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五单元学习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509373       资源大小:51.95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单元学习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年级:五年级 科目:语文 课型: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2.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体现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讲练法、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学 具自制字词卡片课 时三课时修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畅所欲言,引入揭题。 同学们,对于老师,大家都非常熟悉,能说说你对老师的认识吗?(学生可就自己认识的教师畅所欲言)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最有名的老师,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八

    3、”,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被中国人尊为“万世师表”,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孔子,读题。)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孔子的一些什么呢?请说一说。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可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次。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当小老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讲述了他的哪几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的意思。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事2:不喝“盗泉”水故事3:谈“识人不易”故事4:晚年读周易四、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2.抄写课文的新字生词。第二课时一、

    4、复习,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二、精读课文,感悟品味。(一)精读第一段,了解孔子的生平概况。1.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介绍了孔子的什么?2.结合插图,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向同桌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3.出示课件,结合有关图片,向学生介绍孔子及论语。(二)精读第二段,了解孔子的几个小故事。1.读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思考: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多读几次,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相互释疑。4.汇报点拨。抓住

    5、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并认识孔子的形象风貌:(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这方面的经历。(2)“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

    6、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可启发学生体会如下两点:.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如读第一自然段对孔子的生平简介和第八自然段孔子怎样读周易的语句都可以带着称赞、敬佩的语气读;对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至

    7、第七自然段,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5.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小组内说说,再推选出最优秀的同学在全班说。三、总结拓展,作业布置。1.说说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收获。2.作业: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如:孔子的故事等第三课时作业:见练习册学生活动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

    8、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1.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诵读中感悟和思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等,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学生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

    9、公权。3.板书课题,读题。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3.个别汇报。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一、复习引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

    10、重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中的每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让学生明白:第一句指出柳公权在书法界的历史地位;第二句讲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具有的特点;第三句写柳公权的书法受到人们的赞誉。3.指导读这一段,要读出赞美的语气。(二)讲读课文第二段。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了柳公权的哪几件事?你认为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柳公权能深得世人钦佩?(引导学生抓住每件事情的有关句子理解。3.交流找出的语句。重点理解以下的句子:“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这一段既是全文

    11、内容的概括句,又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段由柳公权的“字品”过渡到“人品”,“不仅也”强调的是后一层意思“人品”,也就是柳公权身上的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读这一段时,要带有钦佩的语气,更强调后一层的意思。“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这句话赞美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质,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这段各个句之间为总分关系。句中用“真诚”“大胆”“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等褒义语,使人感受到柳公权正直的品质。结合书中的插图,理解柳公权的字的特点(插图2)及柳公

    12、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插图1)的凛然正气。4.指导朗读。如读第3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惊异及赞叹的语气;读作者对柳公权答话的议论时,要流露出对柳公权的浩然正气的赞叹之情等。(三)讲读课文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理解这段第一句话的总结全文及照应题目的作用。2.让学生观察插图让1和插图2,体会柳公权书法方面的“柳骨”及柳公权做人方面的“柳骨”。(四)总结拓展1.谈谈自己的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重点说说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柳公权作品及人品的认识。2.收集柳公权的字帖及有关柳公权的故事等。目的是让学生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

    13、个个筋骨秀挺的字,写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第三课时板书设计 课题:略读课文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帝的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以及黄帝的陵墓庙宇。黄帝先后打败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传奇经历记述得最为详细。课文编排了三幅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

    14、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2)姓氏称号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

    15、方面来介绍黄帝的?一、1)历史地位 二、2)姓氏称号三、3、4)传奇经历 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1)什么叫始祖?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

    16、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第二课时 24、梅兰芳 本文是第五单元的

    17、一篇讲读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1、体会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结合课文理解“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怜,有几人钦?” 这句话。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简介梅兰芳。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检查自学效果。(3)、指导分段。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指导分段朗读课文,其余

    18、同学认真听。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3、反馈学习情况。四、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图片资料。一、 复习导入二、 学习课文第一段1、 指导朗读第一段,自主学习第一段。2 、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3、幻灯出示:茫茫青史.(1)、这句话是谁对梅兰芳的评价?(2)、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梅兰芳的态度十分坚决的?三 、 学习第二段1、 指名朗读第二段2、说说梅兰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四 、 学习三 四段1、自由读三 四段,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2、幻灯出示:生活上的困难.这句(1)、学生一起朗读这句话(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从他的态度你

    19、感受到了什么?3 、指导朗读五 、学习最后一段你从这段体会到什么?六、 总结全文七、 布置作业1 、课后1 . 2题。2 、收集梅兰芳的事迹25*唐玄奘西行取经 唐玄奘西行取经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描写著名人物的记叙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

    20、,百折不挠的精神。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唐玄奘西行取经,指导“奘“的读音,以及书写。(“奘”读zng,而不读zhng;,“壮”与“奘”的区别)2、导入:二、检查预习效果,通览全文内容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测查学生词语理解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理清脉络一、(1)取经原因二、(2-10)取经经过三、(11-13)取经影响2)了解重点段

    21、层次默读(2-10)自然段,思考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

    22、一种怎样的品质?要点:1)混出玉门关2)单人匹马走沙漠重点句: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

    23、史贡献。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2)师生合作交流资料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角度:1、从学者的角度,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2、作为一个高僧,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四、总结全文,提炼升华1、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玄奘西行给你印象最深的场

    24、景或细节。2、出示季羡林先生引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作业:1)推荐阅读鉴真东渡苏式牧羊2)写一篇读后感。语文百花园五学习园地 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3、阅读新三字经(节选),增强语言积累。4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自主、合作 引领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领域的名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单元学习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