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卷语文解析全国高考试题解析.docx

    • 资源ID:14990452       资源大小:34.9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卷语文解析全国高考试题解析.docx

    1、福建卷语文解析全国高考试题解析(福建卷语文解析)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三岁食贫。(诗经氓) (2)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4)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5)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句子,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

    2、合上下文准确填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清五个时期,诗、文各占一半。今年考试说明中新增加的两篇古诗文岳阳楼记和己亥杂诗在考试中均有体现。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试篇目,考生必须特别注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考查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句名篇,这就告诉未来的考生不要偷工减料,仅背名句名篇,一定要扎扎实实背诵全文,这才是考试的初衷。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自我徂尔 (2)少长咸集 (3)渚清沙白鸟飞回 (4)人非生而知之者 (5)岸芷汀兰 (6)吟鞭东指即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游

    3、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

    4、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

    5、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章: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瀁: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6、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履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踏而非名词鞋子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D 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 ) 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其北有甘露室 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为游山时的天气,与龙鸣山景色无关,可排

    7、除A、B选项。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而非直接。为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故可排除D选项。 【答案】C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

    8、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即可发现,B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才是巨石雄坦。 【答案】B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 译: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 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下是名词作状语向下;庖是翻译难点,但如果考生能从庖丁解牛中作引申,就可以得出庖为厨房的意思;另外本题还应注意补

    9、足省略的成份,句子方能完整。第(2)题,注意关键字斯假借为此这,这个的意思。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难理解。本题要点是信足乐矣,如果考生能联想到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也就能准确翻译了。 【答案】(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参考译文】 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郁闷抒发、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 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

    10、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虫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

    11、,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 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

    12、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 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

    13、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

    14、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

    15、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

    16、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识记,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C项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E项涅赫柳多夫并不鄙视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他是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高兴。本题一易一难。易的是E选项,这是对情节完全的颠覆,学生容易判断;难的是C选项,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是出现了情节替换,考生若不认真识记,会有所犹豫。 【答案】CE 8

    17、、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儿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好,弦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答第( )题: 答: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析】三国演义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

    18、,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既要具体又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今年此题有所创新,题中提供原著情节片段,设置两个具体的小问题,并取消了100字左右的答题要求,使阅读原著的指向更加清晰。 【答案】(1)阿斗(刘禅)。 情节要点:为寻找失散的阿斗,赵云多次杀入曹军。曹撮下令只能活捉赵云。赵云抱护阿斗,四下厮杀,血满征袍,突出重围。 (2)葛朗台。 情节要点:欧也妮母亲去世。葛朗台认为女儿继承她母亲的巨额财产,会要了自己的命。他借助克罗旭,要求女儿声明无条件放弃继承权。欧也妮顺从了父亲。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

    19、,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 答: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本题采用孔孟对比阅读的形式,着重考查儒家对君子的理解。选段要明晰文与质的关系,选段重点是强调要把君子的行为付诸实践。一道题6分些许意外,但审题后便发现,两问显然还是概括题加分析题,2分与4分,仍可以视为两题。答题时,

    20、应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根据具体问题一一解答,观点要完整,表达要简洁,切不要照抄原文,含糊其词。 【答案】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

    22、,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日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

    23、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

    24、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型时代的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民间的正面力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

    25、解。 【解析】根据第段,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本题任意扩大了的观点和态度。 【答案】C 11、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文中第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 【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12、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

    26、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向度其实就是指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 【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

    27、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

    28、话。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

    29、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

    30、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

    31、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解析】A选项有误,应是不把琴卖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D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卷语文解析全国高考试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