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博弈论案例-擦枪走火博弈:古巴导弹危机.docx

    • 资源ID:146758       资源大小:321.2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博弈论案例-擦枪走火博弈:古巴导弹危机.docx

    1、博弈论案例擦枪走火博弈:古巴导弹危机(编译自 A.Dixit 和 S.Skeathgames of strategy第 13 章)一、事件概况由于前苏联的崩溃,一些重要的文件已经公诸于世,有关当年震动世界的古巴导弹 危机的内幕也使我们了解了当年美苏那场差点引起核大战的外交争执的真实情况。我们 发现,那次冲突及其结局可以运用博弈论作出解释。在那次危机的过程中,形势跌宕起 伏,充满了戏剧性,而美苏两大国的领导人也冒着风险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事后证 明,他们的决策是符合人类总体利益的。这次危机也对两大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及责任 感进行了考验。正如肯尼迪总统(J. Kennedy)在危机期间所说的那样

    2、:“这是我挣得工 资的一周”(This is the week when I earn my salary)o在1962年的夏末和初冬,前苏联(the Soviet Union(USSR)开始在古巴部署中短 程弹道导弹(MRBMS及TRBMS)。短程弹道导弹有H00英里的射程,可打到华盛顿 特区;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为2200英里,能打击全美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和军事设施。 部署导弹的阵地由最新式的苏式萨姆(SAMS)地对空SA-2型导弹护卫,它能够击落 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同时还部署了一种被称为IL-28的轰炸机和战术核武器。前苏 联人称这种战术核武器为Luna,而美国人称其为FROG (可地

    3、面自由发射的火箭)。古 巴人可用这种武器抵挡入侵的军队。这是前苏联第一次试图把其导弹和核武器部署在前苏联领土之外的地方。倘若他们 成功了,将大大提高他们针对美国的攻击能力。现在已经清楚的是当时前苏联境内可直 接打到美国本土的已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S)总共不超过20枚,甚至大概只有 2到3枚。他们开始在古巴部署的大约有40枚中短程导弹,这对于前苏联的进攻能力来 说是一个大幅度的增强。但是,当时美国仍然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平衡上维持着巨 大的优势。同时,由于前苏联已经开始建造他们自己的潜水艇舰队,在美国本土附近部 署陆基导弹的重要性将会下降。但是,对于前苏联来说,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意义远远

    4、超 出了直接的军事意义。成功地在如此接近美国本土的地方部署导弹对于前苏联在全球范 围内的声誉及宣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特别是在亚洲及非洲I,两个超级大国在那里 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治及军事影响的竞争。最后,前苏联正打算将古巴作为其“东方阵营” 的一个桥头堡。通过在古巴部署导弹,以打消美国入侵古巴的念头,消除古巴所受到的 来自美国的巨大威胁,同时,还抵消掉中国在古巴的影响,这正是当时的前苏联领导人 尼柯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作出如此冒险举动的动机。在1962年夏末及初冬期间,美国对古巴及海上行船的监视系统发现了一些可疑的 活动。当美国外交官向前苏联方面寻求这些疑问的答案时

    5、,前苏联立即对在古巴部署导 弹的任何意图进行了否认。随后,面对难以掩饰的证据,他们才说其意图是防守性的, 是为了防卫美国对古巴的侵略。尽管进攻性武器也可用于防卫,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令 美方信服。在10月25日和26日,即星期天和星期一,一架美国U-2间谍飞机拍摄了古巴西 部地区的照片,它们无可辩驳地显示出正在进行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的建造(随后在10 月17日又找到的短程导弹的证据)。这些照片在随后(10月16日)被提交给肯尼迪总 统后,他立即组建了一个特别顾问小组,这个小组后来被称为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6、Council,简称 ExComn)。他们开始讨论对 策。在第一次会议上(10月16日上午),肯尼迪总统决定在他完全准备好应对方案之前, 对这件事实行完全的保密和消息封锁。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如果苏联知道美国人 知道了古巴的事情,苏联人会赶在美国人作出反应之前加快在古巴的导弹安装及部署。 除此之外,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在美国境内造成人们的大恐慌。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中积极参与对策建议的成员包括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国家安全顾问乔治邦迪(George Bundy)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7、麦克斯威尔泰勒将军(General Maxwell Taylor)、 国务卿罗斯克(Dean Rusk)以及副国务卿乔治(George Ball),首席检察官罗伯特啃 尼迪(Robert Kennedy,他也是肯尼迪总统的兄弟),财政部长迪隆(Douglas Dillon,他 是内阁中唯一的共和党人),以及汤普生(Llewellyn Thompson),他是最近才从驻莫斯 科大使的位置上返回美国的。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他们将与其他的一些重要官员一起商讨应对措施,这些官员 包括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前国务卿和美国外交政策的高级发 言人阿奇森(Dean Ach

    8、eson),以及美国空军司令官列梅将军(General Curtis Lemay)。在这一周其余的时间里(10月16日到21日),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进行了多次的 集中性讨论。为了保密,总统继续了他原有的正常计划日程,包括为即将参加在1962 年11月举行的国会中期选举中的民主党候选人作巡回演说。当然,他仍然暗地里保持 与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的经常性接触。他躲避着报刊关于古巴问题的采访,并且劝说1 到2个可信任的媒体老板或编辑保持一贯经常的经营状态。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自身在 试图在华盛顿保守秘密的做法上有时表现得接近于滑稽。譬如有一次他们中的12个人 像沙丁鱼一般挤在一辆轿车里,因为由几辆政府小车

    9、组成的长长的车队在护卫车的簇拥 下从白宫向其他政府部门行驶的景象将会在媒体中引起猜测。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中的不同成员在关于时局的估价及支持不同的行动上存在着 较大的分歧。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认为古巴导弹部署大大打破了军事力量的平衡,国防 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它“根本”没有影响到军事平衡,并且仍然认为这只是一个纯政治 的问题。总统肯尼迪指出,如果美国对第一次导弹部署不作出反应,则将会有随后的更 多的导弹部署,苏联将会利用在美国的后院部署导弹所造成威胁迫使美国将在西柏林驻 守的美军、英军及法国军队撤出。肯尼迪也意识到它是美苏之间地缘政治斗争的一个组 成部分。前苏联计划将他们在古巴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为一个

    10、主要的军事基地。他们打算在11 月中旬之前就完成导弹的部署。赫鲁晓夫已经计划在11月的下旬与卡斯特罗签订一个 协议,然后就去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接着打算作出一个有关柏林问题的最后通 牒,他以在古巴部署的导弹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要挟。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将不得不将 已部署的导弹作为一个既成事实来接受。现在已清楚的是,赫鲁晓夫当年是私下独自一 个人作出这些计划的。他的一些高级幕僚私下认为他们已过于冒险了,但是前苏联的最 高政府决策团体,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主席团却支持他的决定,尽管它本身就是一个 橡皮图章。卡斯特罗开始只是十分勉强地接受导弹部署,因为他害怕由此引起美国的入 侵,但后来他也接受了,

    11、因为他感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会大大增加他自己的自信心并增 强他那涛涛不绝演说受到人们重视的程度。包括10月18日即星期四上午的那次会议在内,在之前的所有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 召开的会议上,每个人都认为美国的反应将会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在这些时候他们认真 研究的唯一选择是:(1)对导弹阵地及(可能是)邻近的萨姆导弹阵地的一次毁灭性直 接空袭;(2)对包括前苏联和古巴停泊在机场上的所有飞机的一次较广泛的空袭及(3) 对古巴的全面入侵。如果需要的话,当较长程的中程导弹存在的证据取得后,态度还可 更加强硬。事实上,在星期四的会议上,肯尼迪讨论了在周末开始进行空袭的时间表。 麦克纳马拉在10月16日礼拜二会议

    12、结束前首次提出了军事封锁的计划,并且在会议结 束后在小范围内提出了一种思路(在实际行动将要发生的时候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波 指出在没有作出预先警告的情况下进行空袭无疑于再一次“珍珠港”事件,并且美国人 是不愿干此勾当的。他得到了罗伯特肯尼迪的强力支持。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中的非 军人成员们在他们发觉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们需要的是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时,就逐渐 倾向于军事封锁的选择;军方将目标仅限于导弹阵地的有限打击视为危险且无效的,以 致于“他们宁愿选择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也不愿采取有限打击的方式”(they would Prefer taking no military action than to

    13、 take that limited strike )。在10月18日与20日礼拜六之间,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内部的绝大多数意见逐渐 围绕发出一个短时期期限(48到72小时)最后通牒的同时开始进行军事封锁的思路上。 这个计划将在期限之后根据需要采取军事行动。为了实行封锁,国际法要求事先宣战, 但通过建议将其称为古巴的一种海军至上主义(naval quarantine)而将此问题巧妙地解 决了。在这些讨论中,一些人总是(从10月16日到21日)持有相同的立场例如, 参谋长联席会议总是一贯地偏爱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袭一一但是其他人却随时都在戏 剧性地改变他们自己的观点。邦迪最初赞成“什么都不干(doi

    14、ng no thing),但后来 却转向于一种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方案。肯尼迪总统本人的立场也从空袭转向军事封锁。他要求美国的反应是坚决的。他的 理由无疑主要是军事及地缘政治的,因为作为一位成熟的国内政治家,他充分地认识到 一个不够强烈的反应将在即将举行的国会选举中不利于民主党。另一方面,启动一次可 能导致核战争的行动所带来的责任使他深感沉重。中央情报局的评估即一些导弹已经部 署完毕,这就增长了因任何空袭或入侵将会引发的苏联人发射这些导弹并造成美国平民 大量伤亡的风险,他对此评估印象深刻。在危机持续到第二个星期的(10月22到28 日),他的决定看起来是坚持选择由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讨论过的低冒险

    15、选择。在第一周的讨论结束之后,决定只有在军事封锁与空袭之间进行选择。持两种立场 的文章都递交上来,并且在10月20日的一次非正式投票中,军事封锁建议以11比6 取胜。肯尼迪作出了抉择并且于10月22日在电视上向全美公众宣布军事封锁行动开始 了。他要求苏联驶往古巴的运送导弹的船只立即停止航行,同时迅速撤除已经部署在那 儿的导弹。肯尼迪的演讲就象将戏剧性的紧张状态整个地带入了一个公共比武场一样。联合国 也展开几次充满戏剧性但却是无效的商讨和争论。其他的世界领导人和职业性的国际事 务协调人也提出劝告和充当斡旋者。从10月23日到25日,前苏联人开初咆哮着试图恫吓和否认,赫鲁晓夫称军事封 锁为“盗贼行

    16、为,是一种愚蠢的帝国主义行为”,并且声称他的船只将不会理睬它。前 苏联人在联合国或其它地方到处都说他们的意图只是防御,并且提出了抗议声明,声称 将与美国对抗到底。但在私下里,他们却在寻找结束危机的渠道。其中包括一些赫鲁晓 夫向肯尼迪直接发出的信息,也包括一些前苏联人采用的间接和较低层次的沟通方法。 事实上,早在星期一,即10月22日在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之前最高苏维埃会 议主席团已决定不要将这次危机引向战争。直到礼拜四,即10月25日,他们才决定愿 意从古巴撤回导弹,但要求作为一种交换,美国要作出不入侵古巴的承诺。但是,他们 也同意“再看一看(Lock around),以便寻求到更好的办法。当然

    17、,当时美国并不知道 苏联人的这种思想准备。在公开场合以及私下的通信里,前苏联人都建议用一种双方都作出让步的办法来解 决危机,即美国从土尔其撤出导弹,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在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里也 已对这种可能性作了讨论。美国在土尔其的导弹是已经准备废除的设施,因为美国正打 算将它们撤走并用游弋在地中海底下的北极星潜水艇去取代它们。但是,可能土尔其很 难会被说服接受这一改变,因为他们将美国导弹在土尔其的存在作为一种对土国的保护 性象征(土尔其人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固定在土国领土上的导弹是对土国防卫的一种 强大的承诺性象征,比在其海岸线之外游弋的潜水艇来说,其对土国防卫的承诺力量更 大,因为潜水艇在

    18、很短的时间就可能逃之夭夭)。在10月24日,即星期三那一天,军事封锁开始发挥作用了。尽管苏联人在公共场 合仍然表现得十分强硬,前苏联人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了。他们看来对 美国人能够在导弹部署安装整个完成之前就发现在古巴有导弹感到惊讶;前苏联在古巴 的工作人员已经发现了 U-2飞机在飞越古巴领空,但他们并没有向莫斯科报告。最高苏 维埃会议主席团下令所有载有最敏感物质(实际上就是中程导弹)的船只停下来并调转 方向返回。但他们又命令爱沙普里雅夫将军(General Issa Pliyev)这位驻古巴的苏军 司令把他的部队置于战斗准备状态,并且要求他使用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可能的手段迎击 来犯

    19、之敌。事实上,最高苏维埃会议主席团曾两次打算但又在发出命令之前取消让他使 用战术核武器迎击可能来犯的美军的命令。当然,美方仅仅看见有几艘继续驶向军事封 锁区的苏联船只,这些船只实际上载的是油料和其它的非军用货物。美国海军在执行其 军事封锁任务时开始转向缓和。有一艘油船未经登船检查就让它通过了,而另一艘运有 工业货物的不定期汽船经粗略的登船检查之后就让其继续前行。但是,紧张的状态仍然 继续增加,并且双方的行为都比双方最高层政治家所希望的那样来得过火一些。在10月26日礼拜五的早晨,赫鲁晓夫私下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调解信,其中提出只 要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他就将导弹撤出。但是,第二天他又态度强硬起来。

    20、看来他被 所看到的两个现象壮了胆子。第一是美国海军在执行军事封锁时没有过于挑衅性的行 为。他们让一些显然是民用的货船通过封锁区,他们只是登上一艘船进行了检查。这艘 船叫Marucla,在进行大而化之的登船检查后就让它通过了。第二,在美国国内的报纸 上出现了一些带有点鸽派味道的言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由著名的专栏作家沃 特利普曼(Walter Lippman)所写的一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建议美国以在土尔其 撤出其导弹来换取苏联撤出其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赫鲁晓夫于是在10月26日即星期六 又给肯尼迪写了第二封信,提出了这一主张,并且这一次他把信的内容公开了。这一封 信大概就是最高苏维埃会议主席团

    21、所主张的最佳处理方式中的“等着看一看(Looking arownd)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封信表达了赫鲁 晓夫本人的想法,而第二封是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中强硬派的压力之下写的,甚至可能 赫鲁晓夫此时已不再能控制住最高苏维埃中的强硬派。事实上,后来发现,两封信都是 经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讨论和批准之后发出的。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的成员们继续商讨对策,并且大家的意见也开始变得强硬起 来。一种理由是大家逐步感觉到仅仅依靠封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肯尼迪的电视讲话没 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期限,并且,正如我们已知道的那样,一个没有规定明确期限的强迫 性威胁是易于因对手故意拖延而受到削弱的

    22、。肯尼迪对此很清楚,并且早在10月22日 即星期一,在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的早会上,他就指出:“我不认为让他们就一直呆在 那儿,我们的境况就会好起来”。但是,一个刚性的,很短时间的期限看来又太缺乏灵 活性了。到了礼拜四,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中的其他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例如, 邦迪说道:“等待是最危险的了”。苏联人的立场变得强硬起来,正如在私下发出的安抚 性“周五信件”之后发出的公开性的“周六信件”所表明的那样。最为岌岌可危的是, 在星期五,美国的情报部门已发现在古巴部署有战术核武器(FROGS),这表明苏联在 那儿的存在比早先所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但这也使得入侵变得对美军十分不利和危 险。还是

    23、在星期六,一架美国U-2飞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现在已知道,这是由地区司 令官干的,他把上峰的命令理解得比莫斯科的意愿宽泛得多了)。另外,古巴防空系统 向低空飞行的美国侦察机开火。国家安全行政委员会在那个星期六中的郁闷心情可用迪 隆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这一天什么也没有得到(We havent got but one more day)。在星期六,一个导致紧张局势逐步升级的计划开始被付诸行动起来。在随后的礼拜 一,或最迟是礼拜二,将实施空中打击,并且对空军预备队下达了动员令。势态发展的 必然性终点将是入侵。一封将由肯尼迪总统私下发给赫鲁晓夫的强硬信件已经起草,并 且将由罗伯特肯尼迪直接送交到驻华

    24、盛顿的苏联大使安东尼多勃雷宁(Anatoly Dobrynin)手中。在这封信中,肯尼迪提出以下要求:(1)苏联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和IL-28轰炸机撤出,并且要进行核查(且不许有 新的船只驶入古巴)。(2)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3)几个月后美国从土尔其撤出自己的导弹,但若苏联人在公开场合提到它或者 将此行动与古巴危机相联系的话,美国将放弃这一行动。要求苏联在12到24小时内给 予答复,否则将会有灾难性的后果(there would be drastic cousequences)。在星期天早上,即10月28日上午,正当美国的许多教堂内挤满了祷告和祈求和平 的人们,苏联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播送了赫鲁

    25、晓夫回复给肯尼迪的一封信的内容,其中他 声明立即停止导弹阵地的建造工作,并且将拆除已安装好了的导弹,将船只驶回苏联。 肯尼迪立即对此加以回应,表示对此决定大加欢迎,这一回应由美国之音向莫斯科播送。 现在已经清楚的是,赫鲁晓夫作出让步的决定实际上在他收到经多勃雷宁转交的肯尼迪 的信件之前就已作出了,但是这封信使得赫鲁晓夫更加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这一决定。但这并未完全终止这场危机。美方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怀疑苏联是否如其所说的那样 会撤出古巴,并坚持要去空袭古巴。事实上,在后来的几天里,古巴导弹阵地上的建造 活动还持续一阵子,而联合国的检查也是成问题的。苏联人也试图将土尔其的美方导弹 撤出半公开化。他们还

    26、打算让IL-28轰炸机继续留在古巴而不撤出。直到n月20日, 危机才最终了结并开始了撤出。二、一种简单的博弈论解释初看起来,这场危机的博弈论解释是十分简单的。美国要求苏联人从古巴撤出导弹; 于是,美国人的目标是达到一种强迫性(Compellence)o为此,美国人提出一种威胁: 如果苏联人不顺从的话,将最终引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一场核大战。军事封锁是这一 个必然过程的开始的第一步,并且有一个证明美国人威胁的可信性的实际行动。换句话 说,肯尼迪将赫鲁晓夫推向战争的边缘。这就充分地震慑了赫鲁晓夫并迫使其就范。当 然,核湮灭的可怕后果同样也会令肯尼迪感到恐怖,但这正是威胁的本质。所需的是威 胁对于另

    27、一方来说是充分耗费的(Sufficiently costly),以致于会诱使他们按己方意图行 事,这样我们实际上就不会不得不实施这种极槽糕的行动。我们通过描出一个博弈树,就可以将上述分析严格表达出来,见图lo图1古巴导弹危机的完全信息博弈苏联已经部署好了导弹,现在由美国首先行动。美国有两个选择,一是什么都不做, 二是发出威胁。倘若美国选择什么也不做,苏联凭此就取得一个很大的军事及外交上的 成就,故我们将美国此时的支付标记为一2,将苏联的支付标记为2。如果美国发出威胁, 就轮到苏联进行行动选择了。苏联只有两个选择:撤出或者对抗。对于苏联来说,选择 撤出是令人丢尽脸面的(一个很大的负数),并且对于

    28、美国的军事优势是一个再一次的 证实(一个较高的正数),故我们将美国的支付记为1,将苏联的支付记为一4。如果苏 联对抗美国的威胁,将会爆发一场核战。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可怕的,但对于美国 人来说是更加恐怖的事,它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更加关注其人民的生命,故将美国的支付 记为一10而将苏联的支付记为一8。这种定量化的方法是十分粗糙和臆造的,但结论并 不精确依赖于我们所选定的数字。现在,我们来找出子博弈精炼均衡。如果面对美国的 威胁,苏联从撤出获得的支付为一4,从对抗中获得的支付为一8,则他们更加偏好于撤 出。给定这种预期,美国盘算着若发出威胁将获得支付1,否则获支付一2。因此,对于 美国来说,最优的

    29、选择是发出威胁。美国最终得支付1,苏联得支付一4。但是,稍许进一步的考虑却告诉我们上述分析存在一些问题。人们会问:为什么苏 联会在古巴部署导弹,因为当他们能够在事先预见到随后博弈的展开时,他们明白他们 自己会是输家。但更为重要的是,危机演进时有关时局的几个事实和一些事件与上述简 单的威胁图式是不相吻合的。但是,在对这种分析的不足作出说明并提出一种更好的解释之前,我们暂且离开一 下本题去看看危机期间发生的一段有趣的情节,它使得我们更加了解一个成功的强迫性 威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附加条件。一个强迫性威胁必须要求要有一个期限,否则对手能 通过拖延战术来使其无效。在10月23日即星期二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危

    30、机讨论会上,美 国大使史蒂文森与苏联驻联合国大使朱里(Valerian Zorin)发生了冲突。史蒂文森要 求朱里详细回答苏联是已经在古巴部署了还是正在部署核导弹:“用是或不是 不要等翻译是还是不是回答我!”朱里反驳道:“我并不是站在美国的 法庭上你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获得答案的。”史蒂文森又反击道:“我打算等你的 答复,一直到地狱都冻结为止(I am prepared to wait for my answer until hell freezes over)o 这一场争吵极富戏剧色彩。肯尼迪看着电视上的会议实况评论道:“真棒!我还从来不 知道阿德莱还真有他的! (Terrific. I n

    31、ever knew Adlai had it in him)。但是,这是一个可 怕的战略。当苏联人正忙于建造其导弹阵地时,没有什么比让美国人“正着答复”更合 苏联人的味口了。对于强迫性威胁来说,“一直等到地狱冻结为止”并不是一个合适的 期限。三、考虑更多复杂性后的博弈让我们回过头来构造一个更加令人感到满意的博弈模型。在现实中,所有的博弈都 有一些不确定性。你不能精确了解你的对手的价值观,你也不能完全肯定局中人选择的 行动会被精确地实施。因此,一个威胁会有两方面的风险。你的对手可能会对抗,使你 不得不在蒙受很大损失的情况下执行威胁行动,或者你的对手选择了顺从,但威胁行动 也可能由于失误而发生。当

    32、这种风险出现时,威胁行动对自己带来的成本将成为一个需 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古巴地弹危机期间可以说是充满着大量的这类风险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准确知悉另 一方的支付即另一方将核战和在国际上丢脸的相关成本看得有多么大。还有,选择 “军事封锁”和“空袭”是比简单的口头承诺更加复杂得多的,并且在华盛顿或莫斯科 发出的指令与其在大西洋上或古巴的具体执行之间存在许多信息失真和随机效应。格雷 汉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写的一本十分优秀的著作决策的本质曾对所有的 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以了概括。这使得他作出如下的结论:“古巴导弹危机不可能 用博弈论来解释”。他考虑到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官僚政 治有着他们自己的行事规则和程式,另一个则是基于美国的内部政治和苏联的政府控制 与军事组织的特点。他由此认为:用政治来解释是最合适的。对于他的观点,我们认为 在一些地方可以借鉴,但对于古巴危机的解释却别有看法。并不是博弈论不能用来解释 古巴导弹危机,而是这次危机并不是一个二人博弈美国与苏联或肯尼迪与赫鲁晓夫 之间。双方本身其实都是一个由大量参与人组成的复杂联盟,这些成员都有着不同的目 标、信息、行动和通讯方式。双方内部的成员们都卷入了其它的博弈,并且某些成员也 直接地与另一方的对手们交手。换句话说,这次危机可被视为一个


    注意事项

    本文(博弈论案例-擦枪走火博弈:古巴导弹危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