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至学年度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 资源ID:14829103       资源大小:42.2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至学年度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

    1、至学年度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班别: 姓名: 学号: 【解题程序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泛读)再读题干做标志。(精读)找出范围对应句,(研读)准确摘取细分析,(答题)分点回答要牢记!一、考试说明:1、能筛选文本的主要信息,准确概括其要点。【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2、能理清说明的顺序;辨析文章结构。3、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及其作用;4、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二、说明文的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2、事理性说明文死海不死。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故宫博物院、生动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三、答题技巧:1、考点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常见题型】以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本文(第x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第x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方法】、看题目整篇文章说什么 、抓段首句和中心句。、看段首、中间、结尾的句子【思考角度】、力求用原文回答。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无适合的原句时, “点面结合”总结概括。所谓“点”指的是各段的说明对象,“面”便是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

    3、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例如】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内容: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2、考点2:说明顺序的判断与分析【基础知识】、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在建筑物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 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常见方法】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找

    4、重点词句辨顺序。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从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例如】说“屏”中,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从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3、考点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题型】“文中划线句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x段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选择)”“从文中找出使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作简要分

    5、析”【解题方法】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一般围绕中心句)具体回答。.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例如】例题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

    6、世博会。”一句运用了_、 、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答: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上海世博会规模之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4、考点4: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常见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解释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

    7、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示代词有“这”、“此”、“其”、“其中”等;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旧的问题”、“新的问题”、“综上所述”等。答题方法:答这一类型题时,更要特别研读词语所在句的上下文,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要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常考词语】表估计的“大约”、“左右”、“大体”;表范围的“主要”、“之一”、“惟一”;表猜测的“也许”、“可能”等。【例如】 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 中“几乎”一词

    8、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考点5: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考察题型】分析语段层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等。说明文在结构上的表现形式有(1)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2)并列式,几个段落并列存在;(3)程序式,说明的是生产过程;一般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从句子的位置入手说明,如“总领全文”“引(领)起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领全文)这一

    9、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全文按总分的结构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色。6、考点6:生活实践应用题。【答题方法】筛选并结合原文中有用的信息生发感想谈自己的看想。四、实战演练(一)国宝大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

    10、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

    11、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

    12、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17

    13、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 、 、 等情况。(3分)18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2分) 19“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3分) 20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二)人工造林有学问(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

    14、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

    15、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6)第四,人工

    16、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

    17、主要内容。(2分)答:_ 18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_ 19选文第(2)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答:_ 20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_ _ (三)普通人的“节能账”该怎么算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令地球温度“节节上升”。科学家们预言,气温不断升高将在未

    18、来20年至90年间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洪水“逐出”家园,出现疾病流行、食物和饮用水缺乏等严重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划于4月初发布的有关全球变暖的报告草案说,如果在几十年中,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停留在一定水平,那么多数坏的影响都能避免。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微加以注意,算上一笔“节能账”,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比如,可以选择把空调室外机装在阴凉处或配以遮阳棚,运转效率就可以提升10%;冬天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也可以减

    19、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或者把家中的单层窗户换成双层从长远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冬天时双层窗户能避免家中一半的热量散失出去。家中使用的白炽灯泡别小看,也会浪费不少能源。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有20%的电力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力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喜欢驾车出行的朋友只要略微改变一下自

    20、己的习惯,也可以节约不少能源。例如,缩减开车次数,或是给轮胎打足气,别让发动机转速过高(即尽可能提前一刻换挡变速),及时清理车中杂物减轻车子载重等小措施,从而减少油耗。其实,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账”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比如重复使用购物袋,多选择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等。全球变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17、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2分) 18、文章第段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 20、第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2分)21、“只要有了

    21、算一笔节能帐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请联系日常生活,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2分) (四)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

    22、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

    23、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

    24、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17、请根据选文第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3分) 18、选文第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0、选文第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3分) 2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3分) (五)我们身边的辐射 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25、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小于100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

    26、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

    27、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

    28、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1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2分) 2.“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29、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4.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至少写出三种)(4分) (六)怪风揭秘 (1)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2)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

    30、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4)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枉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问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5)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至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


    注意事项

    本文(至学年度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