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案.doc

    • 资源ID:14663991       资源大小:81.0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案.doc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写“我”在登山时碰到了一位挑山工,发现他虽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慢,最终先到达山顶。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对写人的文章的学习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到过泰山,对挑山工这种职业的了解,更是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从这一点上看,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泰、仗、敞、拘、蕴”5个生字,理解“饱览 流连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挑

    2、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挑山工的言行中感受他们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联系课文描述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的情形。难点:从挑山工的言行中感受他们目标明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出示图)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挑山工)2.冯骥才简介,学生初步了解。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挑山工,中篇小说神鞭,散文集灵魂不能下跪、爱犬的天

    3、堂;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说散文集散花;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等。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 泰山 拐杖 宽敞 拘束 蕴藏3.交流识字方法。4.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二)读懂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4

    4、.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从哪几方面描写的?(文中主要人物是“我”和山民。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7.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多了一倍。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解开了心中之谜:挑山工登山速度快的原因。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设计意图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

    5、,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一)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特点的? (第1、3、5自然段)(二)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讨论。(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

    6、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这句话就写出了挑山工登山路线的原因: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三)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2自然段,大家思考:(1)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2)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3)“腾云驾雾”指什么?2.交流。(1)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

    7、石壁上的士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游人是悠闲自在的登山。)(2)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3)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交流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外貌。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思考:从挑山工的外貌说明什么?(挑山工经常风吹日晒,导致皮肤黝黑,经常登山使身体健壮

    8、。同时也说明挑山工的辛苦。)2.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3.“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4.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6.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交流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

    9、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交流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本段。2.讨论:(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2)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挑山工:肩膀上挑着担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高兴怎么就怎么。(3)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迷”。)(4)作

    10、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是在“我”和一位挑山工攀谈中受到的启发。)(5)出示挑山工的话:“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思考:挑山工的话有什么含义?(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而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一个劲地向上登,所以总是走到了游人的前头。)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学习第三部分1.齐读最后两段,思考:(1)作者从泰山

    11、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2)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我”需要什么?2.讨论。(1)出示最后一段话: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2)生自由汇报。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我”需要的是挑山工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及登山快的原因。通过对挑山工外貌的了解,感受挑山工的辛苦,体会挑山工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四、拓展。1.多种形式朗读:这幅图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12、,因为我需要它。它指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它”既指这幅画,更指一个道理,一种精神朝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地前进。因为“我”看到这幅画就想起了挑山工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我”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2.拓展说话:需要它的仅仅是作者冯骥才先生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3.教师小结:挑山工的健美形象,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是小小的一幅画,老师希望它能激励大家不断前行。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讨论,让学生感悟这幅画更深层的含义。板书设计挑山工 路线坚持不懈 外貌 不断攀登 语言教学反思教授挑山工后,我被挑山工们的精神感动了。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内涵对我也启发很大,让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白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挑山工》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