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

    • 资源ID:14968728       资源大小:20.6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

    1、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数学,从一开始就冠以枯燥、严密、抽象的形象。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体验是: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就是学业成绩如何,学到多少知识,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儿童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呢?今天我从祁老师的课堂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享受,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像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过程中,体

    2、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体验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涂上生活的本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

    3、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

    4、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

    5、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二

    6、、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

    7、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

    8、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2、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

    9、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

    10、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在头脑中积极建构的过程。这里通过四个开放的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吨的认识。3、变式练习,

    11、深化表象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分化,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达到了这一目的。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先由学生说说你在生活的什么地方见到过写着几吨几吨的呢?再由教师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这一重量单位的实际运用。由1吨转向对几吨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看似简单,却是对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整合,在让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重量单位之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它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出示

    12、的物体重量进行合理的估计,需要学生对所学重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修改数学日记。日记一般是语文里的内容,而这里呈现的却是数学日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学生感到有些新奇。日记的内容设计也让学生忍俊不禁,在会心的笑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让方法在体验中生成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学习方法。知识引入-自由猜测,激活思维。在猜一猜在坐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有没有1吨的游戏中,

    13、开始是学生是自由猜测,分为两派:有1吨和没有1吨。问题探究-验证猜测,促进理解。在学生自由猜测后,教师以问题:到底有没有1吨呢?有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再思考,这时有同学想到了算一算的办法,假设每个同学的体重是50千克,50个同学的体重就用50*50=2500千克,就是二吨半,超过一吨了。实践应用-延伸练习,启迪思维。教师在肯定上一位同学推理方法的同时,对学生的估计作出了科学的引导,三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约是30千克,随后再次让学生猜测55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吗?有了前一位同学的启示,这里同学们很快地作出了判断,超过了1吨,。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逼近估计:哪究竟要多少个同学的体重会有1吨呢?这时学生

    14、猜测的结果有37、38、39、40、45等等,到了这等火候,教师方才宣布正确结果,大约是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整个环节中从知识引入-问题探究-实践应用,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分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思维相互激烈地碰撞中,学生不仅再次感受了1吨的大小,而且也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三、关注生命,传承文化让数学课堂闪耀人文之光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大力加强这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培养,以使我们的学生形成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因此,祁老师以

    15、各种方式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加强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学习氛围。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用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还有吗?谈谈你的感受;经常鼓励学生的话就是大胆估计,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倾注教师的人文关怀,面队学生的回答,不管答案正确还是错误,教师都向学生投去赞许和亲切的目光,正是教师宽容的接纳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对

    16、学习的信心和自信。传承数学文化,激起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教师精心选取了两则有关盐城市的信息: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量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4月11日,全省渔业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传出的信息表明:我市XX年渔业总产量达82万吨,比XX年净增24万吨,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作为盐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的回答是:自豪、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放哪儿了。从数量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盐城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家乡自豪感油然升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求知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操作、体验、感悟和建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并且在激励和赏识中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变革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方式,真可谓:体验学习是最幸福的学习。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