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docx

    • 资源ID:14902463       资源大小:41.2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docx

    1、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六年级数学分数与整数相乘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合肥屯溪路小学 胡燕敏2012年10月18日2012年3月28日,北师大项目组的张东娇教授、马健生教授、高益民博士、余清臣博士、徐志勇博士和研究助手,以及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兄弟学校的领导来到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开展学校文化创建的专家工作日活动。在众位专家和教育局领导的建议下,在征求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博雅教育”概括学校的文化特征及其实践。落实和实现“博雅精神,儿童世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就是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求实、平等、担当的品质

    2、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校一开始选定的主题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过第一轮课例研究研讨活动,将主题进一步确定为“以引导自学型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担当能力的研究”。课例研究成员我校接到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的关于“课例研究”活动的通知后,校长和教导处主任积极讨论、制定课例研究活动计划,挑选授课老师、参加此次课例研究的数学课题组骨干老师14人以及语、音、体、美、课题组组长12人,同时聘请了包河区数学教研员隗智林老师,期望此次活动不但能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助于校内教研文化形成。做课教师情况:执教教师班级情况课程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年级班额学科课型唐胜兰女26岁3年小学一级大

    3、学本科六(2)56人数学“引导自学”课程内容介绍: 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与整数相乘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前后知识点链接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2012年10月11日下午2点-5点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究活动,唐胜兰老师上课,课后每位老师依次汇报观察结果、隗智林老师、张东娇教授和陈罡校长点评。现将第一轮课堂观察与诊断汇报如下:一、 分项诊断报告(一)教师教学行为1、课堂教学程序表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明确自学重点预设:(4

    4、分)实际:(3 分)1、导入2、出示自学重点3、出示自学提示1、生答2、生齐读3、生默读分数与整数相乘围绕重点自学预设:(10分)实际:(13分)巡视,个别指导1、自学;2、有时学生抬头阅读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交流自学得失预设:(12分)实际:(9 分)1、询问学生是否完成自学,提出小组讨论。2、巡视,参与小组讨论。(1)3*3怎么来的(2)就是什么和什么相乘(3)谁完整说一说1、小组讨论、组长组织。 2、学生参加小组讨论。3、学生板演4、讨论结束后坐好。(1)、生说(2)、生答(3)、生答(经过我们小组)例1:3/10*35*3/103/10+3/10+3/10=3+3+3/10点拨自学

    5、得失预设:(4 分)实际:(3 分)比较、优化方法。生答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巩固自学成果预设:(10 分)实际:(15 分)1、 练一练第2题(巡视)2、 师写算式3、 订正学生答案4、 完成练习八1-5题5、 巡视、指导、纠错6、 组长批改1、 生独立完成2、 生板演3、 生观察、回答4、 生独立完成5、 组长批改算式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清晰,对“引导自学”课型五环节把握到位。时间:各环节时间把握校准,能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以及巩固练习,教师只作适当点拨。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及学生巩固练习时不停的巡视以及个别点拨,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学

    6、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活动: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团队意识很强。例如:经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组认为板书:简洁并能突显本课重点。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不能顾及到每个学生。教学建议:主要是由于班额较大;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除了对学困生重点关注外,建议采取在一节课中自学和小组讨论时分别关注两大组,这样全班就可以顾及到了。2、教师提问(1)教师提问数量及质量分析问题总量有效问题低效问题无效问题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211257%7%2%(2)教师提问类型分析:问题性质机械记忆理解运用无意义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7%00%10%2%2%(3)教师提问解决方

    7、式:解决方式集体个体讨论自由答探究无应答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数量比率1%13%7%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从提问总数看,提问比较少,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也正是“引导自学”型课堂的特点。从每个环节教师提问次数看,本节课教者基本抓住了教学重点难点,这里在交流自学情况和点拨自学得失两环节共计提问11次可以看出。从问题提出的质量看,能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问题的指向性明确,提问较为有效。不足之处:在最后的巩固自学成果环节,老师机械性追问较多。综上所述,本节课在教师点拨环节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8、思考,在反馈教学信息和课堂节奏上都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能增强课堂的实效。教学建议:通过变化问题内容和提问方式来减少机械性追问,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3、教师理答情况观察量表教师理答方式频次百分比(%)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00%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评价00%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5%追问16%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00%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1) 整节课教师从没有打断过学生的回答,总是耐心的等待,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2) 对待学生的回答,教师总是能及时地给与积极的回应,或语言或表情。教师语言评价共有5次,其中有一次陈昌建同学回答“3的33是怎么来的

    9、”,唐老师是这样说的“他用我们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来解决了今天的新问题,你真了不起!”,评价很具体、明确,评价效果好。其他的时候的评价语言比较简单,一般就是“好,很好”。建议唐老师的评价语言可以再丰富一些,做到评价具体明确、有针对性。(3) 本节课唐老师共重复自己的问题11次,重复学生的答案5次,重复的形式主要采取的是部分重复。教学实践表明,适量的使用部分重复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视,但是有一些诸如“有没有不同意见”的重复使用过度了,应尽量减少这样无意义的机械的重复。(4) 本节课唐老师共追问了5次。适时的追问使学生思路更明确,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

    10、方法。教学建议:值得关注的是,本节课教师没有体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痕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巡视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一些有价值的想法,以便于在全班交流时有更好的呈现。反应慢的学生4、师生语言流动和教师巡回路线上课班级共有学生56名。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巡视了33人,对其中16人进行了个别指导。这个环节中有2名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都及时予以解答。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巡视了7个小组,全班共计14组,与其中4个小组的部分成员进行了交流。本节课巩固练习环节分两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教师观察了13名学生的练习情况;第二阶段时间较长,教师观察了28人,对其中1

    11、0人进行了个别指导,第二阶段练习过程中有2人质疑,教师也及时发现并予以解答。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存在问题:教师对左侧、前排和中间的孩子关注比较多,对最右侧一组及倒数一、二排部分学生关注较少。教学建议: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想在短时间内关注到所有学生比较困难,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有目的的进行重点观察和指导,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目标达成与学习评价观察量表观察内容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达成有什么证据学生的表情(投入或不投入)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时投入?学生自学时神情专注,自学开始到结束都比较投入?“中国结”的图片吸引学生学生的观点(回答与提问)学生在

    12、引入部分的第二个问题,在例题列式时都非常准确。(意义)?全班交流时学生展示的都是:我们组认为等小组的观点,学生有合作的意识?没有生活的实例生成哪些学习目标生成的学习目标(形成一定的计算技巧)?生成目标的利用53/10板书没有用好?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辩论缺失?生成目标的效果?学生有自己的选择,6人中有4人先计算再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学习评价怎样获得评价信息学生表情(懂或不懂)学生对算理不理解,让学生说计算方法时几乎没有举手的,说明孩子们没有真正的体会出算理:为什么分子是33?师生问答师问:你是怎样想的(33/10的计算)?利用哪些评价信息主要方法:1、教师追问;2、解释(

    13、讲解、演示)3、请学生解释或评价?师追问:这个33是怎么来的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学生解释的非常明确。师问:都是这样做的吗(95/12=?引导学生比较?比较两种方法?教学目标能否作为评价依据能从上面数据分析建议如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简洁、准确一些。在目标1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不要求学生形成计算的技巧,是初步的理解、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偏差,把“初步”体会成“熟练”,为达成“先约分再计算”这一熟练计算的目标的痕迹过浓,忽略了学生自己感悟、体会、比较、优化的过程。6、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观察量表教师目光停留位置频次比例回答问题的学生2341%黑

    14、板板演的学生1018%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走神、做与学习任务无关事、瞌睡)00%全班学生611%教室前排学生916%教室的中间学生611%教室后排学生59%黑板、投影屏幕、电脑、学习资料24%与学习无关事物(天花板、窗外)00%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老师在这节课对学生的关注是比较全面的。可能是受到上课地点的影响,只是对个别角落的孩子没有关注到。建议今后上课,与具体回答问题的孩子多进行目光交流,关注教室里老师不容易走进地方的学生。(二)学生学习情况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量表时间段(分钟)非投入状态投入状态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50056100%102%54%155%51%201%55%

    15、253%53%304%52%356%50%405%51%总计(人数)26442平均数%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1)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较好,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当中,只是在课堂后半段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稍显松懈;(2)每一段教学环节的开始部分,学生的投入状态较好,但在收尾阶段,状态不是太理想。教学建议:建议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后半段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的投入状态。另外针对每一教学环节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不能不闻不问,而应积极引导,比如可以可以提醒他们重新复习、仔细检查,或者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2、(1)学生回答的类型观察量表学生回答类型

    16、频 次百分比(%)无 回 答00%机械判断是否420%认知记忆性回答525%推理性回答1155%创造评价性回答00% (2)学生应答的方式观察量表学生回答方式频 次百分比(%)集体齐答210%讨论后汇报1050%个别回答630%自 由 答210%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学生的机械性回答较少,老师比较注重学生推理思考能力的发展。教学建议:在这节课上“创造评价性回答”的学生没有,建议唐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插入一些开放性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3、小组学习观察表首先,这一小组有4名学生,都是男生。组长记为A,其他三名组员记为B、C、D。他们的

    17、讨论如下:A:涂色表示做三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再列出算式。涂色就不用说了,谁来列出算式C:3等于。A:你是怎么想的把3改为,。A:我来补充,3=+=,这个过程也要写出来。那下面谁来评价5的两种约分方法 D:方法一:5=。方法二:5=.有些支吾,B和C急着要说,我制止了,请D把话说完。D:A:5可以先将5和10约分,再算。A:这两种方法,谁来评价一下无人响应。A:我觉得方法一思路简单,方法二难懂些,容易在约分时看错把3也约分了。B:方法二得数算出来后就不用约分了,简单些。(在这里学生并没有针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得出哪种方法好些,虽然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并没有继续讨论下去。)A:谁来小结计算方法这时唐老

    18、师走了过来,四人都没有说话,好像还没思考好。讨论结束。从上面数据分析如下:讨论在组长的组织下能顺利进行,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却没有深入讨论下去。对计算过程的交流不够充分,只是一句话带过去了。教学建议: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学提示中关键词的提取和理解,并能落实在自学过程中,化为指引思考的方向。组长对学生发言的调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何调节组员之间的发言,使得发言有序,又有质量,能深入交流每个人的想法。4、课堂教学关键事件(逸事)观察与分析表学校:屯小 教师:唐胜兰 班级与人数:六(2)56人 学科:数学关键事件一(时间:14:0814:09)记录: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口答完算式后,教师说明:求几个相同的分

    19、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问题和建议:揭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关键事件二(时间:14:2314:24)记录:在小组交流环节中,学生陈少剑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根据乘法的意义就是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就是,而3+3+3就是33,所以。问题和建议:在小组交流中已经完成了对计算方法的梳理。关键事件三(时间:14:2514:26)记录:在全班交流环节中,学生板演:(米),并说明:我也是像第一题那样用整数与分子相乘,不过我这样写是因为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另一名学生说: 再约分,师要求学生进行比较,2位学生说第二种,师小结。问题和建议:教师与学生在表述上准确无误,但在突破难点时

    20、略显单薄。陈少剑在自学过程中总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计算方法中写到先计算后约分是习惯,如果教师能在突破难点时多一些比较,让学生充分感悟,针对课堂生成及时关注并反馈,效果可能会更好。5、学生访谈问卷本次访谈的时间是学生上课刚结束。访谈的问题有四个。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座位位置;第二个问题是“这节课老师的讲解,你听清楚多少A、几乎全部, B大部分, C、约一半 D、小部分 E、基本上没听清楚 。”第三个问题、这节课老师的提问,你听清楚多少A、几乎全部, B大部分, C、约一半 D、小部分 E、基本上没听清楚 。第四个问题、这节课其他同学的回答,你听清楚多少A、几乎全部, B大部分, C、约一半 D、小部分

    21、 E、基本上没听清楚 。访谈感受:(1)学生很快填完,没有思考和停顿。(2)第二和第四个问题,学生选择A,第二个问题学生选择B.没有来得及问学生为什么选择B。猜想:访谈的学生是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自学的能力较强,组织学生讨论的能力较强。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回答3/103时,小组成员已经得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结果她来了一句:为什么3不乘分母呢结果小组成员不知所云,根本也没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他们小组讨论是全班最慢的一个结束。老师在进行全班交流了,他们组才匆匆转身。或许这里该学生没有听到老是在说什么,不满意了,所以选择B的缘故。教学建议:每个环节要交代清楚,等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了,再进行下一

    22、个环节。二、综合分析(一)本课优点1、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个人自学、自练,基本解决了新知的学习,小组讨论有序。2、教师的基本素质较好,教师的语言非常干净利落。教学环节清晰,落实的比较到位。(二)本课不足1、目标的准确度不够、落实不够通过“目标达成与学习评价观察量表”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到,目标1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不要求学生形成计算的技巧,是初步的理解、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这一目标的理解有偏差,为达成“先约分再计算”这一熟练计算的目标的痕迹过浓,忽略了学生自己感悟、体会、比较、优化的过程。在教学目标3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

    23、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这节课没有体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而且这个目标定的过大,不切合实际。2、不能在课堂中营造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空间。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自学和讨论时,只是把教材呈现的材料阅读和复述一遍,学生的这种自学只是一种接受性的自学,很少看见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对难点问题的讨论意识还不够强烈,也很难发现讨论中存在的不同声音,偶尔,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也都淹没在个人自学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得到呈现和共享。如观察老师在学生访谈问卷中分析小组讨论的情况:“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回答3/103时,小组成员已经得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结

    24、果她接着问了一句:为什么3不乘分母呢结果小组成员不知所云,根本也没达成一致意见。导致他们小组讨论是全班最慢的一个结束。老师在进行全班交流了,他们组才匆匆转身。”又有观课老师在中分析:讨论在组长的组织下能顺利进行,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却没有深入讨论下去。对计算过程的交流不够充分,只是一句话带过去了。但应对这些自学中或组内讨论中生成的问题,老师怎样及时发现或者作出准确的课前预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每一个老师深思的。3、教学缺少变式观课老师在“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量表”的建议中这样说“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后半段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和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的投入状态。另外针对每一教

    25、学环节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不能不闻不问,而应积极引导,比如可以提醒他们重新复习、仔细检查,或者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可以看出在巩固自学环节的练习部分,练习应该有些变式,不要太过拘泥于实验习惯和形式。三、新的教学设计建议1、精心制定和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准确、简洁,并能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目标达成。2、为了让学生潜心自学的同时,更能营造创造性空间,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处理,编写出我们的“引导自学”的学习材料,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更多的想法浮出书面,让我们的小组讨论有更多创造性的观点和亮点,让我们的课堂生成的东西更加有价值。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使学生最好的兴趣还能继续保持,

    26、我们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调整,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的四道题,来巩固本节课“分数与整数相乘” 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八的第一题来巩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第三题的练习主要是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把练习八的第二、四、五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后练习。这样的练习设计,针对性更强。四、观察量表的完善通过第一次的课例研究活动,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本次观察情况,我们对课例观察量表提出做如下完善的建议:(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量表的修改,我们在何炳章先生的从教育原点出发一书中关于“小组讨论”的指导下,从小组分组的学生合理搭配, 小组内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等方面都

    27、有很好的实施。所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把原来的“小组讨论观察表” 在原表基础上加以修改了,可以全程记录本组组员详细讨论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小组讨论观察表课题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小组成员: 名女生、 名男生 A生为小组长环节组内讨论内容全班交流情况简要分析(二)对于课堂教学程序表的修改:由于“引导自学”课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我们在环节上有“预设时间”和“实际用时”,方便看出老师整节课的时间运用是否合理。修改如下:?课堂观察记录表课题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课堂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明确自学重点预设:( )分实际:( )分围绕重点自学预设:( )分实际:( )分交流自学得失预设:( )分

    28、实际:( )分点拨自学得失预设:( )分实际:( )分巩固自学成果预设:( )分实际:( )分对本节课教学结构的综合分析:(三) 学生练习时间与有效性情况观察量表,我们把原有的“读书时间与有效性情况观察量表”改成现在的量表。从各教学环节学生练习的题目的数量、类型、时间、和正确率等几方面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观察。学生练习时间与有效性情况观察量表课题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题数类型时间正确率导入环节新课环节巩固练习课后作业(四)对于学生访谈问卷中原有三个问题,“这节课老师的讲解,你听清楚多少、这节课老师的提问,你听清楚多少这节课其他同学的回答,你听清楚多少”我添加了一个问题:这节课你积极参加组内讨论了吗A、非常积极 B、比较积极 C、一般 D、基本不参与,主要是为了调查学生参与组内讨论的情况。五、学校文化的课堂落实课例研究区别于传统听评课就在于具有研究主题。通过课例研究第一次活动,张东娇教授给我们提出建议以学校文化为主,初步修改原来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与诊断报告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