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

    • 资源ID:15086166       资源大小:32.5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

    1、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1)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在考察工业组织时,首先分析了分工和机械对工业组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工业组织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再次,探讨了适应工业组织管理的工业家所需才能问题。(2)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

    2、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因素的增长;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2、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1)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2)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3)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4)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5)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3、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于贝恩的系统研究。 (1)哈佛学派和SCP分析范式 :A.梅森1938年在哈佛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产业组织研究机构,并在大企业的生产价

    3、格政策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B.1959年,贝恩则完整提出了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70年代以后,该框架逐步走向成熟。(对政府规制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 (2)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注重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 。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布罗曾、波斯纳等,不认可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施蒂格勒等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认为政府规制可能失效。并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强烈批评,提出

    4、了“可竞争市场理论”。二、企业寿命周期结构(其中战略周期为主导)(一)战略周期 1、由企业主要决策人的思维特征、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及其变化决定。在五个周期中起主导作用。2、企业战略是由企业主要决策人确定的,如果企业战略符合环境要求,企业就能够整合资源,选择合适的产业和产业地位,使企业的寿命周期能够脱离产业寿命周期的限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二)人员周期1、企业人员周期的特征由人员结构、成熟程度、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人员结合力等因素共同决定。2、前三个方面的特征使企业人员的个体特征,人员结合力反映了人员个体特征转化为企业整体特征的能力及效率。3、人员周期与企业文化特征及作用强度是一致的。(三)结

    5、构周期1、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内各项业务、各个管理层次之间综合关系的结构化外显形式。组织结构所反映的企业内各项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形成企业结构周期。2、结构周期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战略周期。对那些结构灵活的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可以及时根据企业战略进行调整,但大多数情况下,结构周期的变动在时间上滞后于战略周期的变化。(四)产品周期1、企业的产品周期反映了企业产品在从一问世直到退出市场的整个时期中市场需求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类别产业在企业业务组合中的地位。2、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据市场的变化将经历一个新创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但产品寿命的结束,甚至一种业务活动种类的终止,只表示企业产出种类和业务结构的变化(五)设施

    6、周期1、企业固定设施的寿命周期反映了固定设施自购入投入生产至能够顺利和经济地退出企业使用的期间内,在创造价值中表现出来的运动规律。2、当固定设施的移动障碍较低时,设施周期和产品周期取得一致的可能性较大;当移动障碍较高时,固定设施退出的延误可能影响企业的寿命。(市场关系、设施的专用性程度)三、完全竞争的条件: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无差异、无进入退出壁垒、任何人不具有市场支配力、不存在串谋、信息充分。四、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1.规模经济: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体制能够带来成本的节约。A.大量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直接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B.大

    7、规模生产能够导致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的节约。2.马歇尔冲突A.竞争的结果必然使资源不断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使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使得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不断增强。B.垄断的形成有必然阻碍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C.马歇尔冲突也就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垄断因素的影响)的冲突3.有效率竞争理论A.有效竞争内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B.梅森提出了有效竞争的两类标准市场结构标准:(1)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卖者和卖者;(2)任何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占有市场上很大的份额;(3)不存在串谋行为;(4)新企业能

    8、够进入市场。五、市场绩效标准:(1)存在不断改善产品和工艺过程的市场压力;(2)随着生产费用大幅度的下降,价格能够向下调整;(3)生产集中在适当的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行,但未必在最低费用规模下进行;(4)没有长期的设备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和产量是协调的;(5)可以避免销售中资源的浪费。六、有效竞争的三类标准1、市场结构标准:(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2、市场行为标准:(4)企业之间不相互勾结;(5)企业不使用外排行的、掠夺性的或者高压性的手段;(6)在推销时不搞欺诈;(7)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8)信息不完

    9、全。3、市场绩效标准:(9)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报创新、效率和投资;(10)质量和产量随消费者需求而变化;(11)企业尽其努力引进技术上更优的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流程;(12)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13)每个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14)能最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多报酬;(15)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不稳定七、SCP分析框架的形成和方法论特征形成:梅森: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 贝恩:研究了市场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产业集中、产品产别化、进入壁垒、规模济 等及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谢勒:进一步总结了市场行为,特别是价格形成、广告活动、研究开发等。 凯维斯:产业组织的实证研究、国际经济学

    10、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合。特征:A.SCP分析框架将市场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改善相对效率的判定基础B.认为在具有寡占或者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串谋和协调行为以及通过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可能产生高额利润(集中度利润,实证检验),破坏资源配置效率。C.政策主张:结构规制、企业分割八、市场结构含义:是指特定产业内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集团之间以及已有的卖方或买方与潜在进入的卖方或买方之间市场关系的形态和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A.市场集中度: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B.产品差别化: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减少了同一

    11、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可替代性,意味着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C.进入壁垒:指准备和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D.市场需求的增长率F.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G.短期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九、集中度1. 一般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含义: 一般集中度是用于表示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者市场中,卖者或者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对市场结构的指标。可以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SCP分析框架主要分析卖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指标:这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

    12、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CRn=(x1+x2+x3+.+xi)/x绝对集中度指标的优缺点:优点:CRn概念清楚、含义明确,能够形象地反映市场集中状况,综合地反映了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其计算也简便,所需资料较易获得。缺点:然而它所表达的企业集中程度并不完全真实,存在一定缺陷。首先,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其次,无法体现最大的n个企业之间的相对情况,或者说,没有表明n个大企业市场份额的分布。第三,这个指标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布研究,后移用于市场集中

    13、度分析,以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规模经济水平。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模经济水平越高,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就越大,在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集中程度越高。(2)市场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扩张余地越大,新企业越容易进入,大企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集中度就会降低。反过来,市场容量越小,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厚的实力设法兼并挤垮弱小企业。(3)进入壁垒。固定资产投资越大大,专用性越强强,技术越复杂,进入壁垒越高,老企业比新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新企业进

    14、入进入就更困难,市场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新企业进入就比较容易,市场集中度下降。(4)政策法规。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保护法等有利于限制过度集中;专利法、关税保护政策等有利于提高进入壁垒,促进集中度的提高。十、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化是指同一行业市场内各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的不完全替代性。或者说,特定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的可以与同行业其它企业产品相区别的特点。产品差别化的种类:产品的物理特性差异、买方主观性偏好差异、附带服务的差异、销售地理位置差异。(知识偏差、炫耀性消费、特殊销售活动)产品差别化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产品差别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相互影响;产品差别化是形成市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

    15、;产品差别化影响产业内垄断和竞争程度广告的两大功能:传递信息:广告能向消费者传递有关产品的功能、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的产品特性信息,使消费者易于认识产品差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诱导购买: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扩大其心理偏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广告密度就是广告费用绝对额与产品销售额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广告密度=AD/SL十一、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所有妨碍企业自由进入某一特定市场的一切障碍因素,包括经济、技术以及法律、行政制度等障碍的总和。进入壁垒的形成原因(1)规模经济性。在规模经济性显著的行业,新企业在取得一定的市场分额以前,其生产成本必然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取决于

    16、:市场容量的大小;实现规模经济所必要的生产量的大小;产量达到规模经济以前,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2)必要的资本量必要资本量是新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的投入资本。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就越大,进入壁垒就越高。但在不同产业,必要资本量随着技术、生产、销售的基本特点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在重化工业,必要资本量壁垒比较高)(3)产品差别化在产品差别化明显的企业中,现存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已享有一定的名声和信誉,顾客对其厂名、商标、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偏好,老企业只要再投入少量的广告费用便可保持这种优势。4)对某些要素的垄断老企业一般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资源,包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技术专利的占有、

    17、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占有,以及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占有等方面,这也是新企业的进入障碍。5)政策法律约束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往往对新企业的进入进行政策和法规的管理和限制,形成进入壁垒。企业的经营执照、进出口许可证、资金筹措的政府限制、差别性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6)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价格遏制政策,即现存企业通过相互协调,控制产业利润率,把价格定在既能获得超常利润,又不至于吸引潜在企业进入的水平上,从而形成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投资遏制政策,即通过扩大投资,维持一定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新企业进入的需求诱引,以

    18、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十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地各种决策行为。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的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产业内新技术扩散表现出三阶段:第一阶段,扩散初期。多数企业无法肯定创新的价值而不愿意承担新技术投资的风险,因此采取观望态度,新技术扩散速度缓慢;第二阶段,扩散中期。随着新技术在某些企业中证明了它的价值并且创造

    19、了更大的收益,其他企业就加紧了模仿的速度,希望通过迅速跟进来分享创新收益,扩散速度加快;第三阶段,扩散晚期。没有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少,而剩下的企业通常缺少采用新技术的势力,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再次缓慢下来。 影响产业内新技术扩散速度的因素: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业市场容量的扩张;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企业的数量;企业规模的差异。专利是政府依法授予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或者使用某种生产过程或工艺的排他性权利。十三、策略性行为含义:一个厂商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这种影响竞争对手预期的行为就称为策略性行为

    20、市场基础:寡占或垄断市场、信息不对称(模型老师说自己看书了解一下) 古诺模型(Cournot,1838) 伯川德模型(Bertrand,1883)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1934)等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通过在位厂商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 静态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 动态限制性定价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静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 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动态限制性价格的决定 不完全信息下限制性价格的决定静态限制性定价的三个决定因素: (1)市场初始规模(2)进入者的平均成本(3)非价格进入壁垒动态限制性定价考

    21、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折现率(2)风险偏好(3)非价格进入壁垒(4)时滞长短(5)市场需求增长(6)成本结构(在位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芝加哥学派从哪几个方面认为掠夺性定价是非理性的?假定: 信息获取成本非常之低,接近0,因此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自由进入而且没有进入成本(进入退出壁垒低),导致垄断利润无法取得 。 结论(掠夺性定价是非理性的): 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

    22、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夺无法成功;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失的补偿无法保证十四、规制政策规制(Regulation)是指政府根据一定的法规对于市场活动所做的限制或制约1、公共利益理论 认为市场存在失灵,规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公众的福利,即弥补市场缺陷带来的效 率损失,并得到更为社会认可的收入分配状况。2、规制俘获理论 建立在三个假设基础之上: 一是所有相关的利益各方都是纯粹的经济人,都是收入最大化的追求者; 二是所有相关的利益各方都具有理性的预期; 三是规制是没有成本的。 该理论认为促使政府进行规制的仅代表社会的某一特殊利益集团,规制的整个

    23、过程最终将变成是为被规制的产业服务,规制者被规制的对象所俘获,是一种极端的推断。 3、规制需求理论 他认为规制的存在是社会对规制有需求和供给,在这种关于是否规制的经济中,各个利益集团要求政府做出符合它们各自利益的结果,被规制的垄断企业与消费者集团争夺对政府的影响。4、利益集团理论 贝克尔(Gary Becker,1983)认为,认为政客政党和选民无非是传递各利益集团的压力,而规制理论的根本所在无非是规制被用来增加最有影响力利益集团的福利。 理论假定:政治家受到的激励是赢得选举。5、可竞争市场理论 鲍莫尔(Baumol, 1982)首先提出。他认为:可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要求任何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24、以及任何现有厂商的退出是无利可图的。可竞争性市场的均衡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此时可竞争市场既无厂商进入也无厂商退出。 基本假设: (1)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产业)是完全自由的,新进入者和现有经营者之间处于平等而对称的地位。 (2)潜在进入者能够根据现有企业价格水平评价进入市场的盈利性。 (3)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为零,潜在进入者能够采取“打了就跑” (hit and run)的策略。 6、规制博弈理论 李立威(1ee,1980) 认为,规制的产生可以是一个增值的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各方都是赢家。 该理论意味着由政府来监督私营法人之间的合同的执行给它们能节省非常多的成本。 政府规制的目标:社会资源的

    25、有效配置,企业财务状况稳定,确保企业内部效率,避免收入的再分配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规制?自然垄断的内涵: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是用平均成本持续下降来定义自然垄断。鲍莫尔、威利格和潘札提出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假设在某个产业中有m个企业,n种产品,C(Q)为成本函数,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意种产品,同时每个企业的产出向量分别是Q1,Q2, Qm , i=1,2,m,且满足Q1+Q2+Qm=Q,如果C(Q) C(Q1)+C(Q2)+ +C(Qm)成立,则称该产业的成本是劣加性的,那么该产业也就应当属于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内在必然性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由于

    26、自然垄断产业是成本递减行业,存在定价矛盾,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有必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进入规制和定价规制)。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则认为,在平均生产成本上升的产业中,定价矛盾不再成为必然,但存在进入威胁,因此仍然需要进入规制(成本劣加性);在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产业,定价矛盾依然存在,仍需政府进行价格规制十五、产业产业是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组织的集合。三次产业分类法 A.费希尔首先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也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次产业就是农业和畜牧业,包括采掘业; 第二次产业就以制造业为其核心,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生

    27、产部门; 第三次产业就是服务业。B.克拉克大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的产品基本取自于自然,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的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取得的,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工业;第三次产业就是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生产要素分类法的应用劳动集约度 资本集约度 资金装备率 资金产出率 劳动生产率 一般知识集约度生产结构分类法:(一)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A.两大部类分类法:根据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I部类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II部类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或工人阶

    28、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B.农轻重分类法:(对马克思分类法的应用)农指的是大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和渔业;轻指的是轻工业,包括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重指的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主要包括钢铁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二)霍夫曼分类法: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时,则把工业部门分成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三大类。消费资料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和家具制造业等;资本资料工业包括冶金即金属制品工业、一般机械工业、运输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其他工业包括木材加工业、造纸工业和印刷工业等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 A.劳动集约型

    29、产业:活劳动耗费B.资本集约型产业:物化劳动耗费C.技术集约型产业:物耗小,附加值高生产要素分类法的应用劳动集约度、资本集约度、资金装备率、资金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一般知识集约度(所谓的二分法:是先在总工业上把产业划分劳动集约型或资本集约型的两大类。)(我国现行的标准分类法,是以三次产业为理论基础,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4个层次:门类、大类、中类、小类)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对不同产业收入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配第定律。克拉克在其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

    30、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配第-克拉克定律(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二)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

    31、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然而,经济服务化趋势,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实证的研究结果与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并不相符:工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到。(三)工业化进程A.工业化概述:工业化的两层含义,一是工业(主要是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二是随着工业地位的上升,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B.霍夫曼定律:他消费工业和资本工业的比例关系,得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律。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称之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C.高加工度化:所谓的高加工度化,是指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体现了工业经济不断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 产业结构演进模式A.平衡发展和非平衡发展模式(p187)平衡发展模式 罗森斯坦


    注意事项

    本文(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