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3 口耳目.docx

    • 资源ID:14964762       资源大小:129.8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3 口耳目.docx

    1、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3 口耳目3口耳目文本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课教学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

    2、画。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3.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难点:1.熟练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2.感知坐、立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2.知道五官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五官能做哪些事。1.通过图文结合和游戏方法,感受各器官的作用。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7个生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话题导入。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指鼻子的游戏?现在老师和你们玩一玩,好吗?(好!)下面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当老师说“摸耳朵”时,大

    3、家就赶快摸耳朵,当老师说“眨眼睛”时,大家就眨眨眼睛。(师生互动游戏)大家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上的一些器官,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名字又是怎么写的。2.板书课题(板书:口耳目),教师带读,多读几遍。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说一说:图中的景色美吗?谁能说说图中描绘的情景?(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红红的花,绿绿的叶,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在花中快乐地飞舞。)(2)议一议: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穿绿色上衣的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看见了,挥着手走过来和她们打招

    4、呼。)(3)找一找: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藏在哪里?把它们找出来。(学生在插图中找到“手、足、口、耳、目”5个生字)(4)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2.(课件出示眼睛和脚的图片,内附文字)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和同桌交流。(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3)字理识字。目 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

    5、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足 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汇报交流。口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运用中识记,“口”可组词为“口水、开口

    6、、口袋”;也可用它造句:“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耳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长竖下面出头。运用中识记,“耳”可组词为“耳朵、左耳、右耳”;也可用它造句:“我很喜欢吃木耳。”手象形字识记,“手”像人的手伸开五指。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运用中识记,“手”可组词为“左手、右手、双手”;也可用它造句:“我有一双能干的手。”4.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说说它的本事。一名同学指另外一名同学身上的“口、耳、目、手、足”等部位,被指的同学相应回答“这是我的,它能”。如:这是我的小小手,它能帮我扎辫子。提示: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这些人体部位

    7、的作用,并注意说完整的句子。5.教师相机出示“站、坐”,教师带读,学生跟读。6.字理识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小发现。生1: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生2: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7.识记生字。“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的含义,识记“站、坐”两个生字。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1.连一连。(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口、耳、目、手、足”的汉字和图片,学生观察。(2)指名上台将图片与文字一一连线对应,边连线边读出所连字的字音,教师相机纠正字音。2.玩游戏。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拿图片,一组拿

    8、字卡,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进行交流表达)意图:本环节教学设计,看图认字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了解字形,感知字义,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3.想一想:我们的口、耳、手、足能做哪些事?四、活动实践,作业设计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足。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认识横折( )、撇(丿)、弯钩( 3个笔画。能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口、目”等4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联

    9、系生活实际,掌握“坐、立、行”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品读俗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读写并积累生字,运用生字新词。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谈话揭题。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5个身体部位的名称,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出示生字:口、目、耳、手、足,学生开火车读字)2.(课件出示3则谜语)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底,猜不出来,可向其他学生请教。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眼睛(目)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谜底:耳朵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足)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导语:在金木水火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漂亮、写标准的好

    10、帮手田字格。(课件出示田字格图片)还有同学记得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吗?(边指边说)1.运用铁丝折成横折、撇、弯钩,让学生感知这3个笔画一笔写成。(横折)(撇)(弯钩)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范写一边解说书写要领。横折轻下笔,斜向右上,折时先往右下轻按成点,再往下运笔。撇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收笔时笔尖朝左上提起,形成钩。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临写。口 独体字。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整个字上宽下略窄。目 独体字。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横之间等距

    11、。耳 独体字。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手 独体字。第一笔是平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过渡:上节课,我们在图片中认识了7个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身上的5个部位,它们都有着不小的作用

    12、。这一节课,老师又要带大家去学习新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朗读指导: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1)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2)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立坐行卧应有的精气神。2.(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思考:(1)这两个人物分别是什么?

    13、(这是两个我国戏剧中的形象,女的叫花旦,男的叫老生。)(2)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做得怎么样?(花旦站着,老生坐着。花旦站得直直的,老生坐得稳稳的。)3.学习俗语,了解大意。(1)“站得直直的”“坐得稳稳的”这些意思,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看看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站、坐”两个字外,自己还会读哪个字,不会读哪个字,在不会读的字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向同桌请教。(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2)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教师相机正音后范读、带读。(3)提问:“站得直直的”,文中是怎样说的?(站如松。)“松”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松树图片)提问:“坐得稳稳的”,文中是怎样说的?(坐如钟。)“

    14、钟”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铜钟图片)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像松树那样挺立着,坐的时候要像铜钟放在地上那样稳稳的,了解坐、立的规范。(4)出示任务:教师让学生读第二句话,再联系生活想一想句子的意思,然后与同桌说一说。(5)动画演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学生观后有所感悟。(走路要像风一样轻、快,睡觉要侧卧身体像弓那样弯着。)4.朗读俗语,规范“站、坐”的姿势。(师生互动)师:学习了这两句俗语之后,老师想考考大家,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指二生一站一坐)他们的站姿和坐姿是标准的吗?有哪些问题?(全班讨论,指正:站立时要挺胸抬头,站直;坐下

    15、时身体要坐直、稳当)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猜字游戏,记忆字形(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师出示写有金文的“目”字图片)生:这幅图画的是一只眼睛,我觉得是“眼”字。师:哦,你是这样想的。谁再来猜一猜?生:我认为是“目”字,因为它和“目”字很像。师:你还认识“目”字,真是个有心人!恭喜你,猜对了!这个字就是“目”,是我们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窗户。古人要写“目”字,就画一只眼睛,渐渐地就越写越简单了,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目”字。(教师一边粘贴“目”的字理演变图一边说)师:那你知道“目”是什么意思吗?生:我知道!“目”是眼睛的意思。师:你真聪明!

    16、“目”最早指眼睛。后来,又有“名称”“目录”“看”的意思。你能给“目”字找个朋友,组组词吗?生1:我会组词,目光、题目。生2:我也会,目录、目前。生3:我还能组词,目标、目的。师:同学们真棒,能用“目”组这么多的词!其实,“目”字就是象形字,你们看,它多像我们的眼睛呀!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象形字,你们能猜出来它们是什么字吗?生:能!师:很有信心呀!那我们怎样才能猜得又快又准呢?生:要看这个字像什么东西,然后再猜。师:你真会学习!你们手里都有卡片,现在四人一组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小组内猜字,教师巡视)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猜到的字?生1:我们小组猜到的是“手”和“耳”(生举卡片),因为

    17、这两个字的外形与手和耳朵特别像。生2:我们小组猜到的是“口”(生举卡片),这个字很像一个张开的大嘴,而且它和现在的“口”字特别像。生3:我们小组猜到的是“足”(生举卡片),因为这个字很像一个走路的人,而且它和现在的“足”字很像。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帮助这么多汉字找到了朋友,还说出了理由,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这几个字的字理演变图)快为自己鼓鼓掌吧!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赏析: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利用游戏来学习生字、记忆字形是再好不过的了。设计有趣的猜字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事半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功倍。象形字的演变图生动形象,揭示了字形和字义的关

    18、系,为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感悟字义提供了极好的依据,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从幼儿园来到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已掌握了不少生字,做好衔接是重要的一点,要给同学们一些新鲜感,让他们知道小学学习的任务会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方法也是多样的。本课要求会认7个字,会写其中4个字,掌握3种笔画和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任务比前两课重一些。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汉字的演变,一笔一画地书写,感受汉字的美;让学生找一找,在说一说的互动中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字;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在游戏中去巩固所学生字,而不是枯燥地死记硬背。学生就这样在我一步一步、层层深入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主动、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3 口耳目.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