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x

    • 资源ID:14687498       资源大小:34.9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x

    1、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析教师:宋甚学 全册教材安排本册共安排十三个单元。首先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四个单元。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数数、比较、分类、认识方位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然后分四个领域安排教学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五单元认数(一)、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十单元认数(二),分别认识10以内的数和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十二单元加法,分别教学10以内的加减

    2、和20以内的进位加;第三部分认识钟表,安排在第十一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认识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另外用一个单元进行期末复习。教材的图例和题例。教材中用豆荚(见第4页)、白菜、茄子(见第5页)表示老师形象;萝卜、辣椒、蘑菇(见第30页)、蕃茄(见第86页)表示学生形象,其中蘑菇是聪明学生的代表。我们曾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图例: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植物形象,征求幼儿园的孩子和一年级学生的意见,他们都喜欢动物、植物形象。

    3、考虑到教材中要选取涉及动物的童话作为教学题材,为避免图例与教学素材的混淆,所以选取植物形象表示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可把它们命名为茄子先生、豆荚博士、白菜老师,学生则称小蕃茄、小辣椒等。本册教材有例题(用小天使表示,见第4页左上角)、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复习等栏目。例题既是要解决的问题,又包含着要学习的知识。试一试是与例题相比稍有变式的尝试练习。“想想做做”一般是与例题配合的练习,当堂完成,个别“想想做做”要再安排一个课时。练习是一段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练习,要单独安排课时。复习是一个较大的单元的知识整理和综合练习。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一、教学内容:在提供的场景中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4、安排的意图:1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学习数110这10个数。2让学生初步感受观察和数物体的个数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3观察儿童乐园的场景,引起对学前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感情。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整体性画面,学生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形成对画面的整体感知,然后呈现10幅小图,这10幅小图都是从整体画面中把一种种物体分别提取出来的,引导学生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这种安排旨在启示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微的观察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观察。2让学生学习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为什么用

    5、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有两个原因:(1)圆点和任何物体都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圆点能够表示各种物体的个数。(2)对圆点学生会数会画,能够操作,便于数数。此时学生还未学习写数、认数,因此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怎样逐步学会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前三幅小图物体和圆点都已画好,让学生体会有几个物体就在下面画几个圆点,第四、五、六、九幅图让学生试着画圆点表示图中物体的个数,第七幅图(7朵花)、第八幅图(8棵树)、第十幅图(10个小朋友)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学数学就要克服困难,就要用眼观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

    6、3可以组织数现实物体的练习。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拿出一些物体来数数个数,也可以让学生数教室内一些物体的个数。教师应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发现后进生,以便以后在教学认数时多予以关照。第二单元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复杂的情景中提供比较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农村学校校园的一角,里面可以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物体很多。教材首先安排老师提出3个问题,并提出比较结果的表示方法(画“”)。这里不仅呈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也为学生自主寻找可以比较的其他物体和确定比较的方法提供了范例。接着安排学生自己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这样的安排,教学内容充

    7、实,又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还初步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2把比较方法的探讨作为教学的重点。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的方法是把两根绳并排放,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较哪个人高的方法是背靠背站在同一平面上,比出谁高。要注意的是比哪个人高,不是哪个人站得高,因此应该都站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较柿子和石榴哪个重,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手掂一掂,凭感觉作出判断,在掂量不出谁轻谁重的情况下用类似天平的支架去比较,支架的哪一端被压下去,哪一端的物体就比较重。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方法的探讨上,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的练习形式

    8、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活动,包括第1题和第5题。第1题比铅笔的长短,不是比插图中哪枝铅笔长,哪枝铅笔最长,而是让学生模仿插图的样子拿出铅笔进行比较;第5题是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队,进一步体会比高矮的方法。另一种是看图判断,包括第24题。这三道题学生在判断时不光要观察物体,还要合情推理。第1题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看上去一样高,联系实际想一想,就会判断出坐着的人高,这道题还渗透了爱心教育;第3题判断路程的远近,远近是路程长短的变式,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直路近,弯路远;第4题,从支架上看1个萝卜和3个茄子同样重,就会想到1个萝卜要比1个茄子重。第三单元分一分一、教学内容: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9、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所谓分类,就是根据需要先明确分类标准,再依据标准把一些东西分成两类或几类,使各类互不包容。标准可以是多样的,但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应该是确定的。这就是课程标准上所说的“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教材在例题中提供了商店的一角,让学生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货物架上有哪些物品,哪些物品摆放在同一层,同一层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或用途,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使学生体会到商店里的这些物品是按照物品的用途分类的,分类后便于找到,给顾客和营业员都带来方便。2练习安排层次清楚。“想想做做”共安排5道题

    10、,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第1、2题,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而两题的难度又有所不同。第1题以能不能在水里生活为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每一类是什么不需要再自选词语进行概括,只要把其中的一类所包括的对象圈出来,难度不大;第2题以行驶地点为标准把交通用具分为三类,每一类是什么都要自选词语概括,如天下飞的、路上行的、水里航行的,难度稍大。第二个层次是第3、4题,要自选分类标准再分类。树叶可以按形状分类,也可以按颜色分类;洋娃娃既可以按性别分类,又可以按是否戴帽子分类,还可以按衣服的颜色分类。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学生可以体会同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分类方法的多样性。这两题的难度也有所不同,

    11、第3题只需要在书上画线连一连,第4题却需要用语言表达。第三个层次是第5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把学习的分类方法用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应用意识。第四单元认位置一、教学内容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要想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首先应明白这几个表示方位的词的意思。几乎所有的一年级学生都能以自己为中心指出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而且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出哪个物体在哪个物体的上面、下面或前面、后面。多数学生也能以自己的两只手作中介区分左、右,即两臂平伸时

    12、,左手所指的方向是左面,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右面。教材基于这一事实不但让学生运用自己在生活中对六个方位词语含义的感知,直接对物体的相对位置作出判断,而且把重点放在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例题从课堂常规“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引起学生对左右方向的回忆,又以课桌上摆放的练习本和数学书为例表述物体间的左右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表述画面中人或物的其他位置关系。“想想做做”的前两题都是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我为中心作出判断。2只选择位置关系十分明显的素材。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涉及谁去判断,以什么为参照物去判断,把谁的判断结果作为答案,例如,是把画面中的人或动物作出的左、右方向的判断作为答案呢,还是把学生作

    13、出的左右方向的判断作为答案,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以至于有时成人也搞不清。所以教材只选择位置关系十分明显的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例题中画面中的人物与学生是同方向的,虽然应以画面中的人物对左右的判断为答案,但这个答案与学生的观察感受是一致的。又如让学生判断一朵红花的左面、右面各有几朵花(“想想做做”第6题),显然是学生作为判断行为的主体,那朵红花作为参照物。对于上、下、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境创设也出于这种考虑,尽量不产生歧义(“想想做做”第3、5题)。第五单元认数(一)一、教学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教材分成六段安排:第1113页,认识15各数;第1415页,认识几和第几;第1617页认识数

    14、0;第1819页,认识、;第20页安排练习一,进行前四段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第2123页,认识69各数;第2324页,认识数10。第25页安排练习二进行全单元的综合练习。从上面的安排可以看出,15,69的认识是集中安排的,各用二课时,而0和10是单独安排的,各用1课时。这样安排的原因是:(1)19这9个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相对集中安排,有利于学生认识其数值的大小及相邻数之间的联系;而0含义比较丰富,10对以后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学生对这两个数的已有感知比较肤浅,所以单独安排。(2)很多地区的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受到了学前教育,学生对110各数会写会读,如果安

    15、排过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学前教育较差,可以增加课时,譬如15的认识可一课时认识1、2、3,一课时认识4、5,69的教学也可以分散安排,并适当增加课时。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认识数时逐步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我们知道110这10个数都是自然数,每一个自然数都是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标志,反映了这一类集合的共同特征,例如3个小朋友、3盆花、3架飞机这是不同的集合,但共同的特征是数量上都是3个,所以用同一个标志数字3来表示,所以真正了解3的意义,就是要了解它所表示的数值,只有对数字的字音、字形与它所表示的数值建立联系,才算真正了解了数的意义。不少儿童虽然

    16、会读110,但对每一个数的数值不一定真正了解。鉴于此,教材对110各数的认识都按三段安排;(1)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个数;(2)用算珠表示数,算珠具有半具体半抽象的双重属性,说它具体,几个算珠表示几个物体,看得见,数得清;说它抽象,算珠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物体,所以用算珠表示数与现实中物体的个数相比是一次抽象。教学时可告诉学生,1架手风琴、1块黑板、1个男孩都可以用1粒算珠表示。教材中表示每个数的算珠中都有一粒颜色加深,意在告诉学生表示一个数的算珠后面再增加1粒算珠,就成了另一个数,渗透了自然数的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3)用数字表示个数,数字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从这三段的安排来看,认数的

    17、过程是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如此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每个数所表示的数值,也就是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重视写数教学。首先,在认数后立即安排写数,呈现笔顺规定,并让学生描红、仿写。其次,在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写数练习,包括后来安排的对关系符号、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仿写练习。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到位,要求严格,让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从小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这里下到工夫,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3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我们知道非零自然数具有双重含义:用来表示个数时是基数,我们称它为几,用来表示顺序时是序数,我们称它为第几。教材在教学15的认识后就安排几和第几的教学,可见对非零自然数双重含义的重视。教材通过例

    18、题让学生认识几和第几,通过“想想做做”的第1题区分几和第几,然后运用几和第几组织练习。在判断第几时除了数之外还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物体按什么方位排序,涉及了左右、上下、前后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二是怎样确定起始的方位。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生活中约定的,如第2题左图,楼层总是把最下层作为第一层,然后从下向上排列,又如“想想做做”第3题,前三名获奖人的排列也是约定俗成的;第二种情况由学生自己确定,如第2题右图,可以把最上面的猴子作为第1只,戴帽子的猴子从上往下数是第2只,也可以把最下面的猴子作为第1只,从下往上数戴帽子的猴子是第4只;第三种情况是题目中给定的,如第4题,上山的动物谁第

    19、一,谁第二,范围限制在正在上山的动物,顺序是由前到后,走在最前面的是第1只。4多方面展示0的含义。0的含义是比较丰富的。教材中重点给出两个含义:例1、例2中的0表示没有物体。例1中右边的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就用0表示;例2中原来地里有4个萝卜,拔走4个萝卜后,地里没有萝卜了,就用0表示地里剩下的萝卜数量。例3中的0表示米尺的起点,教材在这里还排出05的顺序,使学生看到0排在1前面,0比1少1。在“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0,初步体会0的其他含义(如温度计上的0,既表示一个特定的温度,又表示零上与零下的分界线,电话机上的0是一个备用的数字,105室中的0表示空位等),但不要求学

    20、生知道这些含义是什么,只需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0。5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第1819页教学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习比多少,另一方面是认识、。在第二单元学习“比一比”时没安排比多少,因为比多少最好是建立在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所以推迟在这里安排。比多少的基本方法是用一一对应的办法排一排,比一比。教材中出示了这样的图示,如兔和猴一个对一个,全部对完,就说兔和猴同样多,松鼠和小熊一个对一个,小熊用完了,松鼠还剩几个,就说松鼠比小熊多,小熊比松鼠少。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这种比多少的方法,以后学习中还要用到这种方法。符号感,人对符号的意义及其运用的一般性的认识和理解。0、1、

    21、2是表示数的符号,这里教学的、是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符号,将来要学习的、是运算符号。使用符号是数学学科的突出特征。符号具有概括性、简约化的特点,可以准确而简明地表示意思。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的含义,即“和同样多”可以用“”表示,“比多”,“比少”可以用、表示,要学会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两者开口的方向不同,但都是开口对大数,尖对小数。要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数学符号。6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10个一是1个十。10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所以10既可以看作10个一,又可以看作1个十,在表示10个物体时,我们把它看作10个一,

    22、容易了解这个数量的多少,在表示更大的数时,我们把它看作1个计数单位,能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数的组成。这里还没学比10大的数,当然无需把它看作1个计数单位。但为了给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教材在第24页“想想做做”第2题安排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实际上就是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教学中不要说到这种程度,但一定要让学生操作,并告诉学生:“请记住,我们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今后学习中还要多次用到。”以此为学生做些经验储备。7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简言之就是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一般性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成是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感觉。本单元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感受其数值。

    23、在教学认数时让学生数物体的个数,用算珠表示数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所表示的数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除了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外,第22页第45题的说出比8小的数,说出比7大的数,“看着直尺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都有助于把握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数序。让学生看着米尺或数轴填数,“从0写到10,再从大到小读一读”都是为了把握这些自然数的排列顺序。用数表述信息。例如第25页第1题“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就是用学过的数描述客观的事物,在描述的过程中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实践活动:有

    24、趣的拼搭。为什么先认识体而不先认识面?这主要是考虑儿童的认识规律。儿童认识事物是由粗略的整体感知发展到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分析。就体和面来讲,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细看各个面。而且面附着在体上,先学体容易操作。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创设堆积木的情境引入新课。好处有两点:(1)学生感兴趣;(2)积木的形体规范,便于抽取典型实物,形成清晰准确的印象。2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教材呈现顺序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积木的分类分离出研究对象观察某类积木形成实物表象呈现图形形成一般性表象命名形成概念举例扩大概念外延教材的呈现顺序提供了数学活动的线索,

    25、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头脑中关于这四种形体的形状的空间观念逐步形成。这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也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认识事物的过程。3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2题给图形分类,不但可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需要默默地进行图形特征的比较,而且要注意到图形摆放位置的变式),还复习了分类,渗透了统计知识。第3题把形体知识、左右位置知识,基数和序数知识综合在一起。4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本单元末安排的“有趣的拼搭”属于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一共安排了五项活动内容。“滚一滚”、“堆一堆”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进一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摸一摸”、“搭一搭

    26、”利用对四种形体特征的感知进行判断和创建,“数一数”,数出自己拼搭的形体所用物体的个数。组织这次活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就地取材,备齐所用的物品。课堂上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不要把教学过程安排得太琐碎,不要过多地设问和讲解。因为在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获取知识,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9页)。第七单元分与合一、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组成。以往10以内数的组成是放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学的,现在为什么单

    27、列一个单元?因为在这个单元中除了作为数学知识要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加、减计算作好准备外,还有两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初步感受数的恒等变形。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几个数是今后研究数的计算时常用的方法,分别计算后又要合在一起,所以让学生在恒等的前提下,进行数的分与合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数学思想,培养一种研究数的意识。培养数感,由按个计数发展到按群计数。例如5这个数,过去学生只知道是由5个1组成的,学习了数的分与合后,还能认识到5可以由2个数组成,1和4或2和3。由按个计数到按群计数是对数的认识的飞跃。教材分成四段安排:第3031页,4、5、2、3的分与合;第3233页,6、7的分

    28、与合;第30页安排练习三,进行前两段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第3536页8、9的分与合;第37页,10的分与合;第3839页安排练习四,进行后两段内容的综合练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提供了由分实物到分解数到合成数的数学活动线索。以第1道例题的4的分与合为例,先让学生把4个桃分放在两个盘子里,然后根据分放的结果分别抽象出4可以分成3和1、2和2、1和3,再反过来想,3和1、2和2、1和3都能合成4。教学中,应该按这样的线索组织数学活动。这样安排的好处有两点:学生经历了逐步抽象的过程,有分实物的表象作支撑,容易理解和接受数的分解;可以一式两用,例如 从上往下看,是4可以分成3和1,从下往上

    29、看,是3和1合成4,既沟通了分与合的联系,又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2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4的分与合作为例题,5的分与合让学生试做,2、3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完成。同样地,6和8的分与合作为例题,7和9的分与合让学生试做,10的分与合虽然作为例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就是在例题中也留出了一些空格让学生自己填写。说明教材在引导学生明白分与合的含义后,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果,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3.逐步提高数学活动的要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在教学4的组成时,是“一图一式”,教学5的组成时,是“一图两式”,也就是一种分法,两种表达,两个小孩从不同的方向看

    30、分解结果得出两个不同的分解式,小女孩看到的是5能分成4和1(左4右1),小男孩看到的是5能分成1和4(左1右4)。到自己填写3的组成时,学生从左向右看得到3能分成1和2,从右向左看得到3能分成2和1。二是由分好实物让学生填数到让学生自己分实物自己填数。教学26的组成时给出分好的实物让学生表述,教学710的组成时,让学生自己分实物自己表述。三是逐步提出有序地分的要求。探索8和9的组成时,通过每次移动1个花片或翻动1个贝壳练习有序地表述,到教学10的组成时提出要求有序地操作,有次序地表述和联想。这样安排虽然教学内容相似,但对智力活动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4.让学生有兴趣地练习和

    31、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提供的练习数量充足,安排了四次“想想做做”和2个练习,设计的练习形式很有情趣,学生喜欢。如对口令(第31页第2题,第36页第2题)、找朋友(第37页第3题)、猜一猜(第38页第2题)、玩数字卡片(第34页第3题,第36页第1题,第38页第3题)等。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内外多次组织,以达到学生熟记10以内数的组成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估计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但是也应该意识到,学生过去是一个一个地数数,现在可以由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这实际是由按个计数向按群计数的发展,这种发展对不少学生来说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因此会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更不能熟记,对于这样的学生仍有必要加强训练,不排除以记忆为目的的反复练习,不过要尽量运用有意义的识记的方式。例如,用学具摆一摆,有序地分一分,边分边说数的分与合,使这种分与合的表象成为记忆数的组成的支撑。要通过个别辅导,使后进生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避免过早地出现两极分化。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含义,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数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成九段安排:(1)第4043页,5以内的加、减;(2)第4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