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docx

    • 资源ID:15116162       资源大小:22.8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docx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 摘 要:在已有文献基础上进行理论假设,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发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的199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进行研究认为,寻求战略资产、自然资源以及海外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三大主要动机,绕开贸易壁垒动机并未得到实证支持。中国企业还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协同效应、全球化布局、多元化战略、激励管理层以及借壳上市等目标,反映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的多元化特征。大型国企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然资源寻求动机。但在寻求战略资产和海外市场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表现基本一致。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的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战略资产和海外

    2、市场,而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并购动机集中在寻求市场和自然资源。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52-05 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22012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400%和770%。学界针对我国海外并购动机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一些沿袭了Dunning(1993)关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动机的经典分析框架,指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在于寻求自然资源、海外市场和战略资产(Deng,2009;Buckley,2008;张建刚,2011等);一些研究从制度视角出发,指出逃

    3、离母国制度约束、利用母国制度优惠以及寻求东道国完善的制度环境(谢孟军,2013)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此外,还有学者指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还包括寻求多样化(Deng,2004;Hong,2006)、进入海外资本市场(Hong,2006;Buckley,2008)、弥补自身结构不足从而形成综合组织优势(姜秀珍、任非,2007)。然而,相关文献大多分析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这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发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的199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为样本,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三个基本假设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识别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

    4、真实动机。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的理论假设 (一)战略资产寻求动机 战略资产被视为“一系列难以买卖和模仿的、稀缺的、专有的、专业化的资源和能力”(Amit和Schoemaker,1993)。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将其看作企业竞争优势的首要决定因素(Barney,1991)。然而,由于企业内部开发新资源和能力面临约束(Nelson和Winter,1982),同时这些资源很少在公开市场上单独买卖,使得企业必须以收购方式才能够获得(Homburg和Bucerius,2005)。并购使企业不仅能买到有形资产,而且还能买到无形资产(Eun,Kolodny和che

    5、rage,1996);不仅能够实现协同效应,而且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占先优势;不仅能够获得单一资产,而且能够获得统一控制下的整个知识体系(Hitt et al.,2001)。对中国企业而言,通过并购获得战略资产尤为重要。作为后发跨国公司(Latecomer MNEs),中国企业控制的战略资源十分有限(Hitt,Harrision和Ireland,2001),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假设1:寻求战略资产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动机之一。 (二)自然资源寻求动机 自开始海外投资以来,寻求自然资源一直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长期持

    6、续高速增长更增加了对海外原材料和其他投入品的需求(Economist,2004)。然而,全球主要资源市场呈现“卖方市场”特征,能源进口价格大幅波动。为确保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寻求通过海外投资获取资源。特别是以寻求矿产、石油等资源为目的的海外投资,通常规模较大,企业海外资产所占比重也较大,因此往往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资源寻求型FDI呈现爆发式增长(UNCTAD,2006:161,266)。能源、矿产行业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比重最大的行业。据此,提出假设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之一是获得海外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 (三)市场寻求动机 寻求海

    7、外市场是西方主流FDI理论中的传统投资动机。我国早期的市场寻求型投资主要以促进国内产品出口,更好地服务于当地顾客,提升顾客忠诚度为目标。近期中国企业的市场寻求型投资更加注重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出发,着眼于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具体而言,市场寻求动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绕开贸易壁垒。通过在东道国直接设厂生产,或投资于“第三方”国家,利用这些国家的优惠贸易措施向目标市场国家出口产品的方式服务于目标市场(Lau 2002,Taylor 2002,UNCTAD 2003)。第二,开拓海外新市场。加入WTO后,中国国内众多行业向全球企业开放,大量外资进入,造成国内市场逐渐被发达国

    8、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占领,竞争压力明显增加。另外,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市场的规则更为透明,分销网络更为完善。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企业转向海外寻求发展空间。另外,近期有研究显示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国企业正在寻求通过投资于区域内部国家来拓展区域新市场。提出市场寻求动机的相关假设3a:中国企业为了绕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而实施海外并购;假设3b:中国企业为了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而开展海外并购。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海外并购动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环节:资料编码和信度分析。 (一)资料编码 编码过程中,编码员阅读199个案例的相关文献资料,摘录其中有关海外并购动

    9、机的内容,并将其进行概念化总结,并依照“条目号主体行业国别(地区)动机”进行编码。其中,条目号按照顺序依次编为“1,2,3”;并购主体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编为G和M;行业、国别(地区)分别按顺序依次编码;动机条目根据动机的内容归纳,剔除相同动机后按照顺序依次编制。对于文献中提及的同一并购案例的相同观点仅编码一次,但对于同一案例中的不同观点则分别编码。由于企业的并购动机存在多元化特征,在编码过程中一个并购案例的动机条目数可能会出现多个。 (二)信度分析 为确认内容分析法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适用性及结果一致性,在正式展开编码工作之前,从全部并购案例中随机抽取十份资料作为前测样本。由三位编码员分

    10、别独立编码,并将结果依据Holsti提出的相互同意度和信度公式进行检验。 其中,R为编码员的信度,为编码员平均相互同意度;n为编码员数量,Kij为编码员i与编码员j相互同意度,M为编码员i与编码员j意见一致的项数;Ni和Nj分别为编码员i和编码员j做出分析的总项目数。经计算,内容分析的平均相互同意度为=0.7826+0.8+0.753,信度R=0.9129。三位编码员的编码一致性较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海外并购动机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三、数据来源说明及样本描述 本文以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中收录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为基础,根据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详细信息、并购完成时间以及并购金额

    11、等信息进行搜索。搜索范围包括商务部网站、企业官方网站、上市公司公报及年报以及路透财经、英国金融时报等主要财经媒体。共获得199个披露并购动机的交易案例。这些案例发生在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之间,样本统计分类情况详见表1。总体来看,案例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所涉及的各类主体、行业及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四、结论分析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动机 通过对199个海外并购案例的动机进行编码,共获得并购动机17个,动机条目257条。根据理论假设,将17个动机归为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以及其他动机四大类,详见表2。 1.战略资产寻求动机 寻求战略资产是中

    12、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一大动机,共计89条,占比34.6%。这与假设1一致,表明有相当比例的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是为了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战略资产。除技术外,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寻求的另一重要战略资产,相关动机共19条,占比21%。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入,拥有全球知名的品牌成为企业维持长久核心竞争力的和产品获得稳定高附加值的源泉。然而,中国企业原有的本土品牌常常不为国外消费者知晓(Makino et al.,2002),因此获得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全球品牌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销售渠道也是企业寻求的战略资产之一。覆盖广泛的销售渠道对企业获得市场份额而言至关重要。在国际化的实践中,中国企业逐渐意识

    13、到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此外,战略资产寻求动机还包括获得目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在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中,一些企业意识到缺乏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经验是制约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瓶颈,有目的地通过并购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来弥补自身不足,但目前此类动机所占比重并不大,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企业尚未意识到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经验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2.自然资源寻求动机 寻求自然资源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二大动机,该类动机占比为29.2%。这与假设2一致。其中,寻求能源和矿产资源占绝大部分,包括有色金属、油气资源、铁矿石和煤炭。可见,为了确保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大规模持续稳定

    14、的能源和矿产供应,中国企业开展了大量以获取能源矿产为目的的海外并购。此外,实证结果还显示了新的动机,即寻求农业和林业资源,相关动机条目共7条,占资源寻求类动机的9.3%。尽管比重不大,但它却清晰地反映出自然资源寻求动机的多样化特征。可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引发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量需求,也引发了对于其他领域的优质原料及投入品的需求。例如2011年光明食品为获得优质奶源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2010年和2011年,中粮酒业收购智利比斯克酒庄和法国波尔多地区的雷沃堡酒庄从而获得优质葡萄产区资源和产地品牌资源。 3.市场寻求动机 寻求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第三大动机,占比26.1%。其中,开拓

    15、新市场的动机十分突出,占市场寻求类动机的98%。这与理论假设3b一致。而相对于绿地投资而言,海外并购提供了一条快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或区域市场的途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赢得宝贵时间。因此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开拓海外新市场的重要方式。但是,假设3a却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在全部199个案例中,明确提及“绕开贸易壁垒”动机的海外并购交易仅有1项。可见绕开贸易壁垒并不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动机。这也反映了海外并购与绿地投资这两种投资方式在动机上的差异。 4.其他动机 除了上述三大动机之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还包括寻求协同效应、全球化布局、多元化、激励管理层和借壳上市。其中,寻

    16、求协同效应的动机相对突出,占比5.4%。这与主流企业并购理论相一致,即企业通过并购在经营、管理和财务上实现“1+12”的效应。只有少数企业海外并购是为了实现全球化布局,比重为0.8%。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国际化尚处在初级阶段,拥有较强实力实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此外,多元化、激励管理层和借壳上市这些动机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也都有所体现,但仅属于个别现象。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以寻求战略资产、寻求自然资源和寻求海外市场为主,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并购动机的主体差异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企业在并购动机既有共同点,又

    17、存在一定差异,详见表3。 对国有企业而言,寻求自然资源是最主要的并购动机,占比36%。这也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并购动机上的主要差异。国有企业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国有企业的经营要体现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执行者,国有企业还必须体现其所有者国家和全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将寻求资源作为首要目标。至于寻求市场和寻求战略资产动机,无论对于国有还是民营企业都较为重要。两类动机分别占国有、民营企业的51%和84%。说明无论企业性质如何,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以及稀缺的战略资产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共同目标。 (三)并购动机的行业差异 农林牧渔

    18、业和采掘业中,寻求自然资源动机十分突出,占比94%。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所从事的资源开采、提取、生产、简单加工等活动与自然资源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稳步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这两大产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基础产业把寻求自然资源作为其海外并购的首要动机不仅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也是当今国内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制造业并购中,获得战略资产是首要动机,占比56%。这体现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价值增值的强烈愿望。此外,制造业寻求市场动机也较为明显,占比27%。制造业在内向国际化中获得的了企业竞争力

    19、的提升,并且通过大规模产品制造获得了规模经济,使“中国制造”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同时,随着国内工资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印尼、越南已经在低端制造业领域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制造基地”(UNCTAD,2011)。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另外一个重要动因。 服务业中,寻求市场是最重要的并购动机,占比40%。服务业的海外并购集中在电信业和金融保险业。由于市场垄断被打破,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电信企业的发展方向。在金融领域,2006年12月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对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和地域限制全面放开,中国境内的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国

    20、内大型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寻求向海外拓展市场。 (四)并购动机的地区差异 在发达国家(地区)的并购活动显示出较强的战略资产寻求和市场寻求动机,特别是在北美和欧洲,两类动机的比重分别为56%和26%。发达国家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尽管经历了经济危机,但2010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GDP总量和人均实际GDP均呈现正增长,这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市场购买力正在逐步恢复。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向好的市场预期是吸引中国企业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国企业还将视角扩大到了区域市场。中国企业热衷于通过并购欧洲公司来强化市场地位。 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并购表现出较强的市场寻求动机和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分别占42%和3

    21、0%。其中,在亚洲的并购动机较为多元,寻求市场、战略资产和自然资源动机占比分别为41%、29%和14%。在亚洲的并购集中在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其中,中国香港拥有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专业化服务,吸引了大批大陆企业。这些企业选择香港投资的主要目的有:第一,将香港作为拓展其全球化战略目标的跳板。第二,将并购香港上市公司作为获得资本的渠道。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而韩国和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如此,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还是重要的消费品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并购以获取战略资产和市场为主要目的。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

    22、拥有较为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吸引了一批资源寻求型海外并购。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开始涉足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主要是为了获得自然资源和寻求市场。一方面,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南美洲,智利和秘鲁的铜矿、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天然气、煤矿以及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等资源储量也十分丰富。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苏丹和赞比亚等资源丰富国家的能源矿产部门吸引了一批中国企业投资。另一方面,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政府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和较为宽松的外资准入政策,一些中资银行已经开始进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与现有文献的结论总体

    23、上一致,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寻求战略资产、自然资源以及海外市场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三大主要动机。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市场寻求动机在内涵上更加强调开拓新的海外市场,而绕开贸易壁垒这一传统的FDI动机并未得到实证支持。在自然资源寻求动机中,不仅包含了已有文献所关注的获得能源和矿产的投资动机,而且还包括获得农业和林业资源动机,反映出企业寻求多样化自然资源的特征。此外,中国企业还试图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协同效应、全球化布局、多元化战略、激励管理层以及借壳上市等目标,反映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的多元化特征。大型国企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然资源寻求动机。但在寻求战略资产和海外市场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表现

    24、基本一致。另外,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地区)的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战略资产和海外市场,而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并购动机集中在寻求市场和自然资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会随着企业自身发展产生动态变化,因而需要持续关注。特别是Dunning(1993)所提出的四大投资动机之一的效率寻求动机目前尚未得到体现。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仍然能够提供充足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投入要素;而且很少有中国企业拥有足够数量的海外机构来实现机构重组。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展,相信中国企业的效率寻求型并购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并逐步增多。 注释 毕马威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2013年

    25、第四季度报告,P19. Squire Sanders2014中国海外并购P30. 国有企业指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两种。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有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国务院其他部门管理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及部门管理的企业。民营企业指政府没有所有权或者不由政府控股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参考文献 1Buckley P. J.,Cross A. R.,Tan H.,Liu X.,Voss H.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

    26、nt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48):715-748. 2Deng P.Outward Investment by Chinese MNCs: Motivations and ImplicationsJ.Business Horizons,2004(47):8-16. 3Hong E.,Sun L.Dynamic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Outward Investment: Chinese Corporations StrategiesJ.The China Quarterly,2006(187):610-

    27、634. 4Kang Y.,Jiang F.FDI Lo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Traditional Economic Factors and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0(480). 5Luo Y. D.,Tung R. L.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Enterprises:A Springboard PerspectiveJ.Jour

    28、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81-498. 6Pietrobelli C.,Rabellotti R.,Sanfilippo M.What Drives Chinese Multinationals to Italy?C.Geography,Instituions and Reg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Advances in Spatial Science,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397-414. 7黄静波,张安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动因类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7):4-10. 8黎平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实证研究J.经济前沿,2009(10):27-38. 9李强.中国企业战略资产寻求型海外并购的动因及特征剖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02. (责任编辑:张彤彤)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机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