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重点加强版.docx

    • 资源ID:14983690       资源大小:55.9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重点加强版.docx

    1、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重点加强版环境管理学重点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3*5 二、填空:1.5*10 三、多选:1*10四、改错:3*5 五、简答:5*5 六、 论述:2*10第一章 绪论1.环境管理对象:政 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2.环境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3.环境管理对象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内部自身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管理的对象而被其他管理主体如政府职能部门所管理。4.环境问题产生的三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思想观念层次(根源):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

    2、。如;生存方式上生活在加工产品中;科学观上崇拜科技与技术,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把自然系统与其他生物物化、工具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影响,把大自然当做可大量掠夺资源的原料场地,又是接纳污染物、废弃物的垃圾场二、社会行为层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三、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5.环境管理的目的:改变自身的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行进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恢复被损害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伤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持久、和谐的发展下去。6.环境管理的任务:(1)转变环境观念-建设环境

    3、文化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补充:1、 中国环境管理的特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2、 环境管理学: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状态参量:自净能

    4、力、资源生产能力)物质生产: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物质生产过程中伴随有加工废弃物的产生。(状态参量: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人口生产: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状态参量:人口数量、消费方式、人口素质、社会总消费)2.消费入口比=环境生产环节生活资源 / 物质生产环节生活资料3.消费出口比=消费再生物 / 消费废弃物4.哪些消费方式可以提高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比: 提倡“适度消费”,以提高消费入口比提倡“清

    5、洁消费”,以提高消费出口比5.影响资源利用率的因素:资源利用率=生活资料/(环境资源+消费再生物),资源与生活资料的属性、生产技术、加工程序(加工连接的多寡)影响社会总消费的因素:人口数量、消费方式6.共赢原理的基本内涵: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减少内耗共同发展必要性。共赢思想:从二元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寻找第三方案与第三状态;转变观念找出新的支点7.环境共赢管理的内涵:人与环境的共赢、社会群体之间的共赢8.三生共赢: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9.冲突协同原理的内涵:指在人类社

    6、会理性行为的作用下,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将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10.案例分析:(1)CDM的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规则是指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如:水法、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同时制度。技术和资金是实现共赢的物质基础。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技术的外部条件。(2)退耕还林(1)收缴污水处理费,公众得到清洁水环境,企业得到经济支持与创收,政府减轻财政负担,水污染得到治理。(2)清洁发展机制 (3)环保投资 (4)改变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三种生产界面之间: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环境生产通过商

    7、品联系到一起。补充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系统、共赢、控制和协同.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1)(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原则)-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社会原则):代内公平(国与国之间、区域之间);代际公平(3)共同性原则(社会原则):共同发展,共同富裕。3、环境社会系统的发展原理:(1)社会系统包括着公众、企业、政府等等;而资源、环境生态等构成了自然环境系统,两者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传递而联系起来,构成了“环境社会系统”。(2)环境管理面对的是环境社会系统,系统观。这个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发展观。(3)该系统是动态变化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时调整

    8、人类的行为。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1.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分类:(1)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强制性环境标准(2)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指导性环境标准、教育宣传手段、科学技术手段(3)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环境审计2.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内容:指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等作为环境管理的手段或工具,来约束人们的环境行为或鼓励、激励人们主动采取保护环境的行为,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3.影响法律手段效果的因素:(1)法律对超标排放处理的态度不明确、不严格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2)法律的合理性、科学性、严密性、完善程度、及时更新环境监管失职、环境执

    9、法力度不够 (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绩考核只问GDP不问环保,应建立环保“政府问责”机制。)法律执行和应用过程的技术性、灵活性。(3)法律手段的局限性*长牙的新环保法:处理力度加大:计日罚款,不设上限,补办环评成为历史;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4.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1)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标准(2)行政审批或许可证:管理手段、有关污染者的具体规定(3)环境监测与处罚 (4)环境影响评价 (5)其他手段:环境基金、资源损害赔偿责任5.中国的新环境政策(概念与作用):一是实行绿色税收,通过税收的“胡萝卜”和“大棒”来奖善惩恶;二是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

    10、法成本高的现状;三是建立绿色资本市场,斩断污染者的资金链条,保护环境保护项目的投入;四是生态补偿试点,为中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五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力量实现保护环境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六是完善绿色交易,在西方国家普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下,我国贸易政策应有调整;七是建立绿色保险,用市场手段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为企业、公众、政府提供一个符合三方利益的政策平台。其中,七大环境政策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贸易已经陆续颁行; 环境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正在先期调研中。6.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开拓新资源,提高资源

    11、利用率(3)开发新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4)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5)发展新的环境管理技术补充:科技与环境的关系(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2)科技在环境保护工作的有限性:因为不能减少人们对物质的过度贪婪,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带来新问题;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对环境问题的延后现象。(3)科技的目的用于军事与生活而并非真正用于环保。1) 科技观(道德水平、思想意识层次)的偏差。2) 科技产业急功近利,用在了错误的方向,发展方向错误。应该在搞清科技利害性之前不盲目应用,理性理解科技的正效应。7.环境信息公开:指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

    12、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环境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最新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也可是表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过程中各固有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规律8.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1) 解决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在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2) 是其他环境管理手段制定和执行的信息基础;(3) 有利于资源共享和环境问题研究;(4) 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时,公众、政府与企业共同协作。9.环境绩效: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获得环境改善的成效。环境绩效管理:根据已经公开的环境信息,对政府、企业或公众的环境行为或环境绩效进行议论、评议、评价、对比、奖励的过程。环

    13、境政策的评估标准:效率、成本效益、公平、技术创新激励、可执行性、环境正义。第四章1.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两级、三大类、六小类)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1)保障人体健康是环境质标准的首要原则。2)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3)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的要求和目标。4)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划相协调,与国际上的有关协要和规定相协调。 2.环境标准的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 :以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而规定的

    14、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 等)中各类有害物质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容许浓度或其他污染物的容许水平。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子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环境污染物或有害因子的允许排放量(浓度)或限制。它是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 3)环境质量基准:值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是环境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3.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基准)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

    15、其他生物)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4.中国环境标准发展趋势:1)制定国家排放标准时,明确以技术为依据,以最佳实用技术为排放标准的制定依据。2)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不再根据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功能不同而不同。3)根据行业工艺的进步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适时对排放标准进行修订。5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的生命周期:原材料生产使用废弃。LCA:评估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直至使用后的处置)对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方法。LCA几个要素:系统边界、功能单位、环境影响类别(暖化、酸化、富营养化等)。特点:生命周期面向的是产品系统。评价整个产品系统总的

    16、环境影响的全过程管理,以产品为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评价。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回收到最终处理。系统性的、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以系统思维方式研究、辨别和评价。将LCA用于污染防治措施,有利于选择理想的污染防治法。环境追责:消费者负责。LCA应用领域:产品生态设计 制定“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 优化政府的能源、运输和废弃物管理方案 向公众有关的产品信息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鬼农业生产系统评价 耕作制度比较 评价农业技术 制定农业政策 向公众提供农产品的环境信息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1.城市环境特点:(1)在城市环境系统中,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定性

    17、作用,它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 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大量的能量与物质,需要靠人力从外部输入。2.生态城市(1)宏观:城市综合整治创建模范城(2)微观:污染物浓度控制、污染物总控制,管理机构,制定城市环境规划(3)生态城市的定义:Register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4)生态城市的标准 : 生命、美 、公平 围绕城市的是绿带大片的自然栖息地,而不是郊区,或建立城市内的自然栖息地( 自然生命形式与城市共存)(5)生态城市的交通 :以生态健康为衡量

    18、标准的交通方式 以生态健康为衡量标准的的交通方式, 以生态健康为衡量标准的交通方式。就近发展政策 3. 城市人口容量概念:指在特定的时期内,城市这一特定的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质量和社会质量水平以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城市人口容量的因素:城市人口生活方式、消费水平、自然条件、经济结构、技术水平 环境容量:由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组成。指某一环境单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环境容量的特点:1.环境单元的容量大小,与该单元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有关。2.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和地区差异。3.

    19、通过人为调节,控制环境中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可以提高或增大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的概念:城市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热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城市所在的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1.城市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气候、矿藏、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2.城市要素条件:指组成城市的各项物质要素,包括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公共建筑物,基础设

    20、施,郊区供应等的现有构成状况。3.经济技术条件:城市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城市发展规模也有影响。4.农村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1)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1)化肥污染 (2)农药污染 (3)农膜污染 (4)秸杆污染 (5)牲畜养殖污染 3)乡镇企业污染不断加剧 4)农村地区生活污染逐年增加*明显特点: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5.农村环境管理的途径和内容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2)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3)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4)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止化肥和农药的污染5)创建环境优美乡镇。6.集约化的石油农业特点和问题(1)特点

    21、: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来 进行农业生产;间接或直接依赖石化能源;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2)问题:1)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2)机械化耕作与不合理的种植导致严的土壤流失;3)化肥和农药用上升,大部分进入了环境;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4)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产品多样性,使后者基因快速灭绝;5)温室气体排放。7.生态农业:国外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最佳产出系统非最高产出系统)。生态农业的宗旨和目的: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 ,生产洁净的食品 。

    22、生态农业的特点:农林混种、轮种、有机肥、人工除草(或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8.流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流域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洪水灾害等。这里指发生在该流域主要地表水体的中的环境问题,而把该流域陆域上的环境问题除外。流域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问题;流域水过少导致干旱和生态缺水等问题 流域环境问题的特征:复杂性和综合性1)流域水体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各种用水方式之间存在竞争与冲突生态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水力发电与生态2)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冲突(水量 水质)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水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甚至崩溃的原因:(1)水域上的活动:航运过度、

    23、水产养殖、围湖造田导致水环境净化能力降低 (2)周边陆域上的活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农业面源(畜禽养殖 、化肥 )9.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界面控制原则、共赢原则,环境社会系统发展10.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内容 (一)建立新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二)制定全流域环境规划 (三)建立流域补偿机制 (四)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五)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措施。11.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服务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行政和市

    24、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公共制度。国外通常使用生态服务付费或生态效益付费等概念。第六章 废弃物环境管理1.废弃物环境管理的原则: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减量化:减少一切非必需的使用、重复使用途径: :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消费方式资源化:污水-再生水、用硫酸溶液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氨、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垃圾焚烧发电供热资源化的代价无害化需技术支持2.影响严重的空气污染物来源(来源广、分复杂;间层次性、造成多种典型污染)(1)化石能源的使用:燃煤产生SO2、CO2、烟尘;燃油产生各种烃类有机物、含氮化合物、CO(2)机动车、船尾气:SO2 、CO、NOx、颗粒物(3)畜牧业:CH4

    25、 、N2O、H2S、NH33.水体废弃物的特征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水污染与水资源、水灾害的关联性高。水污染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 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生态破坏 水污染水灾害 水污染(上游的污染物被洪水携带到下游)4.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特征1)资源和废弃物的相对性2)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固体废弃物往往是许多污染物的终极状态,这些“ 终态 ”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又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成为环境污染的“ 源头 ”。3)具有潜在性、长期性、隐蔽性、灾难性和危害特点5.电子垃圾的讨论(1)循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因此贵屿镇不是循环经济。(2)如何

    26、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消费者:少制造、少更换生产者:环保材料、技术升级生态设计、建立回收处理责任制政府:提高标准、征税第七章1.产业环境管理的三个层次:1)宏观层次: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通过法律、行政、标准等手段从国家的层面上控制产业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称之为政府产业环境管理。2)微观层次:企业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搞好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称为企业环境管理3)第三层次:公众和非政府组织作为环境管理主体,对国家和企业环境管理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条件,称为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企业环境管理。2.宏观产业环境管理:(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活动中

    27、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产业技术和设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3.微观产业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企业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的环境行为和活动进行管理,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政府产业环境管理的特征:1)具有强制性和引导性。(环境管理手段中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本身就是强制性的。如:限期治理、三同时制度等;政府通过政策倾向、济政策等对企业、行业环境行为起引导作用。如:税收、绿色信贷等)2)对不同的行业,政府环境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同。(重点管理资源、能源消

    28、耗大,废弃物排放大的行业。如:冶金、化工、焦碳、电力等)3)政府环境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除环保部门以外,需与政府的其他部门、行业协会、技术审核机构等参与、合作。如:环保部与银监会联合推出绿色信贷政策)5.政府对企业和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1)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与方向国家规划、指导方针、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与鼓励2)制定和实施行业环境技术政策对行业的工艺、设备、资源利用、废物排放等提出的要求及控制的政策3)制定和实施能源资源政策资源税、能源税 资源税:从 从价4)发展环境保护产业6.采用的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制

    29、度、限期治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等。7.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1) 制定企业环境政策2) 构建企业环境管理体制(1.专业治理型2. 全面管理型3. 标准化管理型)3) 企业绿色建设(1. 构建企业绿色文化2. 绿色设计3. 绿色营销)8.ISO14000系列标准与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别:1)ISO14000 是国际通用标准2)ISO14000 是自愿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3)没有绝对的设置第八章1.土地资源退化及其类型与原因(1) 水土流失 过度樵采、放牧、甚至毁林、毁草;工矿、交通、城建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不注意保持水土;(2)土地沙化 失去植被、水资源短缺 (3) 土地盐渍化

    30、 不合理的灌溉、咸水入侵;(4)土壤肥力下降 用轻养、放牧;(5) 土壤污染 酸雨、污水灌溉、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工厂矿山的污染物;(6)城乡建设用地逐年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少。土地资源的特点:1.只能利用,不能生产 2地域性 3用途,功能不能代替 4总量是常量 5土地状态,价值有一定程度可塑性2.人水和谐应遵循原则1)保护水源2)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济激励政策,合理分配用水3)鼓励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4)综合整治受污染的水体5)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3.中国的水问题及原因问题:(1)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水文条件改变较大,从而使调洪、泄洪能力弱、洪涝灾害加重、通航程缩

    31、短,水产资源和风景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水体污染日益严,水生态环境受到严破坏,影响了人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约束着流域社会济的发展;地下水日渐枯竭,地面沉降现象屡见。原因:(1)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枯竭;(2)围湖造田,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3)人口增加,用水增加,污水排放增加。4.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损失(水问第六集第一题)XX答案挺全的:(1)影响气候,降雨和气温(2)影响水文,改变下游河道流量(3)泥沙淤积(4)影响水体,水温、水质(5)影响地质,地震、塌岸、滑坡(5)影响土壤,浸没、沼泽化、盐碱化(6)影响鱼类和生物物种5.海洋的生态作用调节气候;造氧;制造养分;最大的碳汇;掌控着全球生命系统6.海洋环境问题及原因(1)过度捕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word版环境管理学重点加强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