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城市化.docx

    • 资源ID:14941911       资源大小:186.0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城市化.docx

    1、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城市化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城市化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按照距市中心远近付租能力的高低划分,c城市功能分区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2.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该功能区在b2地区发展的原因是A.位于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地区,农副产品丰富C.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D.位于背风坡地区,日照充足3.由于b2功能区的快速发展,林地遭到破坏,导致图中山地A.降水量增加B.坡面径流增加C.蒸发(腾)量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答案】1. C 2. C 3

    2、. B【解析】1.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按付租能力大小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所以,a、b、c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故选C。2.结合b1、b2功能区相同的特征,b1位于市中心的周边,而b2远离市区,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且地租较周边地区高,故判断两地都为住宅区,b2为高级住宅区,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故选C。3.林地破坏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腾)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坡面径流增加。故选B。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的基西米河,在长约90千米(南北端高差仅10.7米)、宽1.63.2千米的河漫滩上蜿蜒166千米,水深0.30.7米。该河在19621971年期

    3、间逐渐被渠化成一条长90千米、深9米、宽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另外,沿河还修建了6个拦河坝,使来水通过调控形成一系列的水库。据此回答45题。4.对基西米河进行渠化是为了防洪灌溉航运养殖A.B.C.D.5.基西米河被渠化改造后,对当地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改善水质C.减缓流速D.扩大湿地【答案】4. C 5. A【解析】4.根据材料,渠化后河道变直,变深,则排水更加通畅,可以起到防洪作用,对;渠化后,河水变深,则航运条件变好,对;根据材料,渠化后河道弯曲减少,则湿地面积减少,这不利于灌溉和养殖,因此不是渠化的目的。故选C。5.河道渠化后,当地湿地

    4、面积减少,则生物多样性减少,A对;改造后,河道宽度减小,水域面积减少,则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不利于改善水质,B不对;河道变直,水流速度变快,C不对;改造后,河流在河漫滩蜿蜒减少,则湿地面积减少,D不对。故选A。6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

    5、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答案D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78题。7.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8.“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6、)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7题,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此务工,城市周边农民自建住房的目的就是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相对廉价的居住环境,同时当地居民还可提高经济收入。第8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得城市住房紧张,同时也促使房价过度增长,因此,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租住在城市周边房价相对低廉的地方。答案7.D8.B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

    7、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10.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11.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 C D解析第9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

    8、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10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11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答案9.C10

    9、.B11.A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13.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答案12.D13.D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1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

    10、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的甲是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在图中表现为折线的坡度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中我国城市化水平接近50%,故判断丁折线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乙折线是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丙折线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第15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国家的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通过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故A项正确;合理

    11、城市化会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C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人口向农村和郊区迁移,D错误;目前发达国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答案14.D15.A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617题。16.据图推测,20032013年城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7.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第16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

    12、的变化。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第17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增加,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答案16.D17.C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819题。18.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

    13、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9.由图可知()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第18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第19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

    14、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答案18.D19.B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2021题。20.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21.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第20题,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1965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该国城镇

    15、化比重为60%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故选B。第21题,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线所代表的中国。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化的结果,故选A。答案20.B21.A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完成2223题。 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22.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

    16、增加 D逐渐减少23.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第2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第23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答案22.C23.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

    17、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2425题。24.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 C D25.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 C D解析第24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5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答案24.A25.C26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答案C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城市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