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整理.doc

    • 资源ID:14853609       资源大小:140.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整理.doc

    1、第一篇 绪论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级概念: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4、心理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

    2、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5、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和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第二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结构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7、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代表人物:美詹姆斯等人基本观点:主张以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具有选择功能的。8、行为主义:理解和控制行为代表人物:美华生(斯

    3、金纳)基本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9、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心理代表人物: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基本观点: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0、精神分析:心理活动的动力代表人物:奥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基本观点:潜意识、生本能与死本能、力比多;人格发展五时期(口腔、肛门、性器、潜伏、生殖)、恋父(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11、人本

    4、主义:潜能的发展代表人物:美马斯洛、罗杰斯基本观点:强调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12、认知心理学:多水平、多层次的信息加工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苏联维果斯基基本观点:1967年,美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范式,以人的认知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努力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和过程。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个案法、测验法(信度、效度)、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第二章 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神

    5、经元14、神经元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胞体、轴突、树突。15、人脑中约有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16、神经元基本功能:兴奋(以神经冲动为方式)和传导。*17、神经元的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18、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的三种接触形式:轴突与细胞体、轴突与轴突和轴突与树突。第二节 神经系统19、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以外的神经)躯体神经系统(感觉运动神经、随意)植物性神经系统(体内系统,非随意)交感神经系统(应对环境、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维护身体内环境、

    6、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20、人脑的结构分为:后脑、中脑和前脑(最先进)。*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生命中枢),又称为脑干;中脑是前脑和后脑的连接部分;前脑的主体是大脑。21、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22、大脑皮层的主要机能区域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23、大脑皮层的四个脑区: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顶叶(感觉、运动中枢)、额叶(言语中枢)。第三章 条件反射和学习第一节 学习概述24、一级概念:学习 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也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25、学习具有三个特征: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

    7、变、较为持久的行为变化、基于经验的过程。26、反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27、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28、完整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9、按照反射发生方式的不同,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食物、防御、内脏、朝向、性)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第二节 经典条件反射30、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31、经典条件反射的基

    8、本规律:习得、泛化与分化、消退、延迟、二级条件作用、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和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文字等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等。3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抑制过程又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抑制。第三节 操作条件反射33、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某种反应的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也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34、强化:条件作用形成的关键变量,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个体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或实验程序。35、强化有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与强化相对应的是惩罚,

    9、惩罚也有两种形式:在行为之后施加厌恶刺激和取消正强化。第四节 学习理论36、学习理论主要有:认知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其中,认知理论又包括格式塔心理学(岢勒)提出的顿悟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托尔曼)提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第二篇 认知活动第四章 意识和意识形态第一节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37、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应答客观事物影响的过程。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38、意识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劳动和语言。第二节 意识39、一级概念:意识 意识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

    10、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40、意识的基本特征:主动性和创造性、前进性、社会历史制约性41、意识的三个不同水平:意识的基本水平、意识中间水平、意识的高级水平42、意识的三种类型: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43、意识的三种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44、意识的功能:觉知、计划、选择与监控*45、意识的脑神经机制理论:脑机能定位说、整体说、系统说、模块说第三节 睡眠与梦46、睡眠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阶段: 第一阶段:轻度睡眠,以波为主(觉醒状态主要为波)第二阶段:睡眠加深阶段,出现纺锤波第三阶段:开始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主要是波,开始出现波第四阶段:完全呈波47

    11、、睡眠过程呈现两种做梦状态:快速眼动阶段(梦境主要发生阶段)和非快速眼动阶段48、根据失眠状况,将失眠分为:起始性失眠、维持性失眠、终止性失眠49、根据失眠原因,将失眠分为: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50、催眠: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状态。*51、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主动性反映减低;注意狭窄化;旧的记忆还原;出现错觉与幻觉;暗示接受性增高;角色扮演;催眠中经验失忆。第四节 注意52、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53、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的

    12、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54、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55、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大脑皮层、脑干结构紧密联系。56、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57、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5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2)人本身所处的状态 个人的需要和兴趣; 个人当时的情绪情感状态 个人的期待59、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式

    13、:(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 (4)人格特征第五节 注意的品质60、注意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第六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61、注意的认知理论有: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注意的衰减器模型(特瑞斯曼)、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多伊奇等人)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认知资源有限性理论、认知资源能量分配理论(卡尼曼)第五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62、一级概念:感觉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63、感觉的特征:直接性、反映客观事

    14、物的个别属性、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64、根据刺激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65、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视觉后象、感觉补偿作用等。第二节 感觉测量66、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67、感受性: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最小可觉差(jnd):在刺激变化时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即认得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觉器官接受某种刺激时,刚能够引起其反应或刚能停止其反应的刺激强度

    15、,即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即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68、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69、费希纳定律:刺激强度与感觉刺激强度之间成对数关系。 公式:S=KlogR (S为感觉,K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70、史蒂文斯定律: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之间的幂定律(适用于各种强度的刺激)。 公式:P=KIn (P为感觉,K、n是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因不同感觉而异)71

    16、、感觉测量两大类:感觉阈限测量、阈上感觉测量感觉测量七个具体问题: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从一种反应过渡到另一种反应,如有感觉或无感觉。在刺激维度上的分界。 差别感觉阈限测量。有机体感觉到刺激差别的能力大小。 等值测量。 能产生相同心理效应的两种不同的刺激值。 次序测量。 哪些不同的刺激能产生序列反应。 等距测量。 哪些刺激能在某一维度上产生一系列连续等距的反应。 等比测量。 在同一维度上,哪些刺激能产生一系列相邻刺激间具有恒定比值的反应。刺激的估计。 估计一种刺激的物理量的可靠度和精确度。72、感觉测量方法:(1)传统: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异法 (2)信号检测论:提供了能够同时评价个体

    17、的感觉过程和决策过程的方法。73、信号检测实验的反应(判断)模式有四种可能结果:击中、漏报、虚报、正确拒斥74、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感受性的衡量参数是辨别力指数d,由击中率和虚报率决定。 被试反应偏好用判断标准表示,此值被认为是反应阈限,是随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而变动的。第三节 视觉75、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可见光范围是380纳米至780纳米。76、在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对明亮刺激敏感)而无视杆细胞(对黑暗刺激敏感),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77、感受野:能够引起某一个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反应的感觉细胞群所分布的可见区域。78、三色说: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受器分别含有与红、绿、蓝波长相应的感光

    18、色素。 无法解释色盲、负后象和颜色对比现象。79、四色说:人的视网膜上有三对互相颉颃的视素:红-绿、黄-蓝、白-黑。80、视觉现象有:颜色混合(补色律、间色律、代替律)、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视敏度(即视力)、视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第四节 听觉81、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82、声音的心理维度(听觉的基本特性):响度(振幅)、音高(频率)、音色(波形)第五节 其他感觉83、其他感觉还包括嗅觉、味觉(酸、甜、苦、咸)、触觉(狭义触觉、压觉、自动觉)、平衡觉(又称静觉)、动觉(又称运动觉)、痛觉第六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概述84、一级概念: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

    19、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应,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的过程。85、知觉的特点:(1)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3)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知觉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86、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1)相同点: 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区别: 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3)联系: 感觉是

    20、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87、知觉组织过程:图形与背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封闭与主观轮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或相邻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原则、同域原则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88、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理解性(已有经验、言语影响)、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大小、形状、方向、明度、颜色)第三节 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深度知觉89、时间知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个体对当前运动物体或自身动作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反映,即对物体运 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方向,以及自身运动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21、距离知觉):个体将远近物体判断或辩识为立体的视知觉。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是指人对自身或某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90、时间知觉的依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生理节律、周期性的社会活动91、时间知觉的特征:()时间知觉对时间间隔判断的精确性受感觉通道性质的影响。 ()时间知觉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个体差异。 ()时间知觉受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数量与性质的影响。 ()时间知觉受人的情绪、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92、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四栋知觉。93、深度知觉的线索:包括双眼知觉线索和单眼知觉线索。双眼知觉线索:包括水晶体调节、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最主要)。单眼知觉线索:包括线条透视、遮

    22、挡、纹理梯度、空气透视、明暗与阴影、相对大小、相对位置、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94、方位知觉只要由视觉(由视觉信息确定客体与自身位置关系以判断方向)、听觉(单耳线索、双耳线索)、动觉、触摸觉和平衡觉来实现的。第四节 知觉的信息加工*95、知觉过程包含觉察、辨认和确认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96、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事物开始的信息加工,强调感官数据在决定知觉中的地位。一般是从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 自上而下加工:人在知觉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97、当代认知心理学提出模式识别理论模型或假说,分别是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理论和结构优

    23、势描述理论。第五节 错觉第七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概述98、一级概念: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过去经验以形象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加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99、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00、记忆类型: (1)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方式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根据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内容不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4)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101、元记忆: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元记忆的组成部分:元记忆知识、

    24、元记忆监测、元记忆控制。第二节 记忆过程102、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性质、难易程度和数量) (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4)学习态度(5)识记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6)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耳听、口说、手写)103、保持量的测量:回忆法(再现法)、再认法、节省法(再学法)、重建法(重构法)104、回忆的策略:联想策略、情景策略、双重提取策略、迟滞策略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四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105、记忆过程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06、三者比较: 信息容量 加工方式 编码方式

    25、存储时间 感觉记忆:感受器解剖生理特点决定 映像记忆、回声记忆 物理特征 短暂 短时记忆: 有限 言语复述 听觉、视觉 短暂 长时记忆: 无限 短记中被精致复述 表象、语义 长久107、感觉记忆的加工:映像记忆、回声记忆、部分报告法(斯伯林,与全部报告法相对)第五节 遗忘108、遗忘曲线又称为保持曲线、记忆操作特征曲线。109、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因此遗忘规律呈先快后慢的趋势。110、遗忘理论:痕迹消退理论、干扰理论、动机抑制理论、动机抑制理论111、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图片优于单词、动

    26、作优于形象、有意义优于无意义)(2)学习材料的数量(数量越多,遗忘越快)(3)学习材料的意义(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首尾优于中间,尾优于首)(5)学习程度(程度越高保持越好,过度学习为150%时保持效果最好)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第一节 表象112、一级概念:表象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113、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概括性114、表象的分类: (1)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 (2)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个别表象、一般表象 (3)根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4)遗

    27、觉表象:记忆表象的特殊形式,大多出现在儿童身上。第二节 表象理论第三节 想象115、想象分为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和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是梦。116、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第四节 想象规律的应用11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3)想象力训练 (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第九章 思维第一节 思维概述118、一级概念:思维 思维指

    28、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19、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120、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活动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直观动作思维(儿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清晰的程度:直觉思维、分析思维(3)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发散思维、辐合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第二节 概念形成121、概念的种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的客观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合取概念(毛笔、水果)、析取概念(好学生)和关系概念(上下、高低);(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29、(明确概念);(4)自然概念和人为概念。122、概念掌握的三种学习方式:类属学习(派生类、相关类)、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123、最易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影响; (2)学习者自身因素; (3)下定义;(4)科学概念的理解 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学生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要充分利用变式; 要用正确语言表述; 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第三节 推理和决策124、决策:面对各种各样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比较后做出最终选择的过程。125、决策过程七阶段:问题的组织;评价后果;评价不确定性;评价抉择;敏感性分析;信息的收集;选择。第四节 问题解决125、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操作认知性12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整理.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