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

    • 资源ID:14862134       资源大小:30.4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

    1、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8.2920XX.9.3实习地点:8月29日交通大楼报告厅8月30号火炉山,8月31号地球化学研究所,9月1日交通大楼报告厅,9月2日佛山市西江基坑引水工程实习目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通过观察岩石,学会分析岩石的成因,通过野外及工程实地勘察以及讲座,进一步了解不良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初步了解基坑工程。实习内容:第一天(8月29日):工程地质学启动仪式过了一个暑假,第一周开学便迎来了工程地质学的实习

    2、,实习放在第一周很好,正好任务不是特别重,能够认真地完成老师派给的任务,又可以把我们从暑假的慵懒拉出来,投入到这学期的学习中去,可谓是一举两得!今天我们来到交通大楼的报告厅中,参加了工程地质学的启动仪式,在仪式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青年活动夏令营的活动概况,以及我们本次实习的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项。之后宿老师拿来了药学院的的一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工程地质图,让我们了解工程报告的格式内容以及地质图其中一些标识和符号的含义,还教给我们沙土液化有关的知识以及钻探岩土试样的分析和计算。同时嘱咐我们在实习前一定要做好预习,一定要学会提问,在下午的时候可以查一查第二天的实习资料等等。今天的启动仪式在一片掌

    3、声中落下帷幕,虽然没有在野外实习,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也扩展了视野,也为今后一个星期的实习做好了准备!第二天(8月30日):参观火炉山预习准备: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在火炉山上观察岩石的节理、球状风化以及残积土和坡积土。在此之前,我了解到火炉山上的岩石大多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的一种。节理通俗的说来,就是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球状风化指的是在山峰形成的同时,由于岩性结构在太阳暴晒和昼夜温差下产生层状物理风化作用,峰顶临空的棱角以及一些块体较小的山石的棱角逐渐消失的过程。而坡积土和残积土的分别是:残积土的特征是成分与下层岩没有明显界限,保有原岩

    4、特征;而坡积土的成分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实习过程:我们早上9点到达山底便开始了我们的登山之行,虽然爬到山顶时比较费劲,但是那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就像磁铁一样,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紧紧抓住了。在山顶上有一个比较典型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裂缝,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球状风化,并讲了这块岩石由于风化作用,产生龟裂然后层层剥落,属于原生节理。而且上方下方的风化程度也不一样,老师让一个同学拿榔头敲了一敲上面和下层,声音居然不同呢!上层的声音清清脆脆,下层的声音嗡嗡的,老师又讲到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就是用榔头的敲击声音来判定风化强度的,真厉害!我们在山顶发现了一块非常巨大的石头,看上去与下面的山地是不相连的,宛

    5、如传说中的飞来石一般,宿老师解释给大家,这个岩石原本是与地下相连的,由于水平方向裂隙的出现,以及球状风化的长期作用,导致了大石头渐渐脱离了下方的岩石,就跟横空出现的一般。旁边还有一块中间有裂缝却两边高低不同的石头,我们猜测这可能是断裂形成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成因不一定是由于断裂形成,有可能是因为两侧岩石因为球状风化的速度快慢不同所致,要借助更深入1/7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的研究才能找到答案。看完这些石头,我们便开始下山,果然如资料一样,我们在这里见识了火炉山的峰秀如林,峰谷相间这样十分壮观的景色。走到半路,有同学就对路边的一个夹在土里的石头的裂隙的走向产生了疑问。这块岩石裂隙的走向很奇特,是一个三

    6、叉形的,与以前书本上讲的不太一样,宿老师解释说有可能是因为这个石头本身不是这里的岩石,而是从山顶滚落下来摔裂成三份的,与节理没有太大的关联。途中还有一块巨石,我们以为这个石头与先前的一样,也是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但是却与山顶那个横空出世的极为相似,宿老师介绍给我们这块石头一定不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是原生节理。原因在于这两块石头的产状包括裂缝的走向都很相似,所以推断这个石头也是由于球状风化而形成。走着走着,我们在一个钻孔那里停下了脚步,老师介绍这个是用来鉴别的鉴别,并重提了前一天所讲的沙土液化以及取样,讲到了由于山地各个点高度不一样,所以土壤的分层重点是看标高,这时有个同学把一块小石头丢了下去,听

    7、见“噗”的落水声,宿老师讲到现在记录水位一般用电测标高法,也就是由工作人员放一个导电的尺进入钻孔,当尺子刚接触水时,便会通过电流,由此便可以测到水位的标高。同时,老师又讲起了RQD值,RQD法是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是利用钻孔的修正岩芯采取率来评价岩石质量的优劣的方法。除了物理和化学风化,还有生物风化的存在,在半路上我们发现了一棵树的根部在岩石的裂缝里盘绕,而下方的岩石被风化的程度很深,看来,生物风化也不可小视呢。快走到山下的时候,已经看到潺潺流动的小溪了,在小溪岸边,有一个非常典

    8、型的岩石,这块岩石的解理都是平行的,只有一组节理面,属于构造节理,宿老师强调了这个是由于内力地质作用产生,我们要通过表面看到内部的节理状态,再加上节理调查,来推求它的密度以及发育方向。然后,老师在旁边给我们展示了石英的岩脉,一位同学用榔头敲了敲观看石英矿物的解理,果然和我们在实验室看到的石英的解理一样,老师介绍到岩脉在张节理里填充,属于不整合侵入体的一种。来到山脚下,宿老师讲起了坡积土和残积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老师反复强调了坡积土和残积土的分别:残积土的特征是成分与下层岩没有明显界限,保有原岩特征;而坡积土的成分与下卧基岩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实际情况要区分这两种土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老师

    9、拿了榔头敲给我们看,并讲解下层的土是否保持原来岩石的纹理,我看了半天也没分的太清,不禁感叹实践与理论的差别,要真正把理论用到实践中去才是硬道理,不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第三天(9月1日):参观地球化学研究所预习准备:在参观地化所之前,我了解到地化所是从事有机、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机构,我们来到地化所参观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观看矿物和岩石的展览。实习过程:刚进去展馆的时候,我便被一块块奇异漂亮的岩石和矿物所吸引,宿老师最先带我们到门旁边的工具区给我们介绍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矿物化石标本的采集,工具整整齐齐地摆在展览盒里,有好多种,地质包、地质锤、服装、罗盘、放大镜、计2/7步器、

    10、测斜仪、皮尺、标本袋?顿时让我对地质勘察这门辛苦却精细的工作肃然起敬。之后老师便逐个讲起了岩石与矿物,先从最大个的岩石说起,我们看了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还了解了角石群体是奥陶纪的代表性生物,之后我们看到了三叶虫群体,如同海螺形的古生物,非常具有代表性,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古生物都只可能存在沉积岩中或者由沉积岩转化的变质岩中,而不可能在岩浆岩中。然后老师讲起了硅化木,硅化木外形看起来与普通木头无异,却又感觉质地非常坚硬,还具有矿物类的光泽,实际上,硅化木是由于古木被埋藏,在高压、低温、缺氧环境受地下二氧化硅溶液的影响和作用完全石化,形成了木化石。硅化木可以反映出大量的规律,譬如光照雨水的强弱

    11、以及气候的变化,这些都为我们对古生物环境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后来老师提到了雄黄和雌黄,之前一直都搞不懂这两个究竟是什么,展览牌上介绍了雌黄是三硫化二砷,而雄黄是硫化砷,它们都是有伴生的矿物石英。还有三棱形的风棱石,风棱石的风蚀面就像毛玻璃一样有种沙沙的感觉,而且风棱石有风蚀洼坑,在顺裂线和杂质处常被磨成洼坑,在风蚀区,最典型的产地就是乌尔禾,传说乌尔禾地区还是魔鬼城呢。后来呢,辉锑矿和辉钼矿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就暂时跟大部队脱离啦,我看到展览盒里银光闪闪的辉锑矿,十分的感兴趣,看了介绍,我得知辉锑矿这种颜色称为暗蓝锖色,化学式三硫化二锑,常常与雄黄和雌黄共生,而辉钼矿属于六方三方晶系,叶片状和

    12、鳞片状的都有,常常和辉石还有白钨共生。辉锑矿和辉钼矿是金属锑和金属钼的重要冶炼矿石。还有精美的岫玉,展馆把岫玉和蛇纹石放在一起讲述,也摆放了精美的岫玉制品,可惜的是没有看到蛇纹石究竟如何,究竟与岫玉是什么关系,后来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发现蛇纹石因为外观酷似蛇纹而得名,岫玉是由蛇纹石组成的岩石。而且蛇纹石有块状和纤维状之分,纤维状的蛇纹石可以制成蛇纹石石棉,也就是剥离为柔韧细长纤维的硅酸盐,统称石棉,石棉的作用很强大,具有隔热,耐腐,保温,绝缘功能呢。后来因为时间原因,很多漂亮的岩石和矿物没有仔仔细细地看,像蓝铜矿,孔雀石这些优质工艺雕刻原料的铜矿;还有由天青石和方解石构成的特色的菊花石;有产于煤

    13、层之中,由松柏植物树脂石化而成的琥珀;有火山喷发碎屑产物火山弹;还有志留纪的沥青砂岩以及属于烃源岩的油页岩?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去珠江新城的广州博物馆,于是我们在9月8日那天去博物馆看了一天。地化所这一天还有后续博物馆的一天,让我受益匪浅,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更深了。第四天(9月2日):地质灾害讲座实习过程:今天,我们在贾教授的带领下,听了一场非常深刻的关于地质灾害的讲座,讲座关于七个部分展开,首先是灾害的背景,贾教授说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话:天灾总是在人将其淡忘的时候出现。的确是这样的,由内蒙古的暴雪灾情,牛羊成片冻死。再到西南的大旱,人畜缺水,玉树的地震死伤无数,南方的暴雨更是直接损失500多个

    14、亿,更可怕的是舟曲的泥石流直接冲毁了一个县,泥石流肆虐下,而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也从原先67%下降到仅仅20%,这是天灾,却有着必不可少的人为因素在里面!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地址灾害不容乐观!贾教授接着讲起了地震的趋势,地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死亡大,损失小;第二阶段是死亡小,损失大;第三阶段是死亡大,损失大,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我国地震损3/7失非常巨大,贾教授讲到了地震大三角分布,地震三角分布覆盖了我国的大范围还有一些周边国家,在这个三角区内,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和剧烈,足以说明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地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四大板块的交汇以及地壳的运动,也有诱发地震的,贾教授提到了三峡水库的建设可能会

    15、诱发地震,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的问题。汶川的地震又引发了二次的自然灾害,如堰塞湖,泥石流等,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援救灾,所以我国的地震灾害形势非常的严峻!我们面对地震,一共有四道防线,即预防、预测、救灾和重建。在这四道防线中,预测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做到以防为主,贾教授给我们提及这样一个事情,就是同样地震灾害很严重的日本,由于地震的预测不能保证每次都预测到,而且灾害越严重的话预测的准确率越低,所以日本国就把重心移到防治上,具体表现就是日本的房子抗震强度都很高,地震来了,房子却不倒,人员伤亡很少,最大程度避免了灾害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到20XX年10

    16、0多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因地震灾害死亡的人数中,中国死亡人数614522人,居世界首位,占到总人数的33.20%!日本国居次位,但死亡人数却只有166771人。听到这里,我感觉我国在地震预测上很多时候也没有预测的很准确,在预防地震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没有更大程度的减少损失。贾教授还讲到了减灾演练的重要性,通过减灾的演练,军队可以获取丰富的救灾经验,在大灾面前可以有充足的准备,而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在危难的时候不至于犯下低级错误让自己受到伤害。在对策分析上,贾教授提出了我们要重视建筑基础的安全,还要做好统一数据库的工作。我也觉得,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能一味地收拾残局,而应该拿出

    17、更积极的一面来面对和预防,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的损失。第五天(9月3日):参观佛山市西江基坑引水工程预习准备:今天我们参观了佛山西江基坑引水工程,虽然天公不太作美,下起了雨,但还是无法阻挡我们的热情,在此之前,老师发了一些盾构机的资料供我们阅读,并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从资料中得知,在勘察之前,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关于岩土勘察报告的内容,我详细地查了网络的资料,一共要7项内容,包括1、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其上应附有基坑开

    18、挖边线和周边环境概况。2、沿基坑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垂直边线的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上宜标明基坑开挖底线。3、钻孔柱状图。4、室内试验结果和原位测试结果的有关图表。5、有关土层土压力及土层稳定性计算的各项参数。6、提供有关地下水的指标,包括各含水层的稳定水位、渗透系数等,对基坑涌水量进行估算,对基坑渗透稳定作出评价,并提出降水或截水方案的建议。7、本场地基坑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关于基坑开挖的方式,我了解到如果按照开挖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土方,一种是人工挖土方。如果按照开挖深度与开挖形状可以分为三种:当开挖深度30cm以内时,叫场地平整,这个时候是不用放坡,更不

    19、用支挡土板;另外两种就是开挖基槽和基坑。关于基坑维护,当土质不好或者没有放坡条件的时候就考虑支护,挡土板是基槽支护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其他的支护形式有很多了,钢板桩、喷锚重力式挡土墙、搅拌桩等等。最后就是盾构机啦,我看了资料,也是半懂不懂的,只知道盾构机是用来开挖隧道用的,非常高级。但是这些预习项目我懂得仅仅是皮毛,还要期待去基坑工地的实习去加深了解。4/7实习过程:来到工地,刘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开始给我们讲解起了引水工程的概况,工程为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输水管线-干线盾构二标段。盾构始发井位于佛山一环官窑立交东南侧。始发井基坑外包尺寸(含围护结构)48.2m17.2m

    20、,开挖深度约为15.6216.12m。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和二道砼内支撑支护型式。刘总又由cAD的图案讲起了周边的环境,四周都非常平坦,属于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四周都是农田荒地。刘总还给我们讲了这个工地的地质概况,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地质参数表,由于地质的工程图以及表我的认知能力还是不是很到位,所以有些地方只能说大概看懂一些。关于工程基坑的支护方案,刘总讲到参照相关技术规定,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方案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连续墙接头处采用2根旋喷桩来止水。基坑开挖深度约15到16米,采用1000mm厚的连续墙,其顶部设置冠梁;采用2道砼内支撑系统,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

    21、混凝土支撑,支撑在冠梁上;第二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在砼腰梁上。连续墙嵌固深度为9.8m,由于基底位于砂层,基坑基底采用旋喷桩封底加固,并采用袖阀管进行压力注浆补强,加固深度为基底以下9.8m。整个连续墙的厚度,包括支撑系统的尺寸大小都做了深入的考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我看了一些ppT中的工程图,能大概看出整个工程的结构。接着刘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盾构机的视频,我才知道盾构机是一个非常长的一个机器,盾构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一个圆柱体的钢组件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边对土壤进行挖掘。盾构机的机体它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的压力,(: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这

    22、下彻底打消了我先前对于盾构机的疑惑,恍然大悟啊,原来盾构机的工作机理是这样的!后来我们来到外面的基坑外观看基坑,有同学向老师提问,基坑是如何防止地下水渗入的,杨老师解释基坑周围都有连续墙可以阻挡地下水的渗入,而在基坑底部,常常用水泥浆加固,杨老师还讲到也可以采用打连续桩的办法,每两个桩都相连并且有很大的交叉,在一个基坑底打许多的桩,也可以防止地下水的渗入。又有同学向老师发问,盾构机的实际工作长度只有几米,不理解后面要加那么长一段。杨老师解释道,由于盾构机在挖完隧道之后,如果不及时支撑的话,隧道容易出现塌陷等安全事故,于是盾构机就可以在还没衬砌的隧洞里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这些时间内,盾构机可以在隧

    23、道内壁贴上预制的钢筋,非常方便,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看到中间有很多支固的梁,看起来很麻烦的样子,我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加这些梁呢?杨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不加这些梁,我们拿土力学的知识算一算这些连续墙的力矩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用钢板的话要非常厚才能保证基坑不被土压变形,这样一来就非常浪费材料,所以,我们要在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在保证平衡土压力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不知不觉已经12点了,我们也该坐上班车回到学校,这一个星期的实习便告一段落了,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这次实习丰富了我的经历,给了我许多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还能多一些这样的实习的宝贵机会!实习收获:经过了这次经历丰

    24、富的实习,我觉得我的人生饱满了不少,这次实习让我收获良多,尤其有些收获跨过了专业的界限,通用在我的人生中。1.不论怎样,实践才是硬道理,才有发言权。在火炉山上,残积土和坡积土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过,我自己也在理论上非常清楚残积土和坡积土的分别,可是到了实地,通过老师讲解后,却还对残积土和坡积土的区分还存在疑问。还有岩石5/7篇二: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燕山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年级专业:13级土木工程五班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李雨浓完成日期:20XX年5月14日告一、前言本次实习为期一周,走出课堂,接触自然,将书本上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上。这

    25、次实习,观察了工程地质方面的众多地质现象,清楚地了解了岩浆岩、沉积岩等岩石的成分、结构、产状、形成年代等,学会了一些岩石的肉眼鉴别方法,更透彻明白了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同时,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对未来实践工作的憧憬。实习时间:第十周(20XX年5月4日5月8日)地点:石门寨、祖山东门、鸽子窝目的:实习是工程地质实习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秦皇岛地质认识学习,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

    26、奋斗的精神。了解实习地点的交通位置、区域工程地质概况、自然地理情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河流)等内容,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亲身去感受岩石的物理特性、结构、构造等特点,亲眼去查看一些地貌特征和风化等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析地质构造容易出现的地址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措施,积累经验供以后的实践中应用,结合实际分析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不同。二、实习区域概况1、石门寨概况石门寨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东北部,交通便利,距秦皇岛市区20Km,以省级公路秦表线为骨干,村村通公路为辅。石河为该区主要河流,区域内降水较为丰富,该地页岩土资源丰富,矿藏有煤、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地处国家级地质公园柳江盆

    27、地内。柳江盆地六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荟萃了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区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地质现象的精华。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2、祖山东门概况祖山,大约是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岗岩侵入体,经过多年提升

    28、、断裂、风化、剥蚀等地质地理过程形成的一座独立山体,因燕山东段,渤海以北诸峰皆以此山分支盘拨,意群山之祖而得名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称,山势雄伟,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二十多座。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是秦皇岛港显著的航图1-1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及地形概况标。石奇谷幽,姿态万千。祖山山体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下,形成许多绝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溪水绕流,瀑布成群。祖山地处燕山多雨带,年降水量平均在1000毫米左右,水资源异常丰富。花香林郁,气候宜人。祖山植被茂密,覆盖率在96%以上,植物物种多达260多种。稀有花卉“天女木兰”生长在海拔千米阴坡处,以乱石为

    29、伴,6月中旬吐蕊,香气清淡,高洁素雅。祖山东南面临渤海,夏季受海风影响较大,七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3,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3、鸽子窝公园概况鸽子窝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东北角,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每年春秋时节,数以万计的珍稀候鸟在这里觅食、停留,成为又一大新景观。90年代末,被设定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占地三百余亩,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春和日丽,秋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0上下。三、实习

    30、内容1石门寨(柳江盆地)初到柳江盆地,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虽不是漫山开花、遍地绿草,但是浓浓的乡土气息还是让我们陶醉。经老师介绍和前一天的内业工作了解到柳江盆地是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后,更加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柳江盆地处的岩石形成于早奥陶纪到二叠纪,最早的距今已有5亿年时间,以沉积岩为主,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灰岩,我们第一站观察的就是石灰岩(如图1-2),该处石灰岩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早奥陶纪,经过一系列地质运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构造。正对岩石堆,左手边是泥质条状灰岩,其是是石灰岩和粘土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岩石,方解石含量为7595;粘土矿物含量为255;正对面是纯质石灰岩

    31、,该处石灰岩已经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其表面为浅灰色,里面为深灰色;右手边还分部有虫孔状灰岩、竹斑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石灰岩。沉积岩有四种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此处主要是结晶结构,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沉积岩的层理构造。该处沉积岩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并出现节理和正断层及向斜、背斜现象。图1-2石灰岩接下来我们观察了岩溶作用(如图1-5),岩溶的条件为可溶性岩石、水和侵蚀性co?以及水的作用,岩溶作用还会造成地下河。再往前大约100米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页岩,它属于沉积岩中的黏土岩类,含有泥质成分,强度低,层理薄,相对而言泥岩层理厚。图1-3页岩图1-4砂岩篇三: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地质实习报告第


    注意事项

    本文(桂林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