论6就是要用各种各类食物,互相搭配,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发挥饮食对人体的积极作用,保证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所谓五谷,泛指整个谷类和豆类食品,这是人类养生长寿所必需的最主要的食品,是人类的主食,亦即强调人所必需的、最主要的养分,主要是由谷类和豆类食品来提供。五畜,泛指肉乳蛋类荤食品,适量食之,对人体大有补益。五菜,指各种各样的蔬菜。五菜为充,就是选食各种蔬菜,可以使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得到补充、完善。五果,泛指整个果类食品。人们在主食之外,适当

    9、进食果品,可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果糖、纤维素、果酸、果胶等,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所谓/气味合而服之0,就是要综合各种营养成分,使机体平衡发展,使气血津精得到充实补益。5黄帝内经6概括的这个膳食结构,在食物种类上是多元的,在食物功能上是主次有别的。五谷是养体的主食,而五果是辅助,五畜是补益,五菜是充给。实际上,正是这种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多元搭配,使得中华民族在繁衍昌盛的发展史上不仅以人口众多,而且还以聪明智慧著称于世。1.3饮食习惯饮食活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是在不断地变迁、发展的。在历史的变化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习俗。这些习俗的影响,有的是普遍的,有的是区域性的,如三餐制、四

    10、时味宜、四方口味等。饮食养生就要充分注意到这些早已形成的饮食习惯,以趋利避害。殷商时代,社会普遍习惯的是一日两餐制,上午一餐叫做/大食0,下午一餐叫/小食0。商周以后,在中上层社会出现了一日三餐,战国时候三餐制已为社会广泛认可,一直流行至今。5吕氏春秋6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0进食能定时,是饮食文明的标志,对人体保健养生也有积极的意义。在根据劳动作息安排餐制的同时,受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人们很早就懂得了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来安排饮食的种类。据5周礼#天官6记载:/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禾余(粳米,羊

    11、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菰。凡君子之食恒放焉。0人们居住的区域不同,饮食嗜好也会有所不同。5素问#异法方宜论6记载:故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中央地区,其地平湿,其民食杂而不劳。0这种地域性的饮食偏嗜,今天仍然存在,如南方人口味清淡,而北方人的口味咸重,江浙一带口味偏甜,西南各地喜欢吃辣。2饮食养生原则2.1讲究营养过去有一句口号叫做:/生命在于运动0,流行全世界,至今仍在影响世界各地的人们。上世

    12、纪九十年代,我们国内有学者对这个口号提出质疑,提出/生命在于静止0的观点,并且展开过讨论。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止?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也许再争论一百年也难以达到统一的意见。在我看来,两者都似乎失之偏颇,我倒同意营养学家们的观点:/生命在于营养0。生命作为人的本质,作为人活着的体现,它赖以存在的前提就是营养。运动需要营养来提供能量,就是静止也还是需要营养来维持,只不过消耗降低一些罢了。生命需要营养来支持,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与生命营养的重要关系,记载在5黄帝内经6的有关论述非常多。如:/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气于脉。0(5

    13、素问#经脉别论6/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0(5素问#至真要大论6/味为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0(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精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不足者,补之以味。0(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总之,中医认为饮食进人体后,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滋养脏腑、气血、经脉、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22卷第6期p 养生研究p四肢、肌肉乃至骨骼、皮毛、九窍,进而充实精气,化为精华,以养元神,起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人体必需的营养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六大类,这六类营养主要

    14、来源于日常食物,就是靠/吃0来提供的。从养生的角度说,六类营养应该齐全,供给量必须充足,结构也应该合理。前面讲到的传统的膳食结构,其实是很适合我们人体营养需求的一种食物搭配。关键是怎样做到尽量合理调配,全面配伍,而不有所偏嗜。尤其是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禀赋差异和饮食习惯来安排自己的膳食,以保证营养合理。营养也不是越多越好,营养素的摄入要和年龄及体力消耗相适应,如年轻人正在成长中,或者体力消耗大时,摄入应多些,以加强营养。当然,如果不顾具体情况,拼命地/加强营养0就会出现/营养过剩0,以致过分地/发胖0、/发福0也不是好现象。现在的问题是,大家不担心营养不足,反而害怕摄入某些营养素,尤其对脂肪

    15、、胆固醇、糖类食物畏若虎狼。其实,脂肪、食糖都是人体热能的主要物质,是维系生命的动力,如果摄入不够是会影响人体体能的。而胆固醇是个功过参半的东西,它的确能引起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绞痛、动脉硬化等疾病,但它还有促进大脑信息传递,改进大脑功能、活跃思维、增强记忆力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机体有一种合成胆固醇的反馈机制,体内胆固醇可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因此,进食适量的胆固醇对人体并无危害。中医虽然不讲营养六素,但有五味调和理论,其道理也是强调营养的综合平衡。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医认为,五种味道调和得当,就能有益于健康,而五味偏失,就会引起疾病发生。5素问

    16、#生气通天论6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0还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肌短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05内经6的话是符合现代营养平衡理论的。2.2 饮食有节2.2.1 饮食要定时定量 5论语#乡党6说过:/不时不食0,/不多食0。说明孔子是主张饮食定时定量。5吕氏春秋#尽数6亦曾指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0。认为定时定量进饮食,对身体才不会有任何危害性。孙思邈在5千金要方#养性序6中也强调,饮食必须定时定量,他说:/不欲极饥而食,

    17、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0每天早、中、晚三餐,要有固定的进食时间。每次进食要定量,不能大起大落。2.2.2 吃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孙思邈指出:/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0(5千金要方#道林养性6认为进食时必须摒除一切忧愁烦恼,务使情绪轻松愉快,切忌愤怒惊恐,否则食欲锐减,即使勉强进食也难以消化,甚至影响到晚上的睡眠。/思则伤脾0,长期情绪不好,就会损伤脾胃,进而引起其他疾病。反之,如果精神愉快,食欲也会不断增加,肠胃便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这样,可便羸弱者增强体质,还可使抱病染疾者迅速痊愈。2.2.

    18、3 不吃腐败之物 5论语#乡党6早就说过:/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0可见孔子是非常讲究饮食卫生的,凡食物变馊或腐败就不吃,变气味,变颜色,没有煮熟,都不吃,为的是预防疾病。孙思邈认为病从口入,因此特别强调饮食必须干净,尤其是肉食必须新鲜,最好是刚宰杀不久的。凡腐败变质之物皆不可食。他在5千金要方#食治6中说:/秽饭、馁肉、臭鱼,不可合食之,害人。0又说:/凡禽兽自死无伤处,不可食0,/一切牛盛热时卒死者,总不堪食,食之作肠痈,下利者,食自死牛肉必剧。0并且指出,一切禽兽/病死者,不任用。0孙氏这样强调,是非常合乎科学道理的。凡病死的禽兽,都是病毒或病菌的载体,均有传染性,所以不

    19、能食用。食物烹煮要得法,特别是肉类,必须要煮熟,而且要熟透。孙氏在5千金要方#道林养性6中告诫说:/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停冷食之。0肉食如不煮熟就食用,很容易得绦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饮水要清洁,要煮沸才能饮用。孙氏写道:/凡遇山水坞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之作瘿病。又深阴地下冷水不可饮,必作痎疟。0(见5千金要方#道林养性6其中所说饮用山水坞中之水得瘿病,实际上指的是缺碘的山涧积水,而长期饮用缺碘的水就会得大脖子病。深阴地下冷水之所以不宜饮用,一是过于寒凉,二是有蚊蝇孳生出没,而蚊蝇是传播者,倘若深阴地冷水不经煮沸便直接饮用,就很容易染上疟疾。2.2.4 饮食的冷热要适度 夏天喜冷

    20、饮,冬天好热食,这是人之常情。但饮食的冷热,必须适度,不可过偏。即使是酷暑炎夏,也不能过于嗜食冷饮冷食,否则容易损伤脾胃。同样,热食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孙思邈在5千金翼方6中说:/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0(见该书卷十二#养性禁忌掌握饮食的冷热度亦很重要,过于冷食会引起腹泻,蒋力生:中医饮食养生要略p 养生研究p 甚至泄利不止,牙齿也易受损伤;而过于热食,灼伤嘴唇,食道和胃部同样会受到损伤。2.2.5吃饭要细嚼慢咽5吕氏春秋#尽数6指出:/饮必小咽,端直无戾。0认为喝汤水的时候,应当小口小口地饮,不要咕漉咕漉地暴饮。中医主张/饮必细呷0,因为/大饮则气逆0,造成呛咳或气喘,甚至造

    21、成痰饮病。孙思邈之所以提出/先渴而饮0和/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0,也是为了防止暴饮,因为人们在过分干渴的时候进水,就很难避免暴饮。吃饭必须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孙思邈说得好,/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0,又说:/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0,这些都是经验之谈。2.2.6坚持饭后漱口和散步孙思邈在5千金要方#道林养性6中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0的确,坚持饭后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既可防止产生龋齿,又能消除口臭。为了保护好牙齿,孙氏还提出:/每旦一捻盐内(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龈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

    22、愈也。0(5千金要方#齿病6孙氏所说用盐汤漱口和行叩齿法,确实对治疗牙齿有良效。孙氏还提倡饭后散步和摩腹,这对促进食物消化很有帮助。他说:/平旦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0(5千金翼方#饮食6又说:/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0(5千金要方#道林养性6饭后按摩腹部,促使腹部血脉流通,增强肠胃蠕动,自然有益于消化。饭后散步,身体得到活动,情绪上轻松愉快,更能增进消化功能,防止积食不

    23、化。所以民间至今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0的说法,足证孙氏所说不诬。2.3谨守宜忌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养生法中即有/四时调摄0之说。其中,饮食的四时调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这一点,孙思邈在5孙真人摄养论6一文中,有着详尽而精辟的论述,现摘要引述如下: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勿食黄花菜

    24、,陈醋菹,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隔不通。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勿食兔及狐狢肉,令人神魂不安。三月肾气己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四月肝脏己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勿食大蒜,伤神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

    25、,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勿食姜蒜,

    26、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犬肉,减算夭寿。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十一月肾脏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勿灸腹背,勿暴温暖,勿食肉,伤人神魂。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勿食生菜,令人心痛。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勿食葵,化为水病。勿食薤,多发痼疾。勿食鼋鳖。在饮食禁忌方面,孙氏论述颇为详细,据不完全统计,5千金6两书中有

    27、关食疗禁忌的记载约有百余处。有的因物而忌,如5千金要方#食治#鸟兽第五6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22卷第6期p 养生研究p中所载:/鸡子白共蒜食之,令人短气;鸡子共鳖肉蒸食之害人;鸡肉、獭肉共食作遁尸注,药所不能治。食鸡子啖生葱变成短气。鸡肉犬肝肾共食害人。生葱共鸡犬肉食,令人谷道终身流血。乌鸡肉合鲤鱼肉食,生痈疽。鸡兔犬肉和食,必泄利,0等等,说明食忌之重要;有的因时而忌,据5要方#食治#鸟兽第五6记载:/正月勿食虎、豹、狸肉,伤人神损寿0;/二月勿食兔肉0;/三月勿食鲛龙肉及一切鱼肉,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伤人神气0;/四月勿食蛇肉、鲜肉,损神害气0;/五月勿食马肉,鹿肉,獐肉,伤人神

    28、气0;/六月勿食鹜肉、雁肉,伤人神气0;/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0;/八月勿食鸡肉,雉肉,伤人神气0;/九月勿食犬肉0;/十月勿食猪肉,伤人神气0;/十一月勿食鼠肉燕肉0;/十二月勿食蟹鳖,勿食牛肉,伤人神气0以上所述饮食宜忌事项以及某月不宜进食某种食物,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指出不同季节,不同饮食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的思想是可贵的。孙氏还指出有的饮食因病而忌,如5千金要方#伤寒下#劳复6篇中云:/时病差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时病差后新起,饮酒及韭菜,病更复;时病新差,食生鱼酢,下利必不止;时病新差,食生菜,令颜色终身不平复;时病新汗解,饮冷水者损心包,令人虚不复;时病新差,

    29、食生枣及羊肉者,必膈上作热蒸;时病新差,食犬羊等肉者,作骨中蒸热;时疾新差,食鱼肉与瓜、生菜,令人身热;时病新差,食蒜脍者,病发必致大困0。说明伤寒时病初复,饮食要注意适当忌口。3 饮食养生方法3.1 饮的艺术3.1.1 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成分,体重的75%是水。一个人一天约需要2公斤水才能维持正常生存,如果严重缺水,几天之内就会死亡。水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介质。人体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既通过水把各种营养成分输送到机体各部分,又通过水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此外,水还有散热、调节体温等作用。保持体内的水量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身体缺水会引起许许多多的病。

    30、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有一个医学博士F #巴特曼写了一本书,叫5水是最好的药6,现在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仅在美国就已经印刷了35次。书中认为身体缺水,是引起哮喘病、高血压、过敏症、糖尿病、体重超重等多种慢性病的根源。这本书还告诉说,只要用水就可预防早衰、消除疼痛,治疗上述的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关键就是保证能进食足量的水。中国传统文化对水的功用有非常精湛的认识,5管子#水地篇6把水作为万物之源,5老子6提出:/上善若水0的命题。孙思邈5千金翼方6收录5服水经6一卷,并且论述说:/夫天生五行,水德最灵。浮天以载地,高下无不至。润下为泽,升而为云,集而为雾,降而为雨。故水之为用,其利溥哉。可以涤

    31、荡滓秽,可以浸润焦枯,寻之莫测其涯,望之莫睹其际,故含灵受气,非水不生;万物禀形,非水不育。05云笈七签6有/符水论0一首,说:/夫水者,气之津,潜阳之润也。有形之类,莫不资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气和则形泰。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脏腑亦假外滋,即可以通肠胃,益津气。0水既然这么重要,每天保证足够的水量摄入就成为饮食养生的关键。但我们很多人却恰恰在饮水的问题上疏忽大意,并不知道每天到底应喝多少水,以致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处于一种缺水的状态。在座的老总们,我提醒一句,你们坐在办公室,或者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发言讲话,耗气伤津,要特别注意补给水量。当然,饮水也有学问,不要饮用多次烧开的水或放置多天的水,每次饮水不宜过量,以免损害肠胃,饭后饮水也不宜太多,否则不利于消化,还有可能引发胃病。3.1.2 饮茶 我国有四五千年的饮茶历史,茶文化也相发达。民间谚语称:壶中日月,养性延年。苦茶久饮,可以益思。夏季宜饮绿,冬季宜饮红,春秋两季宜饮花。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姜茶治痢,糖茶和胃,菊花茶明目。酒后茶解毒,饭后茶消食,午后茶提神。这是中国人民长期饮茶的经验总结。茶叶中据说有400多种成分,共同作用是对人体防病、抗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延缓衰老,延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饮食养生要略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