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468548       资源大小:880.3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通过一部电视剧片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来引出这位历史人物汉武帝。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汉武帝的生平,以此生动有趣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二、讲授新课(一)“无为”下的隐患1观看几张图片,回顾几位皇帝是如何之理国家的,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几位皇帝的治国之道。2观看一段历史视频,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同时让学生思考此时汉帝国面临哪些

    2、潜伏的危机?( 可以设问,作为一个少年皇帝,你觉得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刘彻最担忧的问题【匈奴】,又有哪一个是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思想】。请学生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四方面给这些危机分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汉帝国面临的危机。3. 学生分享完后,老师对学生分享的结果进行总结,汉帝国面临的危急有: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设计意图】活动探究,让学生讨论汉帝国面临的危机。(二)从“无为”到“有为”通过对“无为”下的隐患进行分析,知道无为而治存在的问题,引出汉武帝要开始着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1. 王国问题问题一:王国问题是怎么来的?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发

    3、展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高祖晚年日益猜忌功臣。结果臧荼、张敖、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之后其封国则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1) 任免官吏,(2) 自征租赋,(3) 自铸钱币,(4) 自集军队。【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分析王国问题的由来以及解决措施。问题二:汉景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汉景帝时,采用晁错的建议直接削藩,导致“七国之乱”。大汉面临王国势力的威胁!紧急召开智多星会议,邀请我们班所有的谋士参加,共商解决方案!方案一:再战? 方案二:求和? 方案三:以退为进,掌握主动?【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讲解“七国之乱”,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三

    4、:通过阅读一段史料,学生思考最后汉武帝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王国问题?谁提出的? 主父偃 推恩令【设计意图】以史料探究汉武帝解决七国之乱的措施。结合推恩令示意图,理解什么是“推恩令”?【设计意图】结合推恩令示意图和教材,理解推恩令,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问题四:观察示意图,思考“推恩令”妙在哪里?(提示:对比汉景帝治理王国问题措施)教师总结:这也就是“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费一寸土地,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 诸侯:把封地再次分给自己的子弟也少抱怨。诸侯子弟:得到了封地,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样层层分封,从表面上看,各诸侯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

    5、实力大大减弱了,无法同中央抗衡了,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王国问题得到解决。【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分析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的巧妙之处。问题五:观察示意图,思考“推恩令”的结果?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问题六:阅读教材,思考汉武帝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了强化对百官的监察,汉武帝增设了司隶校尉和十三部(州)刺史。司隶校尉主要监察京畿地区,甚至皇太子、三公也在其监察的范围之内。刺史则“以六条问事”,除了一条是监察地方豪强之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郡国一级高级地方官的不法行为,刺史的官品很低,但是权利较大。汉武帝时期的吏治较为清明,与多层次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监察、监督制度密切相

    6、关。【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并采取讨论的形式,分析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 经济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在经济上的措施,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3. 思想问题针对思想不统一,威胁皇权的思想危机(出示课件),当时有很多人向汉武帝进言,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学派的学者,主张用他们的思想来加强统治,你会赞同哪家的观点呢?(出示课件)同学们讨论一下。教师活动:汉武帝最终采取了哪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呢?(学生答:儒家思想)从视频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视频最后汉武帝如何归纳董仲舒的思想内涵?学生: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崇礼、尊王、攘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阅读教材,思考汉武帝采用什么方式独“尊”儒学?2、太学如何体现“尊”儒的?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生可以做官。【设计意图】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举例说明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活动:材料三: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材料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传 结合材料,思考独尊儒学的影响是什么?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皇权和国家统一;儒学自此成为正统思想,居主导地位。【设计意图】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今的影响,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能够感受到儒学的深远影响。以上

    8、我们进行了第二篇章:从“无为”到“有为” 巩固一统的学习,提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呢?请同学们讨论总结。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进行总结。汉武帝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在他54年的执政生涯中,大一统一直是他的梦想与追求,他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将西汉推向鼎盛,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并让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可能。此后,虽然中国也出现过分

    9、裂动荡,但“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已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大一统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汉武帝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的措施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分析汉帝国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措施时,借助历史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为学生营造一种历史情景,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

    10、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为什么汉帝国要从“无为”走向“有为”,延伸到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对国家的安全、领土等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分析汉武帝改革时尽可能的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他们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发现性训练火强化训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

    11、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

    12、内容、作用。(1)背景: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削藩。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2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13、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2)内容: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1)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2)作用:使国家的财政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知识模块四北击匈

    14、奴自主阅读课本P60内容,完成第45题。4为解除边疆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始开始西迁。5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汉初期对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原因在于,西汉初年,国力瘦弱,后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

    15、件。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2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诸侯国,建立较小的侯国,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3)文化上: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题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

    16、五铢钱。(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凶奴。意义: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A)A颁布“推恩令

    17、”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2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3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图1 ,图2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的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军事统管。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取,如出身奴仆的卫

    18、青,做到大将军职位。(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该人物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哪年?他在位期间修建的伟大工程有哪些?秦始皇;公元前221年;长城,灵渠。(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3)上述人物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们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抑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加速了秦的灭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促使西汉实现大一统。(4)上述人物在地方上为了加强控制,他们分别采取什么措施?郡县制。下令允许诸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诸侯国,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5)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两位帝王在治国时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在今天有何借鉴作用?重用人才;今天还应该重用人才,人才强国。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