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docx

    • 资源ID:14710997       资源大小:32.4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docx

    1、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观沧海1次北固山下2钱塘湖春行3天净沙秋思4闻王昌龄5夜雨寄北5浣溪沙6泊秦淮7望岳7春望8使至塞上9游山西村10行路难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饮酒13送杜少府13早春呈水部14赤壁14过零丁洋15乙亥杂诗16山坡羊潼关怀古16登飞来峰17无题17相见欢17一、观沧海曹操62主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动静结合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铺垫。2、请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或思想内容或

    2、主旨)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罗星汉的辽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3、这是一首抒情写景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4、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5、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体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一位胸襟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6、观沧海中利用奇特想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描写树木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0、观沧海中详写诗人所见的句子是: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1、观沧海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是叙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6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

    4、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两岸距离愈显阔大。4、请从写法、修辞、炼字等高度对本诗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进行赏析。哲理高度: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修辞高度: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炼字高度:“生”和“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情感高度: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述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

    5、然规律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悬”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9、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展示的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阔”“悬”传神地写出江面上舟顺风和、波平浪静、大江直流的开阔景象。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1、从诗歌体裁来看,这首诗

    6、是律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请你说说“争”“啄”二字表达的效果。“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3、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并任选两个加以分析)“水面初平”“早莺”“新燕”“几处”“渐”“水面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乎与岸平的情景。“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4、这首诗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主题)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或2题答案)这两句选取了“早莺暖树,新

    7、燕春泥”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与“啄”两个极有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6、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对钱塘湖的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7、就“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在钱塘湖留连忘返呢?哪个词最体现作者对钱塘湖春色的喜爱?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与“夕阳”照应“昏” P70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2、这首诗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天涯沦落人的思乡和孤寂愁苦之情。3、这首

    8、散曲中哪些景物最具秋景特征,试作简要赏析。曲中“枯藤”“老树”等景物最具秋景特征,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哀的感觉。4、这首散曲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先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落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6、这首诗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了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8、中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

    9、怎样一幅景象。深秋晚景图。9、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断肠10、短短一首二十八字的小令便表达出作者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者充满浓郁的诗情,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小令前四句写景,作者密集的意象,使前四句描写的深秋之景成为人的活动的环境,作为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中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感情载体,乃心中物,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统摄诸多意象,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朝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

    10、忧虑、关切和思念之情。2、开头选取“杨花落”“子规啼”两种情景有何作用?点明时令,渲染一种悲凉感伤的氛围。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将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切、思念之情。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月亮本是无知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5、诗句中有哪些意象?杨花、子规、明月、风。6、诗人借“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11、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杨花”象征人的飘零,“子规”象征离别,点出友人远离,表达了离别之痛。六、夜雨寄北 李商瘾1、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主题)2、简析“涨”字的妙处。既写出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离愁像池水一样涨满心房,从而衬托出诗人绵绵的愁思,用词准确,富于动感。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运用想象的手法,由当前离别的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快乐憧憬,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4、请从诗歌的语言、内容、主题任选一个方面对本诗进行赏析。语言:语言简炼、内容丰富、语意含蓄。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第一次实写,唤起离人的愁思,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思念,第二次是虚写,

    12、想象与亲友团圆后回忆巴山夜雨的情景,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中两次提出“巴山夜雨”有什么效果)主题: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对亲友的思念之情。5、“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秋”字在诗中的作用: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6、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设想亲人(或友人)思念自己,询问归期,从而更强烈表达出诗人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七、浣溪沙 晏殊 1、主题: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2、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3、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天赞赏的诗句。4、请从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对“夕阳西下

    13、几时回”一句进行赏析。对时光年华易逝的愁苦。也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5、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既是现实生活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日美好生活的情感记忆。“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之情。6、上片中慨叹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再也无法重复的句子:夕阳西下几时回。八、泊秦淮 杜牧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忧国忧民。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两个“笼”字。这两个动词形象准确,把“烟”“水”“月”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3、赏析“烟”“水”“月”“沙”。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14、”对商女的批评只是一个平台,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批判那些不顾国家安危,一味沉溺花天酒地的统治者们。5、作者对商女唱玉树后庭花一事的态度如何?请说出其中理由。不满(愤恨)。因为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开平,作者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忧虑。九、望岳 杜甫 P641、主题: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2、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此处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永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人和气魄。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15、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高大雄伟遮天蔽日。4、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畏艰难,永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5、“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6、“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的美景的喜爱。7、赏析“割”字。“割”字写出泰山的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十、春望 杜甫主题:忧国思家1、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的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2、

    16、尾联中“搔”字好在哪里?“搔”字是对想解愁又难以排解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放火连续不断,久盼家书不到迫切的心情,充分表达诗人忧国思家之情。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作者以物表达了忧国思家的情感。5、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简要赏析。描画出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6、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什么景象?渲染出一种残破

    17、凄凉的景象。8、首联中“破”“深”炼得极好,试分析其作用。“破”字写出怵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9、言明春望所见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0、写诗人睹物伤情以花鸟写悲情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1、写战争持久,渴盼与家人团聚的句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2、反映诗人忧国思家愁苦之心的句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十一、使至塞上 王维1、主题: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飘

    18、飞的蓬草,是诗人的自喻。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造了雄奇悲凉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4、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可以从诗题使至塞上看出,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都护”这些词语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描绘了一幅宽广绮丽雄浑的边塞场面)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

    19、它们的好处。“直”字写出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7、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的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大意是: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8、王国维评价这首诗“诗中有画”请根据此任选择角度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它有画一样的绝妙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

    20、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画面上的景物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十二、游山西村 陆游 P701、颔联蕴含了怎样的哲理?面对困境时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友情的留恋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3、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风土民情。4、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茫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

    21、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5、赏析“及”: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感情。十三、行路难 李白 P641、主题: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依旧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赏析。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重新被任用建功立业。3、“破”“挂”妙在何处?“破”“挂”二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作用是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相信总有

    22、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达了诗人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心。6、“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是虚写。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7、联系“长”“海”的含义,谈谈当你面对挫折时,会用什么样的心态调整自己。面对挫折时,我也曾彷徨过、失落过,甚至消沉过,但是每当看到第一缕曙光扑面而来时,也总会像李白那样告诉自己:“一样都会好起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看到真正的希望,有了这句话的暗示,我也会毫不停歇地继续去努力,为了实现,也为了一种心情。 咏雪 送别十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边塞诗、送别诗)P651、

    23、主题:诗中既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开而惆怅,更烘托出边塞生活的艰苦。 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2、本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体现情感:是对朋友远别的担忧与惆怅。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炼字、修辞、内容)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用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既描绘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展露出作者豪放和开阔的胸襟。写出了一夜的大雪,给树木披上了银装,仿佛忽然刮起了和煦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表现了诗

    24、人的欣喜之情,也展露出作者豪放和开阔的胸襟。4、请结合全诗,说说“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描写的画面以及表达作者的情感?画面:我在轮台门外送你归去,离去时茫茫大雪封住了天山道路,道路沿着山势弯去,终于望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着马踏过的蹄印。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路途艰难的担忧,对朋友远行的不舍之情。5、全诗最能体现作者送别情绪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说明。“愁”。为即将到来的送行作了情感铺垫,情感真切,再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淡淡的惆怅。十五、饮酒 陶渊明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了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

    25、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而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地自偏”。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比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6、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三四句有什么联系?表面上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美好宁静的大自然。十六、送杜少

    26、府之任蜀州 王勃1、主题: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待送别地点:城阙辅三秦 虚写景物的:风烟望五津。3、从炼字上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在少府上任之地,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4、诗中表明朋友之间真挚情谊的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名句,好在哪里?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出友情与离别情的新境界真正地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和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十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7、 P651、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2、赏析“天街小草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中,慢慢长出芽来,远远望去,一大片淡淡的青色,当怀着无限喜悦走过去仔细一看,却全无那绿地毯一样的感觉(画面)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3、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十八、赤壁 杜牧1、主题:诗人借古赏今,借周瑜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2、本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借诗抒怀,是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是什么?谈谈理解。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

    28、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感慨。5、从表现手法上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出非凡的见识之外,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十九、过零丁洋 文天祥P701、主题:(直抒胸襟)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修辞)运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风飘絮”形容危亡的国势,用“雨打萍”比喻自己坎坷的身世,生动形象地抒写的国破家亡

    29、的悲哀。3、诗歌叙写的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寒窗苦读,进入仕途 风烟回起,艰苦抗元。4、尾联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抒发感情:以死明志的决心。5、“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儒家经典。“干戈”指兵器。6、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惶恐”“零丁”妙用。运用双关修辞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因此也赋予了诗中“惶恐”和“零丁”双层意义。7、文拒绝祥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并举出一句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 横眉面对国民党手枪名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二十、乙亥杂诗 P711、主题: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2、吟鞭指:诗人的马鞭。3、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古诗词考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