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资源ID:14899110       资源大小:36.1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课选讲三首古诗: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诗品古诗),但今存仅30多首,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古诗”代表作,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涉江采芙蓉写的是“同心离居”,夫妻异地的相思之苦。妻子采芙蓉送给丈夫,但是丈夫却遥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子,却是一条不归路。相隔万里的夫妻只能发出“忧伤以终老”的悲哀。曹

    2、操的短歌行传于后世的共两首,课本选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是“汉旧歌”(宋书乐志),属相和歌平调曲。古辞已经亡佚。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创于宴乐的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延揽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写出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诗人乐极悲来,油然生出人生苦短、只争朝夕的感叹。接下来转到对人才的渴慕,时而抒写人才难得的忧愁,时而抒发人才到来的喜悦,诗人或喜或悲,心潮起伏。最后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揽天下英才的心志。归园田

    3、居顾名思义,标题的含意就是归返园田居。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据宋传及陶集诗文,陶住宅凡三处。一为上京(里)闲居,一为园田居(古田舍),一为南里(南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全诗20句。前8句回忆由“误落尘网”到“守拙”归田的过程。中8句描了田园风光,近景方宅、林园,远景远村、狗吠鸡鸣。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环境清幽,心境闲适,表达其“返自然”的喜悦。诗意似浅实深,感情似淡实浓。理解和欣赏这几首诗,主要在突破难点

    4、:涉江采芙蓉难点有二:一是诗中所抒发的感情的普遍意义。思亲思乡为什么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对这一点要从当时的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战乱频仍等因素去体会。二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外出的丈夫,还是家中的妻子,还是二者都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意。短歌行难点也有二:一是对诗歌情感旋律的把握。诗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伤沉郁,读这首诗,你只觉得卷在悲哀与欢乐的旋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悲哀没有了,变成欢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欢乐没有了,又变成悲哀。要通过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诗人感情旋律变化。二是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诗中抒发了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的感叹,这是人生的普遍隐

    5、痛,由此而生出或积极进取,或消极颓废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曹操在本诗中抒发的是哪一种?归园田居这首诗,可以就陶渊明归隐田园是否可取展开讨论,这对我们正确理解诗意,正确对待人生都有益处。课文解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花的沼泽。)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她采呀摘呀,心里喜滋滋蜜甜甜,她要将鲜花送给心上的人哪!诗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得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

    6、快、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夜想的心上人呀远在天边。遗:wi,给予,赠送。远道:犹言“远方”。)三四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而转为悲哀。抒情女主人公怅立船头,突然一声浩叹:我手中的鲜花送给谁呀?心爱的人儿远在天涯!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它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也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这是诗的第一幅画面,女主人公思夫心切,涉江采莲,但是想到丈夫远在天涯,悲从中来,不禁发出“采之欲遗谁?”的浩叹。脑海中同时也浮现出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下面第二幅画面。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过头眺望我的故

    7、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还顾:回顾,回转头向后看。还,xun,通“旋”,掉转头。旧乡:故乡。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五六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天涯海角。“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个主人公,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这是诗第二幅画面,在妻子出门采莲的同时,远在天涯的丈夫也伫立在路边,他极目远眺,望着漫漫无尽头的不归路

    8、,脑海中浮现出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于是有了上述第一幅画面。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呀,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孤苦忧伤陪伴他们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个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最后两句写一对“同心而离居”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于是各在相隔万里的异地,面对天地发出了同一声呼喊:“忧伤以终老!”两个相爱的人竟然一辈子都不能相聚厮守,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这是诗的第三幅画面,它是前两幅画面的组合,一对终生不能团聚的夫妻,各在天涯海角,同时发出撼人心魄的呼喊。为了真切理解诗中抒发的情感,赏读这首诗有必

    9、要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诗创作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是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既获者贤己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徐干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惜别的情诗。在古

    10、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夫妻朋友的关系,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又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这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喝着美酒放声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当:作“临”解,也是“对”的意思。几何:多少。)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苦恨虚掷的光阴实在太多。去日:指逝去的年华。苦多:犹言恨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宴会上歌功颂德慷慨激昂,我却是忧愁幽思塞满胸膛。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

    11、以符合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当以,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用什么解除我的愁忧?只有狂饮一醉方休。杜康:生卒年无可考。一说是黄帝时代人,一说是周代人。相传他是酿酒术的发明者,被称作酒祖。这里作为酒的代称。)一场盛大的宴会,觥筹交错,对酒当歌,笑语声喧。但诗人不是举酒助兴,而是乐极生悲,借酒浇愁,激昂慷慨,引吭高歌,唱出了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诗一开篇就触及人生的隐痛,挑动一种悲劲苍凉的情调,使人不由不发出“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之须臾”的感叹。乍读之下,似乎感到情调消沉,而细加体会,则会发现抑是为扬,给人展出一个紧逼迫促、只争朝夕的境界。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天下

    12、归心”,时值暮年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不是颓废者的悲鸣,不是绝望者的嚎叫,而是烈士暮年的壮心,老骥伏枥的悲声。诗人通过悲唱苦吟的形式,倾吐慷慨激烈的心曲。魏源说:“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诗比兴笺序)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卷一)汉高祖刘邦思得猛士以守四方,曹操渴求贤才以定天下,二人心志确是相似。以上是诗的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浇愁。表面看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的饱学之士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13、。青青子衿:即“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jn,衣领。悠悠:长的样子,形容绵长的思念之情。这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只因为你们的缘故呀,我把子衿反复吟诵直到如今。但:只。君:指贤才。沉吟:原指小心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吟咏诗经中的子衿诗,表示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原野上鹿群呼朋引伴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苹。呦呦:yu yu,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尊贵的宾客快快地来吧,我载歌载舞弹瑟吹笙宴请你们。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瑟与笙两种乐器名。“呦呦吹笙”四句,引自诗经

    14、小雅鹿鸣。)诗文随后进入正题,极力抒发对贤士的仰慕。这里八句除三、四两句外,有六句引自诗经。前两句引自郑风子衿,原诗首章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捎个音信?)说的是一个女子在热烈期待着欢心男子的到来。后四句引自小雅鹿鸣,这本就是古代宴饮宾客时唱的诗。曹操引古喻今,自不免启人思接千载之上。当读者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勾起各种联想。从表面看,曹操的话只有“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两句;但他通过借古以讽的手法,举少总多,联类无穷,婉转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挚的情意。前四句写贤才不得时的日夜思慕;后四

    15、句写贤才既得后的竭诚欢迎。一反一正,一忧一喜,两相对照,意极分明。加上“青青”写色,“呦呦”写声。诗中有色有声,更觉词采鲜艳、音韵悠扬。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这是诗的第二节,诗人化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盼和仰慕之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那好似皓皓明月高不可攀的贤才呀,什么时候我才能把你们揽入怀中?掇:du,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另解,掇,通“辍”,chu,停止。此句把自己喻为明月,意谓:天上的明月怎么会停止运行呢?我求贤若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永远不会止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喷涌而出汇

    16、成长河滔滔不绝。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的宾客呀,请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一个接一个屈驾前来。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怀念。)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让我们像久别重逢的挚友,欢饮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契阔,合、离,可引申为欢聚、久别,这里偏指“阔”,即久别。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契阔”另解,“契”是感情投合,“阔”是关系疏远,在这里偏指“契”。讌,通“宴”。旧恩

    17、:往日的情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奇想天外:明朗的月亮,什么时候能把你摘到手呢?后来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诗句应即由此脱胎而来。这两句写得委实精彩!它除了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心欲“上九天揽月”,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因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诗人因求贤才不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而越是忧虑人才的难得,就会越是欣喜人才的到来。所以,接着就极写人才来到后的喜悦。应劭风俗通中引有一条古谚叫做“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这里引用前一句描写客人千山万水远道来访。“枉用相存”是屈就以探问之意,客气的话语,极尽尊敬之情。“契阔谈讌”,好比久别重逢的挚友,两情投合,在一起畅谈宴

    18、饮。诗人先把贤士比作无法揽取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然后又把贤士比如久别的挚友,一旦长途跋涉,前来存恤问候,则又喜不自胜,宴饮高歌,欢乐已极。诗人仅在短短的八句诗里,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思贤若渴的主题。诗的第三节前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后四句写乐,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借以突出礼遇贤才的耿耿之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皓月当空,夜星稀疏,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乌鹊:乌鸦。)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不知道哪里才是栖身之所?三匝:三周。匝,z,周,圈。)山不厌高,海不厌

    19、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厌:嫌恶,满足。这两句本于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曾助其兄武王灭商,武王死后辅佐成王。他对国家的统一、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哺,b。归心:人心归顺。“周公吐哺”的典故本于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言:“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

    20、鲁周公世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诗人承上节“明明如月”而来,以“月”喻已,以星喻贤才,因月明星稀,乃顿生孤寒寂寞之感。接着又静中见动,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无所依托的贤才。有人认为这是诗人用乌鹊无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窥诗之意,当时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抚,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托事,以诗寄慨。”(见傅长君曹操短歌行试解)。我们认为这样理解,诗的主旨不够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诗意之嫌。还是清人沈德潜的话有些道理,他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周代乌鹊乃吉祥之鸟,诗以乌鹊比喻贤者,大意是说:贤

    21、者们都在寻找栖息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最后四句承上而来,暗示“我枝可依”,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自己将如管子虚心以待。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周公为了忙于招待来访的贤士,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洗澡时要多次拧干长发,吃饭时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后来便以“吐哺握发”形容为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这四句是说:山不满足它的高,水不嫌恶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贤相管子那样礼贤下士,就能征服天下

    22、人的心。自比管子、周公,表明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诗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形象的写景,也有比喻的深意。最后四句以管子自喻,以周公自策,点明主旨。短歌行此诗写于何时,目前尚难确定。三国演义说它写于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夜宴长江之时,固然是出于小说家的虚构;苏轼赤壁赋引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后,紧接着就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似乎也暗示此诗写于此时,同样是出于文学家的想象和推测。这种虚构、想象和推测尽管都是合理的,但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为根据,还不能作出准确的结论。姑且存疑为是。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3、(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兴趣,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野。少:指少年时代。适:适应,适合。俗:世俗、社会风气。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丘山:指田园、大自然。)首句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一“少”字,与成年后“误落尘网”形成对照,暗含对少年时天真质朴的追忆和留恋;“性本”二字,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喜爱丘山的自然本性,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偶尔失足误落仕途俗网,光阴虚度一去便是十三年。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初做江州祭酒,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辞去彭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

    24、年”是夸大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误落”道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也有引咎自责的遗憾,而“一去三十年”,则是对自己整个前半生对仕途官场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与下文的“羁鸟”“池鱼”相应,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羁鸟”和“池鱼”都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诗人出仕的处境与此没什么区别。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笼中的鸟儿思恋昔日的丛林,池里的鱼儿向往旧时的清泉。羁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儿。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此两句诗以羁鸟、池鱼比喻自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

    25、对于自由的向往,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陶渊明还有这样的诗句:“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而本性是难以改变的,鸟要回到山林飞,鱼要回到大河游,诗人也还是要归返田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南郊野外垦辟出一块荒地,固守住愚拙本性重回故居园田。归园田:即回归园田居。园田居,又名古田舍,为陶渊明在浔阳柴桑的住宅之一。)“开荒”两句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守拙,守正不阿。西晋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之说,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诗人借此坦露心迹。诗的开头八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隐的缘

    26、起。展示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爱丘山落尘网恋旧林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宅地四周土地十多亩,盖起草屋陋居八九间。方宅:住宅四周。方,通“旁”,旁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浓绿的榆柳覆盖着后檐,香艳的桃李罗列在堂前。荫:覆盖、遮盖。罗:排列。)“方宅”起写田园生活。先写近景,“方宅”“草屋”,最基本的生活标准,却洋溢着诗人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桃李”,农家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是另一番崭新的天地,唤起诗人的喜悦欢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暮色苍茫中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村落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暧暧:ii,昏暗,模糊。依依:

    27、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里:村落。)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狗在幽深的巷子里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啼鸣。巅:顶端。此两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再写远景,极目远眺,袅袅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传来犬吠鸡鸣。“远人村”“墟里烟”“鸡鸣”“狗吠”是乡村里常见的景象声音。但诗人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美好,禁不住伫立凝望、驻足谛听。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庭院一尘不染,没有尘俗杂事,空静的房室十分安闲。尘杂:尘俗杂事。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虚室,又暗喻自己内心。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看那空明的心境,空虚的内心处在纯洁的状态,吉祥就来临了。)此二句收

    28、回目光,又转近景,回应前面写自己的住处和心情:“无尘杂”,没有“尘网”世俗之事的烦扰;“有余闲”,日子过得舒适安闲。作者笔下的田园乡村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读起来有着盎然的诗意,并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轻松、平和、喜悦的心情。以上十句,为本诗的核心部分,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平常普通的农家生活画面融入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充满诗情画意,诗意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曾经长久地被困在牢笼里,如今终于重回大自然。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生活。樊:篱笆、栅栏。自然:大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返自然”与“爱丘山

    29、”相映,而这个“返”字写尽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樊笼、尘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和“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樊笼,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回归自己的自然本性,就会处处皆春,其乐无穷。最后二句归结全篇,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抒发他挣脱樊笼、重返自然后的无限乐趣。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这些诗作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充分反映了他的深刻思想变化。

    30、特色鉴赏涉江采芙蓉主要特点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诗人将妻子采莲思夫的画面和丈夫伫立路边思妻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让夫妻二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呼喊:“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短歌行这首诗“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它立意深远、风格别致。就题材而论,它并不特别,但无论它写什么,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和饱含着激越的感情。并集抒情、写景、叙事为一炉,而能相互增辉。其次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与作者宏大的抱负融合无间,浑然一体。再次全诗兼用比喻,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人才可望而不可即,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胸怀的宽广,招纳人才越多越好。在用语上显得质

    31、朴自然,悲惊慷慨,感人至深。归园田居给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在欣赏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进入到一种崇高的境界。问题探究第一个问题: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最有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是诗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诗的主题是描写游子的思乡还是描写思妇的闺怨。一般认为,诗中的主人公是游子,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开篇写游子出外采芙蓉,接着写游子“还顾望旧乡”,“旧乡”望而难归,倍觉凄婉。但是,读者常常质疑,东汉之时,游子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又暗指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为“游子”?于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主人公是女子,前四句写女子出外采芙蓉,后四句写女子想象远在天涯的丈夫,主题是思妇闺怨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