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4767772       资源大小:59.96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x

    1、高中语文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王维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注释】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

    2、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C.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D.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2)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

    3、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

    4、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节选)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注释】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组练:指军队。(1)下面对这首诗

    5、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释】箨(tu)落:笋壳落掉。长竿:新

    6、竹。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

    7、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

    8、油然而生。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一舸夷犹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幽花满棹初维岸,春水连堤忽上天。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注】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夷犹:从容之意。维:系。(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纷然”写出了水

    9、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B.幽默诙谐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炯:光明,明亮。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

    10、草本植物。(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

    11、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

    12、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陆游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注释】乾道元年(1165年),40岁的陆游被调任隆兴府通判,因谗言被罢免

    13、官职,闲居于山阴4年,此诗作于乾道三年春。冲,冲到泥沼里去。纸离,风筝。耦:读“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观”字是统帅全诗的关键,前三联描写所观,最后一联抒发所观之感。B.首联通过溪水堤平、村童谢晴等意象,描绘了祥和的画面,反衬尾联的不平心情。C.“跋扈”一词变客为主,形象地描绘了风筝挟持风在空中飞扬跋扈发出声响的形象。D.颈联由实转虚,展现了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农耕,冬闲则入塾学习的生活画面。(2)人们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首联中的“闲”字最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刘禹锡骠骑非无势,少卿

    14、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注)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用作喻世事变化。(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

    15、烈。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注释】閟(b)宫:深闭的祠庙。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金刀:暗指刘家天下。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

    16、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

    17、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

    18、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后八句叙写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杜 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注释】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

    19、时所作。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 , 故人颇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注】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20、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 , 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

    21、门 , 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注】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金马门:汉代宫门。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1)本诗前四句暗引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

    22、到凤池头。【注释】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D.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2)前人评

    23、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宋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释】此诗是黄庭坚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两句中“吐”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B.第三、四句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C.第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D.第

    24、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2)黄斌老笔下的竹子为全诗的情感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

    25、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

    26、抒情有曲有直。(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

    27、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

    28、,淳古之风油然而生。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

    29、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

    30、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怪生:怪不得。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