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150079       资源大小:59.48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docx

    1、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1.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萌芽期(远古-南北朝)商代殷墟甲骨文记载20余种病名,涉及儿科:“龋”“蛊”“贞子疾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小儿医”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婴儿病痫”“婴儿瘛”黄帝内经有关于儿科生理和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等论述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论治外感病、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汉首见儿科病案记载:淳于意“下气汤”治

    2、疗婴儿“气鬲病”南北朝最早有儿科临床公事分科和儿科专书小儿用药本草形成期(隋-宋)隋唐 太医署,专设少小科,培养儿科专科医生,学制5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提出了小儿夜啼、痫证、解颅、滞颐、遗尿、蛔虫、蛲虫、脱肛、胎疸、鹅口、口疮等病名及病因证候;倡导“小儿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小儿养育观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少小婴孺方,提出“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对初生儿护养有专题论述;小儿病证分为九门,列方325首,千金翼方载75首,共380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为儿科病治疗提供了大量有效方药

    3、。颅囟经-我国最早儿科专著,“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提出“纯阳”理论;首论脉候至数之法小儿与成人不同,对小儿惊、痫、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均有简明扼要的论述北宋 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始于北宋 设为专科钱乙“儿科之圣”,其弟子闫继忠整理小儿药证直诀(公元1119),概括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四诊尤其注重望诊,特别是“面上证”、“目内证”;对痘疹类发疹性传染病加以鉴别;阐明了急慢惊风为阴阳异证。急惊风属阳、热、实,治合凉泻,慢惊风属阴、寒虚,治合温补,称为后世治疗惊风的准则;创建儿科五脏辩证体系,“心主惊”、“肝主

    4、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各脏证有虚实寒热之分,方有温请补泻之别;从五脏补虚泻实论治,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补肾主方地黄丸,小儿伤风大青膏,热病神昏惊搐凉惊丸、抱龙丸,至宝丹、紫雪丹。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论述小儿麻豆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南宋 刘昉幼幼新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初生儿脐风的病因是断脐不慎所致,和成人破伤风为同一病原,提出烧炙脐带的预防方法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注重固护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盖真气者,元阳也”;小儿饮食“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养子十法“要背暖”,“要肚暖”,“要足暖”,“脾胃要温

    5、”等;“药性既温则固养元阳”;小儿冷证证候特点“面色晄白,粪青色,腹虚胀,呕乳奶,眼珠青,脉微沉,足胫冷”;八味地黄丸温壮元阳,脾肾并之补脾益真汤,十一、十二味异功散;治疗小儿痘疹邪盛正衰病毒内陷之证,温托培元,明确应用指征为:不光泽,不红活,不起法,不充满,不结靥,不成痂,而痒塌烦躁喘渴;及宣解太过,误食生冷,中寒泄泻,倦怠少食,足指逆冷等症者开创了儿科温补学说发展期(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元 刘完素辛苦寒凉治疗小儿热性病,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李臬重视调理脾胃朱丹溪幼科全书,治疗痘疹时于钱乙用寒凉之品与陈文中用温燥之品之间折其中,取解毒、发表、和中三者兼用,形成儿科折衷学说元代 曾

    6、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详论初生诸疾,是中医新生儿学的早期集中论述;调元散、补肾地黄丸治疗胎怯;归纳急惊风为“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提出了“惊风三发便成痫”、“瘀血成痫”等论点明 鲁伯嗣婴童百问儿科病证设为百问,每问一证薛铠、薛已父子保婴撮要万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养,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王肯堂证治准绳张介宾景岳全书重视母乳与婴儿之间的关系;辩证重在表里寒热虚

    7、实;倡导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清 秦昌遇儿科折衷学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幼科折衷夏禹幼科铁镜“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首重望诊,主张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谢玉琼麻疹活人书麻疹专著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阐发了活血化瘀法在儿科紫癜风、疳证、小儿痞块等病证的应用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辩证方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吴塘温病条辨“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的

    8、观点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小儿年龄分期 特点胎儿期:受孕至分娩断脐 40周“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新生儿期:断脐至出生后满28天婴儿期(乳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处于乳食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免疫力尚未健全易发生肺系疾病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体格增长速度较婴儿期减慢但功能方面发育速度加快;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事故学龄前期(幼童期):3周岁至7周岁体格生长速度减慢而智能渐趋完善,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智能开发最佳年龄阶段学龄期:7周岁至青春期(女12,男13)青春期:女 11-12至17-18 男 13-14至18-203

    9、.小儿生长发育体重出生时 3kg,出生后前半年月均增长0.7kg,后半年月均增长0.5kg,1周岁后年均增长2kg公式: 6个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身高3岁以下的小儿应仰卧以量床测量出生时约为50cm,出生后一年增长约25cm,前3个月增长12cm;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增长平稳,每年约7cm;青春期为身高增长第二个高峰,增长速率为学龄期2倍2岁至12岁儿童 身高(cm)=70+7年龄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为上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为下部量;12岁前上部量下

    10、部量,12岁后相反囟门前囟: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囟门早闭为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囟门凹陷-阴伤液竭之失水; 囟门凸出-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头围足月儿出生 33-34cm 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 1周岁约46cm 2周岁约48cm 5周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头围小-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解颅胸围初生儿32cm 1岁44cm 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出牙顺序先下后上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佝偻病、

    11、呆小病、营养不良 6岁萌出第一恒牙。7-8岁以后乳牙被恒牙代之 2岁以内乳牙颗粒数=月龄-4(或6)呼吸、脉搏血压收缩压=80+2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2/3智能发育3月抬头 6月独坐 9月爬 12月独走运动发育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4.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脏腑指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娇嫩指发育不成熟、不完善;形是指机体的形体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精血精液等;气是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指充实、完善。(1)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质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2)小儿五脏

    12、的形态结构和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稚弱阶段,(3)五脏强弱不等,万全提出“三不足、二有余”,即肾常虚,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4)五脏关联脆弱、异常。某一脏腑的轻微变化,很容易引起相关脏腑,甚至五脏关系的失常,导致病证的发生稚阴稚阳-吴瑭稚阴稚阳:“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0.5分)“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0.5分)“稚”指幼嫩而未曾成熟。稚阴稚阳进一步阐明了小儿时期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0.5分) 生机蓬勃,发展迅速-“纯阳学

    13、说”(1)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体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向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而且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显示出小儿不同于成人的蓬勃生机,这种生机是促进机体形态增长、功能完善的动力,亦是促进疾病康复的主力(2)小儿是“纯阳”之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大题: “纯阳”含义: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关于“纯阳”学说的理解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病在纯阳,热多寒少

    14、;治疗上,小儿纯阳,无烦益火,阳主阴从病因特点外感、乳食、先天、情志、意外、其他因素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先天禀赋、胎产护理,还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和传染病等方面(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举例说明)例如小儿外感风寒易于化热,表现为实证,发病后易于传变入里,由感冒而发展为肺炎喘嗽,表现为痰热闭肺之里实证,若是患儿原本阳气不足,加之邪气伤阳,则又可迅速并发心阳虚衰之变证,继而经及时救治,回阳救逆,又可以再由虚转实,重回痰热闭肺证。(3)病位的扩大与传变:表现为一脏而及他脏、一经而及他经,于脏腑经络之间迅速传变。例如感受风邪,病感冒而发于肺,但常可及大肠而致泄泻;痄腮病发于少阳,造成腮

    15、部漫肿疼痛,又易于传至厥阴经,产生睾丸疼痛、少腹疼痛的变证;水痘、痄腮等传染病邪盛易内陷心肝发生急惊风;丹痧疫疠之邪可传变于心、肾、经络,发为心悸、水肿、痹证等疾病。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小儿生机蓬勃、体属纯阳,小儿为病易于传变、加重,也易于康复、治愈。(2)小儿病因单纯,少七情影响(3)小儿较少陈年痼疾,对药物等治疗反应敏捷5.诊法概要 望诊 先整体(神色、形态)后局部(苗窍、斑疹、二便、指纹)望神色 神指小儿的精神状态 色指面部气色凡精神振作,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均为气血调和、神气充沛的表现,是健康或病情轻浅之象五色主病 面呈白色-虚证、寒证 外感表证面白为

    16、冒受风寒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为血虚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常见于脱证 面呈红色-热证(实热、虚热) 面红目赤咽红脉浮为外感风热 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 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阳气欲脱) 新生儿面色嫩红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是正常肤色 面呈黄色-脾虚或湿浊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虚运化失职常见于疳证 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道虫症 面目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晦暗为寒湿组织之阴黄 新生儿黄疸为胎黄,有生理性病理性之分 面呈青色-寒证、痛证、惊证、瘀证 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为里寒腹痛 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癫

    17、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郁气血瘀阻 大凡小儿面呈青色病情一般较重 面呈黑色-寒证、痛证或水饮内停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为阴寒里证 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危重病症 小儿肤色红黑润泽身体强健为先天肾气充足五部 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P24-28要看的很细 特别有些类似的 例如察眼察口都有的惊风先兆望形态 (1)望形体 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者,是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属健康表现 生长迟缓、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姿态呆滞者为胎禀不足,营养不良,先后天不足

    18、头方发稀,囟门宽大,当闭不闭可见于五迟五软、佝偻病 头颅增大,前囟宽大,头颅开解,目睛下垂见于解颅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见于婴幼儿泄泻阴伤液脱 胸骨高耸形如鸡胸见于佝偻病、哮喘病 肌肉松弛,皮色萎黄,多见于厌食、泄泻脾虚、反复呼吸道感染 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头发稀黄,额上青筋显现属疳积 毛发枯黄,或发竖稀疏,或容易脱落,均为气血虚亏表现(2)望动态 小儿身体蜷缩,紧偎母怀,欲近衣被常为恶寒之表寒证 喜伏卧者为乳食内积 喜蜷卧者多为腹痛 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抽搐,角弓反张,为惊风 翻滚不安,呼叫哭吵,烦闹不安,两手捧腹,起卧颠倒为腹痛 婴儿抱头而哭或双手击头为头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为

    19、哮喘 咳逆鼻煽,胁肋凹陷如坑,呼吸急促,为肺炎喘嗽多动少静为阴亏阳盛或阳亢 多静少动为阴盛阳虚审苗窍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较成人红嫩 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气虚或水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 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 急性热病舌体短缩,舌干绛者,为热甚津伤,经脉失养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色红,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木舌: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转动不灵,甚则肿塞满口,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重舌: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连舌:

    20、舌体转动伸缩不灵,不能完全伸出唇外,张口时舌尖不能抵达上腭,因舌系带过短、牵连舌尖所致弄舌:舌吐唇外,掉弄如蛇,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吐舌不收,心气将绝若舌常吐于口外,伴见眼距增宽,表情愚钝者,为智力低下之表现舌质淡白为气血虚弱,兼唇白多为血虚 舌质红绛在杂病中多为阴虚火旺,在温热病中为邪热入营入血舌质紫黯或紫红多为气血瘀滞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常见于丹痧(猩红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积滞化热地图舌(花剥苔):舌苔花剥,边缘清楚,状如地图,时消时现,经久不愈,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

    21、热性病见剥苔,多为阴伤津亏霉酱苔: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者,为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2)察目 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阖自如,是肝肾气血充沛之象 目神及瞳仁形态改变是危重病证的重要指征之一 白睛黄染多为黄疸 脾轮(睑结膜)色淡为血虚 目窠肿为水肿 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是阴津大伤 目赤肿痛是风热上攻 眼睑开阖无力,是元气虚惫 寐时眼睑张开不能闭合是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是气血亏虚之睑废 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是肾精不足或惊风先兆 两目直视睛瞪不活是肝风内动(3)察鼻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多为肺经郁热之鼻渊 晨起或冒风则鼻流清涕、喷嚏连坐为风痰蕴肺之鼻鼽 鼻孔干燥为肺经燥热

    22、伤阴 鼻衄鲜红为肺热迫血妄行 鼻翼煽动,伴气急喘促为肺气郁闭 频繁搐鼻、眨眼、咧嘴为肝经风甚 乳婴儿鼻塞不乳,若无其他症状多为风束肺窍(4)察口 唇色樱红为暴泻伤阴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为猩红热 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 唇风:唇部红肿、疼痒,日久破裂流水或脱屑皮,或有嘴唇不时瞤动者,多为脾胃湿热上蒸所致 口腔黏膜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或风热乘脾之口疮;口内白屑成片状如凝乳为鹅口疮;两颊黏膜有针头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有脓水流出为发颐马牙: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不属于病态咽红乳蛾肿痛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乳蛾溢脓为

    23、熱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红,肥大,多为瘀热未尽或气虚不敛咽痛微红,有灰白色伪膜附着而不易拭去、强拭创面而出血者,为白喉之症黏膜内疹:咽部红赤甚或腐烂,软腭处可见点状红疹或出血点,常见于猩红热(5)察耳 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 耳壳薄软,耳舟不清,是先天肾气未充 耳内疼痛流脓为肝胆火盛之证 耳背脉络隐现,耳尖发凉伴身热多泪目红畏光可为麻疹先兆 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为痄腮表现(6)察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稍有色素沉着为肾气充沛 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发热 阴囊水肿多见于阳虚阴水 阴囊中有物下坠,时大时小,上下可移为小肠下坠之狐疝 阴囊中睾丸肿大,透亮不红为水疝女孩前阴潮红灼热常见于

    24、湿热下注,需注意是否有蛲虫病红臀:婴儿肛门周围潮湿肤红发疹,多因尿布浸渍辨斑疹 斑:点大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色红或紫,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有触目之色,无碍手之质”,常见于温热病、疫疹,或杂病紫癜 疹:点小量多,状似针尖,高出皮面,压之退色,摸之有碍手感,常见于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发疹性疾病 斑色红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多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斑色淡紫,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麻疹:疹形细小状如麻粒,潮热3-4天出疹,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风疹:皮疹细小,呈浅红色,身热不甚猩红热: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如草莓水痘: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

    25、水液色清手足口病:疱疹于手掌、足跖、咽部并见者荨麻疹: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奶麻:疹出热退察二便 大小便的次数、性状、颜色以及量的多少 正常小儿大便一般为黄色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 胎粪:新生儿初生1-2天内首次大便,呈黏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 婴儿母乳喂养者大便金黄色,偶带绿色,稠糊状,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 人工喂养者大便淡黄白色,质较干,有臭气,日行1-2次 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样伴阵阵库乃多为肠套叠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为弹道组织 大便不下伴呕吐腹痛,腹内扪及包块常为肠结梗阻 大便色淡黄、干燥硬结

    26、为内有湿热火燥热伤津 大便稀薄有泡沫臭气不甚为风寒犯肠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肠腑湿热 大便清稀无臭为脾气虚而阳失温运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为脾肾阳虚 小便黄褐浓如茶为湿热黄疸 尿色鲜红或暗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鲜红色为血热妄行,常见于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 淡红色为气不摄血 红褐色为瘀热内结 暗红色为阴虚内热察指纹 指纹分为风、气、命三关,又称为指纹三关,示指自虎口向指端,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常指纹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纹色鲜红浮露为外感风寒 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 纹色青紫

    27、多为瘀热内结 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严重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 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透关射甲:纹达指尖,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闻诊听声音(1)啼哭声 头痛-尖利急促刺耳 腹痛-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 肠套叠-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 白喉、急喉瘖-嘶哑如犬吠 夜啼:夜卧啼哭,睡眠不安,白天如常(2)呼吸声 正常小儿呼吸均匀调和 若乳儿呼吸稍促,用口呼吸者,常因鼻塞所致;呼吸急迫,甚则鼻煽,咳嗽频作者为肺气闭郁 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或呛咳,常为异物堵塞气道 呼吸微弱及吸气如哭泣样,为肺气欲绝之状(3)咳嗽声 咳声嘶哑如犬吠者,常见于白喉,急喉风 顿嗽:阵

    28、作痉咳,以夜咳为主,咳而呕吐,伴鸡鸣样回声(4)语言声 高声尖叫,多为剧痛所致;谵语妄言,声高有力,兼神志不清,为热闭心包嗅气味 口气臭秽多属肺胃积热郁蒸、伤食积滞、浊气上蒸;口气血腥,多见于齿龈、肺胃出血;口气腐臭,兼咯吐脓痰带血,为肺热肉腐,多属肺痈 吐物臭秽如粪,多因肠结气阻,秽粪上逆问诊年龄 实足年龄,新生儿应问明出生天数,2岁以内问明实足月龄;2岁以上问明实足岁数及月数 1周岁新生儿易患胎黄、脐湿、脐疮、脐风等;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婴幼儿易患泄泻;6个月以后的小儿易患麻疹,学龄前小儿易患水痘、百日咳等传染病;12岁以后疾病谱接近成人病情 问寒热 发热持续,热势枭张,

    29、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 夏季高热持续不退,伴有无汗、口渴、多尿,秋凉后自平,常为夏季热夜间发热,腹壁手足心热,胸满不食者,多为内伤乳食 问出汗 小儿较成人易于出汗,常见入睡时,头额汗出,若汗出不多,又无其他症状者,不属病态 头部汗出者,多表虚、里热,或阳热上蒸;上半身汗出者较全身汗出病证为轻,全身汗出者病证较重 前半夜出汗者多营不内守,后半夜出汗者多阴虚阳浮问头身 肢体瘫痪不用、强制不能屈伸为硬瘫,多为风痰入络,血瘀气滞;萎软松弛、屈伸不能为软瘫,多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问二便问饮食 嗜食异物,多为疳证、虫证问睡眠 以安静为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 睡眠不宁,辗转反侧、喜俯卧者,多为气血失和,胃

    30、弱疳积 睡中玠齿,或因虫积,或因胃气失和 夜寐不宁,肛门瘙痒,多为蟯虫 入夜心怀恐惧而难寐,多为心经失养,心神不宁 睡中惊惕,梦中呓语者,多为肝旺扰神,或胃不和而寐不安 睡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 睡中磨牙,多为胃气不和,肝火内盛;寐不安宁、多汗惊惕者,常见于佝偻病脾虚肝旺证个人史 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家族史、疾病史切诊脉诊 “一指定三关”小儿脉象,分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小儿正常脉息至数按成人一息6-7至为常,5至以下为迟、7至以上为数 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迟为寒,数为热;无力为虚,有力为实;结脉为心气伤;代脉为脏气损;细脉为阴虚;弦脉为肝旺或为痛为惊;滑脉为痰食中阻;脉律不整,时缓时数,为心之气血失和按诊 按头囟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 囟门凹陷,为囟陷,常因阴津大伤,若兼头颅骨软者为气阴虚损,精亏骨弱 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颅骨开解、头缝增宽、头大晗缩,囟门宽大者多为解颅,多属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髓热壅竭所致。 按颈腋 正常小儿在颈项、腋下部位可触及少数绿豆大小之礜核,活动自如,不痛,不为病态 若礜核增大,按之疼痛,或肿大灼热,为痰热毒结;若仅见增大,按之不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