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docx

    • 资源ID:15113572       资源大小:47.75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docx

    1、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

    2、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

    3、在是太累了。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很大。“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

    4、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

    5、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对此,谢娟也非常感慨:“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

    6、人。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

    7、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

    8、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

    9、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

    10、丝胡乱缠绕而成的。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告诉你在哈佛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墙上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5.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6.

    11、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7.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8.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9.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Aristotle,SedMagisAmicus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的意思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众所周知,柏拉图作为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死后,他不是简单地继承柏拉图的理论,而是在总结和批判

    12、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哈佛的校训发挥这一理念,鼓励学生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因这一观念深入哈佛师生的脑海,所以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科学贡献。 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另外大约只有10%到15%的哈佛本科生可以直接考入哈佛的研究生院,这又是大多数的哈佛学生的奋斗目标,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初次走进哈佛的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各有特长,你是小提琴的一把

    13、手,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一个来自休斯顿的学生告诉我,进了哈佛才知天外有天。他原来是当地高中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在选的几门功课中,门门都有曾参加过美国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尖子。和这些同学竞争,很难进入前10%,所以心理有些承受不了。 我认识一个在哈佛读本科的韩国女孩,她在韩国念完小学才来的美国。入哈佛后第一年,选了一门韩国文学课,由来自韩国的著名教授上课。课上所讲的韩国古典文学,使她感到很吃力,很不容易得到“A”,她说真不知道其他非韩国来的同学是如何完成这门功课的。 如同每块奥运金牌的背后凝结大量训练的汗水一样,每个哈佛学生都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还是那个韩国女孩告诉我,在第一年

    14、,她选了五门课,每门课的教授都留下大量的作业和阅读材料。完成一门没问题,两门还可以,三门就很紧张。要想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作业,就只有缩短晚上睡觉时间和牺牲周末休息。临近大考,很多学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我看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个个身体都显得很健康,显得很“阳光”,且很有自信。几乎没见医学院的学生穿很前卫的奇装异服或留有怪异的发型。一个学生告诉我,哈佛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但校风还是相对保守,生活上相对简朴,原因之一是学业上的巨大压力,看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几乎都没时间化妆,更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前卫的打扮。 离别校园前,在哈佛的校门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15、这是哈佛的教育目标,也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zz 一个中途退学的哈佛学生: 目标成功济苍生寄托天下2007-10-05 02:48寄托家园 joe824 转自: 偶得园地接在萨默斯后面,博克代校长又宣布,授予比尔盖茨法学博土的荣誉学位。对此,到埸群众反映十分热烈,但其兴奋的成份大大多於意外。比尔盖茨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1973年他考进哈佛大学,只读了两年,就中途退学,和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连学士学位都没有,但现在是世界首富,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人士。他本该1977年大学毕业,距今正好30年。今天,哈佛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大家都认为是理所该当。大家等着听比尔盖茨的演说,但

    16、是,那是下午的仪程。颁发荣誉学位以后,大概十一点半,全校庆典暂时休会。大家回到各自的学院去,吃中饭,并给每个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我们回到法学院。在法学院图书馆大楼前,早搭起了一个高台。高台前则是几百张大圆桌,每张桌子可坐十人,中间摆着香槟酒,等着大家入席。这是一个几千人欢聚一堂的盛大宴会。新科的硕士、博士们同家人坐在一起,大家互相庆贺,笑语盈盈,充满了欢乐的热烈气氛。最激动、最兴奋的时刻,还是领取学位证书。毕业生们排着长队,一个一个挨次走上高台,在法学院院长手里接过学位证书。大家都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有的人抱着小孩上台,让自己的娃娃从小感受一下哈佛的气息。还有一个人居然牵着爱犬,大概想让他的狗也

    17、沾上点喜气吧。家长们则是在台下挤来挤去,忙着找合适的角度拍照。每当一个毕业生接过学位证书时,他的家长、亲友就在台下一齐鼓掌,喊着他或她的名字,大声欢叫喝彩。我在旁边观察,这个时候最劳累、最辛苦的人要属法学院女院长。她穿着红色长袍,面带笑容,先给每个人握手,再递上学位证书,碰到毕业生带上台来的婴儿,还要亲一亲,抱一下。毕业生太多了,她的手也一定握酸了。我看她不时抽空擦掉脑门上的汗水。法学院的毕业生委实不少,总共有六、七百人。我现在才弄明白,哈佛法学院毕业生的学位分三等: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JD)和法学科学博士(SJD)。校长授予比尔盖茨他们的法学荣誉博士(LLD),那是专门表彰为社会作

    18、出杰出贡献的贤能人士的。记得两年前,李敖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拿吕秀莲开刀,说“吕秀莲太可耻了。她是哈佛的一个补习班出来的,不像马英九,马英九是正统哈佛大学毕业的,而吕秀莲是冒充哈佛大学毕业的。”我这里替吕秀莲说句话,她不是“一个补习班”出来的,哈佛毕业也不是“冒充的”。她在哈佛法学院上了一年学,得的学位是法学硕士。当然,她比不上马英九,马英九在哈佛法学院攻读了五年,得的是法学科学博士。马英九确实非常了不起,像他这样的法学科学博士每年只有十来个。哈佛法学院毕业生最多的是法学博土,我对女儿说,“你的学位比吕秀莲高一级,跟马英九比还是低了一级。”当然这只是开开玩笑。其实,看看比尔盖茨的例子就知道,一个人

    19、的能力和价值,是不能单纯用学位来衡量的。法学院发完学位证书后,本来,我们应在二点钟回到全校庆典主会埸,继续开会。但女儿同她的同学们又是照相,又是话别,依依不舍,等我们赶到主会埸,已经三点半了。几万张椅子当然早就没有我们的份,这次石级也别想占到位,连过道上都挤满人了。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台上正在进行的讲话似乎不太经意,只是急切地等待比尔盖茨的讲演。我们三个人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站在人群中,也是等者。比尔盖茨的讲话开始后,大家听得关注起来,不时发出笑声和掌声。比尔盖茨脱掉上午的红色博士长袍,换上了西装,显得轻松不少。开埸白,他的话讲得很诙谐。他说,“老爸,我早就告诉过你,我会回哈佛拿到文凭的。为了这天

    20、,我已经等待了30年。”还说,感谢哈佛授给他学位,“有了学位,我的履历表看起来就会像样一点。”慢慢转入正题后,他的话变得越来越沉重。他说,这个世界存在着可怕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每年有几百万儿童死於贫穷和各种各样的疾病,很多人生活在绝望的边缘。“我最大的遗憾”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明白了这些。”他自已即将结束微软公司的领导职务,全力经营慈善事业。他也呼吁哈佛大学和哈佛的毕业生应为那些没有强大的市场力量,在世上没有发言权的不知姓名的弱势群体多做点事情。他的讲话中,有一段话使我十分感动,他说:“我妈妈为我考上哈佛充满自豪。她总是不停地督促我要多为他人作些事。我结婚时,她患癌症,已接近生命的终点。在新娘

    21、活动上,她用仅有的一点力气,大声朗读写给我的妻子梅林达的一封信。信上说,从社会得到很多的人,社会期望他的也多。今天在座的哈佛毕业生,都是有才能、特权和机会的人,从社会得到了这么多,今后无论我们为社会回报多少,都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比尔盖茨有一个观点很令人深思。他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体现在科技的发现和发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消除不平等。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民主、公共教育、医疗保健、或者是经济合作,消除不平等才是人类的最大成就。”一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才算成动?哈佛毕业,拿个学士、博士学位不算成功;拥有百亿美元身价也不算成功;当个总统、副总统也不能说就是成功。半个多世纪前,川军儒将周从化先生

    22、有两句诗很有名,“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成功在於普济苍生。我体会,比尔盖茨今天所讲的,可能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北大比不上哈佛!中国大学生都在“混”日子(2)2011-04-27 08:51:14作者:熊丙奇北大比不上哈佛!中国大学生都在“混”日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他想告诉我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靠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

    23、近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就是主动不起来,该逃的课还是逃。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获得者,高中毕业时保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子基本上是在混中度过。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

    24、。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

    25、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没有进入角色。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

    26、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

    27、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我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参观时,一位同学说,她们有很多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在上一周,就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我想,这些讨论,是属于学生自发的。而他们的“自发”,不正是源自于已经养成的学习与讨论习惯,以及鼓励学生所有话题均可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氛围吗?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如何赶上这些名校,国外学生们的感受最深处,也就是我国大学最应该做的。耶鲁大学校长:想当领袖必须学历史理查德雷

    28、文,着名经济学家。1947年生于美国旧金山,1968年获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士学位后,赴英国牛津大学主修政治与哲学,再获文学学士学位。1974年雷文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开始在耶鲁的执教生涯。雷文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研究生院院长,从1993年起担任耶鲁大学校长。耶鲁大学创办于1701年,是美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大学之一。300多年来,这所高校走出了大批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学校先后培养了5位美国总统,分别是霍华德、福特、大小布什和克林顿。德国前总统卡斯腾斯和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也是耶鲁毕业生。难怪耶鲁享有“总统摇篮”的美誉。耶鲁不光培养总统,在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

    29、、法律等几乎所有领域,都能找到毕业于耶鲁的顶尖人物。在耶鲁的“全球化”棋盘上,中国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今天,耶鲁大学与中国开展了60多个合作项目。在耶鲁大学校园内,中国学生学者也是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仅2004年就有600多人。耶鲁曾两次为中国14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及副校长提供了培训,去年6月还培训了级别最高(副部级)的一批中国官员。其实,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渊源在美国所有大学中最为久远。早在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1881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也成为耶鲁大学的毕业生。1901年,耶鲁大学校友组建“雅礼协会”,从事有关中国的教育事业。清华大学的最早三任校长

    30、和北京大学一位前校长都曾于耶鲁大学就读。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的创始人均为耶鲁毕业生。这样一所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会是什么样呢?近日采访了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博士。希拉里比克林顿更出色记者:耶鲁培养领袖人物的实力不容置疑。现任美国总统布什是你们的校友,现任国会议员约翰克里也是。我听说布什当时的学习成绩似乎不太好,老得C;克里更糟,一年级的时候老得D。布什还经常自我解嘲说:“如果你是耶鲁的C类学生,不要担心,那意味着你将来可能当美国总统;即使你没能完成学业,你还可能成为美国的副总统!”(注:美国副总统切尼在耶鲁读过书,但没有毕业)。雷文:2004年美国大选,布什和克里的耶鲁成绩单被媒体公诸于众

    31、。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本人的同意,我们不会对外公布学生的成绩。学习成绩是很重要,它可以为你将来成为领导者做更充分的准备。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其他很多个人素质更为关键,比如主动性、个人的领袖魅力等。布什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他当时精力充沛,是一位学生领袖,他的同伴都很敬重他。但是也有很多领导人在耶鲁念书的时候成绩优秀。前第一夫人、现任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当时是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戈尔的竞选搭档、民主党参议员李普曼在耶鲁时也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老布什也曾是高才生。作为学校棒球队队长,老布什还曾带领耶鲁队友冲进了全美棒球锦标赛的决赛。在成为领导者的耶鲁毕业生当中,成绩好的比成绩差的要多。记者:克林顿当时的表现怎么样?雷文:我们同时进入耶鲁大学学习,他去了法学院,我选择了经济学。当时我们都互相认识,但交往不多。他在耶鲁的时候也是好学生。记者:谁表现更出色呢,克林顿还是希拉里?雷文:我听见克林顿总统在很多场合都说,他的妻子当时在法学院比他更出色。这可不是我说的!(笑)记者:如果我是耶鲁的毕业生,现在是某个国家的总统,或者是耶鲁的捐款大户。有一天我给您打电话:“雷文校长,您好!我是某某某。我的儿子(或者女儿)想到您那里去上学。但丑话说在前头,他(或者她)可没有我当时那么优秀!”接到这个电话,您会有什么反应?


    注意事项

    本文(哈佛生活和学习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