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 资源ID:14720968       资源大小:45.7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1、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

    2、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

    3、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8页材料四关于秦始皇陵如何修建的问题,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据后来主持过兵马俑坑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王学理考

    4、证,秦始皇陵墓的修筑初期,曾采取过一项重大的行政措施,这便是秦王政于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设置的“骊邑”。“邑”作为城市讲,则有“大者曰都,小者曰邑”的区别。作为行政性地域论,则是都、鄙之外的地方。当时秦骊邑统辖的范围主要是占有今临潼县境内的渭河以南地区。隔河,北与高陵、栎阳相接,南以骊山为界,与蓝田为邻。东西因有零河、临河,分别同郑县、芷阳接壤。由此可以推断,因陵而设的骊邑,其城址当离始皇陵不是太远。秦王政十六年时,秦国正处在向东方诸国发动最后攻势的前夜。就在这一年,秦国开始了两件大事并行的宏伟计划。一是“初令男子书年”,二是设置“骊邑”。前者是通过登记年龄,旨在扩大兵源和徭役。后者则是为

    5、了解除修陵的后顾之忧。两件事虽不能同义而喻,但用意却是一致的。由于这两件大事的具体实施,秦国才得以把注意力完全投注于战争,并以疾风扫落叶之势,于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十八、十九年(公元前229年前228年)攻赵,并俘虏了赵王迁;二十、二十一年(公元前227年前226年)代燕;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灭韩;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大将王翦出兵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从此统一了全国。秦国发动的吞灭六国的战争虽长达10年之久,但“骊山”的陵墓工程却秩序正常,并没有因战争而受到影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设骊邑”的重要作用和秦始皇的深谋

    6、远虑。由于秦国在战争中的节节胜利,这就为骊山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人力、技术资源。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后,把全国范围内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动员起来,除北筑长城、南戍五岭的国防工程以外,还在首都周围展开了规模庞大的两项土木建筑工程继续和扩大修建骊山陵墓和建造阿房宫。于是有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的修筑工程,在高峰期的人数达到了70余万。据研究,这些人中,既有自由民,又有罪犯和替债者,同时还有一小部分的奴隶。而在自由民中,又以农民为最多,同时还有市民、商人和掌握各种技艺的手工业者。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号称千古一帝的始皇帝病

    7、死在出巡的归途中。据史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二世(胡亥)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死后,继位的儿子胡亥曾下令,原属始皇帝的妃嫔,凡没有生育儿女的全部被迫殉葬。为了怕参与修筑陵墓地宫的工匠泄露内中秘密,当始皇帝的棺椁进入地宫后,工匠们也被活活封闭于地宫中,做了这位始皇帝的殉葬品。而作为陵墓附属建筑的兵马俑坑工程,在秦始皇入葬地宫后仍继续挖筑,直到周章率领百万农民军攻入关中并对秦朝构成巨大威胁时,兵马俑坑的修筑才被迫中辍,草草收场。岳南西部埋

    8、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7页【解读】从以上四条材料,大体上可以了解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主持兵马俑坑发掘的考古学家王学理,将秦始皇陵的修建细分为四个时期,教科书为了简化头绪,则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秦王嬴政即位到统一六国,即公元前246年至前221年,修陵人主要是关中地区的秦人;第二阶段从统一六国、称始皇帝到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21年至前208年,这是大规模的修建时期,修陵人大多来自东方六国。秦始皇于始皇三十七年下葬之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还调集20万人花费8个月的时间为陵墓突击“复土”,造起高大的封土堆,然后继续进行各项从葬设施和附属工程,直至秦二世二年(前20

    9、8年)陈胜、吴广起义军攻入关中,秦二世下令赦“郦山徒”,扫尾工程才被迫停工。省略未讲。如果把这些扫尾工程都计算在内,它们都可归入第二个阶段,则第二阶段应下延至前208年。注释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东南。天下徒:秦汉时代统称被征发的服徭役者为徒。这里的天下徒,泛指修治骊山陵墓的徭役劳动者。其中既有服徭役的自由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也有刑徒、以劳役抵偿赀赎债务的替债者、奴隶。三泉:三重泉,即地下深处。下铜而致椁:下,投放的意思。下铜而致椁,放置铜棺椁之意。宫观百官:在地宫内建造宫阙、楼观和百官衙署,以象征地上的朝廷和百官衙署。臧:奴隶。机弩矢:装上矢的暗弩,用以防止

    10、盗墓者进入地宫。人鱼膏:人鱼,俗称美人鱼,学名儒艮(Dugong dugon),其脂肪可提炼滑润油。太平御览870引三秦记作“鲸鱼膏”。重:此处作量词使用,犹言多也。中羡、外羡门:墓中神道的两道大门。已臧:已,停止。臧,通“藏”。已臧,即已经下葬完毕之意。凿以章程:章程,即施工蓝图。凿以章程,即按照施工蓝图进行开凿、施工。“事死如生”的陵园2秦始皇陵的突出价值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

    11、建造的。那些略小于真人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指出,秦始皇陵是仿照他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在陵墓周围发现的上千件兵马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而且为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3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我国从原始社会起就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死是生活方式的转化,由阳世转到阴世间生活。因此人生前所需和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也

    12、要有。所谓“事死如事生,礼也”(左传哀公十五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礼记中庸)。违者就是非礼、不孝。这是安排人死后冥间世界的一条重要丧葬原则。第二,国君的陵园若都邑。在阶级社会里陵墓的大小、高低及其布局,是权力、地位的标志。吕氏春秋安死云:“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这就是说国君陵园的设计是模仿都城的建制。第三,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为千古至尊。这种思想反映在陵园建设的规模和内涵上,就是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效果。以上三条是秦始皇陵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原则。前两条是秦王朝以前已有的传统观念,

    13、后一条为时代的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确立的反映。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和一切设施,都是根据上述设计思想安排的。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陵墓的地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史记秦始皇本纪)。整个陵园是秦始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思想的体现。陵墓的北侧设有寝殿、便殿等大型宫殿建筑,殿内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以像平生的正寝及休息闲宴之处的便殿、便室。秦始皇生前出行时有车马仪仗,死后则以铜车马来陪葬。秦始皇生前有上林苑等大型苑囿供其欣赏游猎

    14、,死后则以大批珍禽异兽坑来陪葬。秦宫廷内有角抵、徘优等百戏娱乐活动,陵园内设置百戏俑坑,有扛鼎、缘、旋盘等各种各样的杂技俑群。秦京城内外设有许多厩苑,养着大批良马供其御用,陵园内外则有大型马厩坑及众多的小型马厩坑来陪葬。秦都咸阳有各种各样的仓储,屯积着丰厚的物资,陵园内则有各式各样的藏坑。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袁仲一秦兵马俑坑,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210页【解读】要了解秦始皇陵布局的涵义,必须先了解其设计

    15、思想。这段论述,概括了秦始皇陵的三条设计思想,即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国君的陵园若都邑及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然后根据这些思想具体分析了陵园的布局,令人读后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注释】缘橦:杂技名。橦,竿。缘橦,即缘竿,也就是爬竿。4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材料一对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汉书、吕氏春秋、水经注等古代典籍,都不乏记载。汉书刘向传上说:“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这说明秦始皇陵的封土(即坟丘)高达一百多米,其状如山。吕氏春秋上说:“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这段文字进一步说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除高大的封土之外,还建有一座又一座的宫殿,一重又一

    16、重的城门,完全像一座构筑严谨的城市。从史书的记载或陵墓遗迹的实地考察得知,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达五十六点二平方公里。整个陵区以墓冢为中心。在墓的北面建有献殿等祭祀性建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寝庙。墓冢和献殿等,由两重城墙包围着。城为长方形。内城城墙东西宽五百八十米,南北长一千三百五十米,周长三千八百七十米。外城城墙东西宽九百四十米,南北长二千一百六十五米,周长六千二百米。在城墙的四角,分别建有用于警戒和防卫的角楼。在内、外城墙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城门一座。门上均建有阙楼。秦始皇陵的墓冢,就处于陵园的南部。在秦始皇陵园的东西两侧,还有许许多多的附属性建筑。在西侧,有车马坑、珍禽坑、供祭祀用的饮食

    17、制作坊等。东侧,有王室成员和大臣们的陪葬墓群、兵马俑从葬坑、东阙门等。由于秦始皇陵地处骊山一条大水沟的冲积扇上,为保护陵区,人们又在陵园的东南部外面,修筑了一条高十米、长一千四百米的防水堤,使南来北去的流水,改成了东西走向。但是,秦始皇陵建造完工并没有多久,就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北魏时期的水利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说,项羽进入关中后,曾派遣三十万大军挖掘秦始皇的陵墓,将墓中珍贵的随葬品盗走,然后又一把火烧毁了陵墓区的地面建筑。不久,一位放羊人进入地宫盗窃,因点着火把,把地宫中的木结构建筑物也烧掉了。五代时期,大军阀温韬,以筹措军饷为名,再度盗掘了秦始皇陵,使秦始皇陵损失惨重。罗哲文、

    18、刘文渊、黄彬、韩桂艳中国名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7172页材料二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城垣。内城的中部有条东西向墙将其分为南、北大小相同的两区;北区又有条南北向墙将其分隔为东、西两半。内外城垣之间又分为东、西、南、北四区。在上述各区及外城四周的建筑布局如下:(1)内城南区。陵墓位于南区的中心。陵墓封土的北侧是大型寝殿建筑以及车马坑、府藏坑;封土西侧有铜车马坑及两座大型府藏坑;封土南侧有三座陪葬坑;封土东侧有三座陪葬坑。(2)内城北区。北区的西半部是便殿建筑群;东半部是陪葬墓区。(3)内外城垣之间的四个分区。西区:由南向北依次是大型马厩坑、珍禽异兽坑、陪葬墓区、园寺吏舍

    19、附属建筑群。东区:百戏俑坑、石铠甲坑及一组内涵不明的陪葬区。南区和北区目前未发现大型陪葬坑及建筑遗址。(4)外城的四周。外城的东侧有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九十八座小型马厩坑,十七座陪葬墓。外城的西侧有修陵人员墓地、打石场遗址、砖瓦窑址。外城的北侧有建筑遗址一处、府藏坑一座。外城的南侧目前未发现遗迹、遗物。从上述建筑格局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内城的南区是陵园的核心。二是内城垣内及外城的东西两区,遗迹、遗物的分布密集,是陵园的重点地区。整个陵园的布局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陵园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陵墓的封土和内外城垣的东、西两门相对,由此构成一条东、西轴线。大型陪葬坑多位于轴线的南侧,

    20、兵马俑坑位于正门外大道的北侧。秦始皇陵园的建筑布局有不少新的特点和新的形制。陵园内不见帝后陵,而是秦始皇陵一墓独尊。这与历代帝王陵园是皇帝与皇后同茔异穴的丧制不同。陵侧设立寝殿、便殿以及陵邑制度的设置,为秦始皇陵园始创,并为汉代所继承。袁仲一秦兵马俑坑,第207208页【解读】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已毁于秦末农民战中项羽的一把大火,今已不存。考古学者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陵区遗迹的实地考察,已大体弄清了其布局和规模。秦始皇陵是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仿照咸阳都城的建制进行布局的。陵墓位于陵园中偏南处,周围环绕两道城墙,形成内城与外城,而在内城的东北角又另筑了一个小城。小城的西墙是一道夹墙(中为甬道

    21、),其南端东拐直抵内城的东墙,其北墙与东墙则是利用内城的墙垣。陵园的北部建有献殿等祭祀性建筑,东西两侧还有许多附属建筑。整个陵园,唯有秦始皇陵一墓独尊,而不见帝后陵,这是史所罕见的。而在陵侧设置寝殿、便殿,亦为秦始皇陵所创造,并为汉代所继承。与奢丽的地宫相匹配,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是相当庞大雄伟,装饰也是相当豪华壮观的。5秦始皇陵的地宫材料一始皇葬于郦山之阿,下锢三泉。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班固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材料二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

    22、上成山林。为葬之侈至此,班固汉书卷五贾山传材料三昔始皇为冢,敛天下异,生殉工人,倾远方奇宝。于冢中为江海川渎及列山岳之形。以沙棠沉檀为舟楫,金银为凫雁。以琉璃杂宝为龟鱼。又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衔火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精灵之伟也。王嘉拾遗记材料四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郦戎之山(一名蓝田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郦道元水经渭水注材料五始皇葬骊山。下锢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

    23、月为珠,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箱,四门施徽,奢侈太过。太平御览44引三辅故事始皇冢中,以夜光珠为日月,殿悬日月珠,昼夜光明。太平御览803引三秦记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太平御览870引三秦记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太平御览812引皇览【解读】这五条材料与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的第一条材料,描述了地宫的布局及豪华的装饰。地宫中有宫阙楼观和百官衙署,顶上有日月星辰在照耀,下面有水银做成的江河大海在流,恰似一个地下的人间,地宫中还安放着无数的奇珍异宝,并有用人鱼膏做成的蜡烛燃烧放光,使地宫形同白昼。为了防止泄密,地宫中还设置了搭上箭矢的暗弩。这是一个神秘莫测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冥冥世界。6铜车

    24、马坑(一)陵西车马坑的概况陵冢西侧的铜车马坑,实际是陵墓西墓道上的一处侧室。其面积达3 025平方米,平面呈“巾”字形,长宽各55米,深28米86米。而放置车马(铜的和木的)的坑则集中在这处大型地下建筑的南区里。车马坑是个南北向长方形的坑道式建筑。坑里用夯土隔墙筑成五个单间,南北平行而东端贯通,形为前廊。在这些单间里,放置着成组的、马东车西的彩绘车马。1978年,原秦俑考古队在勘探从葬坑的同时,对两个过洞进行了发掘。由于漆彩绘的木制车马已经腐朽,已很难弄清它的布局和结构。1980年11月12月,在车马坑的北一间里清理出两组铜车马,分别编为一号和二号。(二)两乘彩绘铜车马的形制秦陵铜车的辕是只有

    25、一根的“”,其前端翘起,有如昂首的龙,故有“龙”之称;在颈部缚一根附有“人”字形轭的横杠(衡),从而形成“龙首衔轭”的姿态。独、双轮、方與,这是殷周以来盛行的车式。到汉代则演变为两根辕,而且也有了多种盖式。所以说秦车是车发展的顶点,它也是处在向辕车过渡的前夜。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乘比实际车小一半的铜车马的形制:前面的铜车(一号铜车马)上竖立一柄圆盖伞,驾有四马。汉代把这种形式的车叫做“轺车”。铜御手俑立在车上,双手揽住辔绳,这是殷周以来无盖车的驾驶方法,故而也称此种车型为“立车”、“高车”或“驷马立车”。秦陵一号铜车上配备有弓弩、矢和盾牌。四马挽拽铜车,通长225厘米、高152厘米。四马通体白色

    26、,各高66厘米、长110厘米。铜御俑戴切云之冠,著袍,腰系绦带,饰流苏,双手揽辔,通高92厘米。后面的铜车(二号铜车马)是以箱板围成车蕃,蕃上覆有椭圆形的篷盖。车蕃前头和两侧留有窗牖,后面辟门。车箱内的三边有台阶,前作轼,两侧为较,给乘车者前伏和倚靠以极大的方便。这种车式是周代就兴起的所谓“有容有盖”的“安车”,是专供王公、王后、列侯、贵妇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乘坐的。如把这种安车的窗牖和门扉全部关闭,车内就可保持比车外高一些的温度,但因窗扇上有菱形的网眼透气而又不显得气闷;反之,由于气流通畅,而车内就会通风透凉。这种简易的调温车乘,秦时又称做“车”。两乘铜车马中以后面的安车最为气魄。铜安车通长31

    27、7厘米、车高1062厘米,四马通高902932厘米,跽坐御俑高51厘米。总重1 241公斤,共计由3 462个零部件组成。所谓“铜车马”实际是铜、金、银三种金属的铸件,其中金件重3 033克、银重4 3421克,余为青铜。(三)铜车马的性质驷马立车和驷马安车搭配,形成一组有主有从的关系。铜轺车圆盖伞高高撑起,佩剑的御者立在车上可以“四向远望”,审视路况,他双手紧揽六条辔绳,掌握着四马的动止进退和车乘的方向。尽管车上再没有别的乘员,但却戴着盾牌、箭柙和弩弓等武器。说明这乘车的作用在前面开道,并担任警戒。驷马铜安车排在立车之后,整体比立车为大,装饰也雍容华贵。车内宽敞,可凭轼小憩,也可躺卧休息。佩

    28、剑戴切云冠的御者跽坐在车箱之前的“育”座里,容颜姣好而态度恭谨,显然是位御术娴熟而慎于职守的高级御手。右骖马头上的左纛和车轴上的飞,表明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较高,绝非等闲之辈。由此可见,立车在前为导,安车随后为主,是出行中编组关系的反映。同出一坑的立、安两车,虽然彩绘着变体龙凤和几何图案,但以白为地,从而形成“白马素车”的基调。蔡邕独断说:“五时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这就是“各随五时之色”的五时副车(杜佑通典)。说得明白些,就是天子出行时,须随着春、夏、季夏、秋、冬这“五时”、按青、赤、黄、白、黑这五种“正色”配备舆马。那么,秦始皇陵西侧铜车马坑五个单间中埋的成组车马当是秦代的五时副车。

    29、“副车”也就是属车,又名“贰车”、“佐车”。它是皇帝出行时,作为仪仗队列的“卤簿”之一种随行车乘。后汉书舆服志:“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属车皆皂盖赤里,朱,戈矛弩,尚书御史所载。最后一车悬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固然,秦卤簿的面貌在文献记载中语焉不详,但秦始皇陵西侧铜车马坑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毕竟是銮架制度的反映。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第110112页【解读】秦始皇陵铜车马,是迄今发现的体量最大、造型最精美、装饰最华丽、制作工艺最复杂的青铜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有一项是“兼其车服”即统一全国的车舆制度

    30、。这两具铜车马,就是秦朝车舆的再现。而作为秦皇出行所乘的车马,装饰如此之豪华,也见证了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的秦始皇帝的唯我独尊。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7兵马俑坑的发现经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内的一组陪葬坑。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侧7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西距秦始皇陵15公里。这里是山前的一个洪积区。俑坑的东、西两端和中部各有一条古河道经过,河道内及俑坑的上部堆积着厚厚的砂石,当地群众称之为石滩洋。俑坑发现前,这里的地面上长着一片柿子林,并成为周围村民的一片墓地,十分荒凉,经常有狼出没。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地下,谁也没有想到会埋藏着八千件兵马俑。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这里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不知是何物。有的说可能是挖到旧的砖瓦窑上了。继续往下挖又出土了陶俑的残破躯干及头,于是认为这是一座瓦爷庙(即神庙)。有些年龄大的老太太前来焚香叩头,祈求神灵保佑平安。这时恰巧当地的公社(乡)干部房树民先生来西杨村检查挖井的进展情况。他看到井下、井上的一些陶俑残片,认为可能是文物,叫大家把工程停下来。他立即回去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临潼区(当时称县)文化馆的文物干部赵康民先生闻讯后急忙赶到现场进行考察,搜集了失散的文物,后又作了局部的清理,并对已出土的陶俑进行了修复。新华社的记者蔺安稳先生回临潼家乡探亲,在文化馆内看到已修复好的陶俑。他回到北京后,写了篇秦始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