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秋季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 资源ID:14898615       资源大小:96.72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秋季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1、秋季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19年秋季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上第一单元1.观潮2.走月亮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4.繁星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一汉江临泛/(唐)王维鹿柴/(唐)王维第二单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陈献章5.小田鼠弗雷德里克6.蝙蝠和雷达7.小电影院8.呼风唤雨的世纪习作:小小“动物园”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人情练达即文章,处处留心皆学问。(红楼梦)9.古诗三首暮江吟/(唐)白居易题西林壁/(宋)苏轼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宋)卢钺10.爬山虎的脚11.蟋蟀的住宅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语文园地三第四单元12

    2、.盘古开天地13.精卫填海14.普罗米修斯15.女娲补天习作:我和过一天语文园地五嫦娥/(唐)李商隐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山海经第五单元16.风筝17.麻雀习作例文:小木船爬天都峰习作:生活万花筒第六单元18.牛和鹅19.和时间赛跑20.滴水之恩口语交际:安慰习作:多彩的活动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1.古诗三首出塞/(唐)王昌龄凉州词/(唐)王翰夏日绝句/(宋)李清照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3.梅兰芳蓄须24.延安,我把你追寻习作:写信语文园地七别董大/(唐)高适第八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26.西门豹27.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3、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语文园地八第一单元1 观 潮【教学目标】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4、横贯”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教学难点】1.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 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 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5、 二、自主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ng),避免读成(p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易错字指导: “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4. 理解词义。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

    6、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

    7、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5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笔做批注。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1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第

    8、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满天卷地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意思。生: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也是这篇文章的总起段。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段。2.思考:观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农历八月十八是观察的日子。生:观潮的人人山人海,人们昂首东王,等着,盼着。学习第35自然段。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

    9、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全班汇报交流。5.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风平浪静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重点体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引入范仲淹的诗

    10、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比较体会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引导: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小结: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学习第5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大潮过后还能成为奇观吗?生:当然得成为奇观,因为潮过后,还是漫天涓滴、封号狼吼,还是很壮观。二、扮演导游,拓展延伸教师: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

    11、拨,适时评价学生。小结: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板书设计】观 潮【教学反思】 1.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本节课缺少课堂练笔的机会,语文应该是习得的,这样的机会在课堂不应缺失

    12、。2 走月亮【教学目标】1.学会认“鹅、卵、俗、跃、穗”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课文第4段。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4. 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教学重点】1.学会认“鹅、卵、俗、跃、穗”5个生字,正确书写“牵、鹅、卵”等11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背诵课文第4段。【教学难点】1.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

    13、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2.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培养善于积累生活中写作材料的习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朗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4.交流不明白的词

    14、语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鹅卵石、风俗、跃出、稻穗穗: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hu”;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出示会写字:牵 鹅 卵 哦 填 庄 稼 俗 跃 葡萄重点指导生字:鹅:“鹅”“哦”都是单韵母音节,有相同部件“我”;卵:“卵”和“卯”是形近字,不要读成“mo”;葡萄:在词语中“to”读轻声;填: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跃:“跃”和“跨”是形近字,不要读成“ku”;“哦、填、稼、俗、跃”都属于“左窄右宽”; “牵、葡、萄”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小下大;“庄”是

    15、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鹅、卵”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月亮船这首歌曲,引出课文。2.听完歌曲,你有什么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走月亮)二、品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16、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

    17、随着微波轻轻摇荡。(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引导学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

    18、一找。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19、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3.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

    20、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四、整体回顾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五、小练笔说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孙孙数天上的星星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

    21、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板书设计】走月亮【教学反思】 1.走月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在教学本文时,我想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感悟到亲情的真。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2. 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

    22、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3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4.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

    23、程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o)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

    24、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4. 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三、小结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板书设计】晚秋的江上:归鸟 斜阳 芦苇美景 花牛歌:睡觉 有趣【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

    25、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4 繁 星【教学目标】1.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

    26、内容。3.学习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学会认“眛、坠、怀”3个生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

    27、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媒体出示)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模m 模型、楷模m 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3.分小节读课文。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

    28、”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3.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4.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多媒体出示)例:星群密布()()()2.复习词语:(多媒体出示)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1

    29、)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板书设计】繁星热爱大自然 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向往美好生活 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教学反思】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了解了本课的一些背景知识后,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小节,写了作者几次看繁星?而后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写这三处的星天时,三小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利用表格理清课文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秋季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