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大道风貌区规划探讨.pdf

    • 资源ID:14659434       资源大小:2.07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大道风貌区规划探讨.pdf

    1、 五大道风貌保护区规划探讨 五大道风貌保护区规划探讨 肖煜 申玉珍 蔡建国 史延兵 摘要:摘要:天津“五大道”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整个区域受西方建筑设计思潮影响,形成独具异国风格保护区,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科学、艺术价值及深厚文化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居住对象的改变,对区域更能的提升、对区域整体保护与发展的工作迫在眉睫,应建立保护机构、明确保护目标、编制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引导旅游文化发展、推行产权置换、功能调整,一积极手段保护“五大道”风貌建筑。用建筑文化软实力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城市规划师和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关键词:关键词:特色;规划;保护与发展 一、五大道简介 天津五大道

    2、地区位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本地区保护范围东起马场道,西至成都道,北至南京路,南至西康路,规划占地约 131 公顷。五大道地区原为英租界内的居住区,区内有不少的名人故居,建筑风格受西洋古典建筑影响,建筑形式异彩纷呈。二、历史沿革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东临渤海,背负九河,河海衔接,成为华北内外交通枢纽。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天津畿辅门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十八世纪后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扩展侵略势力,对天津觊觎已久。1856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之后,英、法、俄、美等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天津被开辟为商埠,并于 1860 年划定

    3、为外国租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终于实现了在天津设置侵略基地的目的。在天津城市成长的历史中,租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因为天津先后有九国列强划分了租界,总面积远远超过了原有城区,而且还在于租界对天津城市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各国文化不断交汇、冲突和融合,促使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租界作为吸收和借鉴西方经验的窗口,迫使天津由封闭走向开放,欧美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租界引进天津。这种发展模式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又包括城市的发展模式。至 1890 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天津已出现九国租界。各国租界当局为获取在华利益,3709 很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发展航运,他们治理海河、疏浚航道,治河挖

    4、出的淤泥填入洼地,形成了英、德租界。自 1870 年至 1880 年的 10 月间,英、法租界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时,英租界的干线维多利亚道(Victoria Road 今解放北路)开始形成,与此同时,英、法、日、德诸国也借机扩充各自原有的租界。法租界从海大道(今大沽路)原界向西推广到原墙子河,总面积达 171.6 公顷,英国也凭借当时所取得的军事、政治的霸权,迫使清廷又一次签定合同,将租界进一步推至围墙以外,称英国墙外推广界(British ExtraMural Extension)。越过原墙子河(今南京路)向西到海光寺道(Hai Kwan Ssu Road今西康路),同时又将美租界纳入

    5、版图,三次扩张后总计占地 368.94 公顷,跃居外国租界面积之首。扩张后的德租界从原界向西南扩充,又从下瓦房向南延伸至今围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琼州道,西界沿今广东路向西至马场道,总计 254.04 公顷。(1)五大道的形成:五大道起源于英租界的第三段,早在 1900 年五大道仍是大片沼泽地,随着海河挖泥吹填到五大道地区,其道路亦皆开辟。1901 年五大道地区刚刚新建,至一九三五年初步形成规模,在此期间,经历了殖民主义军阀混战时期。四十年代,在民主革命斗争高涨和军阀混战的形势下,一些军阀、买办、地主、下野的政客纷纷向天津迁移。他们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除了用于租界内大量投资,进行商业活动外,还修建了

    6、大批的私人宅邸。一时间租界内盖起大量的独立式花园别墅。其他形式的公寓、里弄式住宅也同时兴建。其中英租界内发展最为迅速。三十年代英租界新区(原墙子河今南京路以南地区)建造了大批各式住宅,形成了由今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等五条马路组成的英租界“五大道”高级住宅区,既“天津小洋楼”的集中区域。小洋楼里的第一代居民,自然全都是有治外法权的外国人,他们是殖民地开发者,他们要在中国营造自己的乐园。后来,一些下野的军伐为了寻求外国保护,也在租界地置房产,来这里过起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日子。(2)五大道的特点:近代建筑由于受西方建筑的影响有其特点,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自 186

    7、0 年英法联军入侵,各国都在天津土地上购地建房,设立洋行、仓库、兴办银行,铸造码头,掠夺中国资源;在租界区内兴建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俱乐部等;不少的外国建筑师把他们本国流行的建筑式样带到中国;从西洋留学3710 归来的中国建筑师也受西洋建筑影响,也设计出不少西洋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作品来,为此,租界区建筑盛行起欧美流行的古典复兴思潮、浪漫主义思潮、折衷主义思潮。在装饰上夹杂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折衷主义思潮,在天津的反映最为强烈。有些建筑师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用模仿自然的曲线集中装饰入口大门,有些则完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的比例、墙面与窗子的关系。当时在各国租界中,一般建筑

    8、业务多由该国租界的外籍建筑师把持,而中国的一些官僚、军阀也迷信外国建筑师,不少的高级别墅也多由外国建筑师设计。五大道地区多为独立的花园房,环境幽雅,多为军阀、旧官僚、买办、资本家、清廷遗老遗少居住,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成为天津市高级住宅的集中区域。【别墅式住宅】别墅式住宅是近代较高标准住宅的主要类型。此类型住宅占地面积较大,房间宽敞,多采用一、二层砖木结构,且讲究庭院绿化和建筑小品的处理。英租界内的那桐、黎元洪、倪嗣冲、王占元、宋哲元、孙传芳、潘复住宅及庆王府都是比较有名的别墅。这些住宅的设计往往吸取西方大型住宅、府邸的式样、技术和设备。但在平面布局、装修、庭院绿化等方面则依然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习

    9、俗与情调,如庆王府。其中也不乏完全西化的住宅类型,这些住宅建筑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公寓式住宅】20 世纪 2030 年代,随着近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近代住宅建筑的另一种类型公寓式住宅。公寓式住宅较其它类型住宅的层数较高,多为 45 层,并以不同间数的单元组成各式标准层,具备从一室户至四室户各种户型。虽然它们的内部布局各不相同,但大都包括起居室、卧室、厨房、浴室、车库等内容。且水、暖、电、卫设备齐全,建筑标准较高,居住条件舒适。如今保留完好的这种类型的住宅有常德道上的茂根大楼、睦南道香港大楼、重庆道剑桥大楼、这些公寓建筑深受欧洲探新运动的影响,外型简洁,多呈多种现代建筑形式。37

    10、11【里弄式住宅】里弄式住宅为近代住宅建筑中新型居住建筑类型之一,是应用近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联排式住宅的布局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天津住宅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从 20 世纪初开始兴建,至解放前夕已成为天津建造数量最大的住宅类型。里弄式住宅以其兼有别墅式与集中居住或住宅的优点,在城市住宅的发展中表现出了自己特有的面貌。中、高级里弄住宅较为讲究,广泛使用的是一楼一底或二楼二底的户型。其突出优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布局紧凑。典型的处理手法为:将室内空间划分出居住空间与使用空间,并分别设置出前后院落。一般底层多作厨房、储藏、汽车房等服务性用房,二、三层则

    11、为居室、卧室、浴室,并多带阳台,合理地组织出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如马场道的安乐村,河北路先农大院、成都道生牲里。有些为节约用地,利用日照,还将辅助空间降低或将后部次要房间减少一层,产生出前高后低的台阶式剖面,如常德道民园西里等。现今有些住宅设计就借助了这种处理手法,如低层高密度住宅。居住水平较低的里弄住宅则有普爱里等处。【文化教育建筑】法国耶稣会在天津成立的专科大学“工商学院”(The Technic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1922 年至1931 年陆续在马场道兴建了北疆博物院、预科楼、教学大楼、图书馆、藏书室、小教堂、宿舍、铸铁工厂、翻砂厂、木工厂等建筑。较为突

    12、出的主楼,平面呈工字形,主入口居北面中心,东、西两侧各有一次要入口,立面设计采用中心对称构图,中央冠以法国传统曼塞尔式屋顶。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近百年来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中国文化科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科学技术知识大大的提高,还反映在建筑造型的风格上,这与当时西洋流行的折衷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经济发展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影响。从整个建筑风格上讲,是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的时期,此时期的别墅建筑也发生了变化,建筑檐口装饰也都趋于简洁。天津自从 1860 年开埠以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经过约 80 年的建设发展,到此几乎是旧天津发展的顶点。从建筑艺术上讲

    13、,整个阶段是集仿古主义思潮盛行的低潮时代,加上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城市建设缺乏合理规划,使得天津市区的发展趋向畸形的繁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的面貌,也更充分地暴露出来。3712【围墙】围墙是五大道地区的特色之一,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这主要与当时的特殊社会制度及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它是时代的产物,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深宅大院的居住习惯与欧式住宅结合的另一特征。而且,围墙与院内建筑的材质、符号及花样相同或部分相同,别具一格,从而形成五大道,或者说,是天津小别墅的特点之一。研究围墙就可以研究出其中的历史、文化。【绿化】道路绿化:每条街道均称得上是林荫道,路两侧的树大部分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街头绿化:数

    14、量不多,但与周围环境协调,内部功能、设施齐全。庭院绿化:很多建筑、环境保护较好的名人名宅,院内绿化的布置都很别致,并讲究树种的搭配与造景。集中绿化:即睦南公园,原英租界苗圃。园内小品、灯饰、铺面、座椅均与周围环境协调。【灯饰】路灯:由于历史的变迁,道路照明灯均已改换其它形式,且大部分与环境不协调。街灯:胡同内的照明灯饰,有些因年久失修、锈蚀不能再用;有些是随着建筑的改造重新置换的灯饰,风格基本与环境协调。建筑内部照明灯:很多名人名宅内的灯饰,至今仍保留完好,艺术造型令人回味,是历史的见证之一。【小品、雕塑】除公共绿地内的一些小品、雕塑外,有些名人名宅的院内也设有一些小雕塑,但大都与环境不协调。

    15、原五大道地区内的小品、雕塑由于历史及政治运动等原因绝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3713 三、规划方案 1994 年初天津市政府指示对五大道地区做出控制与管理的规划以便使五大道地区的保护更具法律依据,截止到目前为止,针对五大道地区的各类规划有:1编制“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2编制“睦南道整修规划”3编制“马场道整修规划”4编制“大理道、常德道、整修规划”5编制“天津市五大道地区整治规划”6编制“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7编制五大道地区(06-08)控制性详细规划”8完善原“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9.编制“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10编制“五大道地区详细蓝图”等规划。四、规划体会 从 1994 年开

    16、始对五大道风貌保护区精心规划,无论是哪个层面的规划设计,都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题的规划理念;1、提出保护管理发展战略 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市西洋传统风貌面积最大布局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对传统居住模式需要从传统街区的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两方面入手,具体表现为恢复并保护原有的街道格局,增加庭院绿化别墅街道的渗透能力。作为必须为居民日常生活、办公使用的传统风貌保护区,又具有双重功能的特征,可以认为保护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如不能满足居民、办公等的使用,保护也无法实现。保护区现状质量不一,条件复杂,不可能采取完全的恢复与保护,努力做到保护与更新的有机地协调起来,使空间环境的形式保持并延续西洋传统风貌的特点。2.发

    17、展方向 根据天津市总体规划的需要,五大道地区属我市重点保护区域,今后的发展与更新必须围绕风貌保护区这一主题来建设。3.控制与管理 五大道地区早在 70 年代是负有盛名的,有着极浓郁的传统特征,随着城市的发展,控制与管理愈显重要,如不加严格的控制管理,五大道地区独有的特色将岌岌可危,天津建筑3714 博览会的特色将失去吸引力。城市的发展有着其本身的历史沿革,城市发展更新离不开其自身的特色。新、旧区是构成城市中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史都必然经过新、旧交替的过程,用失去旧区固有特色来换取城市更新的做法,必将失去城市本身固有磁力。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心这种教训是沉重的。积极的提高城市新中

    18、心的地位,有目标的控制旧区的发展,使城市传统文脉得以沿续,使新旧区传统文化及商业二者得以互相补充。4.发展与保留 传统风貌街区建筑风貌,是构成本地区自身特色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发展与旧区的保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从许多国内外旧区改造的教训来看,现代建筑在传统街区的肆意蔓延,必将使固有的城市特色和磁力慢慢消失。现代化不应淹没传统文化,旧区的发展和传统的延续愈能增加城市本身的魅力。发展只是手段,延续文脉方是目的,保留城市文脉及特点是焕发旧城生命力、强化城市传统文化磁力,吸引开发投资,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措施。随着不同规划层面的全覆盖,以保护为主题的规划理念更为突出,特别是自 2002 年 10月 2

    19、8 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后,对“决定”在这次修改中增加若干规定由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是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二是在这次对文物保护法总则的修改中增加了“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这一原则性规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的通过,使五大道历史地区的保护更具有法律依据。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五大道自身特征十分明显,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特色,充分反映出当年天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遗迹,地区内的建筑、街道及院墙等物质实体基本为历史遗迹的原物,显现着租界文化营造出的特有历史氛围,其个性的特性更是具有艺术

    20、欣赏价值。这一特定的环境背景决定了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的类型属保存型。一般来说,保存型城市设计应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特色景观的保护与城市设计的融合重视地区特征,挖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价值,结合有形实体开发形成必要的景观区域。(2)建筑的开发指导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在城市开发中,保全稀少遗产是产生具有地区个性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建筑及环境更加细致的规定与引导继承和延续城市风貌特色。(3)地区性景观节点限定从城市设计与整治的角度出发,为地区风貌与特色的保持与延续提供立法保证,达到保护及开发诱导,激活富有特色景观节点的活力。五大道地区相关规划延续了五大道地区城市设计的主题思路,建立了全面地继承历史遗产

    21、、合理地保护古迹以及全面提高其活力的思想观念,使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成为3715 新的城市标志点的基础上,赋予人情化、异域化、整体化的设计手法。具体地说就是:在原来五大道地区建设管理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基础上,提高五大道地区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与文化品味,将五大道地区设计成为一个赋有人情味、异国风情的、整体化的景观与历史文化区。【人情化】我们需要充满人情味的城市空间,就是要求城市空间的人情化、场所化。人们参与社会的地点大部分是在城市的外部空间,空间里的人情味就象阳光、空气和绿地一样不可缺少。适宜的街道空间,合理的尺度,亲人的小品设计都是人情化最基本的反映。大城市地区主要由两种系统构成:一个

    22、是按照自然的演进过程保护的开放空间系统,另一个是城市发展的系统。如果这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话,就可以为全体居民提供满意的开放空间。自然主义的有机城市空间是现代最为流行的城市形态价值理论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是它的一大内涵,环状绿带、开敞空间是为此目的匹配的手段,城市中各种人工空间应尽可能的绿化,以满足城市里的居民对自然的渴求。【异域化】五大道自身特征十分完备有较完善的历史风貌,有典型和鲜明的异国特色,你只需想象它的传统空间、里弄街道、异国乡土建筑,便能体会到这些传统空间中惊人的原创性。置身五大道,满眼外来建筑,突兀奇异恍如异国,这便是天津最具特色、最夺目的文化风光。在工作过程中,我们经常会

    23、被小洋楼那丰富、精美的雕饰所震撼,单说一扇窗,一条廊,一根柱,一个檐口就极尽华美,千姿万态,决无雷同,堪称万国历史建筑博览的展室。生活习惯、民俗和文化背景赋予不同的建筑形式与风格特有的文化内涵,尽管这些历史的样式已经不符合今天的生活与审美需求,但是如果能从这些地方性传统建筑中吸取一些有意义的“文化能量”来丰富新建筑的创作构思,对保持五大道风格,维持其城市环境特征的延续,将有积极作用。【整体化】未来的世界是文化城市竞争的世界,这已是一个共识。作为文化载体的城市,特别是城市中的历史街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城市中历史文化的保护,说到底就是历史街区整体的保护,保护其内在的文物建筑、风貌建筑、历史

    24、建筑、里弄街道、围墙院落、绿化小品、民俗民风。同时,交通空间与人们的交往空间相互交融是实现城市空间整体化的基础。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又可以为人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交通空间与交往空间的结合,是在城市建成区提高城市外部环境的一个可行方式。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市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现代天津市的形象点之一,五大道3716 的城市的设计就是要在恢复原五大道地区特色的基础上为城市建设提供一个新的模式。传统风貌街区建筑风貌,是构成本地区自身特色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发展与旧区的保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从许多国内外旧区改造的教训来看,现代建筑在传统街区的肆意蔓延,必将使固有的城市特色和磁力慢慢消失。现代化不应淹没传统文化,旧区的发展和传统的延续愈能增加城市本身的魅力。发展只是手段,延续文脉方是目的,保留城市文脉及特点是焕发旧城生命力、强化城市传统文化磁力,吸引开发投资,发展旅游经济的根本措施。作者简介 肖煜(1962),女,大本,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规划研究一所所长,高级规划师。申玉珍(1956),女,大本,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规划研究一所,高级规划师。蔡建国(1964),男,大专,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规划研究一所,规划师。史延兵,男,大本,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3717


    注意事项

    本文(五大道风貌区规划探讨.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