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六年级教案.docx

    • 资源ID:14893874       资源大小:45.77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六年级教案.docx

    1、语文六年级教案1、正气歌1-2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 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 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并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备注一、 复习导入师:在讲授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背诵苏武牧羊这首诗的情况。(学生背诵苏武牧羊)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师:看来大家对这首古诗已经掌握得不错了,背诵得都很熟练,而且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古诗题目过零丁洋。(学生齐读题目)师:请大家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

    2、注意要听清老师读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的变化。2、学生自由读古诗师:听完老师读了,现在请同学们也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吧!(学生自由练读)3、 指名读古诗三、学习古诗1、解诗题(学生利用资料进行解释,教师做相应的补充)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

    3、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学习前两句(1) 指名读(2) 师:思考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

    4、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学习三四句师: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5、学习五六句师: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

    5、族气节。) 四、拓展与运用1、师: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注: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五、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古诗2、预习教学反思:13 狱中题壁

    6、绝笔诗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 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备注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导入学生齐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过零丁洋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表现浩然正气的古诗,请大家齐读课题狱中题壁。谁能和大家说一说这个题目的意思。解题二、根据资料,疏通古诗大意1、学生根据资料,介绍谭嗣同教师可有适当补充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4、检测读诗指名读正音齐读5、学生根据资料、课下注释

    7、,自主学习古诗内容,了解大意。6、学生回报:重点指导理解: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 形容再逃亡途中的惊惶之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须臾:片刻,极短的时间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出走留:指作者自己。整首诗的大意: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时像昆仑山一样的好汉!四、读古诗,感意境1、了解了古诗的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古诗,看看你从中还读懂了什么?表达了是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为变法

    8、救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你说的很好,在这里,老师还想给大家补充点资料,相信你听了下面这段话,一定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3、小结在这首诗当中,作者不仅引用了典故,而且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甘愿为变法现出生命的决心。谭嗣同的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将长存!四、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默写狱中题壁出示绝笔诗,解题: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作品等。教学反思:22 对子歌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2、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3、 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

    9、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备注教学反思:24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字;2、 有感情第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备注一、导入,揭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古人的幽默和睿智吧!1、

    10、出示课题“杨氏之子”师: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2、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二、初读古文,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指名朗读课文。(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参考资料,合作学习,疏通课文大意。师:请大家借助手里的资料,并结合文中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自学)4、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其中重点

    11、理解以下:)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5、指名说说整篇古文的意思(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

    12、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一、 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板书: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

    13、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三、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2、扩写教学反思:3、感悟成长31 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 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3、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4、 搜集、交流、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诗词、歌曲,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

    14、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备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1、 由感而发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背诵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中的一段话,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教师背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呢?(生回答:时间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溜走了。)2、 回顾主要内容是啊,时间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就溜走

    15、了。作家林清玄儿时也发现了这一点。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他的作品和时间赛跑。现在让我们打开书,回忆作者小时候都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文中具体地列举了哪几件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太阳西北风作业读书 )你能把描写这一内容的段落读一读吗?二、 通过重点句理解课文1、 边根据板书小结边引出重点句确实,文中描写了作者与时间赛跑的四件小事,他和太阳比赛、和西北风比赛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用一天的时间写完一个假期的作业挤出了时间,读了哥哥的书又提前学习了知识。那么最初又是什么事情的发生引发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念头呢?(学生应该能说出:外祖母的去世)当时我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哀痛)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

    16、出文中的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啊,我是如此的哀痛而又无法排解,又是什么让我改变了呢?(爸爸的话)请你把爸爸的话读出来。(学生读)是啊,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教师板书)你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要注意体会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生读)老师注意听了,你把“所有”这个词重读了,为什么?、(因为爸爸想告诉作者的是全部的、任何事物过去了都不会回来。)2、 由重点句引出对课文的理解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具体地列举了哪些事物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学生默读后汇报:按照一定的顺序说)1)“你的昨天过去。”这里说了哪些事物?(昨天、爸爸的童年、我和外祖母生活的时

    17、光成长)你能不能也说一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时间?(学生举例说)是啊,所以说“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2)“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还有哪些事物呢?(太阳)请你也把这一段读出来你有过观日落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很美、很壮观)你曾像作者这样想过吗?那你再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太阳虽然每天都会升起,但日子已经过去) 是啊,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个日子也都是新的。所以说“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3)“走在路上,我看到林鸟归。” 还有没有其他事物了?(鸟) 是怎样描写的呢?(学生读文)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也曾见过群鸟归巢的景象,但也许我们谁都不

    18、曾想到今天的鸟也许已经不是昨天的鸟了。但是我们的作者却恰恰想到了,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又怎能不让他心焦、不让他着急呢?于是他发起了与时间的赛跑,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与时间赛跑的吧!相信现在大家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把课文读的更好!(指名读)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与时间赛跑的事例仅仅只有书上说的这四件小事吗?还可不可能有其他的呢?你能不能合理地猜测一下?(学生大胆猜测)三、 感悟启示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爸爸的话不仅让我们的主人公儿时与时间赛跑,也让他在后来的二十几年里,因此受益无穷。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最后两段。请大家自由朗读,同时思考你读出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写一写1

    19、) 虽然跑不过时间,但可以争取时间请你按照你的想法读2) 虽然跑不过时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也请你这样读。3) 最后,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忠告确实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作者充分地利用了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他才能取得那么多显著的成绩,才能拿那么多的奖。而在全文的最后,作者也确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忠告,那就是:(学生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这句忠告其实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四、 拓展其实向我们发出类似忠告的不仅仅是这篇课文的作者,。 当然也包括课前老师给大家背诵的那段话的作者朱自清先生,现在就请大家结合学习本

    20、课的感受,看看你能不能也写出一些这样的忠告别人的句子,最好是格言形式的。同学们写出了这么多如此深刻的句子,相信大家从今天开始一定能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五、 板书 和时间赛跑 林清玄 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教学反思:32 “真美”与“真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呜咽”“跋涉”2个词语,并会用“赞不绝口”“直截了当”和“竭尽全力”说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爸爸与妈妈语气的不同。3、熟读课文,从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从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不同方式的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21、备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童年51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备注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谈话导入(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师:大家一定听说过安徒生吧!他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

    22、今天就来学习他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首先,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看准字形。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2、 检测预习(1) 指名读词语蹒跚 哧哧 蜡烛 火柴梗 皮靴 (2) 理解词语意思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奇异:奇特,惊异。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三、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

    23、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2、教师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四、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体会到了什么?(当时的天气冷极了,小女孩生活穷苦,特别可怜。)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可怜,贫穷?(大年夜、下着雪、光着头、赤着脚、破衣服、爸爸打她等 )3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4总结扩展。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四)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

    24、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第三次 孤独 圣诞

    25、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五)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

    26、的幸福中去。”(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六)总结、扩展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七)布置作业我邀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做客六、板书

    27、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穷苦生活) 火炉冷 烤鹅饿擦火柴 (渴望幸福)圣诞树没欢乐奶奶没幸福 飞走冻死街头(悲惨结局)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2 凡卡教学目标: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会议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会议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备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

    28、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9、。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邮差:邮递员的旧称。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四)给课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六年级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