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李健金融学第17章货币均衡.pptx

    • 资源ID:14667941       资源大小:776.86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健金融学第17章货币均衡.pptx

    1、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本 章 主 要 内 容本 章 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五节 通货紧缩第五节 通货紧缩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一节 第一节 货币供求货币供求均衡与总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均衡原理 原理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衡之间的关系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货币均衡与总货币均

    2、衡与总供求均衡 供求均衡 影响货币均衡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实现的因素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中国的货币均衡 中国的货币均衡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二节 第二节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及其均衡及其均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 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国际收支平衡时关键的宏国际收支平衡时关键的宏观经济目标 观经济目标 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 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 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 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的均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衡与调节金融机构在经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地济

    3、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位与作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三节 第三节 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条件下的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对外收支与总供对外收支与总供求求开放经济条件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的货币供给开放经济条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的货币需求第四节 第四节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及其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度量 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分类中性论 中性论 需求拉上型及其治理需求拉上型及其治理结构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结构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促进论 促进论 促退论

    4、 促退论 通货膨胀的社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会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因及其治理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经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济发展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成本推进型及其治理、国成本推进型及其治理、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五节 第五节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含义通货紧缩的含义与衡量与衡量通货紧缩的社会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经济效应通货紧缩的治理通货紧缩的治理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货币供求均衡 总需求曲线

    5、 总供给曲线 货币供求均衡 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表 自主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 自主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 国际收支差额 通货膨胀 物价指数 国际收支差额 通货膨胀 物价指数 强制储蓄 通货紧缩强制储蓄 通货紧缩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一、货币供求均衡原理一、货币供求均衡原理货币均衡货币均衡(money equilibrium):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可表示为

    6、:Md=MS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求不相等则为货币失衡,或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货币失衡可表示为:货币失衡可表示为:Ms Md 后果:通货膨胀后果:通货膨胀 Ms Md 后果:通货紧缩后果:通货紧缩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一、货币供求均衡原理一、货币供求均衡原理 理解货币供求均衡与失衡的经济含义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货币失衡有两种状况:M d M S,为通货紧缩;M d M S 为通货膨胀.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货币失衡的表现不同.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不同点不同点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7、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主要矛盾不同主要矛盾不同货币供大于求或货币供小货币供大于求或货币供小于求的现象交替出现于求的现象交替出现货币均衡主要矛盾是供小货币均衡主要矛盾是供小于求于求主要表现不同主要表现不同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主要表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主要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货币失衡表现为:商品供货币失衡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票证配给、排队不应求、票证配给、排队、黑市猖獗、黑市猖獗均衡实现机制不同均衡实现机制不同依赖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依赖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实现均衡达的金融市场实现均衡依靠计划和行政性措施强依靠计划和行政性措施强制强制实现均衡制强制实现均衡不同经济体制下货

    8、币均衡问题的差异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的差异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一)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一)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货币市场上的局部均衡;整体市场上的一般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一)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局部均衡中内生货币供应论与外生货币供应论的货币均衡图形不同。一般均衡中货币均衡与社会

    9、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四边联动关系。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的四边联动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的四边联动 AS Md 市场供求市场供求货币供求 货币供求 ASAS 代表总供给 代表总供给 ADAD代表总需求代表总需求 箭头表示主导性作用 箭头表示主导性作用 ADMs 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发达的金融市场 健全的利率机制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

    10、章 货币均衡 i Me Me1 ie1 Md1Ms1MsieMiEE1Md 利率决定的货币均衡机制利率决定的货币均衡机制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三、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三、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一)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一)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的市场干预和有效调控 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国际收支应保持基本平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中国的货币均衡(二)中国的货币均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由国家根据生产增长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等经验数据调节和维持的货币均衡。改革开放之后

    11、,我国开始向中央银行调控下的货币供求均衡机制转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调节货币均衡的机制和手段也在改进,但与建立有效的货币均衡调节机制的内在要求相比有一定差距。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一节 货币供求均衡与总供求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一、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其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的重要依据。四个主要项目: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一)国际收支平衡

    12、表的记账原理 复式簿记原理 权责发生制:交易的记录时间以所有权的转移为准。按照市场价格记录 所有的记帐单位需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既可以是本币,也可以是外币,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帐货币是美元。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经常项目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主要包括的子项目有:货物:既包括一般商品,也包括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性黄金。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权征用和特

    13、许,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收入:包括职工的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交易。经常转移:经常转移项目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建立的平衡项目。当某一经济体的居民向另一经济体的居民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只发生了价值的单向流动,此时为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需要建立一个对应项目,除资本转移以外的所有转移都属于经常转移。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资本与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14、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其中,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则是指非生产性有形资产(土地和地下资产)及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和经销权等)的收买和放弃。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储备资产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是指一国货币当局 所拥有的可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净误差与遗漏(Net Errors and Omissions):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借方

    15、余额与贷方余额经常是不相等的差额就作为净误差与遗漏。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构成经常项目 货物 服务 收入经常转移职工报酬投资收益资本与金融项目资本项目 金融项目 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 储备资产 净误差遗漏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项 目项 目差额差额贷 方贷 方借 方借 方一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134,459,941643,376,735508,916,794 A.A.货物和服务货物和服务102,319,724576,190,644473,870,920 a.a.货物货物118,976,618521,262,31540

    16、2,285,697 b.b.服务服务-16,656,89454,928,32971,585,222 B.B.收益收益16,936,29547,143,27230,206,978 C.C.经常转移经常转移15,203,92220,042,8194,838,897二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60,994,554342,306,167281,311,613 A.A.资本项目资本项目1,348,3331,448,01599,683 B.B.金融项目金融项目59,646,222340,858,152281,211,930 1.1.直接投资直接投资15,561,16549,222,65833,661

    17、,493 2.2.证券投资证券投资20,184,65142,542,13622,357,485 3.3.其它投资其它投资23,900,406249,093,358225,192,952三三.储备资产储备资产-185,941,1740185,941,174 3.1 货币黄金000 3.2 特别提款权-28,637028,637 3.3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336,5370336,537 3.4 外汇-185,576,0000185,576,000 3.5 其它债权000四四.净 误 差 与 遗 漏净 误 差 与 遗 漏-9,513,32209,513,32220092009 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

    18、支平衡表 单位:千美元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千美元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二、国际收支的均衡与条件二、国际收支的均衡与条件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判断 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来进行考察判断。自主性交易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是指企业和住户等机构单位由于自身的利益需要而独立进行的交易。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是指在自主性交易产生不平衡时所进行的用以平衡收支的弥补性交易。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如果一国国

    19、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可以通过判断三种差额来评估国际收支失衡:贸易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性原因 货币性因素 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经济环境 经济周期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三)国际收支失衡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三)国际收支失衡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或逆差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逆差影响逆差

    20、影响:逆差将导致外汇供应短缺,使本币汇率有贬值压力,短期资本大量外流,从而恶化国际收支状况;以国际储备来弥补长期性的逆差,将导致一国对外资产的持续减少,有损国家的对外信用。顺差影响顺差影响:顺差将导致本币汇率有升值压力,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带来本国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会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与贸易伙伴的冲突和摩擦。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财政、收入政策 调整汇率或利率等要素价格,完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价格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劳工保护、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执法力度。对外贸外

    21、资实行更加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对外金融投资的需求,加强外债借用和结汇的管理。加强国际间合作,进行国际借款调节。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三、国际储备管理三、国际储备管理(一)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一)国际储备资产的种类 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 IMF 的储备头寸 外汇储备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1999-2009 中国黄金外汇存量中国黄金外汇存量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二)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确定国际储备的规模主要涉及的因素有:国际储备

    22、的成本 进出口规模及其差额 汇率制度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市场效率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良好的国际金融合作状况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是指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额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一般遵循安全性、盈利性和便利性三原则。国际储备资产运用形式管理:就是确定储备资产各种不同持有形式及其比重,用以解决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1995-20081995-2008 中国国际储备概况中国国际储备概况0 0200002000040000400

    23、0060000600008000080000100000100000120000120000140000140000160000160000199519951996199619971997199819981999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外汇外汇黄金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其他国外资产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内外均衡是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均衡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内外均衡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国际收支与国内货币流通的关系:(贸易收支、资本收支 货币供求);国际收支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外汇

    24、收支和汇率变动 社会总供求);国际收支与经济均衡的关系:进出口规模与总量 经济总量与结构均衡;外债规模与结构 财政信贷收支,外汇储备 国内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内外均衡的基本保证.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其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 一、对外收支与总供求一、对外收支与总供求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 GD P为:GD P=C+I +(X-M)用国民总收入和可支配国民总收入(GN I)、来自国外要 素净收入(YF)三个指标来描述总量:GN I GD P YF C I(X M YF)GN D I 是可供居民最终消费

    25、和储蓄之用的总收入,为GN I 加上从国外收到的经常转移净额(TR),而(X M YF TR)为经常项目收支差额(CAB):GN D I GN I TR C I(X M YF TR)C I CAB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S I CAB 对于一个开放经济,整个经济的储蓄与投资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当投资不足,国内储蓄大于投资时,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是顺差,资金由国内流国外;反之,当投资大于储蓄时,经常账户出现逆差,资金由国外流向国内。若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必须通过净资金流入或动用储备来弥补。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而经常账户差额(CAB)与资本和金融交易差

    26、额(CFA)之和就是国际收支账户的总体差额,等于一国官方净储备的变化(NFA):CAB+CFA-NFA=0 如果国际收支总差额出现逆差,通常通过减少官方储备资产来弥补。一国官方储备(国外资产净额)是弥补国际逆差的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外汇收支的顺差,将构成增加货币供给的压力,反则同理。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下,长期对外收支失衡会对货币供给产生扩张或收缩的影响,促使央行干预汇市,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第三节 开放经

    27、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年来国际收支顺差的快速增长,使央行必须为净购入的外汇付出本币,从而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1994年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后,外汇占款与我国的基础货币之比也不断上升,利用削减再贷款来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的增长的方法,效用越来越小。央行从 2002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了央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得力工具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 在开放经

    28、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对国内货币需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的开放程度越大,会增加国际储备货币国家的交易性 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会通过货币兑换,影响非国际储备货币国的货币需求。开放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资产性的货币需求有重要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使外汇本身成为重要的资产,公众参与外汇市场的买卖对资产性货币需求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四、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四、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因素对社会总供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都有重要影响和冲击,仅仅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是难以实现内外均衡的,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

    29、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和手段的配合,力求达到内外经济的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内外均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保持顺差。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多种政策措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格局,保证我国长期实现内外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均衡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通货膨胀的

    30、含义(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的特有现象,但纸币流通并不是必然产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币值下跌,外在表现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中的货币贬值是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相连。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类别类别通货膨胀表现通货膨胀表现公开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程度价格上涨程度爬行通货膨胀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

    31、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原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三)通货膨胀的度量(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各国度量通货膨胀程度主要采用的指数有三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指标。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W PI):反映大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的价格指数。(由于其不包括第三产业的价格,反映面窄,有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国内生产总值

    32、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 P平减指数能综合反映物价水平变动情况。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强制储蓄效用强制储蓄效用(Effect Of Forced Saving):是指在支出不变时由于物价上涨而减少实际消费和储蓄。由于货币贬值时,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有模式和数量进行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等于被强制储蓄了。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

    33、涨。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收入分配效用收入分配效用:指由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加甚至下降。对于不同收入来源的民众来说,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却会提高。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各经济部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绝不是与价格水平以同等的幅度升降,意味着不同经济集团的利益分配在通货膨胀中将重新调整。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币均衡 资产结构调整效用资产结构调整效用:通过调整资产结构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由此影响货币需求和金融资产的结构。恶性通货膨胀下的危机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下的危机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经济联系和流通秩序,导致人们对持有货币缺乏信心;还会引起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突发风潮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十七章 货


    注意事项

    本文(李健金融学第17章货币均衡.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