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pdf

    • 资源ID:14654805       资源大小:814.5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pdf

    1、摘要:要实现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教育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体制的创新,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32(2009)04-0086-04收稿日期:2009-01-04作者简介:董建春(1966),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教育机制董 建 春(南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南阳473061)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

    2、学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第8卷第4期2009年4月Vol.8 No.4Apr.2009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人口对现代化作用的认识逐步加深,尤其是在一些人口较多、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过量的人口影响积累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影响人均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失业、待业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人口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只是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质量问题。一、人力资源: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力资源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3、的威廉 培弟,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命题,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劳动及其能力的经济作用。这样就把人的劳动与人口、以及劳动能力等概念区别开了。人口只是人的一种存在形态,它与劳动人口、劳动力是有根本区别的。一般而言,劳动人口是指1660岁的人口,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属于“人口”的范畴,但不属于劳动人口,也不是现实的劳动力。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的能动性要素。劳动者既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又是原材料和劳动资料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者,也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应用者、生产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

    4、育训练的实施者和承受者。可以说,在现实的生产力中,各种要素都与劳动者密切相关。劳动者的素质如何,最终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和发挥的程度。劳动者的素质只是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它只是生产力实现的资源,一种能动的、潜力无限的资源。人力资源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尤其是“经济之谜”的解决导致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真正认识。“经济之谜”中最为重要的是“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与“库兹涅茨之谜”1(页25-26)。现代经济增长之谜表现为,美国的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了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率,但是根据传统的增长理论,两者应该相等。换句话说,产出的增长数量应该等于资本与劳动投入的数量的增加

    5、值。那么是什么要素导致了产出增长率远远高于投入增长率呢?在经济增长之源的分析中究竟漏掉了什么因素没有计算进去呢?面对这种疑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走入了困境。库兹涅茨之谜表现为,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对美国的资本形成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美国总资本的不断增加,其实物资本的投入却不断减少。例如,美国的资本与产出比在18691888年期间为3.2,19091928年为3.6,但到了19461955年其比率却下降为2.5。这一现象与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得益于高度密集的国家储蓄与资本的作用)相矛盾,从而传统的物质资本论理论再次受到挑战。1962年,舒尔茨研究认为,经济学家们一直面临的一个

    6、谜,主要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我们所使用的衡量资本和劳动的方法太狭窄了,没有把这些资本质量提高的因素考虑进去。如果我们把战后西欧、特别是德国以及日本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幅度,看作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那么,它的“长边”条件是人力因素,“短边”条件是物质因素,在这种条件下,人力因素一旦注入物质因素的作用,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率。在这里,经济学家们认识到,来源不明的经济增长因素就是人力的作用,即人力因素。人力因素在此成为了社会财富中超额增长部分的唯一来源与唯一解释。人力资源的概念至此不言而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大致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古代体力型人力资源、近代智体结合型人力资源、现代知识型(智

    7、力型)人力资源。2古代体力型人力资源,使用的是简单的生产工具,凭借生产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世代相传的经验常识进行生产,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十分有限,劳动者主要依靠自身体力从事生产活动。而且劳动者数量的优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作为“人口资源”的存在形态。近代智体结合型人力资源是指这样一种存在形态:由于科技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机器的发明、产业技术体系的扩展导致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并使其素质大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生产力要素以机器、资本、劳动力等实体为主,生产是“资本密集型”。作为脑力劳动者和知识人的人力资源通过对科技的掌握和运用,参与和作用于社会生

    8、产。同时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不断壮大、提高。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人力资源状态正是这一形态。现代知识型(智力型)人力资源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被科技化了,并产生和形成了以知识生产、发展、应用为主的信息产业,产业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为主。从而使人力资源转向以知识型为主,发达国家从20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出现这种转向,这也正是我们下文要论述的人力资本形态。二、人力资源开发:社会发展的关键作为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形态,人力资源在

    9、最广泛的意义上,泛指一个经济社会所拥有的全体人口,实质是指劳动人口中所具有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核心的内容是人的智力,即随着人力资源形态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智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潜能主要在于劳动人口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经济社会现代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马克思曾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相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的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3(页34)所以,社会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生产力除了劳动对象、劳动

    10、资料、劳动者、科学技术等基本要素外,生产管理、生产信息和教育等也是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要素。4(页64)在这些要素中,劳动者是唯一的能动性要素。现实的生产力中,各种要素无不与劳动者相关联。“全人类的首要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5(页843)从生产力的要素构成来看,现代化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根本取决于劳动者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专门技能,现代化的生产力能否真正变为现实根本上也取决于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综合素质。中国百科大辞典把人力资源界定为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前两部分合计为经济活动人口,也即现实的社

    11、会劳动力;后三部分人口是潜在人力资源,虽具备劳动能力,但尚未成为社会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动性和智力。其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6(页4444)。要发展和提高社会现代化的生产力,就要提高或开发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提高或开发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就必须对人进行投资,就必须强调投资收益回报、价值增值、所有者权益和人力的个体素质或精神存量的形成和积累。这种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7(页6)。它的基本特征有二:一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二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经济

    12、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经济学家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认为物质资本存量的规模尤其是积累的快慢,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推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现代化浪潮的推进,以舒尔茨、贝尔为代表的一代经济学家发现人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是刺激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丰裕的根本所在。此后,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理论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日益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了“人的现代化”认识的第三步跨越。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不同。人力作为一种资源,更强调的是人口的数量优势,

    13、过量的人口,必然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力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投资,才能形成资本,它既有数量的要求,更有质量的内涵。人力资本既是社会的财富,又能创造出更董建春: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教育机制2009年第4期87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是把人力资源等同于人力资本的。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从人力资源能力的形成过程,或者说从对现代劳动力素质的实现过程入手,很容易区别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劳动力具有自然人力的特性;另一方面,劳动力一般来说都或多或少地凝固有一定的教育、健康等投资,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即是说,现代社会的劳

    14、动力是自然人力和人力资本的复合体。自然人力是指没有经过任何教育而投入经济活动的劳动力。如没有上过小学,并且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劳动者进入经济活动,就属于自然人力资源。由于没有进行人力投资,纯粹的自然人力身上没有凝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健康投资等费用支出(直接成本)和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间接成本)等价值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劳动力素质实际上是人力资本价值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劳动者素质特征也就是人力资本价值的标志,是凝固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纯粹的自然人力资源必须在进行一定的投资(如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之后,才可能使劳动能力的使

    15、用带来经济收益。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强调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也就是强调通过教育和学习(包括“做中学”)促进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是“财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财富”;闲置的资源是财富,但它不能创造财富;资源只有转变成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后,才能创造财富。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分别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有各自独立的规定性。8相对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概念具有更大的理论包容性和实践操作意义。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形成”的动态意义准确地表达了人力资源提高开发与管理的实质性内涵,有助于人们增强对人力投资的认识,而不再把人力投资仅仅看成是简单的消费,从深层次上看到人

    16、力投资可以带来高收益、高效率,人力投资是一种具有战略远见和持续发展效应的资本运营,从而在新的层面来认识人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人的现代化体现在人的知识、能力、道德、身心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人的现代化是依靠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的。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最本质的内容就是为人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教育是促进人知识增长、智能发展、品德陶冶、身心健康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是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最现实方式。人力资本投资越大,人的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就越高;人的现代化实现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越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1999年,美国2564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占9

    17、0%,在所有OECD国家中最高,其中,大专以上占39,1998年,美国各级生均教育经费也都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9(页210)。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带来了人的现代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也正是人的现代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不能不说是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了人力资本的结果。另外,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还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人力资源只是可能的、潜在的资本投入,只有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价值,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社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和利润,实

    18、现人力资源的增值,这时人力资源才可以说真正转化成为了现实的人力资本。这可以从发达国家从事科技活动人员占人口的比重及百万人口每年专利申请数量来说明9(页20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带来现实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科技人员的数量、申请专利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指标。三、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决定性条件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教育投资,事实上教育投资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换句话说,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主要靠教育。同样,人力资源的质量优劣也主要是由教育来决定的。可以说,没有教育,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没有教育也不能

    19、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本,教育发展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决定性条件。第一,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核心来看待。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全国推开,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为依托,促进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增值,从而为社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82009年第4期责任编辑:王金龙定良好的人力基础。第二,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我国大部分地

    20、区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整体上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现代化发展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还有差距,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之间、示范校与非示范校之间的差距还客观存在。要从整体上促进人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就要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做好提高工作,在提高的过程中努力消除发展中的条件差异问题,均衡促进人口素质的发展。第三,加快教育体制创新的步伐,在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教育行政管理、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采取新的举措。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在确定了观念之后,就是体制问题。体制顺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办学主体、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办学体制上要充分挖掘社会

    21、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努力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为民办教育放权。投资体制上,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的基础上,多渠道、多途径地筹集教育经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将办学的自主权交给教育机构及其法人,依法制教,使办学机构成为办学实体,形成特色,增加人力资本的特色含量。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要强化全员参与管理,以法制校,形成教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四,努力创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体制,为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增值提供可持续的不竭动力。要加大企业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企业和社区学院,建立与管理服务衔接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一体化体制,为劳动者个人终

    22、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提高提供保障。第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科学、宽松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为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本,实现增值提供软件环境。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有了人力资源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发挥出聪明才智,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转化,这需要在资源配置、管理上下功夫。要努力营造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氛围。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人才市场、人才管理及其选拔等方面都要努力探索,为人力资源的增值,为广大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第六,加大对外交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对外交流,

    23、既包括市内外交流,也包括国内外交流。要多途径增加外派出国访学的批次和人数,使我国人力资源具有国际视野。“请进来”就是要把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请来讲学,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服务;“送出去”就是根据需要把急需学科、专业的优秀人才送出去,到高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学习、访问,亲自体验、考察、学习人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参考文献:1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李晓元.人力资源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转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214.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李秀林等.中国现

    24、代化之哲学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中国百科大辞典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7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8文兴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理论创新N.天津日报,2004-03-01(2).9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董建春: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教育机制2009年第4期89On 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Characterized by theTransformation from Huma

    25、n Resources to Human CapitalDONG Jian鄄chu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Henan 47306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human resources in pushing forward social development,anexplo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s a must.And the key to exploring hum

    26、an resources is through developingeducation.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uman resources to human capital,we should vigorouslyadvance education for all鄄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s,strivefor a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create favorabl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and enhance communicationand exchanges of talen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Key words:human resources;human capital;educational reform


    注意事项

    本文(论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