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二上《诗经》三首学案6课时.docx

    • 资源ID:15126877       资源大小:212.5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二上《诗经》三首学案6课时.docx

    1、人教版高二上诗经三首学案6课时诗经三首教学用时:六课时设计者:龚子龙审核人:池芳审批人:卫风氓(mng)第一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2、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教学难点: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了解文常。(1)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同时,诗经普遍运用、

    2、三种手法。这被统称为诗经“六义”。(2)“风”又叫,共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雅”分为、,共篇,大多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颂”是指分、,共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3)“赋”是指:“比”是指:“兴”是指:(4)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给下列字词注音。蚩蚩淇愆将垝垣涟涟筮咎于嗟鸠兮耽说陨徂汤汤渐帷裳罔靡夙寐咥隰泮3、找出文中通假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犹可说也隰则有泮4、分辨古今异义词。至于顿丘古义:今义:秋以为期古

    3、义:今义:泣涕涟涟古义:今义:三岁为妇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三岁食贫夙兴夜寐6、宾语前置。秋以为期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根据预习所填写的生字词读音,完成诵读。2、比一比,那一小组读得最准确、最流畅、最富有感情。(教师提示:全诗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乘彼垝垣(hun)修我矛戟(j)说怿女美(y)?B与子同袍(po)尔卜尔筮(sh)?其水汤汤(tng)?靡有朝矣(zho)?C匪我愆期(qin)?于嗟女兮(ji)?渐车帷裳(chng)体无咎言(ji)?D爱而不见(xin)?将子无怒(ji

    4、ng)犹可说也(yu)?自牧归荑(ku)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着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背诵本诗。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能背诵、翻译全诗。2、能够体会诗歌

    5、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重难点语句。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根据注释试译本诗第一、二节,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根据注释试译本诗第三、四、五节,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6、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2、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抱布贸丝贸:交换B匪我愆期愆:延误C将子无怒将:请求D无与士耽耽:耽误2、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

    7、情一变再变。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3、选出下列短语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A言笑晏晏B信誓旦旦C夙兴夜寐D淇水汤汤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旧有的医疗体制下,经常一人享受公费医疗、全家免费看病吃药的情况,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给病人自己造成很大危害。B上海市日前正式公布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新的突破,即着眼于“享有同等国民待遇”,鼓励外商在沪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转让先进技术。C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产品、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

    8、经济体制等宏观深刻的问题却思考甚少。D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贸易效率显得更加重要,企业的经营速度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而政府的行政速度则决定着企业的经营速度,也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诗歌艺术特色。2、能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掌握诗歌艺术特色。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根据注释试译本诗第六节,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本诗采用

    9、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诗句填写到横线上。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作答)3、你如何看待诗中的“氓”和“我”这两个形象。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D(1)与(2)意思不相同,(

    10、3)与(4)意思不相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23题。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题目中的“良人”,指农妇戍征(或服劳役)的丈夫。末句的“底”字,是“何”的意思。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位农妇的怨歌。这位农妇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世所稀”,是说她住在世人罕至的地方。B“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表现农妇之贫穷,又反映她对久别的丈夫的怀念。诗人将“怨”寓于“嫁时衣”中。C“胡麻好种无人种”,社会弊政祸及农家,使人想起“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垄亩无东西”那样田园荒芜的景象。D“正是归时底不归”,有怨有望,

    11、然而良人不归出于被迫,农妇只“怨天”不“尤人”。这一句点破题目中的“怀”字。3、这首诗最后一句有“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艺术特点。下面四首诗中,没有这个特点的一首是()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D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C商店经理信誓旦

    12、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五、课后反思:秦风无衣第四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诗歌背景。2、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能翻译背诵全诗,理解诗中情感。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难点:能翻译文中语句,把握其艺术特色。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了解文常。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

    13、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表现了士兵的爱国精神。2、给下列字词注音。戈戟裳偕3、找出文中通假字。与子同泽4、分辨古今异义词。与子同裳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与子同袍与子同裳6、根据注释试译本诗,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4、1、根据预习所填写的生字词读音,完成诵读。2、比一比,那一小组读得最准确、最流畅、最富有感情。(教师提示:全诗基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3、无衣这首诗,三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每节仅几字不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法,又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这种手法是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战士们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矛戟”“甲兵”,表现了战士们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了战士们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于兴师:君王要发兵了。王,指秦王。于,助词。兴师,出兵。?B修我甲兵:修整好我精良的军队。甲,甲等的。兵,军队。?

    15、C爱而不见:她用草遮住,让我看不到。?D洵且美异:确实好看而且出奇。2、阅读下面一首诗: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大海,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了行军的环境气氛。B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与愁思。C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这个动作比“一夜征人尽望乡”更具意蕴,更为含蓄。D从本诗的题目可看出诗人也参加了远征,

    16、全诗是一个壮阔而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的景色、声音、动作、感情四者融合一体。3、背诵本诗。五、课后反思:邶(bi)风静女第五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诗歌背景。2、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难点:能翻译文中语句。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了解文常。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静女大胆取舍,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大胆热烈的爱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

    17、情境界。2、给下列字词注音。姝俟隅见踟蹰娈贻彤炜怿女荑洵3、找出文中通假字。爱而不见说怿女美自牧归荑4、状语后置。俟我于城隅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根据预习所填写的生字词读音,完成诵读。2、比一比,那一小组读得最准确、最流畅、最富有感情。(教师提示:全诗基调:急、恋、诚)3、根据注释试译本诗,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2、选出对有关诗句

    18、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诗通过对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的描述,奉劝年轻的女子千万不要沉溺于情爱之中,否则将会追悔莫及。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诗中女主人公含蓄地表露了对丈夫过分行为的不满,淇水河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作为一个丈夫做事怎么能没有一定的限度而由着性子任意而为呢?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句诗写出了女主人公静下心来思考的情状,表现出她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反思,显示出她对有着相同不幸遭遇的妇女们的深切同情。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句诗描绘出坠入情网的青年男主人公一种“爱屋及乌”的欣喜之情。白茅芽并不是什么珍贵、

    19、美好之物,只因为是漂亮的情人送的,所以显得格外有价值,有意义。3、选出译文有错的项(不限一项)()A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译文:姑娘温柔又美丽,等我城角去幽会。B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译文:君王起兵要打仗,修理铠甲和兵器。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译文:淇河之水滔滔流淌,渐渐地打湿了我车上的帷幔。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译文:赶着你的车子来,送来许多财物要把我迎回去。E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译文:带着你的孩子不要发怒啊,就把秋天作为佳期吧。4、背诵本诗。五、课后反思:第六课时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诗歌艺术特色。2、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难点:掌握诗歌

    20、艺术特色。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发挥创造力改写这个故事,可以幽默搞笑。主要内容概述:改写(200字以内):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根据改写的内容,小组合作将故事用小品形式表现出来。(三环节参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投我桃,报之以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在下面写出你观看或参与了表演后的自身感想。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3题。采薇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

    21、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注释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霏霏:雪飞貌。2、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

    22、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BCD五、课后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二上《诗经》三首学案6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