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docx

    • 资源ID:14905186       资源大小:32.3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docx

    1、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选修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

    2、)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保持平衡与协调 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 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

    4、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 水质变坏 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

    5、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沉降: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危害海底生物)吸收:利用麦秆、泥炭等吸收石油加以处理 (静水环境)围栏:小面积油污围栏回收 (静水环境)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漏任其自然分解燃烧:油层达2mm时即可用燃烧 (造成大气污染)2.5水污染(1)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

    6、量 制约工业的发展 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造成经济损失 (2)防治措施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2.6固

    7、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高中地理选修6 第2页(1)城市垃圾的特点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污染大气 污染水体 污染土壤 占用耕地 影响环境卫生 危害人体健康(3)城市垃圾处理方法1.填埋法(优点: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缺点: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2.堆肥法(优点: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缺点:无法处理不可分解的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3.焚烧法(优点:可以回收热能,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 缺点: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的灰烬难

    8、以处理,大气污染严重)2.7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1)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3)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

    9、,则易扩散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8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概念: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10、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2.9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概念:直径小于10微米悬浮固体颗粒(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3)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高中地理选修6 第3页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4)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北方降水少,天气

    11、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5)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2.10酸雨及其危害(1)概念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2)分类: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4)危害:使河湖水

    12、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5)酸雨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南方阴雨天气多(6)我国怎样防治酸雨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13、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2.11臭氧层破坏(一)原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二)后果 :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治理措施:禁止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2.1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和工业污染等高中地理选修6 第4页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1淡水资源的现状(一)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

    14、、印尼、中国人为原因: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二)危害制约经济发展 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损害生态环境 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3.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一)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二)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三)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

    15、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 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发展

    16、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 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废水处理再利用 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高中地理选修6 第5页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若进一步开

    17、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3.5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

    18、: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3.6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2)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

    19、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6页5、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原因】坡度陡峻 土层浅薄 降水丰富,

    20、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原因】过度砍伐 毁林开荒 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 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毁林开荒 滥砍滥伐,过度樵采 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 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

    21、: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人地矛盾突出3.7土壤侵蚀的防治(1)概念: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2)防治原则:建立“防、治、 用”相结合的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3.8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矿产资源特点1、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2、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的多3、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仅次于

    22、美俄(2)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3)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高中地理选修6 第7页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4)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过程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

    23、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

    24、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1森林的概况(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时期原因变化趋势地质时期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

    25、.55%(3)原始森林: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的分布: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农田 美化环境森林的经济价值:制作家具 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6)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

    26、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高中地理选修6 第8页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7)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8)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的焚耕开垦 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 商业性采伐 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 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 战争,森林火灾(9)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自然原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

    27、于夏季且多暴雨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人为原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10)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98年锋面雨带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4.2森林保护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

    28、的原则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A政府 2002年 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12)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 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 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4.3草地的概况(1)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2)草地的价值【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3)概念区分: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

    29、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4)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5)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6)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7)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8)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9)世界草地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