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docx

    • 资源ID:14644528       资源大小:133.7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docx

    1、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2012考纲解读】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需要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一要求同样反映在历年的高考命题中。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仍是命题者关注的焦点。如全国文综卷就考查了与古代水利成就有关的“芍陂”“隋朝的古运河”和“筒车”等内容,与秦朝兴亡有关的经济原因以及反映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内容等。北京和天津卷考查了古代的税收制度、农具和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关内容。上海、江苏和广东卷则考查了江南经济

    2、的发展、中原劳动人民南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税收制度等内容。从命题的趋势来看,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江南的开发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如东西部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赋税制度改革的得失、人口政策和土地开发方面的经济教训将有可能是2011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1农业【主要内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默写、背诵提示】(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刀耕火种流行的时期、具体做法;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犁的改进和发展、铁犁牛耕在传统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2

    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背景(原因)、过程、影响。(3)小农经济:产生背景、特点、影响(作些拓展)(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破解】(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一耜耕一铁犁牛耕。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进入铁犁牛耕时代。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了精耕细作。耕犁发展的几个阶段性成果:铁犁的出现(战国)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犁壁的出现、耦犁、犁耕法(汉代);曲辕犁(唐代)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注意高考命题结合耕犁变化的图片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

    4、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产生私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土地开始私有化。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买卖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注意结合史料聚焦于春秋一秦这一时段,了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和影响。高考有可能拓展考查,如“贫者无立锥之地”出现的原因、古代“均平”思想产生的根源土地私有和兼并等。)(4)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

    5、生产的基本模式。(5)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多数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2手工业【主要内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的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难点破解】(1)官营手工业:复习时注意人教、人民两套教材相交叉的内容,如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对于“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社会等)也应有所了解。(2)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

    6、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点。(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两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复习注意相同部分,非相同部分可能通过材料和图片,创设新情景考查。(4)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产品长期领先世界并出口世界各国。3商业【主要内容】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默写、背诵提示】(1)“市”的形成与发展:“市”的功能;宋以前的“市”(管理、时间、空间):宋以后“市”的发展(交易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意义);“草市”的兴起

    7、及意义。(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商帮:西汉、隋唐、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明清著名商帮。(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破解】复习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应注意:三个高潮(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一个基础(农业、手工业发展),一个前提(国家统一),结构(商品结构和商人结构)变化。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最直接的限制在主观方面,一是对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限制(如唐以前规定商人不得做官)。二是对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汉唐坊市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受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形式)的限制,二是受交通运输水平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对商业的限制始终存在,无法完全打破,如官府的导向及政策,

    8、如轻商、贱商、抑商。对商品交易和市场的限制,纸币没有能发展成为信用货币、征收不合理的高额商税、海禁,以及官商勾结等,都会对商业产生不利影响只能是在限制与突破过程中不断寻求发展。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命题者可能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如唐朝扬州、成都的发展;明清商帮兴起的背景、经营特点等。 4主要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默写、背诵提示】(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提出、历代实施这一政策的突出表现、影响、认识及评价。(2)海禁政策:时期、目的、表现、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重农抑商政策:多借助材料考查,注意最早提出者(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背景、目的、影响

    9、)、历代“抑商”的典型事例;客观评价其作用(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2)“海禁”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要明确“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012考点PK】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

    10、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

    11、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高超的冶金技术A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是繁荣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采用鎏金技术、镶嵌工艺B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C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B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D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E明中

    12、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F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异彩纷呈的丝织业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B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C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3、商业(1)“市”的形成

    13、发展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宋代:开封、杭州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4、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

    14、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海禁政策【考点透视】识记路径农业1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商周木、石、骨、蚌和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两汉直辕犁;魏晋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2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商周“五谷”

    15、;隋唐时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明清时棉花推广,玉米、甘薯被引进3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经济的积累:春秋战国牛耕技术;齐民要术相并记载;隋唐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农政全书相关记载,精耕细作4水利工程建设: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秦朝灵渠;隋朝大运河;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等识记路径手工业1纺织业: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刺绣;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三国时期呈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隋唐纺织业产地分布广,分工细、品多,有不少新产品,技术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明清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明中期纺织业中出现手工业工场2陶瓷

    16、业:商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魏晋南北朝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白瓷、唐三彩和青瓷的秘色瓷;明清江南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3冶铁业: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百炼钠技术、灌钢法;隋唐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治铁业的发展4其他待业:造船业:隋唐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先进舰队,反映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造纸业:东汉“蔡侯纸”;唐朝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明清双色套印技术得以推广,并出现了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酿酒:春秋战国用曲造酒。煮盐:春秋战国时山西的池盐、山东

    17、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5著作:考工记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商业1商品流通市场(如战国中原市场、唐朝城市中的柜坊、夜市)、产品。 :货币:唐高祖行“开元通宝钱”、北宋纸币“交子”2城市:唐朝的长安、洛阳,“扬一益二”;北宋的东京;明清的北京、南京和苏州等城市3交通和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港口、交换的物品复习重点经济现象1北民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表现、认识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标志、概况、发展缓慢的原因、认识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与评价闭在锁国政策:含义与认识赋税制度夏商周三代贡赋制度、春秋后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秦汉的编户齐民、北魏

    18、的租调制、隋至唐中期的租庸调制、唐后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朝后期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和清朝雍正的“摊丁入亩”等【名师点睛】中学教材对经济史的叙述是按朝代分述的,内容相对分散,复习时应注意从纵向的角度进行归类,理由线索。如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成就,冶铁业中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春秋战国),百炼钠技术(魏晋南北朝);陶瓷业中的青瓷、唐三彩等。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地图来掌握,如学习唐朝手工业发展史就可结合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来复习。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这三种经济成分中,农业是基础。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源泉,也是手

    19、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注意农、工、商之间的相互联系。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之间的联系也很密切,如农业的发展对封建政治的作用表现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或者农业发展治民治国。农业的发展与军事也有联系,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就有赖于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最突出的事例是明朝中后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在文化领域反封建成为文学的主题之一。比较是历史学习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找出历史现象的异

    20、同,有利于更深入地学习。小的方面如翻车与筒车的比较;大的方面如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比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等。【解题规律方法】1现有教材对农业发展的表述,一般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品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2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从如下方面去概括:(1)工具的革新,种类的增加。(2)部门多、分工细。(3)手工技术的不断提高。(4)生产规模的扩大。材料对隋唐手工业、明清手工业情况

    21、的叙述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的。3分析某一王朝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往往着眼于下列要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例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东汉、唐、明、清各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关。(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唐代创制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历史上江南的开发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4古代赋股制度发

    22、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可进行如下总结:(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发展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秦汉的编户齐民唐朝的两税法),封建国家的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由严格到放松直到废除人头税(秦汉的编户齐民唐朝的两税法清朝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2)赋税、徭役分别征收到赋税、徭役合一(明朝的“一条鞭法”颁布之前的所有赋役制度都是分别征收,颁布之后都是赋税、徭役合一征收),赋役制度化繁为简。(3)由征收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向征收货币地租转化(明朝的“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如下图所示:5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瓣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商鞅

    23、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与宵的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生产之初的进步性。6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

    24、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2012命题热点】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要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保护耕地、粮食安全、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问题;治理黄河与淮河、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及移民问题;西部大开发、欧亚大陆桥问题;退耕还林、退田还草、退耕还湖、防治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发展交通运输、旅游业等。当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古已有之,如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人口政策和垦荒等

    25、方面就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汲取。文科综合题的命题多以某一话题为载体,而这些话题较为注重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相联系(如人口、资源、能源、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我国能源利用、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等)。因此文科综合历史复习必须关注现实,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名师预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吕氏春秋中有“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中有“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中有“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

    26、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应重视气候、施肥、节气等因素,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答案:B2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均田制的颁布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提示语“公元前5世纪”和题意的着眼点“主要原因”分析理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公元前5世纪正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耕作方式、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等

    27、一系列变化,故A项符合题意。B是北魏时开始推行的;C是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D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故B、C、D均应排除。答案:A3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农事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先进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A BC D解析:“耙”和“耔”都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属于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具体体现,从图片中的劳作,可看出无法从材料中获取。答案:C4“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解析:这里

    28、主要阐明小农经济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而没有涉及B、C、D项内容。答案:A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解析:“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唐朝后期,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 A反映了整齐划一的城市布局,B说的是草市,D反映了政府对市的严格限制。答案:C6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29、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解析:从表格得知,这一地区既有工人又有工场主,这说明该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答案:D7右图是18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解析:黄道婆是我国著名的女纺织家,她把海南黎族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到家乡松江,带动了我国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注意是“棉纺织”不是“丝织”。答案:B8.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

    30、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从题干材料中的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发展迅速可见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出现可见当时制瓷技术的提高,故应选C。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B项出现于鸦片战争后,D项应表现为雇佣关系的出现。答案:C9唐朝城市固定的交易场所“柜坊”的职能是()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皇家物质的采购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柜坊”职能的理解。“柜坊”是唐朝城市固定的交易场所,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答案:A10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根据“东京”以及“早市”等信息判断应是两宋时期。答案: C11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注意事项

    本文(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