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三).doc

    • 资源ID:14738039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三).doc

    1、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白云汤竞 摘要: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以及2021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迫切需求,上海市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地下工程建设)的新高潮。本文着重介绍了上海近几年来地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这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工程、越江隧道工程、地下道路工程、地下市政工程以及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等多方面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地下工程建设经验,对上海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和所得到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上海地下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今后地下工程将向深层次化、信息化、以及节能化等方向发展,并对今后地下工程的建设提出

    2、一些建议,希望加强今后地下空间的立法管理以及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中国诺宇综合网http:/ 关键词:上海;地下工程;地下空间;隧道;基坑 引言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市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但是,上海城市用地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要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立体化的城市,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上海地下空间已开发面积约440万平方米,是全市总面积的7。由于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2021年上海世界

    3、博览会的迫切需求,使得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大,上海地下工程建设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1上海地下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成就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近几年在轨道交通、公路越江隧道、地下立交和道路以及地下市政工程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建设项目,并在地下工程建设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由于文章篇幅有限,这里将着重介绍一下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项目。 1.1轨道交通 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到2021年上海市轨道交通数目将达到13条,里程数约510公里。目前已经建成投入运营的线路为1号线5号线,正在建设的线路为6号线11号线,待建线路为12号线13号线。 上海市轨道交通采用了多种施工技术。 (

    4、1)车站和风井施工主要以明挖基坑为主,根据车站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情况,选用顺做法或逆做法,明挖法或盖挖法,最小限度影响基坑周边的环境。日前,在建的轨道交通7号线将在越江区间采用气压沉箱工法来施工中间风井,这将是全自动无人化气压沉箱工法在国内的首次应用,这可能为今后避免在承压水地层降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施工方法。而且目前轨道交通4号线修复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将达到创纪录的41m,为软土地区开挖深度最大的基坑,工程将面临许多诸如超深地连墙施工、超深承压水降水、超深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保护等一系列难题,这将为上海市深层次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储备。 (2)轨道交通区间施工主要采用6.34m土压

    5、平衡盾构(图1),并在轨道交通杨浦(m8)线首次采用了双圆盾构法(dot)施工(见图2),在施工参数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由于双圆盾构法具有节省地下空间、避免修建旁通道的优势,在建的轨道交通10号线也有两段区间将采用双圆盾构法施工。估计,双圆盾构法在今后的上海轨道交通建设中将 被更广泛的接受和采用。 (3)上海市轨道交通联络通道与泵站的施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冻结法加固+类矿山法水平暗挖、地面三轴搅拌桩加固+类矿山法水平暗挖、顶管法施工。其中以冻结法加固+类矿山法水平暗挖最为普遍。 (4)经过5条轨道交通工程的实践,上海的隧道工程师们已经掌握了盾构穿越桩基群、穿越防汛墙,新老隧道间穿越,隧道走

    6、向由平行转向垂直叠交以及车站枢纽工程施工等一系列完整的施工工艺,不仅保证了隧道的按时完工,也确保了隧道施工时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1.2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带动沿线商业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本文将简单介绍上海3处比较典型的地下空间开发实例:人民广场地区、世博园区以及上海南站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1)人民广场地区: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中心,也是最大的客流集散地,轨道交通在此形成1号线、2号线和8号线的换乘枢纽,三线通过站厅和换乘通道实现付费区直接换乘,并在南京路西藏路口设置了大型下沉式集散广场,以方便客流的集散以及与地面公交的衔接。广场地下开发至四层,分别是地下商业街、体育馆、

    7、游泳池、音乐厅、地下车库,均与地铁车站连通。 (2)上海南站:上海铁路南站是上海西南方向进出市区的门户,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汇集有r 1、m3和l1三条轨道交通线、长途汽车站、近郊汽车站和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停车场等交通枢纽设施。上海南站广场地下空间除满足各种交通换乘功能,还结合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以提高整个广场的综合效益。由于乘客在地下换乘、购物、停车及通行,吸引了大量人流至地下活动,使得地面人车混杂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改善了地面环境。同时兼具解决了火车客流、城市交通客流、商业、环境及城市防灾减灾等功能。(3)世博园区:2021年上海将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为更好地体现“城市让生活

    8、更美好”的主题,该地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做到功能呼应。区域外围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经周边道路可以快捷的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据分析,公共交通承担的客流量均超过70%,其中轨道交通则达到50%。将有四条地铁联系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世博会交通网络中,地下交通枢纽将成为整个交通网络的锚固点,园区内大型展览馆将轨道交通作为其地下部分的延伸,成为展馆的一部分,乘客去乘座交通工具的过程,和游客从出站口进入大型展馆的过程也是参观展览的过程 1.3公路越江隧道37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到2021年黄浦江上越江设施的总体

    9、规模将达到99个车道。其中外环线以内的越江设施中,隧道车道数将占到70%左右。上海是中国拥有盾构法越江隧道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大沉管法隧道所在的城市。上海已经建成的越江隧道共有6条,分别是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和南线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已经启动的越江隧道有3条:上中路隧道、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规划待建的越江隧道共有5条:军工路隧道、长江西路隧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龙耀路隧道。 (1)盾构法隧道(见表1,表2) (2)外环沉管隧道8 这条大型沉管隧道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市外环线节点工程,1999年12月28日开工,工程总投资近

    10、17.48亿元人民币。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外环线两个过江段之一,是亚洲目前最大的沉管隧道,全长2880米,隧道设8条机动车道,共有3个孔,中孔 2车道,车道宽7.5m,两边孔各宽11m,设3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外环隧道的建设是上海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越江隧道,沉管段长736m,最大埋深33m,共设7节管段。 (3)磁悬浮隧道工程 磁悬浮越江隧道工程东起浦东耀华支路上钢三厂附近、穿越黄浦江、到浦西新日铁路支线、龙吴路箱涵以东,总长为3.344km,其中隧道段为2.58km。线路设计为单洞双向,列车运行速度为200km/h、列车运行试验速度为300km/h,隧道一般仅48s就能够通过,最快只要31s。高速磁浮列车系统是一个安全系数相当高的系统,列车有1000个蓄电池,当只有一半电池工作的时候列车还能维持10mm的浮距。另外,每一节列车的耐火时间能够维持30min。磁悬浮越江隧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a)磁浮铁路隧道是世界首创; (b)磁浮隧道工程对绝对沉降和相对沉降都有特别高的要求; (c)高速运营的磁浮列车给隧道带来的振动和通风设计与一般公路隧道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d)防灾救灾条件特别。 转贴于中国诺宇综合网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三).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