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pdf

    • 资源ID:14653113       资源大小:626.0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pdf

    1、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电动车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设计摘要:摘要:对快速充电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用了分级定电流的脉冲快速充电方案,提出了充电器的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方案。该充电方案对充分发挥蓄电池的功效,提高对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损耗,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关键词:电动车;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引言引言以动力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绿色工程,它的出现将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电动车核心部件中的电动机、控制器和车体三大部件在理论和技术上已较为成熟,而另两大部件蓄电池、充电器的发展还

    2、不能满足电动车的要求,有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有待攻关,现已成为影响电动交通工具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大多为铅酸蓄电池,这主要是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当然,也有一些高性能电池,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电动车在深圳已投入试运营,由上海研制的第二代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也于 2004年 5 月在北京的国际氢能大会上露面,但都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虽然近年来蓄电池自身的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作为其能量再次补充的充电器的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常规充电时间过长,快速充电技术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电动车的

    3、发展。自铅酸蓄电池问世以来,由于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均未能遵从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规律,使整个充电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过充电和析气等现象,充电效率低。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与一般蓄电池还有所不同,它以较长时间中等电流持续放电为主,间或以大电流放电,用于起动、加速或爬坡。一般来说,电动车用蓄电池多工作在深度充放电工作状态。因此,对电动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提出了不同于常规电池的要求,它必须具有充电时间短、对蓄电池使用寿命影响小以及充满电判断准确的特点。1 1 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基础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证明,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

    4、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型号、相同容量的同类蓄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1972 年,美国科学家马斯在第二届世界电动汽车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马斯三定律,即1)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电流,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接受比 a 与电池放出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式中:K1 为放电电流常数,视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定;C 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由于蓄电池的初始接受电流 Io=aC,所以I0=aC=K1(根号 C)(2)2)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量,蓄

    5、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 a 与放电电流 Id 的对数成正比,即a=K2logkId(3)式中:K2 为放电量常数,视放电量的多少而定;k 为计算常数。3)蓄电池在以不同的放电率放电后,其最终的允许充电电流 It(接受能力)是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的总和,即:It=I1I2I3I4.(4)式中:I1、I2、I3、I4.为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综合马斯三定律,可以推出,蓄电池的总电流接受比可表示为=It/Ct(5)式中:Ct=C1C2C3C4.为各次放电量的总和,即蓄电池放出的全部电量。马斯三定律说明,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接近蓄电池固有的微量析气充电曲线时,适时地对电池进行反向大电流瞬间

    6、放电,以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如图 1 所示。也就是说通过反向大电流放电,可以使蓄电池的可接受电流曲线不断右移,同时其陡度不断增大,即值增大,从而大大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马斯三定律的提出至今已有 30 多年,目前为止这一理论虽未得到有效的验证,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脉冲快速充电法正是基于这个理论而提出的一种快速充电方式。2 2 充电方法设计充电方法设计基于上述理论,并考虑到铅酸蓄电池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介绍的快速充电装置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将整个充电过程分为了预充电、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浮充电 4 个阶段,如图 2 所示。根据蓄电池充电前的残

    7、余电量,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2.1 预充电对长期不用的电池、新电池或在充电初期已处于深度放电状态的蓄电池充电时,一开始就采用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要先对蓄电池实行稳定小电流充电,使电池电压上升,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能接受大电流充电的阈值时再进行大电流快速充电。2.2 脉冲快速充电在快速充电过程中,采用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将充电电流分成三级,如图 3 所示。开始充电时采用大电流,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压逐渐升高,电流等级开始降低,使充电电流的脉冲幅度和宽度随蓄电池端电压的升高而分级减小。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充电接近充满时易出现的振荡现象及过充电问题。在脉冲快速充电过程中,电

    8、池电压上升较快,当电压上升至补足充电电压阈值时,转入补足充电阶段。2.3 补足充电快速充电终止后,电池并不一定充足电,为了保证电池充入 100的电量,对电池还要进行补足充电。此阶段充电采用恒压充电,可使电池容量快速恢复。此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至某一阈值时,转入浮充阶段。2.4 浮充电此阶段主要用来补充蓄电池自放电所消耗的能量,只要电池接在充电器上并且充电器接通电源,充电器就会给电池不断补充电荷,这样可使电池总处于充足电状态。此时也标志着充电过程已结束。3 3 充电电路设计充电电路设计3.1 充放电硬件电路设计主电路采用半桥功率变换电路,如图 4 所示。在半桥式功率变换器中,功率管所承

    9、受的最大电压与正激式或反激式变换器中功率管承受的电压相比要小。这样可以选用耐压值低的 MOSFET,使导通电阻相应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导通损耗。用集成 PWM 控制芯片 SG3525 结合半桥式功率变换电路共同组成充电器的功率变换部分。与单片机相连的检测电路的充电电压由分压精密电阻取得,经过相应的放大后送至单片机的 A/D 口;充电电流经过精密电阻采样、放大,然后也送至单片机的 A/D 口;蓄电池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将对应的电压量放大后送至单片机的 A/D 口。3.2 软件设计本系统软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蓄电池状态的检测,使充电转入不同的充电阶段;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后,通过一定的算法,改变

    10、 SG3525 的输出脉冲宽度,实现各个不同阶段的充电;暂停充电和终止充电的控制;并显示充电器当前状态。软件流程图如图 5 所示。4 4 结语结语本文介绍的单片机控制的铅酸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系统,采用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在整个充电过程中,随着充入电池电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充电电流等级,使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受率显著提高,充电时间大大缩短,且减小了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电动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蓄电池自身性能的不断提高,还有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控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适应不同用户及部门的要求,各种智能化的充电设备也正在兴起。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热热 作者:吕耀文|转贴

    11、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47|更新时间:2009-8-11|文章录入:imste2009 年 第 2 期(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0)摘 要:文章对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的原理和方法作了探讨,并对现阶段流行的各种充电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了两阶段充电模式,同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充电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关键词:两阶段充电;快速充电;蓄电池中图分类号:TN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2009601 目前,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由于使用不当,致使电池的寿命大大缩短,造成了浪费。虽然影响铅酸蓄

    12、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但是通过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2。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方法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常规充电法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 1940 年前国际公认的经验法则设计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6”。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气体的产生所限制。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 3 种:1.1 恒流充电法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

    13、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如图 1 所示。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的,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1.2 阶段充电法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如图 2 所示。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1.3 恒压充电法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与恒流充电法相比,其充电过程更接近于最佳充电曲线。用恒定电压快速充电,如图 3 所示。由于充电初期

    14、蓄电池电动势较低,充电电流很大,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流将逐渐减少,因此,只需简易控制系统。这种充电方法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2 快速充电技术蓄电池传统的充电方法,不论是定电压充电法还是定电流充电法,其起始的充电电流总是低于电池的接受能力,造成充电效率低、充电时间长,而在充电后期,最终的充电电流总是高于电池的接受能力,因而蓄电池内气体析出率不断增加、直到充电接近结束,所有的充电电流全部供

    15、给气体析出。所以,传统的充电方式不论是从效率的角度还是安全的角度分析都不是一种比较好的充电技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缩短蓄电池达到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快速充电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最佳充电曲线进行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其充电曲线尽可能地逼进最佳充电曲线。2.1 脉冲式充电法这种充电法不仅遵循蓄电池固有的充电接受率,而且能够提高蓄电池充电接受率,从而打破了蓄电池指数充电接受曲线的限制,这也是蓄电池充电理论的新发展。脉冲充电方式首先是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

    16、,然后让电池停充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如图 4 所示。充电脉冲使蓄电池充满电量,而间歇期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内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间歇脉冲使蓄电池有较充分的反应时间,减少了析气量,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接受率2.2 变电压间歇充电法 图 5 更加符合最佳充电的充电曲线。在每个恒电压充电阶段,由于是恒压充电,充电电流自然按照指数规律下降,符合电池电流可接受率随着充电的进行逐渐下降的特点。2.3 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综合脉冲充电法、

    17、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发展应用。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种: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 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 信号的频率可调。而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和 PWM 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 占空比可调,在此基础上加入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参考文献1 高怀军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维修N电子报合订本,1996:57.2 冯义一种智能充电系统的初步研究C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硕

    18、士学位论文,2000.3 Ajmal Godil能够选择快充或慢充的充电器M电子设计技术,1999;25(1):45.4 K Mark Smith,Keyue Ma Smedley.Engineering Design of Lossless Passive Soft Switching Methods for PWM Converters.IEEE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1,vol 16.5 Seiki Igarashi,et al.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for high power IGBT Module.Pro

    19、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PCIM ChinaConference for Power Electronics,2004.6 Hua Chih Chiang,Lin Meng yu.A Study of Charging Control of LeadAcid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A.Proceedings ofthe 2000 IEE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C.2000,(1):135140.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更新时间:

    20、2008-10-31 17:47:21访问 204 人次1、引言蓄电池具有电压稳定、供电可靠、移动方便等优点,它广泛地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通信系统、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各个部门。蓄电池主要有普通铅酸蓄电池、碱性镉镍蓄电池以及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三类。普通铅酸蓄电池由于具有使用寿命短、效率低、维护复杂、所产生的酸雾污染环境等问题,其使用范围很有限,目前已逐渐被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所淘汰。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整体采用密封结构,不存在普通铅酸蓄电池的气涨、电解液渗漏等现象,使用安全可靠、寿命长,正常运行时无须对电解液进行检测和调酸加水,又称为免维护蓄电池。它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邮电通信、船舶交通、应急

    21、照明等许多领域。碱性镉镍蓄电池的特点是体积小、放电倍率高、运行维护简单、寿命长,但由于它单体电压低、易漏电、造价高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动工具及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普通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极板组、电解液和电池槽等部分组成。正、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其中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棕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深灰色的海绵状纯铅(Pb)。电解液是用蒸馏水(H2O)和纯硫酸(H2SO4)按一定的比例配成的。在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与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电能变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在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也与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

    22、反应,把贮存在蓄电池内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供给负载。为了使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电解液必须具有一定的浓度。电池槽是极板组和电解液的容器,它必须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绝缘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在蓄电池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负载,便开始了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此时,正极板电位下降,负极板电位上升,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PbO2 和 Pb)都不断地转变为硫酸铅(PbSO4),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转变为水,电解液比重逐渐下降,从而使蓄电池内阻增加、电动势降低。如果在蓄电池的正、负极板之间接入输出电压比蓄电池端电压高的直流电源,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便开始了。此时,正极板电位因正电荷聚集而上升,负极板电位因负电荷聚集而下降,

    23、正极板上的 PbSO4 逐渐变为 PbO2,负极板上的 PbSO4 逐渐变为海绵状 Pb。同时,电解液中H2SO4 合成逐渐增多,水分子逐渐减少,电解液比重逐渐增加,蓄电池端电压也不断提高。2、蓄电池快速充电技术常规充电的方法采用小电流慢充方式,对新的铅酸蓄电池初充电需 70h 以上,进行普通充电也需 10h 以上。充电时间太长,不但会拉长充电监测的时间、造成电能的浪费,还限制了蓄电池的循环利用次数,并增加维护工作量。此外,对于像电动汽车等要求蓄电池连续供电的场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采用快速充电方法,可以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节约能源,并更好地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

    24、意义。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出气问题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如图 1 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充电过程中,只要充电电流不超过蓄电池可接受的电流,蓄电池内部就不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常规充电一般采用先恒流、后恒压的两阶段充电法,在充电过程初期,充电电流远远小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因而充电时间大大延长;充电过程后期,充电电流又大于蓄电池可接受电流,因而蓄电池内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如果在整个充电过程中能使实际充电电流始终等于或接近于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则充电速度就可大大加快,而且出气率也可控制在很

    25、低的范围内。这就是快速充电的基本理论依据。然而,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中产生的极化电压会阻碍其本身的充电,并且使出气率和温升显著升高,因此,极化电压是影响充电速度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要想实现快速充电,必须设法消除极化电压对蓄电池充电的影响。从极化电压的形成机理可以推知,极化电压的大小是紧随充电电流的变化而改变的。当停止充电时,电阻极化消失,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亦逐渐减弱;而如果为蓄电池提供一条放电通道让其反向放电,则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将迅速消失,同时蓄电池内温度也因放电而降低。因此,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适时地暂停充电,并且适当地加入放电脉冲,就可迅速而有效地消除各种极化电压,从而提高充电速度

    26、。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快速充电方法是脉冲充电、脉冲放电去极化方法。图 2 为脉冲充电、脉冲放电去极化快速充电的波形图。研究表明,利用如图 3 所示开关充电电源可有效地实现蓄电池脉冲快速充电。3、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主要包括主充、均充、浮充三阶段的自动转换,从放电状态到充电状态的自动转换,充电程序判断及停充控制等方面。掌握正确的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蓄电池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3.1 主充、均充、浮充各阶段的自动转换目前,国内大部分充电电源仍采用主充、均充、浮充三阶段充电法实现对蓄电池的充电。充电各阶段的自动转换方法有:(1)时间控制,即预先设定各阶段充电时间,由时间继电器或 CPU 控制转换时刻;

    27、(2)设定转换点的充电电流或蓄电池端电压值,当实际电流或电压值达到设定值时,即自动转换;(3)采用积分电路在线监测蓄电池的容量,当容量达到一定值时,则发信号改变充电电流的大小。上述方法中,时间控制比较简单,但这种方法缺乏来自蓄电池的实时信息,控制比较粗略;容量监控方法控制电路比较复杂,但控制精度较高。3.2 充电程度判断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必须随时判断蓄电池的充电程度,以便控制充电电流的大小。判断充电程度的主要方法有:(1)观察蓄电池去极化后的端电压变化。一般来说,在充电初始阶段,电池端电压的变化率很小;在充电的中间阶段,电池端电压的变化率很大;在充电末期,端电压的变化率极小2。因此,通过观

    28、测单位时间内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就可判断蓄电池所处的充电阶段;(2)检测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值,并与其额定容量值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其充电程度;(3)检测蓄电池端电压判断。当蓄电池端电压与其额定值相差较大时,说明处于充电初期;当两者差值很小时,说明已接近充满。3.3 停充控制当蓄电池充足电后,必须适时地切断充电电流,否则蓄电池将出现大量出气、失水和温升等过充反应,直接危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随时监测蓄电池的充电状况,保证电池充足电而又不过充电。主要的停充控制方法有:(1)定时控制采用恒流充电法时,电池所需充电时间可根据电池容量和充电电流的大小很容易地确定,因此只要预先设定好充电时间,一旦时间一

    29、到,定时器即可发出信号停充或降为涓流充电。定时器可由时间继电器充当,或者由单片机承担其功能。这种方法简单,但充电时间不能根据电池充电前状态而自动调整,因此实际充电时,可能会出现有时欠充、有时过充的现象;(2)电池温度控制对 Cd Ni 电池而言,正常充电时,蓄电池的温度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当电池过充时,其内部气体压力将迅速增大,负极板上氧化反应使内部发热,温度迅速上升(每分钟可升高几个摄氏度)。因此,观察电池温度的变化,即可判断电池是否已经充满。通常采用两只热敏电阻分别检测电池温度和环境温度,当两者温差达到一定值时,即发出停充信号。由于热敏电阻动态响应速度较慢,故不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到电池的满充

    30、状态;(3)电池端电压负增量控制一般而言,当电池充足电后,其端电压将呈现下降趋势,据此可将电池电压出现负增长的时刻作为停充时刻。与温度控制法相比,这种方法响应速度快,此外,电压的负增量与电压的绝对值无关,因此这种停充控制方法可适应具有不同单格电池数的蓄电池组充电。此方法的缺点是一般的检测器灵敏度和可靠性不高,同时,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电池充足电后电压的减小并不明显,因而难以控制;(4)利用极化电压控制通常情况下,蓄电池的极化电压出现在电池刚好充满后,一般在50mV100mV 数量级,采用有关专利技术3来测量每个单格电池的极化电压,这样就使每个电池都可充电到它本身所要求的程度。研究表明,由于每个电

    31、池在几何结构、化学性质及电学特性等方面至少存在一些轻微的差别,那么根据每个单格电池的特性来确定它所要求的充电水平会比把蓄电池组作为一个整体来控制的方法更加合适一些。这种方法的优点表现在:不需温度补偿;电池不需连续浮充电,电池间连线腐蚀减少;不同型号和使用情况的电池可构成一组使用;可以随意添加电池以便扩容;每个电池都可用到不能再用,而其寿命不会缩短。4、结论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改进,有利于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只要采用适当方法对电池实行去极化,实现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是可能的。研究表明,脉冲充电、脉冲

    32、放电去极化充电法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充电方法,而实现这一方法的最佳装置是高频开关充电电源。蓄电池的充电控制包括各个充电阶段的自动转换、充电程度判断以及停充控制等三个方面。蓄电池充放电的时间、速度、程度等都会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1)避免蓄电池充电过量或充电不足过充会使蓄电池内部温升过大、出气率上升,导致正极板损坏,从而影响电池的稳定性乃至寿命;欠充电会使负极板硫化,蓄电池内阻增大,容量降低。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蓄电池的充电程度;(2)控制放电电流值即放电速度蓄电池放电电流越大,再充电时可接受的初始充电电流值也越大,有助于提高再充电的速

    33、度。但是,蓄电池放电电流流经内阻时产生的热量会引起温度上升,因而放电电流不宜过大;(3)避免深度放电根据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第一定律1,对于任意给定的放电电流来说,蓄电池充电电流接受比与它已放出的电荷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放电深度越大,蓄电池放出的电量越多,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就越小,这将减慢蓄电池的充电速度;(4)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蓄电池的放电电量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应该掌握不同的放电速度和放电程度。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2009-7-30 9:11:00 来源:摘要:针对蓄电池的特点,研究了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现象,提出和分析了几种充电方式,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蓄电池;充电;极化引言铅酸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


    注意事项

    本文(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方法的研究.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