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docx

    • 资源ID:14920713       资源大小:62.8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docx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教学内容及目标: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结合生活情境,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六单元:购物。 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 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四)、实践活动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运用所滨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年段课程标准1、 知识与技能2、 经历与日常生活中抽象函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

    4、;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3、 经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4、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不确定的现象5、 数学思考6、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的显示世界中的简单现象7、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8、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9、 在解决问题过

    5、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10、 解决问题11、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1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3、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1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15、 情感与态度16、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17、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18、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9、 经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思考过程的合理性20、 在他

    6、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集体备课(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节,是一节新授课。(二)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教材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

    7、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二、目的要求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目的要求: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三、教法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

    8、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四、教具准备五、流程设计(一)整体设计。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

    9、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第一层:创设情境,直观感知。(5分钟)第二层:表象认识、领悟方法。(15分钟)第三层:概念形成、诱思转化。(10分钟)第四层:深化迁移,拓展运用(10分钟)(二)局部设计。1、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设想: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2、表象认识

    10、、领悟方法。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准备让学生6人一组,围成一个长方形而坐。先让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各自说说看到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然后再推磨式的交换座位观察,再说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一样。每次观察的结果都要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可以边指边说。这样,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深入。课件出示主题图创设一个情境:淘气和笑笑周末准备去动物园参观,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小汽车,让学生说出淘气和笑笑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接着,启发学生:“同学们,刚才从前、后、左右两边观察小汽车,淘气现在还想到高处去看看

    11、小汽车,请同学们也站起来看一看你桌面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继续诱导学生:“那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呢?”因为学生已具有了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的知识,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还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然后我让学生依次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看到的汽车是什么样子。流程设计到此,适时提出以下问题:你每次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汽车形状一样吗?为什么?你现在知道小汽车是什么样子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估计学生都能说出观察的感受)。接着,我会提出:“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有了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学生一定会总

    12、结出自己的方法。到此,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地诱导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3、概念形成、诱思转化。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这个环节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的教学活动:出示布娃娃等物体,并不停地变换角度,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变,所观察的物体变换角度,观察的结果会所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第二层的教学活动:根据书上的练一练第一题我创设情境:淘气和笑笑一起来到动物园的熊猫馆,他们看到熊猫可爱极了,于是他们就给熊猫拍照,大家来看看哪一张相片是淘气拍的,哪一张相片是笑笑拍的?第三层的教学活动:根据

    13、书上的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辨认物体。同学们,淘气和笑笑参观完熊猫馆,接着又来到新地方,大家想不想知道?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一头大象的尾巴)你们猜猜看。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面与具有的生活经验,他们会为这究竟是一头大象、一匹河马、还是一头犀牛而争论不休。在他们热烈的争论声中,我提出问题:“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动物吗?”学生沉默一会儿之后,可能会有学生提出:“老师,让我们再看看这只动物其他的特征”“那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法。”然后我就逐次出现鼻子、象腿、象牙、耳朵,让学生观察。学生最后一致认为是大象。同学们,淘气和笑笑在大象馆看见

    14、了小猫和猴子也在观察大象,你们来看看小猫和猴子各看到什么。最后,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会问学生:“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不能只看一部分”。也可能会说:“不能只看一点”。或者说:“要从不同的位置看。”此时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教学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设想:这样设计练习,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方法的过程,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4、深化迁移,拓展运用。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欲望最能得到满足。基

    15、于这一点,我准备进行两个层次的游戏。第一层次:根据13页的第三题“看一看、说一说”。我创设以下情境:淘气和笑笑从动物园回来,淘气邀请笑笑到他家做客,茶几上摆着一把茶壶,(电脑演示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并把自己看到的形状说出来。再让学生边判断边连线,最后汇报结果。第二层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杯子变换位置来观察,简单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画不完可回家继续完成)设想: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案,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又能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想培

    16、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到此,整个活动过程基本结束,为了使每位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通过本节的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如下延伸:让学生回家与家长自选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六、在新课改实验中,如何运用“诱思教学论”进行教学最后,教案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课一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又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接着,我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让

    17、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的“画画”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可以学数学,还可以画数学,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流程设计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

    18、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合作交流。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B、过程与方法(1)发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C、 情感与态度(1)在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协作、交流与探究的能力。(2)尊重学生差异,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

    19、样化。(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与知识结构图 (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内容:加与减(三)本单元的主要的知识技能是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发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2)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7节(包括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 (3)教学目标: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并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 发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0、(5)教学难点:能独立解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单问题。(6)单元评价要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简单问题。单元结束时能用多样化的算法解决问题,准确率达到每分钟34题。(四)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课时1教学内容:套圈游戏(100以内数的连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2、学会连加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

    21、意识重、难点解决对策:1、以“先估计一下,淘气能不能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估计。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100以内连加计算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写法。课时2教学内容:乘船(100以内数的连减)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体会算法多样化。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续减法的题。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连减竖式的写法。重、难点解决对策:1、利用熟悉的生活例子进行估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100以内连减计算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写法。课时3教学内容:乘车(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2、的方法。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算法多样化。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重、难点解决对策:以熟悉的生活情景来理解图意,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课时4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2、用跳绳等实际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巩固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2、学会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

    23、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解决对策:1、以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训练 2、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课时5教学内容:今天我当家(100以内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创设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上学生活中的作用。2、能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水平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渗透爱劳动的教育。重、难点解决对策:以生活情景。使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时6教学内容:单元测验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课时7教学内容:单元情况反馈教学目标:查缺补漏。

    24、(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套圈游戏”、“乘船”、“乘车”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套圈游戏”情境中“先估计一下,淘气能赢吗,”“乘车”情境中“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等问题,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有目的地渗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估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

    25、算方法,我们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中,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呈现的方法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每种方法。 4、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既面对相同的问题清净,不同的学生就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一学生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在计算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5、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游戏的设

    26、计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多参与。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可以经常开展师生对口令、猜一猜、计算跳绳比赛、火星探险、小刚踢足球、小医生等丰富有趣的活动,也可以依据所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一些活动,避免枯燥地进行操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统计的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对于统计的应用,也并非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部分精通统计理论并掌握了统计技术的统计学家或其他科学家的事。其实寻常百姓,虽则不懂统

    27、计知识,甚或连统计一词都没听说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在有意无意,确确实实地应用着统计。比如:大妈买菜,先逛遍整个菜场,了解质量和价格(收集数据),货(价)比三家(分析数据),再决定买哪家的菜。又如一年级学生可能对“统计”这个词是陌生的,但学生在生活中已多次经历过举手、无记名投票等形式选班干部、优秀生,或调整各种的喜好等等。所以,本册在最后一单元安排的统计,重在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关键是要初步理解统计的必要性。一、教材理解。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

    28、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传统教材有关统计的内容在中高年级才出现,而新编实验教材在低年级就单独高单元进行编排,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有较大提高,这是这次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比较大的变化之一,应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

    29、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二、学习与思考。(一)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1、“统计”在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还分学段在相关内容中对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的总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标准在第一学段对统

    30、计图的学习只要求学生掌握象形统计图和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2、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首先,要避免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的倾向。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到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其次,教师心中要有“大目标”,对于“统计”在标准中每个不同学段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拔高,不降低要求。(二)教学策略与方法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观察、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应该是主要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

    31、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统计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统计过程中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观看投球比赛。(3个学生一起投球)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生:看不清楚或忘记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想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接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三个学生的姓名,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就在谁的名字上面贴一个篮球图。(强调篮球对齐,便于比较)。师生统计好以后师可以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什么?师小结: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二、经历统计过程,感悟方法。(教学例1)教学例1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有没有学习过有关统计的习题,怎样做这样的题目。然后让学生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分析集体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