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 资源ID:14990556       资源大小:32.54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1、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第一课 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教学时间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聆听 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从主题“古风

    2、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

    3、动作,如同身在其中。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第二课时一、演唱 歌曲游子吟1.导入复习学过的咏鹅和春晓等故事歌曲导入。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

    4、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可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仿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可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他们的不同。(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室可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如:第一段可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装饰音的地方可以请学生用动作(模拟柔弦)来带动,唱出效果;第二段可在情感上做细处理,“临行

    5、密密缝”可用连音与断音演唱,“意恐迟迟归”可启发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上行),用渐强的力度来演唱,把歌曲的高潮推至“谁言寸草心”;最后结束句“报得三春晖”的休止之处,要唱得声断气不断,可用渐弱渐慢的处理,以表达念念不忘的深情。二、聆听 歌曲但愿人长久1.用“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入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句“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

    6、古风”与“新韵”。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1)聆听时,可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2)在感受歌曲特点时,用师生接唱的方式,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的特点。三、拓展1.安排对比并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第三课时一、演唱 歌曲花非花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作者是谁,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3.聆听歌曲范唱,理

    7、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1)在学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的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会朦胧诗的意境。(2)唱好歌曲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演唱等多种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二、编

    8、创与活动教师通过借助图片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以及词曲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请学生选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歌曲,用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来与同伴分享、交流。 :第二课 月下踏歌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

    9、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教学重点: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难点:通过听辨、分析、模仿,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民族乐器分类1拉弦乐器(1)二胡 二胡又叫“胡琴”、“南胡”,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琴弦。有琴筒、蟒皮、琴杆、弦轴、琴弦、千斤、琴马以及琴弓组成。

    10、二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2)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是高音拉弦乐器,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穿透力强,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3)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形状比二胡大些,张两根金属弦。中胡银色丰满、宽厚,在民族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4)板胡板胡又称“秦胡、梆子胡、大弦”等,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奏乐器。音色清脆、嘹亮、高亢、刚健二热情奔放,特别富有乡土气息。2.弹拨乐器(1)柳琴 又叫“柳叶琴”,是民

    11、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音色清脆,表现力丰富。(2)琵琶 琵琶四弦由粗到细分别称为缠弦、老弦、中弦、子弦,定音为“A、d、e、a”.(3)阮阮是“阮咸”的简称。古琵琶的一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富,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4)三弦(5)扬琴(6)古筝(7)筝(8)古琴二、聆听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1.导入从复习聆听快乐的啰嗦或演唱赶圩归来阿里里入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可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如:(1)出示主题旋律,拍一拍 、唱一唱或奏一奏。若是从节奏律动导入本课的课启发学生:这段旋律的

    12、节奏与我们刚才拍的哪条节奏相同?请学生随音乐唱一唱或用课堂乐器奏一奏主题,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一个乐句)(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唱边跳,同时还可以感受乐曲5/4拍(3+2)的韵律。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课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可为:左右、前后。(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聆听时提示学生: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14次)你能听出其中的变化吗?教师可请学生边听边数,当主题重复时用手指数表示;还可结合本课的“活页习题”,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4

    13、)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可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可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第二课时一、发声练习1.这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练声曲,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表现的意境与歌词紧密结合。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声部之间的运恒与协调。第一声部最后一个音“mi”,时值较长,可做轮流呼吸;第二、三声部进入时要注意控制音量。同时,要按要求唱好力度的变化,用声音表现出“月亮下山了”的意境,为学唱歌曲转圆圈做铺垫。教师通过运用指挥手势和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准确进入各声部和

    14、掌握音准。2.用稍慢的速度联唱,练习的音域:上行可练至1=F或1=G,下行可练至1=C或1=B。二、演唱 歌曲转圆圈1.导入,从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可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但2/4拍和3/4拍的频繁变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识读乐谱是时,教师要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

    15、能更好地掌握。(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教师可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2)分乐句视唱歌谱,可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可请学生在2/4拍和3/4拍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好,注意突出强拍。如:用读“bi li bi li bo”和“bi li bo”办法,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在换成旋律唱一唱

    16、。由于歌曲拍变子的难度,二声部可以不唱,以降低难度。合唱基础好的班级,可采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注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和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可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跃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3)歌曲除变拍子外,还要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

    17、要手段。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第三课时一、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1.从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然后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可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这首歌曲除了“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这一句外,歌曲中的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的节奏相同,旋律上基本属于“重复”与“模进”。学唱时,教师可抓住歌曲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男女声对

    18、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4/4、3/4、2/4),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在学唱时,可参照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的办法,先读会歌曲变化的拍子,再换成歌谱唱一唱,注意突出变化拍子中的强拍。也可以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如:第一乐段可用慢速轻声齐唱,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第二乐段唱速稍快,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尽情欢歌;第三乐段

    19、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二、聆听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与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然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学生自由回答。2.初听乐曲,感受与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可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3.重点聆听第1段。(1)第一遍,请学生边听边用“x x |xx x”节奏型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

    20、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o|o x”节奏型拍击。(3)第三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也可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可先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在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5.完整聆听乐曲,表吸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三、编创与活动围绕本科歌曲转

    21、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曲,如乃哟乃、月亮姐姐快下来都是以“do,mo,sol”为主要音,然后引导学生参考、模仿乃哟乃每一句后面都有固定的音型“5 3 1”,或者转圆圈中的“3 1 5”特点进行编创。第三课 银屏之声教学目标: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生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各种主人公的自豪感。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变现不同的情绪。教学重点:让

    22、学生初步体会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聆听 歌曲爱是一首歌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请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中的故事。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现在所表达的甜美和温馨。二、聆听 歌曲两颗小星星1.复习歌曲小小少年,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

    23、海因切的印象。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引导学生从歌曲“x x x x. x. x.”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第二课时一、演唱 歌曲滑雪歌1.复习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并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可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3.视唱歌曲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在演唱时,

    24、要提示学生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如“雪花”、“飘啊飘”、“来吧”、“快看”、“啦啦啦”,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二、编创与活动1.编创24小节旋律短句表现不同情绪的练习,可先请学生编创一条旋律短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变化速度、节拍或节奏等音乐要素来表现不同的情绪。2.编创活动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分组各自编创其中一个情绪短句,然后再合成,形成不同情绪小段落的组合展示。3.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议。第三课时一、演唱 歌曲DO RE MI1.鼓励学生视唱歌曲的旋律。可分组、分句自学带有

    25、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2.复习巩固“do、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的旋律模进上行的旋律特点。3.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二、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1.观看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片段,鼓励学生模仿影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果。2.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如雪绒花等。3.分小组和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4.各小组间相互评议。 :第四课 美好祝愿教学目标:1.感受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2.能用热

    26、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有爱的美好祝愿。3.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与同伴一起表演。4.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会自制小乐器。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在编创活动中提高合作能力与歌曲表现能力。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民族乐器分类(二)1.吹管乐器种类的认识:笛、萧、笙、唢呐、管子。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民族大鼓、堂鼓、板鼓、民族排鼓、大锣、小锣、云锣、钹、梆子、木鱼、碰钟。3.总

    27、结回顾民族乐器的分类: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同时可以请学生与西洋乐器的分类进行比较。4.鼓励学生课后自制喜欢的小乐器,并把自制的小乐器的乐器名称、所属类别、制作材料及演奏方法记录下来,在下一堂课与大家分享。二、聆听 民族管弦乐龙腾虎跃1.从曲名入手,设问: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是用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2.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听出演奏的乐器。3.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一和主题二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4.聆听乐曲第二部分。(1)学习拍打节奏型“2/4 X X X|X O|X X X X|X O|”(2)启发学生分别用以上的节奏型在鼓的不同位置敲打,

    28、感受鼓的不同演奏方式。(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力度与速度)、演奏方式(敲打鼓棒、鼓边或鼓心)和演奏形式(独奏与齐奏、分组对奏)的不同,体验鼓乐的欢腾。5.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6.完整聆听全曲,简单介绍曲作者。第二课时一、发声练习(1)要求唱出声音连与断的对比,重音要唱得饱满,顿音要唱得灵巧。(2)引导学生体会气息控制的作用,尤其是气息下沉对声音饱满和灵巧作用的体验。(3)练习音域:上行在1=C至1=G之间,下行练至1=bB。二、演唱 歌曲拍手拍手1.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2.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在“X X”的处用拍手表达对文明友爱的赞美,并引导学生编创出

    29、不同的拍击方式。3.学唱歌曲。歌曲节奏感较强,拍手的掌声贯穿全曲。(1)齐唱部分可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曲调的方法,在演唱时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要唱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合唱部分学习两声部的合唱,注意两声部之间的和谐。4.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全曲。5.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热烈的气氛。第三课时一、复习拍手拍手1.听钢琴伴奏,练习唱拍手拍手。2.听伴奏录音演唱。二、演唱 歌曲明天会更好1.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曲作者罗大佑。2.聆听歌曲,可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多次出现的“O X X”“X X X”“X X X”“X

    30、X X ”节奏,说一说这些节奏的名称,拍一拍,唱一唱。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5.跟着教师的琴声视唱歌曲的前四小节的旋律。6.提供群星演唱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感受不同人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7.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的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处理歌曲,并完整地表现。三、同学间相互评议设计的表演方案。 :第五课 快乐的阳光教学目标:1.体会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情绪,能说出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式。2.感受埃及民哥光辉的太阳的情绪,并在聆听中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感受与比较外国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情趣。3.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把雨伞圆溜溜,表现歌曲的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设计表演形式随音乐表演。4.边划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5.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现编创的旋律短句。6.懂得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来表现创编的旋律短句,进一步提高学生创编旋律的能力。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声练习此发声练习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的学习。1.练习时从“ba”音过度到“la”,注意唇口的肌肉不要紧张。


    注意事项

    本文(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