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T 40813-2021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pdf

    • 资源ID:14661066       资源大小:6.04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T 40813-2021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pdf

    1、书 书 书犐 犆犛 犆犆犛犔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犌犅犜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犐 狀 犳 狅 狉犿犪 狋 犻 狅 狀狊 犲 犮 狌 狉 犻 狋 狔狋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犛 犲 犮 狌 狉 犻 狋 狔狆 狉 狅 狋 犲 犮 狋 犻 狅 狀狋 犲 犮 犺 狀 犻 犮 犪 犾狉 犲 狇 狌 犻 狉 犲犿犲 狀 狋 狊犪 狀 犱狋 犲 狊 狋 犻 狀 犵犲 狏 犪 犾 狌 犪 狋 犻 狅 狀犿犲 狋 犺 狅 犱 狊狅 犳犻 狀 犱 狌 狊 狋 狉 犻 犪 犾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狊 狔 狊 狋 犲犿狊 发布 实施国 家 市 场

    2、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书 书 书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概述 基本构成 安全防护对象和目的 安全防护措施的约束条件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物理环境安全防护 网络通信安全防护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工业主机安全防护 控制设备安全防护 数据安全防护 防护产品安全 系统集中管控 安全防护保障要求 软件开发安全防护 系统维护安全防护 测试评价方法 物理环境安全防护 网络通信安全防护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工业主机安全防护 控制设备安全防护 数据安全防护 防护产品安全 系统集中管控 软件开发安全防护 系统维护安全防护 附录(资料性)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

    3、型应用参考场景 电力 汽车制造 犌犅犜 石油开采 轨道交通 化工 市政 水务 附录(资料性)数据安全保护对象 附录(资料性)系统集中管控典型部署方式 附录(资料性)安全防护测试评价流程 参考文献 图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汽车制造厂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采油厂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轨道交通网络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化工厂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市政燃气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自来水厂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典型部署方式 图 数据安全保护对象示意图 图 系统集中管控典型部署方式 图 安全防护测试评价流程图 犌犅犜 前言本文件按照 标

    4、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北京圣博润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敏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智巡密码(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通信信号分公司、全球能源

    6、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研究院、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科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和仲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市东科智慧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销售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毅、干露、李绪国、饶志宏、李斌、李嵩、顾健、高洋、李琳、申永波、陆臻、邹春明、徐国忠、王英、

    7、陆炜、郭旭、袁专、毛磊、安高峰、刘盈、徐佟海、赵宇、杨帆、杨向东、冯全宝、唐林、兰昆、董晶晶、王丹琛、陈雪鸿、王坤、赵振学、司瑞彬、李瑞、张屹、王、李凌、倪海燕、崔科、李建全、王大庆、左旭涛、高翔、唐涛、郭筝、郭一力、梁潇、华颜涛、叶润国、谭波、李峰、舒斐、李辉、于惊涛、孟源、胡建勋、蒲戈光、刘虹、陈铭松、纪璐、杨硕、石永杰、于慧超、王飞、张兴、王小宏、赵朋。犌犅犜 引言本文件结合国家已发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标准,并重点根据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增加和细化安全防护技术指标、控制点和控制项,为相关方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日常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更具操作性的依据。与本文件

    8、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指南。犌犅犜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保障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建设、运营、维护等。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工

    9、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专用防火墙技术要求术语和定义 、和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工业控制资产犻 狀 犱 狌 狊 狋 狉 犻 犪 犾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犪 狊 狊 犲 狋工业生产控制过程中具有价值的软硬件资源和数据。注:包括控制设备、工业主机、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工业数据等。中心控制室犮 犲 狀 狋 狉 犪 犾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狉 狅 狅犿位于组织内,具有生产操作、过程控制、安全保护、仪器仪表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现场控制室犳

    10、犻 犲 犾 犱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狉 狅 狅犿位于组织内生产现场,具有生产操作、过程控制和安全保护等功能的场所。现场机柜室犳 犻 犲 犾 犱犪 狌 狓 犻 犾 犻 犪 狉 狔狉 狅 狅犿位于组织内生产现场,用于安装工业控制系统机柜及其他设备的场所。控制设备犮 狅 狀 狋 狉 狅 犾犲 狇 狌 犻 狆犿犲 狀 狋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于控制执行器以及采集传感器数据的装置。注:包括现场控制单元、以及等进行生产过程控制的单元设备。犌犅犜 工业主机犻 狀 犱 狌 狊 狋 狉 犻 犪 犾犺 狅 狊 狋工业生产控制各业务环节涉及组态、工作流程和工艺管理、状态监控、运行数据采集以及重要信息存储等工作的设备。

    11、注:包括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服务器等。双机热备犱 狌 犪 犾 犿犪 犮 犺 犻 狀 犲犺 狅 狋狊 狋 犪 狀 犱 犫 狔通过网络连接主机和从机,正常情况下主机处于工作状态,从机处于监视状态,一旦主机异常,从机自动代替主机。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高级持续性威胁():客户前置设备():分布式控制系统():分布式网络协议():文本传输协议():人机界面():以安全为目标的超文本传输协议通道():工业控制系统():国际电工委员会():互联网协议():互联网安全协议():媒体存取控制():对象连接与嵌入():用于过程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恢复点目标():恢复时间目标():远程终端

    12、单元():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安全外壳():安全套接层():传输控制协议():虚拟专用网络():网络应用防火墙()犌犅犜 概述 犐 犆犛基本构成按 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核心组件:包括、等控制系统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组件通信的接口单元。)控制过程:由控制回路、工业主机、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三部分完成,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工业主机执行信息交换,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用于出现异常操作时进行诊断和恢复。)结构层次:参考 中附录,及相关联系统从上到下共分为企业资源层、生产管理层、过程监控层、现场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等五层。在实际工业生产环境中,可出现相邻两层的功能由一个系统

    13、、设备来实现,即在物理上并未分开。安全防护对象和目的本文件中 安全防护对象包括:现场设备层、现场控制层和过程监控层工业控制资产。本文件给出了物理环境安全防护等八项技术要求指标和软件开发安全防护等两项保障要求指标,安全防护目的包括如下内容。)安全防护技术要求:)物理环境安全防护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未经授权访问、损坏和干扰 资产,避免受到外部物理环境因素影响,保护 的外部运行环境;)网络通信安全防护的目的是保护 中传输的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维护 内部以及与外部网络之间信息的安全传输;)网络边界安全防护的目的是安全访问,避免非授权访问,及时发现并有效保护 免受恶意入侵和攻击,部分行业的应用场景见附录;

    14、)工业主机安全防护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工业主机访问行为,避免非授权访问,防止工业主机受到非法入侵或造成工业数据泄漏;)控制设备安全防护的目的是安全访问控制设备,阻止非授权访问,避免控制设备受到恶意入侵、攻击或非法控制;)数据安全防护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全生存周期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使用和处理数据、恶意篡改和窃取数据等现象发生,数据安全防护对象见附录;)防护产品安全的目的是产品功能安全可靠、管控策略有效,避免因产品自身功能缺陷给 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系统集中管控的目的是集中维护和管控,统一制定与部署安全策略,集中响应安全事件,典型部署方式见附录。)安全防护保障要求:)软件开发安全防护的目

    15、的是控制 软件的安全开发,避免软件自身存在安全隐患;)系统维护安全防护的目的是有效控制系统维护过程,避免系统在维护过程中受到干扰、恶意入侵,或发生数据泄露、被破坏或篡改等现象。本文件提出的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保障要求分为四个等级,与 、提出的相应安全保护等级要求保持一致,并按梯次推进的方式给出了不同安全保护等级 所对应的技术要求和保障要求。测试评价方法是针对 运营单位执行本文件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保障要求的情况进行测试评价的一般方法,也可根据自身关注点自行调整测试评价指标。测试评价流程见附录。犌犅犜 安全防护措施的约束条件 安全防护措施的约束条件包括:)采用的网络边界隔离等技术防护手段应符合国家和

    16、所在行业规定要求,并采用经具备资格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的安全产品;)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所采用的密码技术应经过国家密码主管部门核准;)与涉密信息系统之间连接应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标准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因采用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而影响 的正常运行或对系统的安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不应锁定用于基本功能的账户、不应因部署安全措施而显著增加延迟并影响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因安全措施失效导致系统的基本功能中断等;)在符合本文件提出的技术要求时,如经评估对可用性有较大影响而无法实施,可调整要求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补偿防护措施,但采取补偿防护措施后不应降低原有要求的整体安全防护强度。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物理

    17、环境安全防护 位置选择 第一级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位于具有防震能力的建筑物内,并应具有所在建筑物符合当地抗震设防标准的证明。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如不可避免,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措施。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避开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避开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源以及存放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避开低洼、潮湿、落雷、重盐害区域和地震频繁的地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

    18、制室应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避开强电磁干扰源;)如以上无法避免,应采取相应措施。访问控制 第一级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犌犅犜 )来访人员进入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前应提出申请并通过审批,应记录其随身携带的设备、进出时间和工作内容,应有专人陪同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机房、中心控制室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识别和记录人员的进出,人员进出记录应至少保存六个月。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划分不同管理区域,应将设备区域和维护操作区域分离;)应对主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的重要工程师站、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工业

    19、控制资产所在区域采取视频监控或专人值守等防护措施;)来访人员进入主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前应提出申请并通过审批,应记录其随身携带的设备、进出时间和工作内容,应有专人陪同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设备使用前应进行系统扫描、使用过程中应进行行为监测、带出前应对工作日志等进行审计;)机房、中心控制室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识别和记录人员的进出,人员进出记录应至少保存六个月。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主机房、中心控制室的重要区域应配置第二道电子门禁系统,控制、识别和记录人员的进出,人员进出记录应至少保存六个月。防盗窃和防破坏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主要设

    20、备放置在主机房、中心控制室或现场控制室等建筑物内;)应将室外控制设备安装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且具有防盗能力的箱体或装置中;)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粘贴标签或铭牌等标记。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管道中。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采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应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的控制台等重要区域进行视频监控,监控记录应至少保存三个月。犌犅犜 防雷击 第一级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对室外控制设备电源、信号线路加装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并将金

    21、属管线就近接地;)应根据室外控制设备分布,在设备集中位置设置接地汇流排、均压环、均压网等等电位连接装置;所有设备、金属机架、外壳、管、槽等应就近接地,并应符合等电位连接要求;)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应在所在建筑物防雷措施基础上采取加强防雷击措施;)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等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应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所在建筑物设置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等防感应雷措施。防火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将室外控制设备安装在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防火隔热材料制作且具有防火能力的箱体或装

    22、置中;)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应配置灭火器,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灭火所用的介质不宜造成二次破坏。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应能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应具有自动灭火功能;)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的内部装修材料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难燃烧材料和非燃烧材料。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划分不同管理区域,区域间应设置隔离防火措施,并应将重要设备和其他设备隔开;)当机房作为独立建筑物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该建筑物所对应的设

    23、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二级耐火等级;)当机房位于其他建筑物内时,该机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设置耐火等级不低于的隔墙或隔犌犅犜 离物,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甲级防火门。防水和防潮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将室外控制设备安装在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制作且具有防水能力的箱体或装置中;)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相关的给排水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外墙壁应采用无窗设计或采用双层固定窗并作密封、防水处理;)如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周围有用水设备,应有防渗水和导流措施;)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的窗户、屋顶和墙壁渗

    24、透到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内。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内发生凝露和地下积水转移或渗漏现象。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传感器,并对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应在漏水隐患处设置漏水检测报警系统。防静电 第一级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机房、各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应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面;)应对机房、各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内的设备采取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机房、各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内易产生静电的地方,可采用静电消除剂和静电消除器;)室外控制设备应就近接地,并应设置人工接地装置。第三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

    25、合 ;)应符合 中 )。防爆本项要求包括:)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组织,主机房、中心控制室应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外,其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应根据抗爆强度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生产车间(装置),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应位于爆炸危险区域外,应根犌犅犜 据安全专业抗爆强度分析结果确定是否设计为抗爆结构,应根据不同的易爆因素设置监测报警装置。防鼠害本项要求包括:)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的孔、洞;)应对易受鼠害的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内的缆线采取防护措施。温湿度控制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在机房内设置必要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并使温、湿度控制在设

    26、备工作允许范围内,其中:开机时温度、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率宜符合 表中级要求,停机时温度、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率宜符合 表中级要求;应有对主机房内的温、湿度监测记录;)应在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和现场机柜室内设置必要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并使温、湿度控制在设备工作允许范围内,其中:温度宜控制在冬季、夏季,温度变化率小于;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湿度变化率小于;)按 中,工业控制(台)柜环境温度应控制在,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第二级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和);)应在机房内设置必要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并使温、湿度控制在设备工作允许范围内,其中:开机时温度、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率宜符合 表中级要求,停机

    27、时温度、相对湿度和温度变化率宜符合 表中级要求;应有对主机房内的温、湿度监测记录装置。电力供应 第一级应在机房、中心控制室供电系统中设置稳压稳频装置和过电压防护设备,供电系统的容量应具有一定的余量。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为机房、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现场机柜室配备不间断电源等短期备用电力供应装置,并应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 。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犌犅犜 )应符合 ;)应采用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机房、中心控制室的计算机系统供电,输入电源应采用双路市电自动切换供电方式。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为机房、中心控制室设置双路市电(或市电、备用柴油发电机

    28、)和不间断电源系统,并应满足为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持续供电以上。电磁防护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处于强电磁干扰区和有保密要求的机房应设置电磁屏蔽室;)应符合 中 )。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符合 中 ;)电力电缆不宜穿过中心控制室、现场控制室,当受条件限制需要穿过时,应采取屏蔽措施;)对集中存储、处理、传输敏感数据的设备,应考虑电磁信息泄露防护措施。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应对重要工艺控制环路所涉及设备采取免受无线注入攻击和干扰的风险防护措施;)应对涉及敏感数据的关键设备和磁媒体采取防敏感信息泄露或受到电磁攻击的电磁屏蔽

    29、措施。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除外;)应对涉及敏感数据的关键设备和磁媒体或关键区域采取防敏感信息泄露或受到电磁攻击的电磁屏蔽措施。网络通信安全防护 网络架构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犌犅犜 )应绘制与当前相符的 网络拓扑图,整理设备清单和核心网络设备配置文件并定期备份更新,主要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网络地址等信息以及网段划分、路由、安全策略配置等信息;)应单独划分网络区域,并应与组织其他信息系统位于不同的网络区域内;)应根据 区域重要性和业务需求进行安全区域划分,系统不同层次之间、同一层次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应划分为不同的安全防护区域;)应对 的开发、测试、运维和生产分别提供独立环境;)应通过

    30、路由控制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符合 中 );)应符合 中 )。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单个 可单独划分安全域并可划分独立子网,每个安全域应尽量少设置网络出口;)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并具备冗余空间;)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应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并具备冗余空间;)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设备的硬件应进行冗余配置。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符合 中 )。通信传输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与组织其他信息系统之间交换数据时,应在网络接口处对应用协议报文进行分析,并应通过访问控制机制控制两网之间的数据

    31、交换行为,仅允许交换符合安全策略的指定格式的数据;)内部不同安全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应对、等工业控制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并能及时发现异常通信行为;)现场控制设备与工程师站等上位监控系统之间应使用唯一的信息交换接口接收所有数据并对用户的合法性进行验证;)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设备不应对 的实时性产生影响;)应符合 中 。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犌犅犜 )通过广域网交换控制指令或相关数据时,应采用加密认证技术实现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传输。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除外;)应符合 中 );)应符合 中 );)应符合 中 )。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除外;)应符合 中 )

    32、;)通信前应采用、等基于密码技术的协议对通信双方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并应在通过加解密验证后通信;)应符合 中 )。网络设备防护 第一级本项要求包括:)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应通过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策略,实现登录失败处理功能;)非法登录次数达到预设值时,应记录相应日志,并向网络管理主机发送报警信息;)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的措施。第二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及时修改默认用户和默认口令,口令长度应不少于位且为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的组合,用户名和口令不应相同,不应明文存储口令,每三个月应更换一

    33、次口令;)网络设备的标识应唯一,不应使用网络地址等易被仿冒的设备标识;)同一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应唯一,多个人员不应共用一个账号;)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应关闭不需要的网络端口和服务,如使用服务,应采用安全性增强版本,并应设定复杂的共享控制字段,不应使用公共或私有的默认字段。第三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实现管理员等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如系统不支持,应通过采取其他技术措施对管理员 犌犅犜 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且管理员无权对审计记录进行操作。第四级本项要求包括:)应符合 ;)应采用口令、密码和生物识别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方式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且其中至少一种鉴别方式应使用密码技术实现。可信验证 第一级应符合 中 。第二级应符合 中 。第三级应符合 中 。第四级应符合 中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安全区域划分本项要求包括:)与组织其他信息系统间应具有明确的网络边界;


    注意事项

    本文(GB-T 40813-2021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