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docx

    • 资源ID:14642755       资源大小:31.1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docx

    1、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关心我们乘风破浪,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有关教案,欢迎查阅! 更多关于“教案”的相关文章内容推举() 中学的英语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最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高中生政治的教案模板 高中生环保与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1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

    2、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觉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进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 探讨-引导-活动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头,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2.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

    3、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今日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喜欢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二、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

    4、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劝说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安排给农夫,农夫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担当肯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接受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原与进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日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

    5、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索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日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4、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5、课后作业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六、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日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6、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 2、统一北方 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初中历史教案2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学问;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进展。 2.要求学生熟识: 南朝时,江南经济的进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进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进展所淘汰。 3.要求培育学生的能力: 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

    7、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白南朝在动荡中进展,培育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江南经济进展的分析,培育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预备:投影仪、挂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高傲,临阵担忧,指挥失当。东晋军队作战英勇,指挥得当。)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很多失地。) 2.导入 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复原中原制造了格外有利的条件。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

    8、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夫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头(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头。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总称南朝。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头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

    9、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假如仔细看书,就可发觉,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 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终至灭亡。看到这些相同处后,请同学们说,南朝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政治是动荡的。)很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但南朝的社会经济确有所进展,特殊是宋朝的社会经济进展还是比较快的。豪门贵族的势力在南朝时仍旧很大。豪门贵族自魏晋以来叫士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士族的由来、演化和特点。 3.江南经济的开发(板书)三国孙吴时,江

    10、南经济已得到开发。孙吴地区富庶,大批北方劳动农夫躲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现在请同学们看“江南经济的开发”一节,对比孙吴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家可以探讨一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如下: 无论是孙吴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宁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宁促进社会经济的进展。 两次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沟通,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

    11、经济的进展。 两次开发江南时,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两次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江南多水,如孙吴时就进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进展。东晋南朝时,进展水稻生产,创造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进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 不同之处是:孙吴时,江南的开发仅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业得到进一步的进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肯定程度的开发。(挂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经济进展简表)。 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解后,老师再作讲解。 4.复习巩固 先由老师简述本课主要内容,再请三位同学简述下面三个问题。 (1).齐梁陈更

    12、替的概况。 (2).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以及开发简况。 课后小结: 初中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学问 五代开头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熟识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进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终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育学生的

    13、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喜欢,吸引学生留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猎取学问。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取的学问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

    14、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学问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学问。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学问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探讨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通过双向沟通或多向沟通,达到共识。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抽几名同学完成。目的是巩固所学学问,在填完表格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学问比较,培育学生多向思维、分析比较问题的能

    15、力。 (五)课堂小结。留意整理学问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学问结构。最终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富强进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最终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连续进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导学新课 板书:第9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

    16、宋的政治 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国”有哪些含义?它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如何? 板书:五代(907)十国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评。 演示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称为后梁(讲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可以看出,这时的政权四分五裂,更迭频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也就是说,谁兵强马壮,拥有重兵,谁就当皇帝,那么,这种政权的实

    17、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藩镇割据连续扩大 老师总结:正因为如此,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格外疾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终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评。 周世宗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抚流民,(2)减免赋税,(3)惩治贪官,(4)整顿军队。经过改革,经济得到了复原,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预备了重要条件。那么,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又是怎样结束的呢? 老师提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1.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18、 2.能否说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统一中国? 板书: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960年 东京 生答师总,: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宫内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君臣正欢度新年。突然,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房,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有意推辞,众将士早把预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赵匡胤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连续。

    19、 板书:五代(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连续”。 北宋建立后,又持续毁灭了十国政权(箭头指明北宋毁灭了十国)。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请看屏幕,老师演示幻灯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分小组探讨,归纳有几个方面。 板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学生回答:a.杯酒释兵权 老师总结: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接受宰相赵普的建议,

    20、赵普是如何建议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材料。 稍夺其权夺去他们的权柄 制其钱谷控制他们的财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们的兵权 所以,宋太祖一上台就着手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长叹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当上了皇帝又睡不着觉。”大将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大将忙问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废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快乐一世,君臣无猜,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将领悟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可以说,宋太祖不费一兵一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消退了“陈桥

    21、兵变”这种事情再发生的隐患。 板书:杯酒释兵权(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消退”两字。 那么,宋太祖还实行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员管理财政 d.编禁军 这样,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 板书:b、C、d(箭头指向)藩镇割据连续扩大,写上“防止”两字。 刚才大家归纳得格外好,我们把这几项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反复读一读,过一会,请一位同学起来复述。 (学生复述,老师鼓舞) 大家进一步考虑,宋太祖实行这些措施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应当说,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肯定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

    22、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财政,无疑增加了官的人数,再加上每年科举人数的增加,就渐渐形成了巨大的官僚机构,官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军队不断扩充,(放幻灯片禁军人数激增)为了维持这支巨大的军队,每年国家要支出财政收入的50%70%。这样,政府人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土地兼并,阶级冲突尖锐,另外还有辽、西夏的威逼。在这种状况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板书:王安石变法 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王安石的插图,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王安石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读书格外广博,儒家经书、佛经、

    23、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他很早就显示出政治才能。年轻任知县时,为当地兴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敬重。他任地方官多年,熬炼了才能,对社会现实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上皇帝的万言书,格外赏识。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夫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急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方法,宋神宗坚决了变法的决心。变法期间,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坚决反对,宋神宗罢了他的官,虽然后来又重新当政,但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又辞去职务。1086年,在江宁去世。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如何?(概括两点)

    24、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几项?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变法变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投影: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名称 新制 旧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农夫供种子、贷款,农夫20%利息偿还 农夫只能向高利贷者借钱,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赋税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官僚隐瞒土地,不纳税 农田水利法 鼓舞垦荒,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生产 保田法 把农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制,两个以上的出保丁,平常种田,农闲练

    25、兵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国家的军事力量 老师逐条分析内容(与旧制相比较)、作用,然后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老师总结:虽然王安石变法给政府带来利益,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当,b.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仍旧给我们以启迪。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从王安石变法的得失中总结) 学生们结合所学的学问,按座位分成四个人一小组,进行分组探讨,提出个人见解。老师在学生间巡回指导,观看学生,猜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随时应变。学生将小组探讨的状况进行全班性的沟通。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状况,适时地激励与控制。假如有的发言言之有理,有史

    26、有论,应赐予鼓舞,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者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入正题,并能从问题中总结阅历,给学生以启迪。 老师总结: (1)目的: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2)措施:变法维护了农夫的利益,维护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对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败因: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剧烈反对,几乎全部被废除。 的确,分析完了王安石变法,我们应当熟识到:当一种制度或体制阻碍了社会进展的时候,那就必需改革,不

    27、改革就没有出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新生事物必定要遭到旧势力的阻挠,道路是艰难的。只要有益于社会进展,那么我们应当坚决立场,加大力度,这样才有可能把改革进行到底。 询问同学对每一个问题有无补充或新想法,还有什么疑问。老师解难释疑。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了解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连续和扩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连续,北宋持续毁灭了十国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为加强统治,北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陈桥兵变的重演,又消退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又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变法,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28、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还是被废除了。 (四)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国分布在南方 B.陈桥兵变事实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D.王安石变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没有维护农夫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钦宗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连续和扩大 B.后周的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制造了重要的条件 C.北宋的建立事实上就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连续 D.王安

    29、石变法并没有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动建议 分小组探讨:你怎样评价后周世宗和王安石这两位历史人物,并把探讨的结果写成短文,从而掌握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案4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学问 五代开头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熟识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进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

    30、终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育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喜欢,吸引学生留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猎取学问。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取的学问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学问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学问。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学问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探讨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通过双向沟通或多向沟通,达到共识。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